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新創的夕陽產業有哪些?

2021-02-08 我愛臺灣

關注「我愛臺灣」微信平臺,給你一百個喜歡臺灣的理由

微信ID號:ILOVETAIWANSOMUCH


臺灣在過去十年,創業圈不斷發燒發熱。可惜的是,臺灣創業圈如今自稱創業家的年輕人滿街走,但是成功案例卻不多。最根本的原因,除了與許多 臺灣創業家的機會成本過低 有關以外,部分創業家對於市場和產業的思維也直接影響其新創的發展潛能。

在臺灣,有些市場和產業其實早已走入夕陽,但是卻仍不斷地有些想賺些「快錢」的創業家湧入這些市場,當作為有心創業者的警惕。

在思考進入任何產業中,都應參考該產業的供需平衡。若你提供的產值已經供過於求,那進入這產業恐怕不是個明智的選擇。以下針對幾個產業進行提醒。

接案顧問公司

接 case 賺錢,這種商業模式在上一個網路世代就已經盛行。說寫程式接案子賺錢是在「科技創業」, 其實有點像是在特斯拉上面安裝座椅後說自己是電子車業者 。

別誤會,這麼說沒有貶意,只是接案顧問公司賣的並不是科技產品(硬體或是軟體服務),而是員工的工時。

廣告

簡單而言,接案公司就是在幫客戶打雜,而其處理的案子通常都是一年內可以完成的小型科技專案。因此許多公司會選擇將這類專案外包給接案公司。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接案公司的等級都一樣,但很可惜的是,大部分臺灣接案子的公司,都停留在幫客戶做些平面網站、架個 WordPress 部落格,或是寫一支簡單的手機 app。

這種業務有甚麼錯嗎?沒有錯,只是這些業務的獨特性不足,太容易被取代。

許多接案公司會標榜自己會最新的程式語言、最新的資料庫等。不要說傳統的WordPress、SQL、PHP、Java、.NET 等CMS、資料庫、語言,現在比較流行的 Node.js、MongoDB、Swing 等都有很多接案公司能處理。這種程式外包的工作其實並非甚麼高門檻的技術工作,說穿了就是勞力密集的白領工作。

很多臺灣的接案公司認為臺灣有人力成本優勢,因此這產業是不需要甚麼大資本就可以開始營業的「外快」捷徑。

事實上呢?

首先,臺灣由於長期以製造業為主、製造外移後產業蕭條,以及線上金流進步緩慢等因素,因此其實一般(非軟體)臺灣公司的電子化進步緩慢,軟體外包需求自然一直沒有大幅成長。

因此,在臺灣成立接案公司,以臺灣國內的需求而言,成長空間就很有限。

那若轉向國外市場呢?

網路在世界各地的普及,世界上純粹會寫手機程式、會架CMS、會寫資料庫後臺的一般程式人才的人多到已氾濫成災。

而科技傳媒過度喧染美國的科技人才短缺問題,但是卻沒有講清楚: 美國缺的是人工智慧、機器人學、金融科技等特定領域的工程人才,並不是缺「寫程式」的人才 。若只是討論後者,美國寫程式的 IT 人才不但沒有短缺問題,而且還面臨外國包商削價競爭的問題。

若在矽谷和紐約的科技圈內逛一逛,其實兩地到處都會碰到來自於印度、哥倫比亞、阿根廷、烏克蘭、菲律賓的軟體接案公司在搶案子。這些接案公司不但甚麼都能寫,而且人力成本不到美國四分之一。由於這些國家本身的軟體外包需求不夠,於是大量進入美國市場搶案子。

而世界上最大的 IT 外包商不是別人,就是印度的 InfoSys 和 Tata Consulting。

臺灣所謂的人力成本,跟上述開發中國家相比,並沒有優勢。現在想要搶進國外市場,已言之過晚。

對於外國包商的惡性競爭,美國本土的 IT 包商被淘汰的淘汰,其他只能尋求轉型、轉而打入單價較高的品牌行銷全套服務(意思就是主業轉以幫客戶品牌設計和制定行銷策略為主,之後再幫客戶把整套系統建置起來)。

許多接案公司號稱有千萬、上億臺幣營收,但是扣掉人事成本後,軟體外包產業不但利潤低、策略價值低,更沒有甚麼明顯的技術門檻。

因此,在思考以接案為主要業務的創業家,對於進入此嚴重供過於求且惡性競爭嚴重的產業前,應該要三思而後行。

民生產業的 O2O

O2O(Online-to-Offline)可粗略地解釋為用線上服務來輔助提供線下(實體或真人)服務。簡單而言,Uber、Airbnb、Handy、Groupon等都可算作是 O2O 公司。

所以發展民生產業的 O2O 有甚麼問題嗎?

