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英國到底是如何看待中國的?是當成最佳貿易合作夥伴還是如美國一般「恨得要死」?對於這個問題,其實就連英國人自己都很矛盾。
而從英國媒體於近日翻出的一則「舊聞」也可以看出,英國人在這個問題上確實是超級「糾結」:在今年年初,英國前財政大臣約翰·格倫曾在一場晚餐會上呼籲中英在多領域展開合作,結果前保守黨領袖伊恩·鄧肯·史密斯卻指責格倫這是在「給中國磕頭」。
就在今年1月21日,為慶祝中國春節,英國48家集團俱樂部、英國中國商會和英中貿協共同舉辦了一場名為「2020年『破冰者』」的新春晚宴,中國駐英大使劉曉明大使也出席了晚宴。
當時的英國財政部經濟事務國務大臣約翰·格倫在會上致辭時就表示,英國與中國是「天然的合作夥伴」,雙方在金融、「一帶一路」倡議以及「清潔技術與綠色金融」等方面有著廣闊的合作前景。
而令人無語的是,就是這麼一出不存在任何問題的發言,卻立刻引發了英國政壇的大量不滿,英國前保守黨領袖、現任議會議員伊恩·鄧肯·史密斯就宣稱:「我們不想再依賴中國」,而格倫的演講顯示出財政部「非常親中國」「他們這是在進行『磕頭計劃』」。
如果是在野的工黨跳出來玩這種挑撥離間的把戲那也就算了,但如今保守黨的高級政客們卻自己在大打出手?這又是為何?除了身為老牌帝國對中國根深蒂固的傲慢與偏見,其實主要還是與英國人這幾年在脫歐事務上的無奈有關。
今年1月31日,英國在一片平靜中正式脫歐,但在去年,整個英國卻為這件事吵的人仰馬翻。英國人之所以對脫歐如此糾結,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一旦脫歐,英國曾經在歐盟框架下享受過的種種貿易與關稅優惠都將不復存在,本就沒落的大英帝國將面臨獨自在世界上「討生活」的窘境。
於是為防止這種窘境的出現,支持脫歐的英國保守黨政客們就對民眾承諾,他們一定會加強與國際上各大經濟體的合作,對中國的一系列示好行為也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出現的。
問題在於,英國其實更偏向與另一個大國,也是自家親戚的美國合作。去年7月27日,也就是堅決支持脫歐鮑裡斯·詹森接替特雷莎·梅成為新首相的第三天,川普就專程與其通電話表示慶賀,同時還重點談及了美英之間籤署新貿易協議的可能性。
本來這種「腳踩兩條船」的行為其實也可以理解,畢竟不能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嘛。但今年年初新冠疫情從天而降,川普的對華態度隨即急轉直下,而這就讓英國人犯了難:我到底是為了英美合作跟著川普一起反華呢?還是不搭理川普,繼續堅持與中國的友好合作呢?
現在事實證明,面對來自美國的壓力和現實的無奈,詹森明顯是選擇了前者。而在詹森做出這個選擇之前,英國財政部就是在這種「腳踩兩條船」的行為中負責踩中國這條「船」的那一隻腿,這自然就引起保守黨內諸多反華政客的不滿。
與此同時,詹森在去年剛剛組閣之時挑選的財政大臣賽義德·賈維德又是個頗為反感脫歐的人,在伊恩·鄧肯·史密斯這類既反華又堅持鼓吹脫歐的極端保守派看來,不找點事整一整這「該死的」財政部,簡直就是對不起自己這極端保守派的名頭了。
但我們卻想反問這位史密斯議員:按照這樣的邏輯,英國等於從「向中國磕頭」換成「向美國磕頭」,那麼,向中國磕頭是在侮辱你,而向美國磕頭就能讓你倍感榮耀了?大英帝國混到如此田地,不知道英國王室的列祖列宗們會不會被氣活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