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野戰軍的11萬兵力,3年內,如何發展到了100多萬?

2021-01-07 轉瞬間落日殘煙

說起東北野戰軍,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在赫赫有名的四大野戰軍中,東北野戰軍的兵力最多。東北野戰軍戰功赫赫,從東北的白山黑水,一直打到了海南島。在1945年,東北野戰軍剛剛成型的時候,總計只有11萬兵力。但是經歷了3年時間的摸爬滾打、不斷歷練以後,截止1948年12月,東北野戰軍的總兵力已經達到了103萬人。那麼,在短短3年時間裡,東北野戰軍的兵力,如何迅速發展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聊聊東北野戰軍發展的歷史。1912年,清朝滅亡以後,東北地區一直屬於奉系軍閥的控制區。1931年,日本軍隊發動了九一八事變以後,在半年多的時間裡,逐步佔領了東北全境。為了維持自己的統治,日本扶持了早已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溥儀出山,建立了偽滿洲國政權。東北地區各方面的資源非常豐富,例如鋼鐵、煤炭、糧食等等。日本把東北地區是為了自己的資源供應地,對於自己至關重要。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之後,東北地區成了半真空地帶,誰能搶先控制東北地區,成為了重中之重。

早在1945年9月,在《目前任務和戰略部署》中,提出了「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戰略方針。隨後,從各地抽調官兵進入東北地區。其中,山東根據地抽調了7萬餘官兵,新四軍抽調了3萬餘人,再加上陝甘寧抽調的幾千人,總兵力大約11萬人左右。請注意,各級軍官多,士兵數量少。進入東北之前,已經做好了在各級軍官基礎上擴編部隊的準備。除了11萬官兵之外,還抽調了2萬餘各級幹部,負責地方上的管理工作。

請注意,這兩點都非常重要。部隊的建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尤其是軍官,需要長期的培養。東野的11萬官兵中,各級軍官佔了很大的一部分,便於擴大部隊的數量。各級幹部進入東北地區以後,有效的管理各個地區,整合各方面的人力物力,供給前線部隊的需要。東北地區各方面的資源極為豐富,有能力供給數量龐大的軍隊。東野部隊進入東北以後,迅速站穩腳跟,擴大部隊數量。到了1945年12月,部隊的總兵力已經發展到了27萬多人。

東北地區至關重要,對方當然不會放棄東北地區,雙方進行了反覆爭奪,展開了一系列的戰役。由於自身的兵力有限,在1946年的先後幾次戰役中失利,自身的損失比較大。到了1946年冬天,東北野戰軍頂住了對手的進攻,集中主力進行了「三下江南,四保臨江」作戰。截止這個時候,東北野戰軍已經轉入了戰略進攻階段,比全國其他地區都提前進入反攻階段。

鑑於東北野戰軍作戰的需要,為了配合東野部隊作戰,1947年,華北冀熱地區的3個縱隊,總計7萬多官兵,劃入東北野戰軍指揮。截止1947年夏天,東野的總兵力已經接近50萬。從1947年秋天到1948年秋天,也就是遼瀋戰役之前,東北野戰軍先後展開了春季攻勢、夏季攻勢和冬季攻勢,總計消滅了對方30餘萬部隊,解放了30多座城市。截止1948年冬天,東北野戰軍已經控制了東北97%的土地、86%的人口,對方的軍隊只能龜縮在瀋陽、錦州、長春等幾個主要城市裡。

東北野戰軍下轄了12個縱隊和11個獨立師,總兵力達到了103萬人。請注意,東北野戰軍並不僅僅是數量龐大,而且兵種非常齊全,建立了專業的炮兵縱隊、鐵道縱隊等等。此外,還組建了自己的坦克部隊。在3年時間裡,東北野戰軍的兵力從11萬發展到103萬,不是沒有原因的。第一,在各級幹部的努力下,先後總計動員了37萬多青壯年,加入了東北野戰軍。由於部隊軍紀嚴明、對百姓秋毫未犯,得到了東北百姓們的支持和擁戴,廣大的青年願意參軍,與對方部隊抓壯丁的情況完全不同。

除了地方輸送兵員之外,還有對俘虜兵們的思想教育工作。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改造和教育滯後,很多俘虜洗心革面,加入了對敵作戰。截止遼瀋戰役開始之前,東北野戰軍已經達到了103萬人。在著名的遼瀋戰役中,東北野戰軍先後消滅了瀋陽、長春、錦州等地的敵軍,殲滅、改編敵軍總計47萬多人。隨著東北地區的全境解放,東北和華北地區的根據地,已經練成了一片。東北野戰軍可以毫無後顧之憂的大舉南下,增援華北、中原、華東的各路部隊。