其實發展民生 O2O 是件好事,但是大家常常忽略的就是民生產業的市場經濟現狀。以 Uber 與 Airbnb 為例,這兩家公司在美國地大人稀的滿足了新市場需求。但是在臺灣,Uber 與Airbnb 搶食的並不是新需求,而是打擊原本就已經蕭條的計程車業和飯店業。

所以在臺灣發展同樣的 O2O 商業模式可能會跟在美國、在中國甚至在歐洲有截然不同的後果。

臺灣一般的民生消費為例(少數的超高消費族群另當別論),目前幾乎都呈現供過於求的狀態:臺灣的空屋率高達兩成、計程車等不到客人、百貨賣場低價促銷刺激業績、餐飲業店滿為患流動率高。

O2O 服務原本的用意在於説明市場發掘新的供給,並且改善市場的效率。

但是像臺灣這樣一個百業蕭條、產能過剩的市場,建立 O2O 平臺只會有兩種結果:首先,原本就已經供過於求的市場因為 O2O 平臺增加了市場供給,使得價格近一步崩盤;再來,因為本身市場消費疲軟、利潤下殺,民生產業廠商不可能會有額外的預算來支付給 O2O 平臺,因此O2O 平臺幾乎沒有獲利空間。

因此很多新創業家在思考「因為我需要這服務,所以這服務應該可以發展成為一商業模式」時,很好,但不要忘記思考「市場是否還有尚未滿足的需求,還是已經過度飽和」?

沒錯,每個人都需要吃飯、都需要搭車、都需要打掃、都需要理髮,但是臺灣城市現狀是餐廳多客人少、司機找不到乘客、本土幫傭得跟外籍看護搶工作、理髮廳滿街開。每當供過於求,所有人都擠進民生產業時做小本生意的時候,科技的效率所創造之價值相形之下是相當渺小的。

智慧家電

要講到智慧家電,敝人必須先澄清一點:智慧家庭本身是門學問,未來亦有其光明之前景, 但是智慧家庭的重點卻不是在智慧家電 。

物聯網(IoT)的產業,已經有不少評論家指出,重點在資料分析與軟體服務,而非硬體 。但是,智慧家電這塊目前的主流玩家,仍然是傳統的硬體與電子設備商。國外有羅技、GE、三星、Sony、小米等,國內則是 D-Link、華碩都跑來參一腳。花樣仍然不出智慧門鎖、智慧網路攝影機、智慧煙霧偵測器、智慧溫度計、智慧插座等。

目前智慧型家電的裝置已經充斥國內外市場,但最大的問題是目前智慧型家電的利基,仍停留在「遠端遙控」的階段,對於家庭中的節能、自動化以及系統化的設計上,並沒有長足的進展。

舉例說明:若你購買了一些智慧型家電裝置,你必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將所有裝置連上 Wifi,並且在手機的App 中設定所有裝置的名稱、類型和功能群組,可見這些起始設定步驟的繁瑣。設定完畢後,你能做的就是透過手機或是聲控(如 Alexa、Google Home 等)來跟這些裝置互動,但是這些裝置之間可以說是完全獨立運作,因此連廣義來講,目前使用智慧型家電根本難以與智慧家庭概念相提並論。

目前世界上已經不缺智慧家電開發商,但是卻很缺智慧家庭應用系統商,因為後者才是真正智慧家庭的推手。試想,今天能讓家庭節能省電的,絕對不是單一的智慧裝置,而是一整套能夠自動偵測裝置、估算目前電耗並進行全家的自動最佳化方案的系統。而若論及家庭安全應用,我們需要的是一套能夠自動將門鎖、攝影機、麥克風、偵測器、燈座等整合,讓屋主可以透過這些裝置的系統性協調和運用來追蹤來訪人士並與其遠端互動:比如說屋主不在家時也能遠端鎖上臥室房門,並透過攝影機、麥克風跟進入家中、在各房間中走動的搬運工、水電工互動,而無須請假回家監工。

可惜的是,臺灣過去的電子和硬體優勢,使得許多創業家在思考智慧家庭時仍過度專注於硬體設備,使許多創業家誤投入已進入惡性削價競爭的智慧家電市場中。

短結

臺灣在很多民生、代工和製造產業都已經有產能過剩現象,雖然這些產業看似最容易投入參與,其毛利與市場競爭都在快速惡化當中,實在不適合新手創業家一頭栽入。

其實,臺灣在 軟硬整合有獨特利基 ,可考慮在物聯網產業的系統性應用加碼投資。而許多傳統企業和科技業,也有許多 合作契機可 以考慮深耕。

故此,新創業家應深思熟慮,謹記: 看似最輕鬆的生意、最好賺的錢,通常也是最擁擠、最惡劣的市場。勿一時性急,而被市場活埋 。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可以關注我們的微信平臺「我愛臺灣」;

如果你想找小編聊聊,可以回復「小編」給小編哦!

