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戰略是中國版本的「門羅宣言」

2021-02-23 金橋智庫

王誠    
         

    「一帶一路」戰略是中國版本的「門羅宣言」

 

本文將通過對美國的「門羅宣言」與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分析,透視中國和美國崛起道路上的不同方式和歷程。「門羅宣言」是美國走和世界強國的重要一環,它一直從美國立國之初支撐美國成為地區霸權,成為美洲第一強國,其間大約經歷了一百二十餘年。直到二戰期間,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強國,取得了世界霸權,「門羅宣言」的意義開始消失。今天我們的「一帶一路」戰略其實就是中國版本的門羅宣言,我們在重建我們歷史上在亞歐大陸上的絕對優勢地位。這個過程大約需要三四十年,到2033年,預計我們將基本建成「一帶一路」(實現亞歐大陸的互聯互通),到2049年建國一百周年,我們應該完全建成了「一帶一路」戰略(實現亞歐非大陸的互聯互通),界時,中國將完全取得世界霸權。因為中國地理地置的優越性,中國無須像美國一樣,先取得地區性霸權,再取得世界霸權,中國只要取得地區性領導權的同時,就能夠躋身於世界領導權,得亞歐大陸者得天下。

 

一、門羅宣言是美國走向世界強國的重要一環

 

我們都知道,在美國發展的歷史上有一個至關重要的《門羅宣言》,由此衍生出「門羅主義」。「門羅主義」是美國大國雄心的最初展露,也是美國在二戰以前的立國基礎。我們知道美洲的原著民是印第安人,自從哥侖布到達美洲以後,印第安人的惡夢來臨了,持續幾個世紀的大屠殺和奴役,使印第安人銳減,幾乎滅絕。整個美洲成為歐洲殖民者的殖民地,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殖民地人民與殖民地宗主國的矛盾日益尖銳,美國的獨立只是拉開了一個序幕。

到了19世紀初,整個拉丁美洲獨立運動蓬勃發展,波利瓦爾等革命者領導了殖民地人民的大起義。而宗主國西班牙在歐洲「神聖同盟」的支持下,妄圖恢復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英國和「神聖同盟」各國也積極插手拉丁美洲。時任美國總統門羅藉口防止歐洲各國幹涉拉丁美洲事務,於1823年12月2日,發表了一個著名的國情諮文,又稱《門羅宣言》。諮文中宣稱:「(神聖)同盟各國把它們的政治制度擴張到美洲的任何地方而不危害我們的和平與幸福是不可能的;也沒有人會相信我們南方各兄弟國家的人民,如果不加援助,能夠建立他們心願的政治制度,所以讓我們坐視歐洲列強對他們進行任何方式的幹涉而不加過問,也同樣是不可能的。」並提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口號。門羅的這個外交政策,表面上是要制止歐洲列強對拉丁美洲的侵略,使拉丁美洲各國的獨立得到鞏固。但是實質上,這個宣言是在為美國侵略拉丁美洲製造藉口的。它為以後美國在「援助」的幌子下,控制和掠奪拉丁美洲樹了塊擋箭牌,為美國把拉丁美洲變成自己的後院提供了理論依據。

門羅主義的主要原則是三條,第一是「反對歐洲國家再在美洲奪取殖民地」原則,第二是歐洲國家「不幹涉」美洲獨立國家事務的原則,第三,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原則。簡單說,即是將美洲新大陸與歐洲舊大陸切割,把歐洲勢力趕出美洲,把美洲變成美國的勢力範圍。但是由於當時的美國勢力弱小,僅局限於13州,他還遠遠沒有能力控制美洲,他在拉美的勢力遠遠不如英國,所以門羅主義在當時影響並不大。一直到1904年,西奧多-羅斯福提出了門羅主義的推論,認為美國有權利幹涉拉美國家的事務,而此時的美國羽翼豐滿,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工業國,又剛剛戰勝西班牙,從此美洲便成了美國人的美洲,門羅主義的政治目標經過八十年後終於成為現實。

