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瀋戰役中的東北野戰軍「第一主力師」,曾鏖戰平型關,所向披靡

2020-12-09 史海回眸閱古今

遼瀋戰役是解放戰爭中的「三大戰役」之一,於1948年9月12日開始,至11月2日結束,歷時52天。

遼瀋戰役中,東北野戰軍勢如破竹,連戰連捷,在眾多能徵慣戰的部隊中,第2縱隊第5師打出了軍威,戰績卓著,令人矚目,堪稱東北野戰軍「第一主力師」。

在遼瀋戰役第一階段,錦州戰役是場重頭戲,而在攻打錦州之前,能否順利拿下義縣,則成了整場戰役的關鍵。

義縣是錦州的屏障和西北方向的門戶,也是錦州至瀋陽的鐵路交通樞紐,地理位置十分優越,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可以說,拿下義縣,攻克錦州才成為可能。

在經過了全盤考慮之後,第四野戰軍司令員林彪將攻打義縣的任務交給了東北野戰軍戰鬥力最為頑強、素有「第一主力師」之美譽的2縱第5師。

在整個東北野戰軍12個縱隊48個師中,2縱第5師是資格最老的一支英雄部隊,流淌著西北紅軍和井岡山紅軍的血脈,曾參與創建了陝甘邊革命根據地,參加過勞山榆林橋、直羅鎮、東徵西徵和山城堡戰役,還曾激戰過平型關、血戰長樂村、創建了蘇北根據地、解放了淮陰城;在東北戰場上,以敢打違抗命令的勝仗而威震敵膽,曾三下江南、二打靠山屯,威名赫赫、戰績卓著。

戰前,5師師長吳國璋、政委石瑛和參謀長汪洋仔細勘察了義縣的地形,瞭然於胸。隨後,5師全體官兵在3縱的配合下,將義縣團團圍住。

9月27日晚上,乘著夜色,5師以6個營的兵力悄悄推進到義縣縣城的西南角,在敵人的眼皮子底下悄悄地向著城牆的方向開始挖交通壕。至28日拂曉,5條交通壕和70多個火力點相繼挖成。這個時候,敵人才發覺,但為時已晚。

9月30日12時30分,5師14團率先打響了攻佔義縣的第一槍。

義縣的守軍是國民黨暫93軍整編第20師,士兵全部來自雲南,清一色美械裝備,戰鬥力彪悍,不可小瞧。

激戰7個多小時之後,5師14團傷亡過半,由13團接替。

10月1日9時30分,總攻開始。

東北野戰軍炮兵縱隊集結了所有火炮,對著義縣的守敵展開了縱深炮火壓制,幾乎摧毀了義縣外圍的所有工事。隨即,5師13團沿著炮火延伸向義縣縣城迅猛推進,順利的突進了城中,與守敵展開了激烈的巷戰。

下午1點30分,13團順利攻克了城內敵人的最後一個據點,肅清了全部守敵,義縣戰鬥勝利結束。

隨後,東北野戰軍以5個主力縱隊和一個炮兵縱隊共計25萬人的強大兵力,將錦州團團包圍,誓奪錦州城。

東北野戰軍司令員林彪、政委羅榮桓和參謀長劉亞樓等首長,深知錦州戰役對整個遼瀋戰役的重要性和關鍵性,再次將錦州戰役的主攻任務交給了2縱第5師,與此同時,還調撥了炮兵縱隊第一團和一個重迫擊炮營,暫時歸2縱5師統轄。

10月11日,2縱5師開始對錦州外圍據點展開攻擊,將其逐一消滅。

10月14日10時,錦州戰役正式打響。

東北野戰軍炮兵縱隊近千門大炮一起開火,剎那間,錦州城內硝煙瀰漫、炮聲震天。炮火覆蓋過後,擔任主突擊任務的5師14團、15團開始向錦州發起了攻擊,僅5分鐘,攻擊部隊就衝進了炮彈炸開的突破口,尖刀連架著梯子開始往城牆上爬,一些戰士甚至搭起了人梯勾住城牆的一角,一躍而上。

很快,5師的尖刀連就突破了錦州城垣。

錦州守敵迅速組織反攻,但是都被我攻城部隊打退。隨後,敵我雙方展開了大規模的白刃戰,雙方你進我退,爭奪得十分激烈。最終,5師14、15團打退了敵人的數輪瘋狂進攻,牢牢控制了突破口。

