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我愛臺灣」微信平臺,給你一百個喜歡臺灣的理由
微信ID號:ILOVETAIWANSOMUCH
(文章來自網絡)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目前臺灣對於中國的報導以負面新聞居多,容易讓臺灣人低估中國的實力。不去注意中國已經強到做出全球最大市場,長久下來只是讓自己原地踏步。
中國遊戲產業於2016年收入正式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遊戲消費國。根據newzoo統計,同期臺灣排名為全球第15,中國規模達244億美元,為臺灣9.87億美元的24.67倍,人口為臺灣的57.58倍。雖說人口紅利、網路用戶成長紅利這幾年也到了頂點,但是人均消費(每個玩家平均消費)還是很有成長空間,尤其手遊玩家進入的門檻太低了。
中國在遊戲產業發展上也還是走自己的路。畢竟中國什麼產業都想要搞自己的公司,打壓PS4和Xbox兩大平臺不得進入。相較於平均全球有29%來自遊戲主機,27%來自行動裝置,32%來自電腦,但是中國政府大手下來「調控」的結果,就是和美國玩家遊戲主機62%的比例站在兩個極端,中國遊戲主機的市佔率不到1%,約有一半來自行動裝置。
差不多一半的營收來自於手機遊戲是個什麼樣的概念?
也就是122億美元的收入是透過手機遊戲帶入。營收數字是資本市場的籌碼,很多五年以下的新創公司每年有超過三位數的營收成長,在A輪B輪融資先用預期營收估值,以15-20倍的市盈率(本益比)的私募項目募資,希望搭上這幾年中國大量開放上市,上新三板後,再帶入市盈率40倍的資金,但遊戲產業通常是60倍。
根據伽馬數據的報告,結算到2016年中國遊戲公司上市家數達158家,其中A股上市達81.6%,港股上市佔10.8%,美股上市佔7.6%。大部分選擇A股上市除了上市規定比較寬鬆,可以借殼等玩法很多,而本益比也是重要的考量,像是遊戲大廠網易在美國上市本益比才18倍。
剛好之前看過幾個私募的項目,因為中國人就是喜歡賺快錢,所以大部分的項目都包裝成三到五年,退出方式就是上新三板、上市,或是綁營收方式和大股東對賭。如果最低表現營收沒有達到預期的水準,還是有高於定存的保證收益。
當然這樣看起來很誘人,尤其是好的項目都是要有關係才能拿到。加上中國投資標選擇實在太少了,所以募資不算太難。拿到錢後就花大錢做行銷,搞活動,預算都是讓臺灣人咋舌的,折扣也打到快骨折,說真的就是在燒投資人的錢。看看之前的滴滴快車,最近的共享單車,都是用流血戰來拚市佔率,等到市場真的也做大了,對手被殺到剩下一家到兩家時,又開始聯合漲價。
另外中國跨界發展也是一把好手,以中國IT人口中三巨頭BAT中(百度、阿里巴巴、騰訊),又以騰訊在遊戲產業的布局最深,2016還拿下43%的市場份額。但是這個市場真的太大,如果是臺灣不到一半的餅大家分會餓得苦哈哈,中國其他幾家遊戲大廠又玩影視跨界、玩代理別國遊戲順便養自己的遊戲也賺到盆滿砵滿,甚至這幾年幾家也開始發展做出遊戲輸出。
中國特色就是錢多肯砸,從去年底就很火紅的《陰陽師》,是花大錢找來日本的聲優及很不錯的美術設計,雖說還是有些根本性的問題,現在比較退燒,還是把中國手遊提升到另一個檔次,幾乎沒有可以匹敵的臺產遊戲(朋友分享雷亞的《聚爆》,算是近年技術含量比較有能力與之抗衡的產品)那再小一點的手遊開發商呢?沒關係,中國對智慧財產權的觀念很薄弱,連大boss騰訊和網易都帶頭抄了,改一些表皮、改一些內容,山寨一些海內外大廠的遊戲,還是可以喝到一些湯。
說了這麼多,畢竟也是看看別人的報告,上網找了些資料。找個去中國闖的朋友聊聊更能了解裡面的狀況。朋友目前在一家號稱「以拯救世界為己任,堪稱中國遊戲業界良心,獲獎無數」的遊戲公司工作,雖然過去不滿一年,還是被我凹來分享。
他的心得是,就像臺灣人在不同公司有不同的企業文化,中國公司管理上沒有特別差異。但是薪資就是一個根本性的大問題,沒有好的薪資沒有辦法吸引好的人才。畢竟很多科技人死在英文不好,現在又有中國這個選項,人才不會留在臺灣。久了這也變成了一個惡性循環,沒有整個優秀的團隊,就算出現一個能力特別強的成員,整個遊戲也做不好。之前他看到臺灣叫好叫座的作品,很多是小團隊暴肝和熱血擠出來的。但是沒有好的薪水沒有辦法過好的生活,又沒有能力強的夥伴一起激發火花,很難堅持下去,熱血變成吐血。臺灣企業不是沒錢,是不肯在人才身上花錢。
當然,並不是所有中國的遊戲公司都願意提供優渥的薪資,也是有跟臺灣一樣,只願意出22k的小公司。但這種公司通常名不見經傳,不願意重視人才,基本上也產不出好產品。沒有好的產品,即便餅再大搶不到幾口。
目前臺灣對於中國的報導以負面新聞居多,容易讓臺灣人低估中國的實力。這麼多的優秀人才和市場規模,以人類發展歷史經驗相對於小市場是乘數差異而非倍數。不去注意中國已經強到做出全球最大市場,長久下來只是讓自己原地踏步。
職場上捅刀抹黑明爭暗鬥在臺灣也有外,在中國,某些情況下,當遇到有人指出他們的錯誤,或在他們身上扣帽子,是非常敏感的。能閃就閃,能裝就裝,能不認錯就不認錯,遇到模糊地帶就打模糊仗,真的閃不過才願意承認自己的錯誤或是坦承自己不足的地方。例如為了爭取表現,做不到又想要裝成你有辦法,不會主動坦承哪些部分自己無法負荷;或是明知道成果質量不足,但還是硬著頭皮說這個東西做好了、沒問題,諸如此類。
所以他想和臺灣做遊戲的朋友說,臺灣的人才能力絕對不差,但是中國市場已經做起來了,要吃這大餅唾手可得,外國人要進去吃餅總會先被排擠一下,然後管道再抽成一下。如果是去對岸開遊戲公司,人生地不熟又不夠接地氣的話,市場、運營、行銷方法中國有自己的玩法,完全沒優勢,要進場吃餅的成本太高。
臺灣還是有很多厲害的作品,《返校》《OPUS》走的是劇情和文化深度,很精緻也很耐玩。要燒大錢燒不贏對岸,走出自己的特色、中型製作是臺灣發光的機會。
希望這篇能讓大家了解中國遊戲市場、金融玩法和進遊戲公司的生存之道。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可以關注我們的微信平臺「我愛臺灣」;
如果你想找小編聊聊,可以回復「小編」給小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