儘管二戰以後的美國追逐世界霸權,早已不再滿足於門羅主義,它把門羅主義擴展到了全世界,所有世界各國都受到了它的幹涉。然而,門羅主義對於美國的崛起是至關重要的,它是一個大國雄心的標誌,它比美國人所標榜的那些所謂自由、民主的信念其實要重要得多,它是美利堅的國家意志,是一種堅韌的國家戰略,它支撐著美國從一個蠻荒之國走向地區強權的歷程,它為美國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清晰的目標,那就是主宰美洲大陸的命運,成為新大陸的主人,而最終美國人也確實做到了。

 

二、「一帶一路」戰略是中國版本的門羅宣言

 

今天,我們中國也提出了自己的「一帶一路」戰略,這個「一帶一路」戰略就是中國的「門羅宣言」,這個戰略是委婉的,按照「門羅宣言」的口吻而言,「一帶一路」戰略就是說「亞歐大陸是亞洲人和歐洲人的大陸,美國應該撤出亞洲」,這是中國對於美國歐巴馬重返東亞戰略的回應。當然,我們中國人更富有政治智慧,我們沒有說得門羅那麼直接,那麼露骨,那麼剌耳,但是它們的潛臺詞的含義是一樣的。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9月和10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期間,先後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倡議,得到國際社會高度關注和沿線國家的集體響應。「一帶一路」的原則是「共商、共建、共享」,「一帶一路」的內涵歸納起來,主要是「五通三同」。「五通」就是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這「五通」是統一體、缺一不可。「三同」就是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三者也是一個整體,不可分割,就是共贏。可見我們的一帶一路戰略並不以支配亞歐大陸為目標,我們是共建、共享、共商式的,包括了「五通三同」的豐富內涵。但是因為中國是亞歐大陸的第一大國,擁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和最悠久的歷史,長期以來就是亞歐大陸的主人,所以只要我們建成了「一帶一路」戰略,我們就自然回歸了歷史上的地位,成為亞歐大陸的領導者,從而也成為全世界的領導者。

從表面上看,「一帶一路」戰略與門羅主義毫不相干,但是在實質上卻是異曲同工的,只不過中國藉助於歷史巧妙的掩蓋了這一點。我們可以想像一下,如果中國建成了「一帶一路」大戰略,那麼在亞歐大陸上還有美國帝國主義者的容身之地嗎?我們還能容忍美國在阿富汗,在伊拉克,在敘利亞,想開戰就開戰嗎?只要中國建成了「五通三同」的「一帶一路」的共同體,亞歐大陸將鐵板一塊,美國在亞歐大陸的任何戰爭行為都是對中國利益的侵犯,是對亞歐大陸的侵犯。

當「一帶一路」建成之日,就是美國在亞歐大陸的勢力被徹底清理出去之日,而且從此以後別想再來染指,針插不進,水潑不進。就其所達到的效果而言,這跟美國的門羅主義完全不可同日而語,中國的版本要高級多了。美國的門羅主義只不過是山中無老虎,猴子稱霸王,他沒有跟拉美打造一個「五通三同」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共同體,一個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外部勢力可以輕易地參透進拉美,蘇聯就曾經把手伸進到拉美,甚至還在古巴部署了核武器。而且,由於美國奉於「國家利益至上」的國家戰略,美國在拉美的統治是不穩固的,拉美的反美浪潮從未停歇,可以說大多數的拉美國家把美國當成了仇敵,可笑的是美國不去鞏固自己的後院,卻把大量的軍隊和資源調到東亞來與中國對抗。

 

三、我們還需要多久才能建成一帶一路?

 