突破口一打開,後續攻擊部隊如潮水般湧向錦州城內,各縱隊穿插分割,將敵人分割包圍開來,一股一股地消滅掉。

擔任主攻任務的5師各部隊傷亡慘重,第15團團長樊洪和副團長朱恆興先後負傷,但仍堅持輕傷不下火線,團、營幹部傷亡2/3以上;14 團遭遇的敵人火力更猛,再加上受地形不利影響,傷亡更重,團長薛劍強在指揮戰鬥時不幸被子彈擊中,身受重傷,被擔架緊急抬下,政委任茂如身中4彈,喉管都被打穿,但眼見團長昏迷不醒,此時除了團長就自己的職位最大,堅持不下火線,說不出話來,就用手勢繼續指揮戰鬥。

師參謀長汪洋親自帶領坦克部隊衝在最前面,指揮炮手對準露出地面的敵人地堡,準確地發射炮彈,一炮一個,將錦州城內的工事一一摧毀殆盡。

是役,擔任主攻任務的2縱共計3個師4萬餘人,取得了殲敵1. 5萬人、俘虜國民黨中將兩人、繳獲槍枝彈藥不計其數的輝煌戰果。同時,2縱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3個師營以上幹部犧牲14人,負傷50人,其中5師傷亡最重,先後有11名團級幹部負傷,部隊傷亡1萬餘人,幾乎傷亡殆盡,但建制仍在。

對於2縱第5師的輝煌戰績,東北野戰軍司令員林彪、政委羅榮桓和參謀長劉亞樓等總部首長給予了很高評價。在向黨中央和毛澤東報告遼瀋戰役的總結電文中,林彪、羅榮桓和劉亞樓等首長三處提到了2縱第5師,對5師敢打敢拼、擅打硬仗的優良作風給予了充分肯定。

此後,在東北戰場上,2縱5師繼續勇當先鋒,猛打猛衝,在多個戰役中均取得了輝煌的戰果,履立奇功,威震敵膽。

1949年10月,東北軍區在《東北三年解放戰爭軍事資料》中, 對2縱第5師作了恰如其分的評價:「該部隊系東北部隊中最有朝氣的一個師,突擊力強,進步快,戰鬥經驗豐富,攻防兼備,能猛打、猛衝、猛追,三猛稱著。善於運動戰,攻擊力亦很頑強,為東北部隊中之頭等主力師。」

遼瀋戰役勝利結束後,東北野戰軍司令員林彪、政委羅榮桓和參謀長劉亞樓等總部首長,在瀋陽親切接見了2縱第5師師長吳國璋、政委石瑛和師參謀長汪洋。

羅榮桓指示,立即給2縱第5師補充4個團的兵力,繼續擔任主攻部隊。

東北全境解放後,2縱第5師乘坐火車迅速入關,投入到了平津戰役中,並再次擔當主攻部隊,繼續譜寫著「頭等主力師」的輝煌!

