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倡議的戰略內涵是什麼?一帶一路戰略內涵的理解

2021-01-07 閩南網

  2013年9月和10月,習近平總書記分別在訪問哈薩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亞時提出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簡稱「一帶一路」)倡議,去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一帶一路」確定為優化經濟發展格局的三大戰略之一。一年多來,國內外就「一帶一路」戰略展開了廣泛討論並積極謀划行動方案,但對該戰略內涵的理解卻有較大的差異,特別是國內各地區在積極參與過程中也凸顯出盲目和無序。因此,本文擬就如何把握和推進「一帶一路」戰略談些個人的看法和思考。

準確把握戰略內涵

  「一帶一路」戰略順應了時代要求和各國加快發展的願望,是一個內涵豐富、涉及面廣、包容性強的巨大發展平臺。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組對應平衡關係中來理解和把握。

  一是古今傳承。絲綢之路始於古代中國,是連接亞洲、非洲和歐洲的古代商業貿易路線。我國從漢、唐、宋時期通過陸路和海上把絲綢、瓷器、茶葉、冶鐵、耕作等商品和技術,傳播到國外,同時從國外帶回國內沒有的東西,這種互通有無的經貿聯繫和文化交流,改善了沿線國家的社會生產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今天重新提出「絲綢之路」,不是期望恢復古老絲路往日的輝煌,其現代的含義更加寬泛,絲路成為一個象徵性的標誌,一個大的國家發展戰略。從古到今要延續歷史的精神,傳承並提升古代文明,促進我國與世界各國在物質和文化等多方面更廣泛的交流合作,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大戰略棋局。

  二是內外開放。「一帶一路」既涉及國內區域又涉及國外區域,是國內沿線區域與國外沿線國家和地區通過現代運輸方式和信息網絡連接起來的相互開放戰略,對外開放是戰略的核心。我國當代對外開放從空間上看很不平衡,沿海地區起步早,開放程度高,而內陸和沿邊地區相對較晚,開放程度較低。絲路經濟帶要有包括內陸地區和沿邊地區的國內大部分區域參與,擴大這些地區的對外開放水平,形成全方位的開放經濟體系。

  三是海陸統籌。「一帶一路」既涉及陸上通道又涉及海上通道,陸路通過鐵路、公路聯通中國到中亞、東南亞、西亞到歐洲,形成若干條陸上大通道、大動脈;海上絲綢之路在古代路線基礎上不斷拓展新航線,也就是現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實現陸海連接雙向平衡。「一帶一路」將打破長期以來陸權和海權分立的格局,推動歐亞大陸與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完全連接的陸海一體化,形成陸海統籌的經濟循環和地緣空間格局。

  四是東西互濟。絲路經濟帶貫穿東西,聯通南北,但主線是東西兩個方向。從我國來看,過去30多年主要是依託東部地區通過海上貿易的東向開放,絲路經濟帶則更多是考慮通過連接亞歐的陸路大通道,加大西向開放的力度。我國西部地區由過去開放的末梢變為開放的前沿,向東開放和向西開放的相對均衡化,也必將促進國內東西部地區經濟協調發展。當然也考慮到南北向與國際的貨物運輸、貿易往來,除了南方的海上絲綢之路,更有北方對接「草原絲綢之路」聯通東北亞的蒙古、俄羅斯等陸路通道,開闢東北地區對外開放新局面。

  五是虛實結合。「一帶一路」是一個長遠的國家戰略,一個內涵豐富的大概念。由於它的邊界不是完全確定的,它所涵蓋的內容不是固定不變的,它的目標也不會是完全清晰的,因而使得這一戰略顯得有些「虛」。但是,從提出初期的基本構想到現在推進的過程看,這一戰略正由「虛」變得越來越「實」。比如我國與相關國家的大通道建設,陸上和海上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能源和礦產資源合作、貿易往來日益頻繁、中國產品和投資「走出去」、油氣管道在建、基礎設施投融資機制建立,這些都是看得見的成果,「一帶一路」戰略正在一步一步地向前推進,已經變成實實在在可以落實的工作。

