呼籲對華合作就是「給中國磕頭」?英國政壇反華風潮正向美國看齊

2020-12-14 寰球烽火臺

現在的英國到底是如何看待中國的?是當成最佳貿易合作夥伴還是如美國一般「恨得要死」?對於這個問題,其實就連英國人自己都很矛盾。

而從英國媒體於近日翻出的一則「舊聞」也可以看出,英國人在這個問題上確實是超級「糾結」:在今年年初,英國前財政大臣約翰·格倫曾在一場晚餐會上呼籲中英在多領域展開合作,結果前保守黨領袖伊恩·鄧肯·史密斯卻指責格倫這是在「給中國磕頭」。

就在今年1月21日,為慶祝中國春節,英國48家集團俱樂部、英國中國商會和英中貿協共同舉辦了一場名為「2020年『破冰者』」的新春晚宴,中國駐英大使劉曉明大使也出席了晚宴。

當時的英國財政部經濟事務國務大臣約翰·格倫在會上致辭時就表示,英國與中國是「天然的合作夥伴」,雙方在金融、「一帶一路」倡議以及「清潔技術與綠色金融」等方面有著廣闊的合作前景。

而令人無語的是,就是這麼一出不存在任何問題的發言,卻立刻引發了英國政壇的大量不滿,英國前保守黨領袖、現任議會議員伊恩·鄧肯·史密斯就宣稱:「我們不想再依賴中國」,而格倫的演講顯示出財政部「非常親中國」「他們這是在進行『磕頭計劃』」。

如果是在野的工黨跳出來玩這種挑撥離間的把戲那也就算了,但如今保守黨的高級政客們卻自己在大打出手?這又是為何?除了身為老牌帝國對中國根深蒂固的傲慢與偏見,其實主要還是與英國人這幾年在脫歐事務上的無奈有關。

今年1月31日,英國在一片平靜中正式脫歐,但在去年,整個英國卻為這件事吵的人仰馬翻。英國人之所以對脫歐如此糾結,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一旦脫歐,英國曾經在歐盟框架下享受過的種種貿易與關稅優惠都將不復存在,本就沒落的大英帝國將面臨獨自在世界上「討生活」的窘境。

於是為防止這種窘境的出現,支持脫歐的英國保守黨政客們就對民眾承諾,他們一定會加強與國際上各大經濟體的合作,對中國的一系列示好行為也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出現的。

問題在於,英國其實更偏向與另一個大國,也是自家親戚的美國合作。去年7月27日,也就是堅決支持脫歐鮑裡斯·詹森接替特雷莎·梅成為新首相的第三天,川普就專程與其通電話表示慶賀,同時還重點談及了美英之間籤署新貿易協議的可能性。

本來這種「腳踩兩條船」的行為其實也可以理解,畢竟不能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嘛。但今年年初新冠疫情從天而降,川普的對華態度隨即急轉直下,而這就讓英國人犯了難:我到底是為了英美合作跟著川普一起反華呢?還是不搭理川普,繼續堅持與中國的友好合作呢?

現在事實證明,面對來自美國的壓力和現實的無奈,詹森明顯是選擇了前者。而在詹森做出這個選擇之前,英國財政部就是在這種「腳踩兩條船」的行為中負責踩中國這條「船」的那一隻腿,這自然就引起保守黨內諸多反華政客的不滿。

與此同時,詹森在去年剛剛組閣之時挑選的財政大臣賽義德·賈維德又是個頗為反感脫歐的人,在伊恩·鄧肯·史密斯這類既反華又堅持鼓吹脫歐的極端保守派看來,不找點事整一整這「該死的」財政部,簡直就是對不起自己這極端保守派的名頭了。

但我們卻想反問這位史密斯議員:按照這樣的邏輯,英國等於從「向中國磕頭」換成「向美國磕頭」,那麼,向中國磕頭是在侮辱你,而向美國磕頭就能讓你倍感榮耀了?大英帝國混到如此田地,不知道英國王室的列祖列宗們會不會被氣活過來。