認真的說,在遼瀋戰役結束以後,東野的總兵力肯定還在繼續增加。華北、華東地區的敵軍,一直擔心東北野戰軍南下。例如在淮海戰役的一次戰鬥中,有一支部隊帶著狗皮帽子,被敵軍誤認為是東野百萬大軍南下,整個敵軍部隊都出現了恐慌。在東野大軍南下以後,對華北地區的敵軍造成了很大的震懾。打又打不過、逃又逃不掉,最後選擇了接受和平改編。三大戰役中,在遼瀋戰役和平津戰役兩次戰役中,東北野戰軍都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1949年3月,按照統一部署,東北野戰軍的番號改為了第4野戰軍。下轄了4個兵團、12個軍。此外,還有兩個炮兵師、1個裝甲師。1949年,第4野戰軍和其他野戰軍一起南下,第4野戰軍的主攻方向是兩湖、兩廣地區。在此期間,殲滅了桂系軍閥大部分部隊。最後,一直打到了海南島。關於各個野戰軍的故事還有很多,作者在以後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

相關焦點

  • 短短2年,東北野戰軍猛增90萬兵力!糧食彈藥的難題怎麼解決的?
    東北野戰軍是解放戰爭時期我軍擴充速度最快的一支戰略大軍,從1946年出關時的11萬官兵,2年之內來到遼瀋戰役時的102萬人規模。如此快速的擴張,在我軍的各個歷史時期都非常罕見。部隊擴充快有多方面的原因,比如國軍派往東北的兵力有限,難以限制松花江以北的我軍部隊發展;我軍積極進行二線兵團建設的巨大作用等。但是還有一個問題:軍隊擴充不是機械的累加人數,還需要充足的武器彈藥、後勤支持做保障。
  • 1948年,東北駐紮了11個獨立師,一個師到底有多少兵力?
    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之後,東北地區成了半真空地區,誰能搶先控制東北地區,掌握了東北的人力物力,成為了重中之重。早在1945年9月,在《目前任務和戰略部署》中,提出了「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戰略方針。隨後,八路軍、新四軍從各地抽調官兵進入東北地區。其中,山東根據地抽調了7萬餘官兵,新四軍抽調了3萬餘人,再加上陝甘寧抽調的幾千人,總兵力大約11萬人左右。
  • 第四野戰軍兵力破150萬!憑一己之力,能否吊打全國蔣軍?
    要弄明白四野的兵力為何是我軍當中最強的。四野的前身是東北民主聯軍、東北野戰軍,是一支首先立足東北地區,尤其是松花江以北發展起來的軍事力量。而1945年後的東北,是中國戰略地位最特殊,最適合發展軍隊的區域,這是其他野戰軍相比較四野都不具備的優勢條件。
  • 華北兵力超30萬!為何西野成第一野戰軍,華北部隊連番號都沒有
    在四大野戰軍中,由東北野戰軍改編的第四野戰軍實力最強,兵力超過百萬人;三野的前身是華東野戰軍,是解放戰爭中直接威脅國民黨統治核心區的我軍主力部隊;二野的前身則是老牌主力部隊中原野戰軍。唯獨第一野戰軍由先前實力相對較弱的西野轉化而來,硬實力不及巔峰期達30萬兵力的華北軍區。既然如此,為何西野最終成了威名赫赫的第一野戰軍,而華北的野戰部隊連番號都沒有獲得呢?
  • 1950年,中國下轄了200多個師,一個師到底擁有多少兵力?
    八路軍下轄了115師、120師和129師,再加上陝北守備部隊,總計5萬多人。根據計算,八路軍下轄的3個師,每個師的兵力都在1.4萬人左右。從具體兵力來看,甚至超過了赫赫有名的德械師,這就是抗戰初期的情況。隨著戰爭局勢的不斷變化,八路軍和新四軍先後建立了大片的根據地,消滅了大量的日偽軍部隊,自身的兵力逐步發展。
  • 羅榮桓元帥,居功至偉,政工之父,如何建設東野102萬大軍?
    最近幾天,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關於東北野戰軍的故事。截至1948年9月,東北野戰軍的總兵力,已經達到了102萬人,佔了四大野戰軍總兵力的三分之一還多。在東北野戰軍的領導層中,林彪作為司令員,主要負責軍事指揮。羅榮桓則負責思想教育和政工工作。認真的說,在組建東野102萬大軍的過程中。羅榮桓元帥居功至偉,對民間青壯年的教育、對解放戰士的改造,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 華野80萬人,16個縱隊,縱橫江淮,一個縱隊有多少兵力?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東北野戰軍的故事。在解放軍部隊的4大野戰軍中,東北野戰軍的兵力最多。截至1948年9月,東北野戰軍的總兵力,已經達到了102萬人。今天,我們聊聊華東野戰軍。在淮海戰役結束以後,華東野戰軍的總兵力,突破了80萬人,下轄了16個縱隊。
  • 遼瀋戰役中的東北野戰軍「第一主力師」,曾鏖戰平型關,所向披靡