中國在亞歐大陸推進一帶一路戰略,可謂是順乎天而應乎人。首先,全球經濟仍然深陷世界經濟危機的泥潭,美國卻對此束手無策。中國提出來建設「一帶一路」戰略,就是號召廣大亞歐國家抱團取暖,一起共渡難關,為世界經濟的增長提供一個新的、更加強勁的引擎。其次,增強亞歐大陸的主體意識。亞歐大陸由於佔有世界近40%(其中亞洲佔29.4%)的領土面積,擁有50多億(其中亞洲就有44億)的人口,佔到全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二以上,但是如此大的一個大陸,居然要接受一個美洲國家的領導,一個美洲國家在亞歐大陸,來去縱橫,如入無人之境,想打誰就打誰,這不能不說是亞歐大陸的悲哀,同時也是亞歐大陸主體性喪失的結果。「一帶一路」將有助於亞歐大陸恢復其主體性,有利於亞歐大陸的覺醒。最後,「一帶一路」戰略,有利於亞洲經濟的一體化,同時也有助於亞歐大陸和非洲經濟的一體化,從而為更高層次的全球化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亞歐大陸與非洲大陸在歷史上是連接在一起的,即便如今也還有西奈半島聯接著北非和西亞。如果我們完全建成「一帶一路」戰略,實現了亞歐大陸與互聯互通與經濟一體化,那麼,整個世界的格局將從此完全不同。中國所推進的「一帶一路」戰略是建立在共商、共建、共享基礎上的互利共贏的合作,符合沿線各國的根本利益,因此也必將得到沿線各國的大力支持。這個我們從英國、法國和德國等美國盟國不顧美國的堅決反對,仍然義無反顧地加入亞投行可以看得出來。

我們的「一帶一路」戰略,順應了全球化的趨勢,有著現實的利益和民心、民意的基礎,首先,「一帶一路」戰略順應了全球化的趨勢,將極大的促進國際貿易、文化交流等種種往來,推進全球化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度。過去美國等西方國家推進的全球化是一種自私的、不可持續的全球化,他們肆無忌憚地將本國利益,確切地說將本國資本集團的利益凌架於他國之上,企圖建立和維持支配全球的政治經濟體制和格局。而世界金融危機將標誌著他們的這一戰略的即將破產,故而未來他們可能會逆全球化的潮流而動,推進貿易保護主義等種種有損全球化的政策。以保護他們的既得利益和領先地位,維護西方統治世界的格局。但是這種違背了歷史潮流的舉措,無疑是一種垂死掙扎。而「一帶一路」戰略正好可以對衝美國的反全球化或去全球化的趨勢,為全球化和世界經濟的發展注入新的強大的動力。

其次,「一帶一路」戰略符合沿線各國的根本利益,出於國家利益的考慮,沒有理由不支持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可以說,中國首倡的一帶一路戰略是沿線各國走出世界經濟危機的泥潭,邁向新的繁榮之路的唯一機會。自08的金融危機以來,美國經濟一直未能復甦,反而長期陷入滯脹狀態,半死不活。自那時起,中國就勇於承擔了世界經濟引擎的作用,極大地推動了全球經濟在後危機時代繼續保持繁榮和發展。並從相當大程度上防止了美國等國危機的進一步惡化,避免了他們在經濟危機的泥潭裡越陷越深。而對於其它世界發展中國家而言,由於失去了美國這個經濟火車頭的牽引,正需要新的牽引力量,中國在此時順應潮流,提出了「一帶一路」戰略就是要取代美國的全球經濟火車頭的作用,帶動沿線各國的經濟發展,所以完全符合沿線各國的根本利益。

最後,「一帶一路」戰略響應了亞歐大陸人民的心聲。那些已經從一帶一路戰略中獲益的各國民眾,正在翹首期盼一帶一路戰略向縱深推進,這樣他們也將從中收穫更大的利益。「一帶一路」沿線各國有相當大一部分在歷史上都是中國的勢力範圍,其中還有許多本身就是中國的藩屬國。朝鮮、韓國、琉球、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越南、寮國、緬甸、尼泊尼、阿富汗、哈薩克斯坦、蒙古等等,都是大清國22個藩屬國之一,只不過在近代幾百年,隨著西方的崛起和中國的衰落,逐漸淪為西方的殖民地,整個亞洲大陸也被殖民主義者打爛打碎,給亞歐各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苦難。中國推進一帶一路戰略將有助於亞洲和歐洲大陸的整合,建構一個和平、繁榮的新亞歐大陸,而亞歐大陸各國也將從此極大受益,當中華盛世的光芒再次普照亞歐大陸的時候,中國的昔日天朝榮光也將再次重現人間。