  六是中外共贏。「一帶一路」是由我國提出的倡議,顯然對我國自身發展有著重要戰略意義,不僅有利於我國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尤其是保障我國的能源資源安全、化解富餘產能和經濟轉型升級,而且還有利於加強我國與周邊國家尤其是新興市場國家的經濟和文化交流,建立長期合作夥伴關係。但必須看到,「一帶一路」又是一個中國與相關國家能夠實現互利共贏的戰略,一方面是中國的發展會對絲路沿線國家經濟產生巨大的帶動效應,如帶動這些國家的優勢資源開發、滿足這些國家對中國工業品和生產技術的需求;同時更重要的是,中國政府充分考慮到周邊相對落後國家建設「一帶一路」的現實困難,出巨資建立了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絲路基金,並鼓勵中國企業向外投資,這些都會使沿線國家獲得實實在在的好處和利益,從而實現共同建設、共同發展、共同繁榮。

科學規劃布局重點

  作為國家戰略,對「一帶一路」科學規劃至關重要。去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上強調,要做好「一帶一路」總體布局,儘早確定今後幾年的時間表、路線圖,要有早期收穫計劃和領域。由於涉及國際國內特別是國家間關係的複雜性,初期規劃應當依託已有基礎,分層分類,先重後輕,先易後難,循序漸進。

  強調依託現有基礎,目的是要充分利用現有設施資源,避免大量新建和新增投資,尤其是通道建設、港口和口岸建設;所謂「分層分類」就是要明確國家、地方、城市不同層次的分工,確定不同類型地區的重點任務(如西北地區對中亞和西亞合作,西南地區對東協和南亞合作,東南地區對港澳臺合作、東北華北地區對俄羅斯蒙古日韓合作);「先重後輕」就是對關係全局的重大項目優先部署,比如幹線通道、基礎網絡、互聯互通關鍵環節;「先易後難」主要指對國家間關係相對穩定、合作意願強烈、容易達成共識的項目優先考慮,對那些儘管有合作意願、但達成共識難、前景不明朗的項目,要緩期開展,嚴格控制風險。

  從空間布局上,要按照「以線串點、以點帶面、內外對接」的思路,規劃好陸上和海上互聯互通的大通道、重要的節點城市和口岸、以及國內重點建設區域。互聯互通建設是「一帶一路」戰略的基礎和前提,既包括鐵路、公路、航空、管道、海路,也包括電信、網際網路、物聯網。目前亞歐大陸橋已經在絲路經濟帶上發揮骨幹作用,今後還要加快中國與東協國家大通道的建設,推動孟中印緬經濟走廊以及中俄中蒙大通道的形成。重要節點城市和口岸主要是指陸上和海上的交匯點,要重視那些海鐵聯運條件好、港口功能強、腹地廣闊的城市,如華北地區的天津、華東地區的連雲港和寧波、華南地區的深圳以及北部灣。從國內區域層面看,已經基本形成共識的是,陸上重點在西北地區,海上重點在東南沿海地區。

  「一帶一路」是國家對外開放的大戰略,戰略實施的進度和程度不只取決於中方,還取決於沿線相關國家的認知和共同努力,因而國家層面的對接十分重要。從國家層面上,重點是要圍繞「五通」著力推進。其中,政策溝通是關鍵。我國要與相關國家就「一帶一路」戰略進行交流,本著求同存異原則,協商制定推進區域合作的規劃和措施,在政策和法律上為戰略實施「開綠燈」。其次,道路聯通是前提。沒有互聯互通的跨境大通道和信息網絡,經濟帶就缺乏依託和載體,所以完善跨境基礎設施是基礎條件。第三,貿易暢通是核心。「一帶一路」連接亞太經濟圈和歐洲經濟圈,市場規模和潛力獨一無二,沿線各國要積極推動貿易和投資便利化,儘快消除貿易壁壘、降低貿易和投資成本。第四,貨幣流通是手段。要推動實現各國在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下本幣的兌換和結算,以降低流通成本,增強抵禦金融風險能力。最後,民心相通是根本。建設絲路經濟帶要尊重各國的文化習俗,在保護文化多樣性的前提下加強人民友好往來,增進相互了解和傳統友誼,為開展合作奠定堅實的民意基礎。

  國內區域層面陸上應以西北省區為重點,使其成為我國向西開放的前沿,並打造西部開發的升級版。我國西部地區佔全國71%的國土面積和28%的總人口,經濟總量僅佔全國不足20%,既是資源富集地區又是經濟欠發達地區。但從西部地區內部看,西北和西南又有很大差異,西北地區經濟欠發達的程度要高,對外開放程度要低。據2012年統計,西北五省區(陝甘寧青新)經濟總量為31844億元,不到西南(雲貴川渝桂)的一半。西北地區進出口總額僅佔全國1.5%,而西南地區佔到4.0%;西北地區外商投資僅佔全國地區總量的1.3%,而西南地區佔到5.5%。