相關焦點

  • 英國政黨威脅中國:一旦武統臺灣,就和華斷交
    英國政黨威脅中國:一旦武統臺灣,就和華斷交 自從新冠疫情對英國進行衝擊之後,中英此前良好的合作關係也變得緊張起來,一些英國的反華政客也因此散播關於中國的不實言論,令英國民眾反對中國。此外英國政客還想要成立一個「反華機構」,挑撥中英之間的關係。
  • 拜登內閣反華態度超出預期,蓬佩奧「後繼有人」?
    對華不當言論引熱議 據了解,美國商務部部長將由亞裔楊安澤擔任,他曾在數月前參加美國總統大選,民主黨派的楊安澤此前從未涉足美國政壇,但是競選時候的發言倒是讓人記憶深刻,他表示當選後可每月發給每位成年美國公民1000美金,金錢的誘惑使得大家記住了這個競選美國總統的亞裔。
  • 美國瘋狂兜售反華聯盟鬧劇,盟友國紛紛「後退」,歐洲國家無心觀看
    美國的很多盟友國也都表現謹慎,因為他們擔憂中美鬥爭失控或許會引發戰亂,美國在臺海鬧得越兇,他們就越是往後退。東協各國更是直接與美國的對華政策進行切割。 英國《晨星報》日前發文表示,英國「應該小心美國的對華政策,並避免成為美國的廉價附庸國」。雖然前段時間,英國政府為了迎合美國的對華遏制戰略,公開宣布要禁止中國5G設備參與到該國通信建設中,不過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英國人很快清醒過來,並迅速與美國的對華極端政策「脫鉤」。據悉之前還有英國政府官宦私下向中方表達了在5G技術領域上的合作意願。
  • 英國執政黨報告叫囂:一旦中國武力統一臺灣 就和中國斷交
    近日,英國執政黨保守黨內部的一個「中國研究小組」發布了一份呼籲應該改變對華關係的報告。不過,該報告並不是呼籲英國與中國發展更緊密的合作關係,而是朝著相反的方向,認為英國應該與中國這個「價值觀」與英國有著「本質不同」的國家保持距離。更荒誕的是,該報告還要求英國必須和中國說明:一旦中國敢武力統一臺灣,那麼英國就將和中國斷交。
  • 德媒呼籲:美國想「組隊」反華,歐洲千萬不要跟
    儘管這樣的情況會導致兩國關係出現相當程度的惡化,但如今的川普很顯然已經不再顧及這方面的影響了,他的主要目的就是為自己在大選中爭取優勢。在這樣的前提下,美國更是想要拉攏其他國家,共同來針對中國,但就目前來看,似乎並沒有太理想的效果。
  • 美國意圖大搞「反華聯盟」,德法等歐洲國家卻公然唱反調
    比如一直以來,美國都想方設法想要將歐洲各國強行拽到自家的「反華聯盟」中,但歐洲各國並不願意聽從美國的擺弄,就連英國也是如此。 特別是在訪英期間,蓬佩奧就迫切表達想要同英國建立聯盟的態度,意圖讓英國與自己聯合起來「對抗中國」。 可是英國的反應卻讓蓬佩奧有些失望,因為英國首相對蓬佩奧的說法一直含糊其辭,並沒有像以往一樣積極附和美國。
  • 「訪臺」的捷克代表團裡,有一個鐵桿「反華」政客
    2018年底,剛剛當選布拉格市長的賀瑞普就顯露親臺反華立場。不僅在個人推特上公然質疑「一個中國」原則,與駐布拉格外交官會面時,還邀請臺灣當局代表到場。中方要求驅逐臺方人員,但賀瑞普拒絕。後來在另一場合提起這場反華「首秀」,賀瑞普頗為得意:「我們無法接受對中國卑躬屈膝。」
  • 腦袋和屁股分離,澳大利亞為何經濟上依賴中國,政治上卻反華
    若是不了解的人肯定以為澳大利亞和我們有著深仇大恨,但是當我經過了解後才發現,澳大利亞明明是一個靠著中國養活的國家,為何卻成為了反華急先鋒。經濟上依賴中國,政治上卻堅決反華,這不是腦袋和屁股分家的精神病嗎?他反華圖個啥?
  • 西媒炒作所謂中共名單是個徹頭徹尾的反華騙局!
    近日,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媒體和政客炒作起一條離奇的消息,稱根據一份包含約195萬名中共黨員信息的文件,推斷中共黨員已經「滲透」進英國等西方國家駐華機構和企業,並稱「美國率先敲響了警鐘」。然而,他們同時承認沒有證據顯示這些機構遭遇間諜活動。
  • 給肖華寫信,稱NBA是向中國「磕頭」
    甚至,他向肖華追問的5個問題中,有4個與中國有關。為了炒作此事,霍利團隊主動將公開信抄送給了媒體,聲稱NBA在向中國「磕頭」。而之前為雅虎體育報導NBA、目前就職於ESPN的著名體育記者沃納羅斯基收到郵件後,直接回了個「去你的」。
  • 會見對華強硬派、前「港獨」頭目...蓬佩奧訪英散布反華論調,外交...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對華持強硬立場的議員、保守派智庫、逃亡倫敦的前「港獨」組織頭目……只是從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訪問英國的會面人員名單中,就能聞到濃濃的反華氣息。在英國宣布拒絕華為、中止與香港的引渡協定後,蓬佩奧意圖在20日和21日的兩天訪問中,將站在對抗中國懸崖邊上的英國再推一把。