【堅持原創,不忘初心,銘記歷史,品讀人生,歡迎關注,共同進步】

相關焦點

  • 國民黨五大主力,2個被東北野戰軍殲滅,3個被華東野戰軍殲滅
    1946年,蔣介石發動全面內戰的時候,共有86個正規軍(包括整編師),其中中央軍有5個裝備睛朗、戰鬥力較強的軍,被稱為國民黨的「五大主力」,分別是:新編第一軍、新編第6軍、第5軍、第18軍(整編第11師)、整編第74師。
  • 東北野戰軍三大主力縱隊,戰鬥力有多強悍?縱隊司令是誰
    東北野戰軍是四大野戰軍中戰力最強,名將最多的一支野戰軍,十大大將有三位,上將更是達到了18位,在1000多名開國將帥中,便有500多人,堪稱名將輩出。東北野戰軍擁有12個縱隊,每一個縱隊都為解放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尤其這三支縱隊堪稱東北野戰軍戰力最強,而他們的司令員也都是一代名將。第一縱隊李天佑一縱作為東北野戰軍戰力最強之一,一縱在東北戰場上善於打硬仗,尤其四戰四平的戰鬥中,一縱一下子打出了名氣。
  • 東北野戰軍,取得戰績最佳的王牌縱隊,都是誰任司令員
    同時,也為東北野戰軍殲滅廖耀湘兵團贏得時間,也為遼瀋戰役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而司令員梁興初也是一位猛將,從東北戰場打到中國最西邊境線。歷經大小戰鬥無數,打了許多硬仗、惡仗、勝仗,多次受到嘉獎,羅帥曾讚譽他為「虎將」。
  • 平津戰役之前,東北野戰軍最先入關的兩個縱隊,主要負責人是誰?
    首先是東北野戰軍第四縱隊。東北野戰軍第四縱隊是一支具有光榮歷史的部隊,其是由抗戰勝利之後進入東北地區的八路軍山東軍區第5師和第6師組建發展而成的。東北野戰軍第四縱隊成立之後,參加了三次保衛本溪作戰、四保臨江戰役、1947年三季攻勢作戰、遼瀋戰役。
  • 東北戰局已定,毛主席催促四野:做好準備,儘快揮師入關
    遼瀋戰役結束前夕,毛主席先後兩次發出電報,催促東北野戰軍組成一個先遣兵團儘快入關,揮師華北戰場來幫助華北解放軍遏制傅作義的瘋狂進攻。兵貴神速,東北野戰軍首長在東北大局已定後,迅速組建了一支實力強勁的先遣兵團,並於12月5日挺進到北平附近,東北野戰軍主力也緊隨其後,浩浩蕩蕩揮戈入關。
  • 遼瀋戰役中,參加解放瀋陽的東野三個縱隊,司令員分別是誰?
    解放戰爭時期,瀋陽為東北最大的重工業城市,是國民黨軍東北「剿匪」總部所在地。在遼瀋戰役中,1948年11月1日,東北野戰軍向瀋陽市區發起總攻。第一、第二縱隊從瀋陽西面、西南面突破;第十二縱隊從南面突破;各獨立師從北面、東面突破;守城國民黨軍除第207師被殲外,新1軍暫53師起義,其餘大部投誠。11月2日,瀋陽宣告解放。參加解放瀋陽的有東北野戰軍第1縱隊、第2縱隊、第12縱隊。那麼,這三個縱隊的司令員分別是誰?第一縱隊司令員李天佑。李天佑是廣西臨桂人。
  • 編入四野主力師,師長又是誰?
    其實12個團中,論戰鬥力,685團當屬第一,相比較其他團,685團的輝煌戰績,並非一次兩次得來的,他的輝煌一直持續沒停過。 685團的前身是紅一軍團紅二師,是紅軍的主力軍,在長徵時期可以說是建功無數。 1938年底,685團先是被改編為八路軍115師教導第一旅。然後在皖南事變後,部隊又被編入新四軍3師第七旅,7旅作為新四軍主力部隊,戰鬥力極為強悍,堪稱主力中的主力。
  • 遼瀋戰役時,東野兩個兵團部分別下轄哪幾個縱隊?司令員是誰?
    在遼瀋戰役的時候,東北野戰軍有12個步兵縱隊和一個炮兵縱隊。但是,東北野戰軍在縱隊建制之上,還有兩個兵團部。那麼,當時這兩個兵團部是如何形成的?下轄哪些縱隊?縱隊司令員分別是誰?1948年8月,在遼瀋戰役爆發前夕,第一前方指揮所被改編為了東北野戰軍第一兵團部,第二前方指揮被改編為了東北野戰軍第二兵團部。先來說一下第一兵團部。第一兵團部,下轄第六縱隊、第十二縱隊,以及南滿軍區部分獨立師,總兵力有10萬多人,兵團部司令員是肖勁光。
  • 1948年,東北駐紮了11個獨立師,一個師到底有多少兵力?
    首先,我們聊聊東北野戰軍的發展歷史。東北野戰軍自然是以東北地區為作戰區域的野戰部隊,在歷史長河中,一步步崛起。1912年,清朝滅亡以後,東北地區一直是奉系軍閥的地盤。
  • 遼瀋戰役中,「塔山英雄團」團長焦玉山,建國後擔任了什麼職務