  古絲綢之路途經的國內省份主要在陝西、甘肅、新疆等西北地區,建設絲路經濟帶為西北發展帶來了歷史機遇。西北地區雖然是全國經濟發展的「窪地」但卻是資源稟賦的「高地」。石油天然氣、煤炭、風電、太陽能等能源,黃金、有色金屬等礦產資源,以及生物和旅遊資源,不僅豐富且組合條件好,廣袤的土地也為經濟開發提供了巨大的空間。西部大開發以來,西北地區的交通、通信、能源、水利等基礎設施條件和脆弱的生態環境均得到很大改善,國家「向西開放」的戰略將使西北地區偏僻的地理區位劣勢得以改變。藉助絲路經濟帶的建設,必將進一步完善西北地區的基礎設施,促進西北乃至整個西部地區優勢資源的開發,提升對外開放水平,並為我國經濟持續平穩增長提供有力支撐。因此,筆者認為,將西北省區作為絲路經濟帶的重點是合適的。

  此外,國內區域海上絲路建設重點應在福建、廣東、廣西等沿海省份。有大港口的地方都能成為起點,特別是有遠洋航線、對外貿易發達的城市,要成為建設海上絲路的重要節點城市。依託這些重要節點城市及港口,促進我國與東協、南亞、北非等國家經貿合作。

積極穩步有序推進

  按照中央的部署,2015年我國「一帶一路」戰略要有一個良好的開局。目前,國際上儘管有不同看法,但總體上我國的倡議獲得了熱烈響應;從國內看,各地區都在紛紛謀劃如何融入這一戰略,甚至呈現出爭「起點」、爭「核心」等爭先恐後、搶抓機遇的局面。針對目前的現狀,筆者認為推進戰略的實施,要堅持「積極、穩步、有序」的總方針,避免出現國際上「剃頭挑子一頭熱」、國內地區間無序競爭、超能力對外援助投資等問題和風險。

  第一,儘快出臺總體規劃指導意見。編制一個完整詳實的「一帶一路」規劃需要時間和大量的調查研究論證,短期內難以做到,由於涉及國際層面,這樣的規劃也較為敏感,因而建議有關部門初期儘快先出臺總體指導意見,重點明確推進原則、思路、主要任務、空間布局、國內相關區域定位以及保障措施,以指導部門、地區和企業行為,避免無序和重複建設。

  第二,要重視該戰略惠及沿線國家民眾的國際推介。為體現「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使沿線國家對我們更認同、更親近、更支持,要加大在國際上的推介力度,特別是要突出「一帶一路」戰略如何能夠使沿線國家民眾受益。同時邀請沿線國家的普通民眾來我國參觀訪問,增進民間交流尤其是青年學生交流和民眾友誼。

  第三,加強對各地區開闢國際貨運班列和跨境物流的管理。目前我國至少已有8個城市開通了直達中亞和歐洲的國際貨運班列,還有很多城市正在計劃開闢新的鐵路貨運線路。這些班列對於我國商品更快地進入國際市場發揮了積極作用,也是絲路經濟帶建設的重要內涵,需要注意的是,隨著班列的增多,各地爭奪貨源的競爭也趨激烈;同時,跨境電商、跨境物流加快發展。有關部門需做好管控,防止惡性競爭損害國家整體利益。

  第四,對外援助投資要嚴格論證,把控風險。我國周邊一些國家經濟發展相對落後,對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需求很大,建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絲路基金,有助於對這些國家提供幫助,並逐步形成我國政府的海外發展援助機制(ODA)。對於這些基礎設施項目必須遵循國際通行規則嚴格進行可行性論證,既要考慮需要也要考慮可承受能力,防止出現後續項目的「無底洞」效應。(2015年01月29日陳耀 作者系中國社科院工經所研究員、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