我們的「一帶一路」戰略正是有了這個堅固的基礎,儘管有美國和日本在中間上下其手搞破壞,但是仍然無法阻止一帶一路的推進。儘管我們的前路還有許多這樣或那樣的曲折和困難,但是這些對於日益強大的中國而言,那都不是事兒。想想中國共產黨從一個十幾人的小黨一路走到今天,經歷了多少磨難,相對於它過去經歷的磨難,「一帶一路」戰略的挑戰並不算艱巨。只要中國能夠抓住時機,逐漸推進「一帶一路」戰略,就一定能取得最終的成功。目前而言,最為成熟的便是推進泛亞鐵路和中南半島經濟走廊的建設,把中國與東協連成一體,實現中國與東協的互聯互通;其次是中巴經濟走廊和中巴高鐵的建設,實現中國和巴基斯坦的互聯互通,這樣一來,我們就通過徵服最大的伊斯蘭國家,從而向伊斯蘭世界邁出了堅強的一步。第三個是中亞,中國與中亞之間的互聯互通的條件也比較成熟,只不過為了不過早剌激俄國人,我們可以把中國與中亞五國的互聯互通放到第三步。第四步,我們將把一帶一路推向整個伊斯蘭世界,把高鐵修到土耳其、北非等國,完成對於伊斯蘭世界的整合。第五步,由中亞延伸到俄國和歐洲,實現對於整個亞歐大陸的整合。這個過程預計我們可以在2033年前完成。而到2049年,我們將實現對於整個亞歐大陸和非洲大陸的整合,實現三個大陸的、人類絕大多數人口的互聯互通,這將是人類歷史前所未有的偉大工程。

所以,美國在東亞的軍事存在最多再有二十年,因為中國不需要二十年就能基本建成「一帶一路」戰略,所有的亞歐大陸國家都將捲入到「一帶一路」戰略中來,無人可以超脫於這一戰略之外,成為亞歐大陸的棄兒。等到亞歐大陸一體化建成之後,中國絕不會容許美國在亞洲有一兵一卒。要知道,你們老美把大炮架在我家門口已經好久了,忍得了一時,忍不了一世。我們的「一帶一路」要比美國的門羅主義好一萬倍不止,沒有美軍的亞洲會更美好。

我們根本就不用著急驅趕美國在亞歐大陸的軍事存在,我們只需要做好自己的「一帶一路」建設,把「一帶一路」建設搞好了,美國的勢力自然就會逐漸沒有了存在的理由。這就是中國智慧,一種太極的智慧。美國的勢力之所以能插手進亞歐大陸,根本的原因就在於中國的衰落,當一個強大的中國走向歷史復興的時候,亞洲自然就不再需要美國了。

在美國不斷實施亞太再平衡,重返東亞的背景下,我在這裡談論美國撤出亞洲,是不是有點痴人說夢了?今天的美國國防部及其龐大的軍工複合體,正在日夜兼程,將更多美軍和世界上最先進的裝備運送到東亞來,駐紮在我們的家門口。這個時候我卻來談論美國撤出亞洲,是不是精神錯亂,胡說八道?非也,老子說,返者道之動也。美國之所以匆匆忙忙的重返亞太,是因為他們感覺自己在東亞的江山快要保不住了,但是越是美軍想要盡力保住東亞的勢力範圍,他就會越快地失去東亞。2033年基本建成「一帶一路」,美軍撤出亞歐大陸,到2049年,完全建成一帶一路,美軍撤出非洲,退回美洲,成為地區強國。

