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虎嗅網
本文作者:左岸,原文標題:《海外市場能否接棒「巨人」遊戲徵途?》,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雖然以「蛇吞象」般的方式在2016年對Playtika進行了收購,但巨人網絡的重要任務仍差最後一步——將其納入上市公司體系中。
不過史玉柱也有自己的B計劃。近日有消息稱Playtika已低調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了文件,預計在2020年底或2021年初在美國上市。就在前不久,巨人網絡也曾發布公告稱Playtika擬尋求首次海外上市。據悉Playtika此次計劃募資10億美元,其估值可能達到100億美元。
Playtika的上市,無論是對史玉柱還是他的巨人網絡都顯得格外重要。
一、巨人網絡「曲線救國」
作為國內商界的傳奇人物,外界提到史玉柱時總是喜歡回顧他精彩的過去,不過近兩年來史玉柱和Playtika這個詞已經深深捆綁在了一起。
作為一家2010年建立的以色列遊戲公司,Playtika雖然掛著人工智慧的名頭,但主營業務和巨人網絡一樣都是遊戲。唯一不同的是,巨人專注的是《徵途》這類傳統網遊,而Playtika則以棋牌類遊戲為主。
史玉柱與這家遊戲公司的淵源可以追溯到2016年11月,當時巨人網絡借殼世紀遊輪回歸A股已經1年時間,公司名稱還沒改為巨人網絡。此時的巨人網絡整體體量與Playtika相差甚遠,整體營收和淨利潤也遠不及後者,所以那一次驚天收購也被外界稱之為「蛇吞象」。
當時史玉柱召集了包括馬雲創立的私募股權公司雲峰基金(Yunfeng Capital)在內的眾多投資機構,斥資44億美元從凱撒互動娛樂公司手中收購了Playtika。
雖然Playtika的整體經營情況良好,但由於其主營的棋牌遊戲本身存在很大的涉賭嫌疑,導致這項收購始終沒能被證監會認可。這一拖就是三年時間,收購方案也經歷了數次調整,還曾一度終止了收購計劃。
最終在今年7月初,巨人才正式發布公告:參股子公司巨堃網絡通過增資完成了對重慶賜比的收購,並擁有重慶賜比100%的權益。而重慶賜比持有Alpha 42.04%的股份,這個Alpha的核心資產正是Playtika。
曾有傳言稱,當初被史玉柱召集而來的「親友團」們因為Playtika收購的反覆拖延心生不滿,前不久巨人股東弘毅和鼎暉的一連串減持或許就是因此衍生的連鎖反應,畢竟這麼一大筆資金套在裡面的成本可想而知。不過好在這樁曠日持久的收購案,最終算是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有意思的是,就在其間接拿下Playtika部分股權之前不久,巨人網絡剛剛賣掉了自己在國內的另一家棋牌類遊戲公司。9月份,巨人網絡分兩次將旗下全資子公司合肥靈犀的全部股權出售給上海卓閒,累計獲得4.75億元資金。
一邊買棋牌遊戲公司、一邊是賣棋牌遊戲公司,巨人網絡的這一買一賣值得玩味。
對此,有遊戲行業觀察人士表示:「史玉柱看上Playtika的不僅僅是它的盈利能力,還有它的AI技術和開拓的國際市場。Playtika在AI技術上相較於其他競爭對手確實要領先很多,通過相關技術可以不斷完善自身遊戲的精細運營。此外,目前Playtika的業務覆蓋了海外多個國家,這同樣也是巨人所需要的。相比較之下,合肥靈犀就是單純的剝離資產,有點類似當初剝離旺金金融。」
按照巨人網絡的官方說法,出售合肥靈犀是為了更好地專注和聚焦核心業務。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巨人網絡恐怕不僅需要聚焦核心業務,還需要通過海外市場這張牌來提振自己在資本市場的「士氣」。
2015年10月借殼回A之後,巨人網絡的股價一路走高,市值曾一度高達1700億元人民幣。不過好景不長,短暫觸及巔峰之後,其股價就迎來了漫長的滑坡,如今市值僅剩365億元(截止10月19日),相較於峰值下跌將近8成。
具體到業務表現上,2019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5.71億元,同比下降31.9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8.2億元,同比下降23.9%。今年上半年,營收12.2億,較上年同期的13億元減少6.35%。淨利潤為5.27億元,較上年同期的5.05億元增長4.4%。
在諸多遊戲企業上半年大獲豐收的背景下,巨人網絡的境況可想而知。此次通過「曲線救國」方式完成Playtika收購舉措,巨人網絡表示「Playtika」的業績將會從集團的2020年三季報開始反映。顯然,Playtika較好的營收和利潤正是巨人網絡現階段最需要的元素。
二、所有風口都趕過以後
吳曉波曾在他的《大敗局》中這樣評價史玉柱:他的身上流淌著一股天生的充滿草莽氣息的豪賭天性,而這正是創業型企業家必備的一種稟賦。
雖然現在58歲的史玉柱經常自稱大閒人,但過去這二十年來他過得其實一點不閒。從90年代初憑藉著漢卡用4個月賺到100萬,到巨人大廈爛尾成為國內「首負」,再到啟動腦白金實現東山再起,史玉柱完成了多次大轉折。此後市值曾一度突破1700多億元人民幣的巨人網絡,加之近幾年對民生銀行的長期投資,尤其是與馬雲等知名企業家的良好私交,都成就了他人生的第N次巔峰。
其實,早在2013年4月,史玉柱就在微博發表過一次退休宣言。當時其表示已經辭去巨人網絡CEO,徹底退休。但不到三年,史玉柱再度回歸重掌巨人。而在2015年底宣布回歸後最重要的一個舉措,便是操作巨人借殼回A。
除了巨人網絡的遊戲主業之外,史玉柱還在不斷追逐風口。2017年趕著互金熱潮,其以近8.19億元的價格收購了深圳旺金金融40%股權,並受託行使其他股東11%股權的表決權。趕著風口,互金業務的收入佔比一度佔到巨人網絡的三成,互金還一度成為巨人網絡業務多元化的重要依仗。但隨著P2P行業不斷出現暴雷,外部環境的嚴峻也讓其有了相對較高的風險。
最終在2018年底,巨人網絡宣布以4.79億元的價格剝離互金業務。
除了互金之外,史玉柱還曾看上了區塊鏈、保險、長租公寓等等一系列風口型項目,但最終均未能有實質性的進展。
從某種角度來看,追風口這個詞對於史玉柱而言或許是再熟悉不過的。從最初的漢卡、後來的腦白金、再到網路遊戲甚至金融業等等,都是同時代最流行的風口。而擅長觀察市場的史玉柱也抓住了這些機遇,打造了一個又一個爆款。過去兩年,史玉柱依然如此,在風口上不停耕耘,但最終他沒能等來新的爆款。
風口過去,巨人網絡如何面對未來?