    遼瀋戰役是解放戰爭中的「三大戰役」之一,於1948年9月12日開始,至11月2日結束,歷時52天。遼瀋戰役中,東北野戰軍勢如破竹,連戰連捷,在眾多能徵慣戰的部隊中,第2縱隊第5師打出了軍威,戰績卓著,令人矚目,堪稱東北野戰軍「第一主力師」。
  • 天津戰役中,東北野戰軍部署三大突擊集團,分別由哪幾個軍組成?
    天津戰役是平津戰役的重要組成部隊,其對平津戰役的局勢發展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同時也為北平的和平解放開創了有利條件。在1949年1月天津戰役爆發之時,負責防守天津的是國民黨天津城防司令官陳長捷,他手下共計有十三萬餘人的兵力。
  • 國民黨五大主力,2個被東北野戰軍殲滅,3個被華東野戰軍殲滅
    1944年7月,第22師擴編為新編第6軍後,孫立人升任新1軍軍長,遂將新30師(師長唐守治)編入該軍。10月,又將新編第6軍的50師(師長潘裕昆)編入該軍。期間,該軍參加過中印緬濱江的孟拱、密支那、八莫等戰役。日本投降後,新編第1軍開至廣州受降。1946年2月,該軍從海路至葫蘆島進入東北,此時該軍兵力3.6萬餘人,全部美械裝備,以38師、50師為主力。
  • 胡宗南佔領延安僅1年,麾下兵力仍是西北野戰軍3倍,為何主動放棄
    ——延安,「企圖在3—6個月時間內解決陝北問題,把中共中央和解放軍逐出西北」。▲三路大軍反攻中原此時,由於解放軍晉冀魯豫野戰軍和華東野戰軍相繼挺進中原,豫西、大別山等地區連連告急,胡宗南所部先後被調走近10萬精銳支援其他戰場,加上在陝北佔領區域的不斷擴大,胡部兵力逐漸捉襟見肘
  • 戰爭爆發之前,1950年,鄰邦中國,援助了朝鮮多少兵力?
    在解放戰爭時期,出於共同的信仰,朝鮮給予了東北野戰軍很大的幫助。時間進入1949年以後,解放軍先後取得了三大戰役和渡江戰役的勝利,中國的解放事業大局已定。在這樣的情況下,朝鮮請求中國給予自己幫助。 在二戰之前,日本通過一系列的手段,先後佔領了朝鮮半島和我國東北地區。由於都在日本的控制之下,大量的朝鮮人進入我國東北地區生活。
  • 三大戰役,我軍大獲全勝,國共雙方兵力對比
    三大戰役是指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同國民黨軍隊進行的戰略決戰,包括遼瀋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三場戰略性戰役。三大戰役歷時142天,共爭取起義、投誠、接受和平改編與殲滅國民黨正規軍144個師,非正規軍29個師,合計共154萬餘人。
  • 東北野戰軍,取得戰績最佳的王牌縱隊,都是誰任司令員
    東北野戰軍是由東北民主聯軍改編而成的,當時,該野戰軍總司令是林總,因地處東北所以稱之為東北野戰軍。改編成的東北野戰軍擁有12個縱隊,成為當時各大野戰軍,擁有縱隊數量最多的一個野戰軍。
  • 解放戰爭第一年,各戰區實力及殲敵數量,哪個野戰軍成績最大?
    1946年解放戰爭第一年,幾路野戰軍實力如何,殲敵多少呢?下面進行比較。1946年6月,我軍隊總兵力133.5萬人,主要分布在幾個根據地:1、華東戰區: 兵力36.9萬人,步馬槍12.9萬支,輕機槍6269挺,重機槍659挺,各種炮756門。
  • 劉峙30萬人圍攻中原軍區時,我軍在全國有多少兵力?分布在哪裡
    1946年6月,國軍二級上將劉峙率領10個整編師近30萬部隊圍攻中原軍區,解放戰爭以此為標誌全面爆發。國軍以30萬人包圍我軍中原6萬官兵,雙方局部兵力之比達到5比1,但其實當時全國範圍內兩軍的兵力差異沒有這麼大,我軍雖然處於戰略劣勢,但在多個區域都有可觀的軍事力量,正規部隊總兵力也達到了127萬人,都分布在哪些區域呢?
  • 解放戰爭時,國軍兵力430萬,為何還是捉襟見肘?有大半不能用
    1945年8月15日,抗日戰爭陸續落下了帷幕,雖然當時全國百姓都強烈渴望和平,但是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反動派還是發起了內戰,在謀求和平無果的情況下,我軍隨後發起了持續3年時間的解放戰爭,最終在戰場上徹底擊敗了國民黨軍,取得了解放戰爭的全面勝利,當然在整個戰爭期間,敵我雙方的力量都是在不斷變化的。
  • 國共兩軍的兵力對比,國民黨的整編師和暫編師如何區分?
    1946年6月26日,國民黨軍隊在完成了內戰的準備後之,悍然向解放區發動了全面進攻,並揚言要在三五個月之內消滅共產黨領導的解放軍。那麼在內戰爆發的時候,國共兩黨軍隊的兵力對比如何?國民黨軍隊的整編師和暫編師又是如何區分的?
  • 原創揭秘;解放戰爭時期,我軍四大戰區,參戰兵力是多少
    解放戰爭爆發後,蔣介石先後成立了五個剿匪區,東北剿匪區(衛立煌),華北剿匪區(傅作義),華中剿匪區(白崇禧),徐州剿匪區(劉峙),西北剿匪區(胡宗南),每一個剿匪區兵力人數都達到30萬以上,有些剿匪區人數達到50萬,其實和我軍的五大野戰軍的編制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