     終有一天,整個亞歐大陸都會響起一個聲音,亞歐大陸是亞歐大陸人的大陸,美國人滾出去。



相關焦點

  • 一帶一路倡議的戰略內涵是什麼?一帶一路戰略內涵的理解
    2013年9月和10月,習近平總書記分別在訪問哈薩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亞時提出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簡稱「一帶一路」)倡議,去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一帶一路」確定為優化經濟發展格局的三大戰略之一。
  • 一帶一路:大三角錐戰略
    一帶一路,很多人不明白是幹什麼?簡單點說,一帶一路就是中國當大哥的路,中國雄起的戰略之路。
  • 門羅宣言源於神聖同盟幹涉拉美革命,美國初次外交因何大獲全勝
    門羅宣言說到底是歐洲戰爭的延續,只是歐洲的封建國家短期內還有一定的生存能力,所以歐洲革命先發生,但被撲滅。反而拉美殖民地接住了革命的接力棒,這引起歐洲君主國的憤怒!本文從介紹拉美獨立運動開始,探討在歐洲國家企圖幹涉美洲革命時,美國的對外政策。
  • 印度為何始終與」一帶一路「戰略保持距離
    季風計劃的目的是恢復「香料之路」,與中國的「一帶一路」發生衝突。印度有戰略上的野心,季風計劃在一定程度上制衡中國的「一帶一路」。印美關係的升溫,或許也是印度缺席「一帶一路」的原因之一。 五、印度自身對「一帶一路」的擔憂軍事評論員宋忠平解析到:印度現在確實對中國的「一帶一路」有一定的戒心。這個戒心是來自於幾方面:一方面來看,印度認為中國的「一帶一路」將會覆蓋整個印度洋。
  • 印度尼西亞駐華大使:「一帶一路」促中國與印尼共同合作
    他指出,2005年4月25日中國和印尼籤署《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印度尼西亞共和國關於建立戰略夥伴關係的聯合宣言》,2013年10月2日兩國籤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未來規劃》,兩國關係全面提升到更高水平。此後,兩國在各領域達成多項合作。
  • 「一帶一路」綠色發展戰略具有重要意義
    泓森槐——速生硬材樹種「一帶一路」戰略在深化與沿線各國和地區在資源、 能源、基礎設施、產業項目以及金融等領域合作的同時, 不可避免會涉及生態環境問題,從中國過去的對外投資與 合作來看,環境問題一直是國際各方最為關注的問題,生態環境問題如處理不當
  • 「陸海新通道」戰略意義:銜接「一帶」和「一路」
    這些成效的背後,展現了「陸海新通道」怎樣的戰略意義?在推進共建「一帶一路」過程中有著怎樣的意義和作用?重慶和周邊省區市、國家部委等又是如何推動陸海新通道建設?不沿邊不靠海的重慶以及中國廣大的西部地區,如何拉近與大海的距離,拉近具有廣闊市場的東南亞以及歐州的距離。
  • 中阿論壇┃騰訊研究院孟昭莉:一帶一路的網際網路+戰略布局
    報告顯示,移動互聯活躍度較高的城市與「一帶一路」國家戰略中的重點城市高度趨同:「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建設規劃涉及的26個重點城市/港口平均指數高達15.61,相當於全國351個城市中的第27名。其中,有21個城市的「網際網路+」指數排名在全國351個城市的前50名內。可見,國家戰略中「一帶一路」重點城市/港口在全國範圍來看都是成熟度較高的。相較於城市人均GDP排名,「網際網路+」排名更為集中。
  • 「一帶一路」的亮麗成績單
    「快捷通道」,為兩國復工復產提速;在同孟加拉國總統哈米德互致賀電時表示,願同哈米德總統一道努力,加強兩國戰略對接,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將中孟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推向新高度。在中國暴發疫情的嚴峻時刻,很多「一帶一路」合作夥伴在政治、物資等各個方面向中方提供了積極的支持和幫助,他們也都以不同方式表明同中方繼續加強「一帶一路」合作的態度。中國疫情緩解後,我們也向「一帶一路」合作夥伴提供了力所能及的物資和技術援助,累計向15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280多批緊急抗疫物資援助。
  • 「一帶一路」背後的中國文化故事(一)
    「一帶一路」實踐是把「中國方案」發展、演化、上升成為「世界共識」的過程,「一帶一路」是人類大家庭共同的期盼和事業,是一條國際合作的,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康莊大道,而不是各別國家的私家小徑。 中囯傳承「絲綢之路」歷史,首倡並率先實踐「一帶一路」。習近平主席如是說:2013年,我在哈薩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亞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即「一帶一路」倡議。
  • 美國組團參加"一帶一路"峰會 向中國傳遞什麼信號
