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一財網
上周傳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688036.SH)市值達到890.8億元。從2006年8月傳音第一部手機上市,到2019年9月30日在科創板上市,傳音深耕非洲,取得了巨大回報。它的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中國製造與產業鏈國際化的另一個方向,即通過針對當地消費者需求的積極創新戰略,造福「一帶一路」沿線大眾,並實現雙贏式發展。
傳音值得關注的特點是,它是完全依靠「一帶一路」沿線,尤其是非洲等經濟發展相對落後的國家市場發展起來的。根據網際網路數據中心(IDC)統計數據,傳音在非洲市場佔有率52.5%,排名第一;印度市場佔有率6.8%,排名第五;孟加拉國市場佔有率15.6%,排名第二,國內幾乎是零。依託這些經濟發展水平低於中國的27億人口,傳音居然在全球市場贏得了8.1%的市場佔有率,排名甚至超過小米,僅僅落後於華為、三星與蘋果,位居第四。
傳音成功發展的第一大策略,是發揮2G時代強大手機產業鏈的價格優勢基礎。
在傳音發展的初期,深圳的華強北形成了山寨機的強大市場。依託聯發科的手機功能集成基礎晶片,深圳手機從成本與功能兩端發力,形成了山寨機創新和發展的野蠻成長時期。
這一強大的產業鏈條基礎,為傳音手機在非洲低價格參與市場競爭,提供了可能。根據傳音控股公布的招股書,2018年,傳音旗下的智慧型手機平均售價為454.38元,功能手機平均售價為65.95元。而在2006年到2012年,深圳山寨機的價格也就是100元左右,並且形成了世界頂級品牌千元以上,與基礎功能山寨機百元之間的巨大鴻溝。對於全球相對中低端收入的大眾來說,華強北山寨機的價格與品質,幾乎成了他們的唯一選擇。
傳音能在非洲發展起來的第二大策略,是發揮中國技術優勢資源,針對當地消費者需求,開展適應性創新。
傳音的成功,證明了國際營銷理論的另一個原則,即不能簡單將中國產品賣到國外,而應該圍繞當地需求,進行針對性地創新。
傳音非洲之旅,開端不順利。國內山寨機的激烈價格競爭,同樣在非洲市場出現。但是傳音避開了簡單低價格競爭,通過需求調研,發現了非洲地區通信需求的最大痛點,即不但信號不好,而且不同運營商間的網絡無法互聯互通,為了打通電話,當地用戶往往需要一部手機搭配好幾家運營商的SIM卡,並在打電話時,根據通話方的需要,不停更換SIM卡,這幾乎就是剛需。傳音的反應是,2007年11月推出雙卡雙待手機,接下來,在這款手機成為爆品後,推出世界首款4卡4待的「怪獸機型」,結果一下子點燃了非洲需求。
此後,結合國內產業鏈優勢,針對非洲需求,展開創新,成為傳音的基礎戰略。如針對非洲人膚色較深,在黑夜拍攝照片容易出現除了白牙與眼珠一片黑的現象,研製了黑人膚色攝像技術、夜間拍照捕捉技術和暗處人臉識別解鎖功能等個性化應用技術,讓照片呈現出巧克力膚色與清晰五官。針對非洲國家局部地區經常停電、早晚溫差大、使用者手部汗液多等問題,針對性地研製了低成本高壓快充技術、超長待機、環境溫度檢測的電流控制技術和防汗液USB埠等。針對非洲消費者熱愛音樂與舞蹈的消費行為,研製了適合非洲音樂的低音設計和喇叭設計,並在音樂、遊戲、短視頻、內容聚合等領域開發了深度契合非洲用戶偏好的移動網際網路應用,如音樂流媒體播放平臺Boomplay已成為目前非洲最大的音樂流媒體平臺。總之,針對非洲的需求與痛點,進行針對性開發,成了傳音贏得非洲市場的法寶。
傳音在非洲的第三大創新,是以服務為基礎的品牌戰略。2006~2012年的非洲手機市場,絕大部分來自中國的山寨手機品牌,主打價格戰,形成低價低質循環,做砸一個地區後,再轉移另一個地區,形成不了消費者品牌信賴。傳音則正好相反,依託產品創新的相對高毛利,成為第一個在非洲建立售後服務網絡的手機企業。截至上市前,傳音已在主要銷售地區建立了2000個售後維修服務點,並形成了「Carlcare」這一非洲最大的電子類及家電類產品服務方案解決品牌。這一強大服務體系,支持傳音登上非洲最大的商業雜誌《AfricanBusiness》評選的「2018/2019年度最受非洲消費者喜愛的品牌」百強榜第五位的強勢品牌。
從國內的波導到「一帶一路」的傳音,揭示了中國製造和品牌戰略在「一帶一路」發揮作用的全新可能,即依託中國優勢的全球產業鏈條,鼓勵更多企業家,像傳音一樣,在「一帶一路」沿線的重點國家,針對當地市場需求,創新產品與服務,構建強勢的中國製造品牌,這或許是形成「一帶一路」持續雙贏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基本道路。
(作者就職於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系「一帶一路」人類命運共同體戰略創新課題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