    遼瀋戰役中,「塔山英雄團」團長焦玉山,建國後擔任什麼了職務提到遼瀋戰役,一定會提到塔山阻擊戰,而提到塔山阻擊戰,又不得不提到「塔山英雄團」,他們為主力部隊攻佔錦州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團長焦玉山更是一躍成為我軍的一員猛將,那麼,建國後他擔任了什麼職務呢
  • 東北野戰軍的11萬兵力,3年內,如何發展到了100多萬?
    到了1946年冬天,東北野戰軍頂住了對手的進攻,集中主力進行了「三下江南,四保臨江」作戰。截止這個時候,東北野戰軍已經轉入了戰略進攻階段,比全國其他地區都提前進入反攻階段。鑑於東北野戰軍作戰的需要,為了配合東野部隊作戰,1947年,華北冀熱地區的3個縱隊,總計7萬多官兵,劃入東北野戰軍指揮。截止1947年夏天,東野的總兵力已經接近50萬。
  • 集團軍番號解密 徐州第12軍原隸屬中原野戰軍
    該部隊主力是1928年彭德懷發動平江起義時建立的紅5軍,抗戰中編為115師343旅686團(李天佑),跟隨林彪參加過平型關戰役,抗戰勝利後挺進東北,編為東北民主聯軍直屬第一師。隨後,東北民主聯軍第一師與第二師(前身是徐海東領導的紅25軍,抗戰中編為115師344旅)、第七縱隊(前身是起義的東北軍111師)合編為第一縱隊。
  • 東北野戰軍最早的九個縱隊,哪四個縱隊的司令員,始終沒換人
    第一縱隊司令員換過人,最開始是萬毅,後來換成了李天佑。第三縱隊司令員換過人,之前是曾克林,後來換成了韓先楚。第四縱隊也換過人,吳克華和胡奇才都當過這個縱隊的司令員。
  • 東北野戰軍「三劍客」,率部隊徵戰四方,深得林總的喜愛
    東北野戰軍 當時的東北野戰軍是有之前的115師和東北抗聯和新四軍的一部分兵力構成,絕對是當時共產黨的精銳部隊,足以說明當時東北地區的重要性,結果由於蘇聯幹預,導致國民黨佔領了東北的各大重要城市
  • 48年遼瀋戰役中,國軍4個兵團都是如何被殲滅的?司令官有何結局?
    1948年9月,林彪、羅榮桓指揮東北野戰軍軍百萬大軍對固守在錦州、瀋陽、長春等幾個大城市的國民黨軍隊發起進攻,遼瀋戰役爆發。東北國民黨55萬餘大軍在解放軍的強大攻勢下一敗塗地,不到2個月的時間就幾乎被全部殲滅(劉玉章率52軍逃脫);11月2日,瀋陽、營口解放,東北全境解放,遼瀋戰役勝利結束。在此次戰役中,國民黨有4大兵團參戰;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他們都是如何被殲滅的,司令官各有何結局?
  • 驍勇善戰的內蒙古騎兵第一師(一)
    中國人民解放軍內蒙古軍區騎兵第1師,是解放戰爭初期組建起來的一支以蒙古族為主,包括達幹爾、鄂溫克、鄂倫春、回、滿、漢各族指戰員組成的少數民族騎兵部隊。這個師配合東北野戰軍主カ,徵戰東蒙,馳騁在東北戰場上,於戰火中成長,在戰鬥中壯大。
  • 解放戰爭時,發展最快、裝備最精良的東北野戰軍,武器從何而來?
    解放戰爭時,發展最快、裝備最精良的東北野戰軍,武器從何而來?做生意的都知道第一桶金很重要,正因為有了第一桶金才有了後來的發展,第一桶金跟後來的資產比雖然是小兒科,但卻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東北野戰軍之所以發展最快,確實跟初期蘇聯的援助有很大關係。
  • 四大野戰軍十大虎將中,第一悍將分別是誰?他們後來成就如何
    解放戰爭時期我軍擁有西北,中原,華東,東北,華北五支野戰軍,1948年11月1日中央軍委頒布了《統一全軍組織及部隊番號的規定》,西北,中原,華東,東北四支野戰軍改編為第一野戰軍,第二野戰軍,第三野戰軍,第四野戰軍,整編後的四大野戰軍當時可謂將星雲集,兵強馬壯,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四大野戰軍十大虎將中
  • 八路軍三個師中129師最能打,為啥115師發展的卻最好?
    平型關一戰之後,林彪名聲大作,115師成為抗日第一師,之後115師師長林彪被閻錫山的士兵誤傷,去蘇聯養病,115師之後再無大戰,部隊也被分成三部分,一部分由聶榮臻帶到河北發展
  • 強大的東北野戰軍一個軍4個師,為何不多設兵團,多幾個兵團級?
    根據1948年11月1日中央軍委《關於統一全軍組織與部隊番號的規定》,我軍各野戰軍從1948年11月~1949年3月間相繼完成統一番號的整編;根據西北、中原、華東、東北的順序,分別編為第一、二、三、四野戰軍,華北野戰軍改稱華北軍區,歸中央軍委直接指揮;具體到軍以下編制,那就是標準的三三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