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分類不收運 精準清運出實招
思明區在全市率先實現其他垃圾直運全覆蓋,借勢啟動倒逼機制,助推垃圾分類提質增效
垃圾收運人員和執法人員在嶺兜小區現場隨機破袋檢查分類是否準確。(記者 張江毅 攝)
廈門日報訊(記者 吳燕如 通訊員 陳榮君 陳華英)每天早晚,在思明區的大街小巷、居民小區裡,其他垃圾車前來收運垃圾的畫面總會準時上演。如今,這樣的場景在村改居社區也能看到。
在廚餘垃圾、有害垃圾、大件垃圾均已全面實現分類直運的基礎上,思明區持續優化垃圾分類直收直運工作,於今年11月底率先全市實現其他垃圾直運全覆蓋。
通過收運模式的改變,思明區借勢再提升,率先全市在全區範圍內試點實行「不分類不收運」倒逼工作機制。針對垃圾分類不合格的垃圾產生單位或其物業服務企業,將採取警告、拒收、執法處罰等相關懲戒措施,提升垃圾分類成效,從源頭杜絕垃圾混裝問題,並在2021年全面推行實施。
思明區環衛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以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全鏈條提質增效為主攻方向,思明區堅持問題導向,注重固強補弱,通過建立健全「不分類、不收運」機制,進一步提升垃圾分類準確率,深入推進垃圾分類,助力高顏值廈門建設,體現中心城區思明擔當和作為。
其他垃圾直運全覆蓋
85條線路覆蓋全區1500多個生活小區,有固定的行駛線路,早晚各收運一次
其他垃圾收運車在東方時代廣場接駁點收運垃圾。(記者 吳燕如 攝)
昨日上午8點半左右,一輛其他垃圾收運車緩緩停靠在東方時代廣場車庫出入口的垃圾收運接駁點。收運人員下車後,小區保潔員配合提桶、接桶,一番配合操作後,11桶其他垃圾很快就清運完畢。
「晚上8點左右還會再來拉一次。」說著,保潔員將桶拖到邊上的洗桶點,進行衝洗。此時此刻,共有85條其他垃圾收運線路在思明區鋪開運行,覆蓋全區1500多個生活小區(含村改居社區)。其他垃圾收運車就像公交車一樣,有固定的行駛線路、發車時間,東方時代廣場是其中一條線路的一個站點。
改變原來其他垃圾進清潔樓轉運的模式,垃圾直收直運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還解決了原有作業模式中產生的問題,比如環境衛生。對於小區來說,直收直運也給他們帶來了不少好處。
東方時代廣場管理服務中心負責人朱女士介紹,現在直運後,小區少了難聞的氣味,環境更好了。而且以前其他垃圾沒有直運時,他們還要專門請人將垃圾拉到清潔樓。現在他們將精力更多地放在服務提升上,比如加大樓道內外的清潔,為行動不便、高齡獨居的老人提供上門收垃圾等服務。
「隨著直運全覆蓋,社區環境也越來越好。」廈禾社區黨委書記張惠霞說,垃圾實現直運後,物業少了轉運垃圾到清潔樓的成本,社區便積極引導物業做好服務提升。
>>延伸:收運企業廈門驛鴻環境服務有限公司思明環衛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其他垃圾是早晚各收運一次,直接運至末端處理。收運按照相關要求,配備專用車輛,統一車輛標誌標識,並開展錯峰直運。
規劃收運線路、明確直運模式、配齊設施設備——實際上,早在2018年,思明區就在全市率先試點其他垃圾直收直運。通過試點,思明區不斷總結經驗、完善直運體系,並逐步在全區推開。接下來,在全面直運的基礎上,思明區還將根據市民反映的有關接駁點設置、作業時間等存在的問題進行調整,完善作業體系,盡力降低對居民生活和交通的影響,也請居民理解和支持直收直運工作。
嚴格把關上門分類收集
發現第一次告知,第二次責令改正,第三次拒收,拒收整改到位後,對拒收垃圾予以計費清運
「其他垃圾裡夾雜著茶葉、剩飯等廚餘垃圾。」 8日上午10時許,濛濛細雨中,其他垃圾直運車駛入嶺兜一裡小區西門的垃圾分類接駁點,不同於以往直接將其他垃圾提桶倒進收運車的方式,此趟,收運作業人員多了一項「作業」——隨機破袋檢查分類準確率。
當日,思明區正式在全區試點實行「不分類不收運」倒逼工作機制,從運輸環節壓實生活小區分類收集管理責任。
針對發現的情況,收運企業驛鴻公司開具了其他垃圾未達到分類質量標準的告知單,給予書面告知後,繼續按流程收運。
隨後,思明區垃分辦、收運企業和蓮前街道、蓮成社區、蓮前城管中隊、嶺兜小區物業等相關單位負責人進行了溝通交流。
嶺兜小區物業相關負責人介紹,小區共有3000多戶,217棟,戶數多、人員構成多元。面對實際困難,他們也在努力提升垃圾分類準確率。接下來,他們將加強人員培訓和督導,循序漸進做好工作。街道和社區也表示,將加大宣傳引導力度。
思明區垃分辦和收運企業詳細介紹了「不分類不收運」的實施辦法。具體來說,由收集運輸企業作業人員通過現場目測、破袋檢查等方式來判定分類是否合格,並按照相關規定實行操作。
第一次發現分類不合格,由收集運輸企業開具垃圾分類不符合分類質量標準告知單,給予書面警告後繼續按流程收運。每月累計兩次發現分類不合格,由執法部門介入,開具《責令改正通知書》,責令管理責任人限期改正後繼續按流程收運。
如果每月累計三次發現分類不合格,收集運輸企業將開具拒收生活垃圾告知單,予以拒收,同步報告所在街道,由街道上報區垃分辦,並同步移送轄區城管中隊。拒收後限期整改不到位將不予清運,整改到位提交整改說明並經所在街道蓋章確認後,將由垃圾收集運輸企業對拒收垃圾予以計費清運。
>>延伸:今年9月,思明區垃分辦出臺了《思明區生活垃圾「不分類不收運」工作實施方案》,明確各部門職責,建立執法、收運單位、物業管理部門的聯動工作機制,推動工作有序展開。
接下來,在鞏固試點成果的基礎上,思明區將於2021年起全面推行「不分類不收運」倒逼機制,強化垃圾分類普法、執法宣傳,營造人人依法垃圾分類的良好氛圍。
「改變」,成就垃圾分類「思明習慣」
宣傳教育、分類投放、督導巡查……熟悉的畫面中,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行動身影。昨日,垃圾分類宣傳片《改變》視頻引發市民關注。
兩分多鐘的《改變》視頻是由思明區垃分辦、垃分中心精心製作的,生動形象地展現了垃圾分類給生活帶來的變化。視頻中定格的一組數據成為最佳註腳:思明區日均生活垃圾資源化約400噸,人均垃圾量實現0增長。
正是廣大思明人以舉手之勞的改變,逐步形成了自覺做好垃圾分類的「思明習慣」。在持續深入推進垃圾分類的路上,思明人將繼續以習慣「小改變」促進環境「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