實際上,《徵途》可能是史玉柱在腦白金之後唯一真正成功的作品。這款被譽為「國產網遊歷史上最氪金」的遊戲,幾乎在誕生後的十年多時間獨立撐起了整個巨人網絡。
如果能夠憑藉一款自研遊戲的爆紅撐起公司的營收,那麼可以說遊戲本身和開發商都是成功的。但如果遊戲發布15年後依然是一家公司的營收主力,那只能讓外界在感嘆這個IP強大生命力的同時,也質疑這家公司的創新力了。
三、「花式套娃」的寂寥
巨人網絡目前面臨的就是這樣的問題,如今已經15歲的《徵途》依然是公司核心IP。
目前巨人PC端網路遊戲主要有4個產品,《徵途》《徵途2》《綠色徵途》《徵途懷舊版》;同時移動端還有《徵途手遊》《徵途2手遊》《綠色徵途手遊》等。能把一個IP同時衍生出如此多產品,這裡也必須佩服一下巨人的「套娃」能力。
除了《徵途》之外,手遊《球球大作戰》算是巨人網絡近五年來比較成功的產品。據巨人官方透露,其累計設備安裝量已經達到6億臺,峰值DAU超2900萬人。
目前,《球球大作戰》和《徵途》兩個IP共同撐起了巨人絕大部分營收,但即便是「年輕」的《球球大作戰》發布至今也已經超過5年,對於一款手遊而言,生命周期也已經逐漸步入衰退。
五年前史玉柱回歸重掌公司時曾對公司進行過大規模調整,其中重要的一項就是加大研發投入。他當時曾宣布給全體一線研發人員加薪,平均幅度超過50%,並承諾做出精品大作的製作人身家將會過億。史玉柱希望以此來刺激員工,從而創造出更好的產品。
但從最終效果來看,重賞之下並沒有出現擔當重任的「勇夫」。
對於巨人網絡的現狀,有遊戲行業分析師對懂懂表示:「儘可能保證一個成功IP擁有更長生命周期,是每一家遊戲公司都會做的事情,但那些優秀的遊戲公司延續IP生命力的做法,是依靠這個IP不斷推出具有創新力的產品,而巨人雖然推出了各種各樣的《徵途》,但絕大多數都是換湯不換藥的存在。這樣做只會透支遊戲的IP價值。」
另外,上述分析人士指出:「做遊戲本身就是一個試錯過程,並且失敗的結果佔了大多數。也正是因此,很多公司特別是已經上市的遊戲公司會更加謹慎,為了保證財報表現企業更願意推出一些只是『換皮』但能保證營收的產品,但這樣做會把公司帶入一個溫水煮青蛙的懈怠狀態。」
當然,過去幾年來巨人網絡並不是沒有嘗試推出新的遊戲作品。去年9月蘋果秋季發布會上,當時作為展示A13優異性能的一個例子,巨人網絡TipsWorks工作室開發的3D動作手遊《帕斯卡契約》首度亮相,並做了現場實機演示。
這番亮相倒是引發了不少關注,但從遊戲本身來看,《帕斯卡契約》的優秀也難掩其買斷制遊戲形態的桎梏,導致作品在國內市場未能得到良好市場反饋。而從商業角度來看,它基本上也算不得成功。
好在《帕斯卡契約》的出現證明了巨人網絡的研發實力,而且工作室內部現在也願意花費更多的時間和資源,嘗試打造一款真正的精品遊戲。
就像上述分析師說的那樣,做遊戲本身就是一個試錯過程。有能力、有意願並不代表就能做出成功的遊戲,特別是那種遊戲和商業同時成功的成功作品。這一點,也是考驗巨人網絡耐力的關鍵點。
IP老化、產品單一不是巨人網絡一家面臨的問題,包括盛趣、完美世界、九城、暢遊等目前國內絕大多數老牌遊戲公司都面臨同樣難題。或許,面對新一代的遊戲玩家,這些老牌遊戲公司應該放下身段,向米哈遊、莉莉絲這樣的遊戲界新人虛心學習一番了。
本文作者:左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