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吃雞蛋對身體是有好處的,但雞蛋煮得好吃才讓人有胃口~很多人煮出來的雞蛋吃起來口感不好,八成是沒注意下面這幾點~今天就給大家提醒一下,以後記住啦!
怎樣煮雞蛋才更嫩?
不能用沸水煮蛋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雞蛋的外殼是非常不乾淨的,因此會選擇用沸水來煮蛋。這樣可以使雞蛋外面的細菌和汙穢物質迅速的經過高溫消毒。
可是你知道嗎?用沸騰的水來煮雞蛋,可能會使雞蛋在鍋中四下翻滾,不但容易使蛋殼撞碎,還可能會使其中的蛋白質迅速的凝固變性,這樣就可能會使蛋白質的營養大幅度的流失。
更可能會影響雞蛋的口感,使蛋白質老得像橡膠一樣。因此在煮雞蛋的時候,應該打開鍋蓋,調成小火,水微微冒氣泡時是最適合的溫度,這樣才可以煮出最鮮嫩的雞蛋。
煮的時間不能過長
很多人擔心如果煮的時間太短,可能會導致雞蛋中富含的細菌和寄生蟲難以殺死。
可是實際上,在煮沸的過程中,雞蛋已經經過高溫消毒了,因此並沒有必要將它徹底煮到完全凝固,否則蛋黃就會變得非常的老。一般來說,我們只需要煮六分鐘就可以了。
如果雞蛋煮的時間過久,不但可能會影響口感,還可能會產生一種很難聞的氣味,影響到我們進食的興趣。
雞蛋從鍋中拿出來之後,也應該即刻用冷水來冷卻,否則殘餘的溫度也會繼續給雞蛋傳遞熱量,使蛋白質變老。
通過蛋黃顏色判斷火候
如果我們始終掌握不好煮雞蛋的火候和時間,我們可以通過雞蛋的蛋黃來判別。如果雞蛋煮的時間太久,蛋黃外面就會出現一層綠色物質,這是由於蛋黃中的硒硫化物發生了化學反應。
這些物質並不會對我們的身體產生危害,因此大家可以放心的食用,不過這樣會使雞蛋的口感和氣味變得不好。
如果煮雞蛋的時間過短,能把蛋黃呈現為流體的狀態,這樣的蛋黃還需要繼續加熱才可以使用。
因此我們可以在生活中多加嘗試,根據自家廚具的不同,選擇最合適的煮雞蛋的時間,這樣做出來的雞蛋才最美味。
很多人都喜歡吃鮮嫩的雞蛋,可是雞蛋的口感與雞蛋新鮮程度並沒有必然的關係。相反,雞蛋反而是稍微陳久一些的更加好吃。
我們可以將買來的雞蛋在冰箱裡儲存幾天,這樣蛋白和蛋殼的粘度就會稍微變松,在料理的時候反而會更加的鮮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