    加上聯合國秘書長、國際組織首腦等,「一帶一路」峰會的多邊參與,顯然已經從中國倡議變成世界共識。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美國改變了思路?思路首先是中美貿易關係的改善。此前,華盛頓的部分中美關係專家分析,如果美國「缺席」,其主要原因應該是川普政府尚未形成統一的對華戰略、經貿戰略思維。
  • 「一帶一路」交匯點華商大會|翟京麗: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實現...
    交匯點訊 「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給華商帶來了哪些發展機遇?華商如何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在11月18日舉行的「創業中華·築夢江蘇」2020「一帶一路」交匯點華商大會上,江蘇省僑商總會常務副會長、金光集團APP(Asia Pulp & Paper Co., Ltd.)(中國)副總裁翟京麗女士,針對公眾關心的問題帶來了答案。
  • 歐力士與「一帶一路」
    昨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雁棲湖國際會議中心閉幕。
  • 受益「一帶一路」戰略 河北南和「寵物食品」遠銷多國
    原標題:受益「一帶一路」戰略 河北南和「寵物食品」遠銷多國  新華網石家莊10月18日電(記者曹國廠)位於太行山東麓的河北省南和縣是一個傳統農業縣,縣域面積有405平方公裡,人口35萬。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給這個小縣近年來異軍突起的「寵物食品」產業帶來了巨大商機。
  • 「一帶一路」戰略下民族文化的傳播路徑研究
    摘 要:「一帶一路」戰略下,積極推動中文化走出去,作為對外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文化品牌正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國際表達,精心打造民族文化品牌成為中華文化走出去的戰略要求。「一帶一路」的國家戰略下,在國際上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闡釋中國特色都是先從中國文化開始。 我們堅定的文化自信築牢了「四個自信」的堅實基礎,成為開啟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思想的偉大力量。深入挖掘中華文化的思想內涵,繼承創新中華文化的人文精神,努力展現中華文化的永久魅力和時代風採,都深刻地證明了我們選擇的道路、實施的制度、形成的理論都源於我們高度的文化自信。
  • 傳音手機暢銷非洲的戰略啟示:深耕「一帶一路」三板斧
    它的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中國製造與產業鏈國際化的另一個方向,即通過針對當地消費者需求的積極創新戰略,造福「一帶一路」沿線大眾,並實現雙贏式發展。傳音值得關注的特點是,它是完全依靠「一帶一路」沿線,尤其是非洲等經濟發展相對落後的國家市場發展起來的。
  • 【雙語趣】「一帶一路」翻譯:寫實黨VS寫意黨
    「一帶一路」既不是中國單方面能夠推動的工程或項目,也不是與馬歇爾計劃相似的戰略(strategy)。Initiative則恰到好處,是一種倡議,中國發出的倡議,其他國家可以自願回應合作。有意思的是,國內有人擔心,無論是One Belt, One Road還是Belt and Road,是否會讓外國人理解為「一條腰帶和一條馬路」呢?其實,這種擔心是多餘的。
  • 渣打銀行:一帶一路之中國如何走出去?
    「一帶一路」戰略是全球迄今為止跨度最大的經濟走廊,橫貫整個東北亞、中亞、東南亞、西亞、北非、中東歐區域,沿線大部分國家都是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未來潛在增長和影響力提升的空間巨大。在「一帶一路」戰略早期,通過陸上和海上兩條主幹道,輸出中國的優勢產能,進而增強沿線國家的貿易合作,在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當下開闢一條全新的道路。
  • 述說「一帶一路」丨「一帶一路」促進世界經濟繁榮與和平
    5月14日—15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京舉行。有29個國家的領導人參與,兩天會議結滿累累碩果:270項具體成果、發布聯合公報……將「一帶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這是中國的倡議,也是中國的承諾。  有外媒評論,「從規模和範圍上看,現代歷史上很少有倡議可以比肩『一帶一路』,它覆蓋了60多個國家。」
  • 約旦駐華大使:期待約旦在「一帶一路」戰略中發揮重要作用
    新華網北京9月7日電(記者周潼潼 曹軼)2015中阿博覽會舉辦前夕,此次博覽會的主賓國約旦哈希姆王國駐華大使葉海亞·卡拉萊大使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約旦始終向世界各國開放並保持交流,也期待能在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中發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