責任編輯:鄭莉莉

相關焦點

  • 「一帶一路」戰略是中國版本的「門羅宣言」
    二、「一帶一路」戰略是中國版本的門羅宣言 今天,我們中國也提出了自己的「一帶一路」戰略,這個「一帶一路」戰略就是中國的「門羅宣言」,這個戰略是委婉的,按照「門羅宣言」的口吻而言,「一帶一路」戰略就是說「亞歐大陸是亞洲人和歐洲人的大陸,美國應該撤出亞洲」,這是中國對於美國歐巴馬重返東亞戰略的回應。
  • 「一帶一路」戰略下民族文化的傳播路徑研究
    摘 要:「一帶一路」戰略下,積極推動中文化走出去,作為對外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文化品牌正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國際表達,精心打造民族文化品牌成為中華文化走出去的戰略要求。深入挖掘文化內涵,不斷創新傳播方式,在品牌塑造過程中嵌入中國文化的獨特元素,提升文化品牌的潛在價值,已逐漸成為夯實國家文化軟實力,增強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一帶一路;文化品牌塑造;傳播路徑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7)12-0015-02 中華文化是我們民族的「根」和「脈」。
  • 田賜:美國主要智庫對「一帶一路」倡議的認知及其對中國的啟示
    這表明,「一帶一路」倡議的軟實力建設和中國國際關係的話語體系建設任重道遠。與世界其他國家的智庫相比,美國智庫不僅起源最早、數量最多,而且對政策的影響力也是最大的。通過了解美國智庫對於「一帶一路」的認知,將有助於我們了解美國精英階層對於「一帶一路」倡議的整體理解,並有助於我們理解美國政府對「一帶一路」倡議的態度。
  • 推進一帶一路戰略 學誠法師倡議設"玄奘大師獎"
    推進一帶一路戰略學誠法師倡議設"玄奘大師獎"   大公佛教訊:5月13日下午,中國佛教協會在北京廣濟寺舉辦「文明互鑑·弘揚玄奘精神座談會」。座談會探討了玄奘大師的歷史功績,玄奘精神的內涵和現代價值,以及如何發揮佛教在「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和促進世界文化交流中的積極作用等。
  • 述說「一帶一路」丨「一帶一路」促進世界經濟繁榮與和平
    國家發改委西部司巡視員歐曉理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一帶一路」倡議,借用了古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但是賦予了很多新的內涵,它既是維護開放型世界經濟體系、推動全球經濟復甦的中國方案,又是深化區域合作、加強文明互學互鑑的中國智慧。當然也體現了中國作為世界上第一大發展中國家以及第二大經濟體要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平、公正、合理方向變革的中國擔當。
  • 印度為何始終與」一帶一路「戰略保持距離
    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已提出3年多。
  • 一帶一路:大三角錐戰略
    一帶一路,很多人不明白是幹什麼?簡單點說,一帶一路就是中國當大哥的路,中國雄起的戰略之路。
  • 趙惠冉 楊守明:中法學術界對「一帶一路」倡議的認知差異及原因探析
    具體而言,中法學術界對「一帶一路」倡議的認知差異集中在「一帶一路」是地緣政治戰略還是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是寬泛模糊的計劃還是面向世界的合作框架,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是為了國內利益國際化還是打造命運共同體、是為了成為全球發展治理的楷模還是實現民族復興,「一帶一路」將加劇中歐競爭還是促進中歐合作、「一帶一路」發展過程中設立的制度規範是替代性的還是補充性的六個問題上。
  • 「陸海新通道」戰略意義:銜接「一帶」和「一路」
    這些成效的背後,展現了「陸海新通道」怎樣的戰略意義?在推進共建「一帶一路」過程中有著怎樣的意義和作用?重慶和周邊省區市、國家部委等又是如何推動陸海新通道建設?不沿邊不靠海的重慶以及中國廣大的西部地區,如何拉近與大海的距離,拉近具有廣闊市場的東南亞以及歐州的距離。
  •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的新範式》:講述「一帶一路」倡議的時代意義...
    文/王宇航  習近平主席發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舉國上下聞風而動,國際社會積極響應。
  • 一帶一路倡議視域下的翻譯人才培養
    一帶一路倡議視域下的翻譯人才培養 2020-10-18 14: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帶一路」英文名該怎麼取?
