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
(國家級頂層戰略)
「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它將充分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藉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臺,一帶一路旨在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積極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夥伴關係,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2015年3月2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
範文
合作共贏,創建利益責任共同體
2015年,我國正式發布「一帶一路」的願景和行動,引起全國乃至全球關注,這是作為一個發展中超級大國的責任和擔當。其目的是通過「一帶一路」創造聯動互信、合作共贏的利益責任共同體。
當今是一個合作的時代,一個共贏時代,無論是國家、企業、個人,僅靠單打獨鬥難以可持續發展。那麼,怎樣才能與人合作共贏呢?
首先,合作需要以拋棄隔閡、互相信任作為前提。不管是發展中國家還是發達國家,為求合作雙方的發展,一般會拋開政治層面、歷史問題的一些隔閡,在相互信任的前提下,以發展和利益為目標謀求合作,以達共贏。回望過去還是今天,中國與美國、中國與日本、海峽兩岸、美國與俄國……在企業合作、文化交流合作、甚至國家層面之間的戰略合作,都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唯有互相信任,不把歷史問題或政治隔閡作為合作的阻礙,才能彼此達成合作,謀求更好的經濟及文化發展。
其次,合作要顧己及人、勇於承擔責任的意識。合作雙方不可能勢均力敵,總有優劣,因此作為勢力資源較大的一方,更應具備擔當和責任意識。我國提出的「一帶一路」計劃就是一種大國的擔當意識。「絲綢之路」的沿路許多國家在經濟、國力方面都弱於中國,而中國在發展壯大自我時更多的是惠及他國,使這些周邊國家能在合作中受益,一起走向富強。同理,企業合作也一樣,阿里巴巴是富可敵國的大企業,卻能擔當起眾多小企業、小業主發展的重任,帶領他們一起發展與壯大。可見,無論是國家還是企業,缺少帶頭的擔當意識,只顧己不及人,則合作只是一紙空談。
再次,合作還要理解體諒的包容意識。試想,眾多外資企業進入我國、我國進駐各國合作辦企業,文化差異、思維方式、種族習慣、風俗民情等都不盡相同,如果沒有海納百川的包容意識,遇到矛盾和衝突不能理解和體諒,那麼合作也只是曇花一現,難以長久。
所以,合作說起來容易,但合作好合作久必須具備以互相信任為基礎,以勇於擔當為前提,以理解包容為後盾,才能相互促進達到利益共贏。
當然,對於那些打著合作的幌子,缺少承擔責任和互相包容意識的企業或國家,只顧自己單方的利益和發展,我們也要擦亮雙眼,仔細甄別判斷,不能為了合作而冒進急求。因為,沒有信任的合作造成的後果一定不是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