  • 「灰色地帶」記者:美國反華派借疫情煽動對華敵意,炮製類似 「大...
    25日,「灰色地帶」發布一段記者兼製片人亞倫馬特(Aaron Maté)採訪該文記者阿基特辛格(Ajit Singh)的訪談視頻,阿基特辛格在訪談中直言,美國煽動對華敵意「對於我們這樣普通的上班族和有進取心的美國人來說是非常危險的」。「美國正在用熟悉的『通俄門』劇本在新冠疫情危機中妖魔化中國,該劇本充滿虛假主張,散布恐懼的心理,以此轉移應對本土疫情不力的責任。」訪談簡介如此寫道。
  • 川普瘋狂對華「開火」,不料遭自己人潑冷水:美國贏不了中國
    對中國的領土主權進行挑釁,其後更是不顧國家顏面當方面撤銷駐美領事館。美國多次這樣挑釁中國,引起了中國非常強烈的不滿。拖英國下水?成立"反華聯盟"為非作歹據環球時報7月30日報導,川普政府試圖施壓英國,讓其追隨美國反對中國一切合作事物。
  • 國際銳評丨西媒炒作所謂中共名單是個徹頭徹尾的反華騙局!
    近日,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媒體和政客炒作起一條離奇的消息,稱根據一份包含約195萬名中共黨員信息的文件,推斷中共黨員已經「滲透」進英國等西方國家駐華機構和企業,並稱「美國率先敲響了警鐘」。然而,他們同時承認沒有證據顯示這些機構遭遇間諜活動。  沒有證據卻強行安插「間諜」罪名?
  • 俄媒:美國想建立一個「反華聯盟」,但是壓根沒幾個國家願意跟隨
    美國想建立"反華聯盟"近期,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歐洲進行訪問,7月21日,蓬佩奧在倫敦的一次新聞發布會表示,希望建立一個國際聯盟來對抗中國。在對華政策上,美國給英國施加了不小的壓力。最終,英國的外交大臣多米尼克·拉布宣布,英國將在華為排除在英國5G之外,在2027年之前,停止與華為的一切合作。有了英國的例子,顯然,美國認為歐洲是最有可能被拉攏的。然而,美國在歐洲屢屢碰壁,前有法國和德國公然和美國唱反調,這次丹麥的記者更是直接回懟,美國想找反華盟友,為什麼一定要把丹麥拖下水?
  • 為何美國前所未有反華攻勢無法讓中國「屈服」
    美國在疫情後已經輸給中國美國恐華症逐漸接近極點,「懲罰」中國的呼聲越來越高,原因似乎是中國在抗擊新冠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中行動不利。共和黨議員瑪莎·布萊克本(Marsha Blackburn)致函同事們,呼籲不要和中國公司舉行會晤,且在與中國官員們交流時謹慎行事。
  • 美國兩份民調打臉蓬佩奧 美政客瘋狂反華是在掩蓋自身失敗
    過去一個月,美國政府的數名高官發表了一系列精心策劃的反華演講,極盡誣衊抹黑之詞。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尼克森圖書館的演講更被認為是「新冷戰」宣言:全盤否定40年來的中美關係,大肆誣衊攻擊中國共產黨,鼓吹全面對華圍堵遏制。
  • 《柳葉刀》主編:西方掀反華浪潮掩蓋自身抗疫失敗
    參考消息網8月5日報導 英國《衛報》網站8月3日發表英國《柳葉刀》雜誌主編理察·霍頓的署名文章,題為《這波反華情緒浪潮是掩蓋西方自身的新冠疫情應對失敗》。全文摘編如下:從這場疫情一開始,中國就遭受到不斷增加的國際審視和批評。
  • 起底「逢中必反」的美國參議員盧比奧 政壇木偶戲份多
    該委員會此前一直投資明晟(MSCI)歐洲大洋洲遠東指數,但收益不佳,遂於去年11月決定投資包括中國上市公司在內的國際指數基金,其中涉及投資中國企業的退休基金約有45億美元。當時就有多名反華議員以「國家安全」為由激烈反對,馬克·盧比奧就是其中之一。
  • 俄媒標題太解氣:澳洲就是美國的哈巴狗,為反華付出慘重代價
    據「今日俄羅斯」報導,中國正轉向「多元化戰略」,一個關鍵目標就是減少對單一供應商的依賴,特別是那些與美國結盟的經濟體。很顯然,那些與美國關係密切、且熱衷於追隨美國反華的國家,將會成為中國重點防範的對象。換句話說,中國不會和美國那樣搞選邊站,但會給那些國家「貼標籤」,以此來作為今後與其發展貿易關係的一種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