    中國日報2月17日電(記者 付敬)世界如何理解中國在一定程度上依賴於一些複雜的中文表達和句子的翻譯質量而非逐詞逐句翻譯的準確度。最新的一個例子便是習近平主席為了便利亞洲與歐洲的經濟貿易往來和人文交流所提出的創新倡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 麥堅時:可持續性仍是未來「一帶一路」倡議關鍵所在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近期,國際律所貝克•麥堅時和《經濟學人》企業網絡組織聯合發布的一份報告認為,「一帶一路」倡議作為全球基礎設施發展的中堅力量,可持續性必然成為該倡議的核心。  該研究報告通過對多個「一帶一路」倡議參與者(分別來自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BB集團、基礎設施國際組織InfraCo等機構)的深度採訪以及對項目的深入分析,呈現了「一帶一路」倡議未來十年發展情況的詳圖全景。  報告認為,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之下,「一帶一路」倡議中「可持續性」的含義也將隨之擴大,包括重點保護參與「一帶一路」倡議項目的人員健康。
  • 中阿論壇┃騰訊研究院孟昭莉:一帶一路的網際網路+戰略布局
    報告顯示,移動互聯活躍度較高的城市與「一帶一路」國家戰略中的重點城市高度趨同:「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建設規劃涉及的26個重點城市/港口平均指數高達15.61,相當於全國351個城市中的第27名。其中,有21個城市的「網際網路+」指數排名在全國351個城市的前50名內。可見,國家戰略中「一帶一路」重點城市/港口在全國範圍來看都是成熟度較高的。相較於城市人均GDP排名,「網際網路+」排名更為集中。
  • ...提供全球公共產品的轉變——薦《回應:關於「一帶一路」的十種...
    「一帶一路」倡議自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提出至今,已有八個年頭,成果豐碩,前景看好。   「一帶一路」倡議的願景是中國倡導的新型國際關係的重要內容和實現步驟,它追求在國家間建立更為廣泛的合作共贏關係,與當前國際關係中依然存在的叢林法則形成鮮明反差。
  • 專訪:「一帶一路」倡議是後疫情時代多邊合作的重要部分
    」倡議是後疫情時代多邊合作的重要部分——訪法國前總理拉法蘭  新華社記者徐永春  法國前總理、展望與創新基金會主席讓-皮埃爾·拉法蘭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書面採訪時表示,「一帶一路」倡議是後疫情時代多邊合作的重要部分,在推動全球經濟復甦、完善全球公共衛生治理和促進綠色發展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 「一帶一路」綠色發展戰略具有重要意義
    泓森槐——速生硬材樹種「一帶一路」戰略在深化與沿線各國和地區在資源、 能源、基礎設施、產業項目以及金融等領域合作的同時, 不可避免會涉及生態環境問題,從中國過去的對外投資與 合作來看,環境問題一直是國際各方最為關注的問題,生態環境問題如處理不當
  • 每日一詞∣「一帶一路」倡議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世界銀行集團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輔以深層政策改革以提高透明度,改善債務可持續性,減少環境、社會和腐敗風險,「一帶一路」倡議可促進該地區國家之間的貿易發展並增加全球實際收入。圖片來源:視覺中國【知識點】2013年9月和10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訪哈薩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亞時先後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倡議。2015年3月,中國發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2017年5月以及2019年4月,中國舉辦了兩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
  • 「一帶一路」與中捷文明交流互鑑論壇在捷克舉行
    4月26日,由中國駐捷克大使館、光明日報社和捷克《文學報》聯合主辦的「一帶一路」與中捷文明交流互鑑論壇在捷克首都布拉格舉行。捷克前政要、智庫、研究「一帶一路」的專家學者、漢學家、翻譯家、出版界、文化藝術界人士及中國使館外交官、光明日報社代表約50人出席論壇。捷克總統澤曼特為論壇發來賀信,表示「兩國的文化交流合作項目越多越好。我希望看到『一帶一路』除了經濟合作外,文化合作之路也能日漸繁榮」,「這個論壇是超越地理距離使我們彼此更加靠近的證明」。
  • 普華永道分享「一帶一路」倡議研究報告:四大支柱產業促進全球貿易...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高忠業 青島報導12月16日,普華永道在青島分享了「一帶一路」倡議專題系列的首份報告《新形勢下全球化轉型與「一帶一路」倡議的驅動力》(以下簡稱《報告》)。普華永道全球跨境服務中國主管合伙人黃耀和與普華永道中國山東主管合伙人張國俊參加了分享會,他們重點分享了「一帶一路」倡議推進過程中,以上四大支柱行業的現狀與發展趨勢,以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對於全球和中國的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