相關焦點

  • 觀察│以數位轉型重塑臺灣產業競爭力
    臺灣地區方面則有83%的比率認為數位轉型是當務之急,顯然臺灣廠商在面對紅色供應鏈競爭,以及國際創新服務蓬勃發展的雙面夾擊下,在數位轉型上有著不可不做的壓力。 所謂「轉型」,意指企業長期經營方向、營運模式及其相應的組織架構、資源配置方式的整體性改變,是企業重新塑造競爭優勢、轉變成新的企業型態的過程,數位轉型則是以運用數位科技的方式來達成轉型的目的。
  • 業者說:代購已是夕陽產業
    超出「自用合理數量」不放行 業者說:代購已是夕陽產業 應會漸漸整合中國政府執行新規
  • 當中國成為全球最大遊戲市場,哪裡又是臺灣遊戲產業的出路?
    中國遊戲產業於2016年收入正式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遊戲消費國。根據newzoo統計,同期臺灣排名為全球第15,中國規模達244億美元,為臺灣9.87億美元的24.67倍,人口為臺灣的57.58倍。雖說人口紅利、網路用戶成長紅利這幾年也到了頂點,但是人均消費(每個玩家平均消費)還是很有成長空間,尤其手遊玩家進入的門檻太低了。
  • CNN評選最美夕陽,臺灣的關山
    關山距離蟳廣嘴約4公裡,山海漁村舊稱蟳廣嘴,原本是個安靜的小漁村。自從海角七號電影拍攝後開始成為熱門的景點。面積7.7416平方公裡,人口2085人。西臨臺灣海峽,北接車城鄉。二十四孝山和十八羅漢洞位於高山巖福德宮旁,都是由珊瑚礁形成的天然洞穴,高山巖福德宮的西側,有小徑可通往『飛來石』和『福靈龜』也都是珊瑚礁形成的天然奇景。
  • 觀察│為臺灣服務業請命
    例如依照世界銀行資料,從2000年到2018年,主要先進國家包括英國、荷蘭、法國、義大利、日本、德國等,服務業比重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曾經同為亞洲小龍的韓國、香港及新加坡服務業比重上升也很明顯,大陸的增幅更高達13.5個百分點。然而,臺灣身為世界銀行認定的富裕經濟體,服務業比重卻由70.6%降到60.7%,降幅高達9.9個百分點,是極為特殊的例外。
  • 焦點│臺灣最大 之初設30億創投基金
    (本報系資料庫) 新創產業是海內外創投業者與基金關注標的,臺灣近期將出現最大宗的30億元創投資金。之初創投(AppWorks)創辦人林之晨表示,將成立第三個基金(AppWorksFund III),預計2017年中開始募集,將是國內針對新創產業最大的創投基金。
  • 觀察│產業創新轉型基金 要主動出擊
    在此背景下,蔡政府推出了「三駕馬車」策略,包含成立產業創新轉型基金協助既有產業創新轉型,成立投資公司協助新創事業發展,以五大產業創新計畫引導建構新產業模式,希望能矯正經濟弊病。 四年倏忽而過,前述政策執行的良窳,也到了檢視之時。
  • 物聯網產業大聯盟年會 秀未來趨勢
    後排由左至右依序為:亞洲物聯網聯盟卓瑩鎗秘書長、財團法人臺灣智慧型紡織品協會林瑞嶽理事長、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ISTI)蘇孟宗所長、臺灣雲端物聯網產業協會徐銘宏執行秘書年會現場安排多家會員廠商進行亮點產品及成功案例展示,展示內容涵蓋智慧交通、智慧農業、智慧製造、智慧展演、智慧工作場域、服務型機器人等各類物聯網創新應用,展現物聯網產業發展成果。
  • 臺灣資金充足,為何多年只有臺積電一座「護國神山」?
    這說明新創企業成功的關鍵:在對的時機、對的市場推出對的產品。TikTok當初就是這樣做起來的,臺灣人陳士駿創立的公司YouTube也是如此,成立一年後賣給Google。   全球在新創領域最成功的創業家當屬馬斯克,特斯拉股價今年漲了4倍,市值超過4,000億美元。
  • 觀察|加速國際跨域整合 驅動產業升級
    新北市政府日前宣布與國際雲端大廠Amazon共同打造聯合創新中心,期望透過導入國際雲端服務、強化創業投資資金、鏈結業界輔導資源、培育雲端產業人才和接軌在地產業優勢等五面向
  • 六大數位經濟產業協會成立數位經濟大聯盟,催生臺灣的數位發展部會以共創臺灣數位經濟力!
    TFTA)、中華民國數位通路發展協會(ECDA)、臺灣虛擬及擴增實境產業協會(TAVAR)、臺灣物聯網協會(TIOTA),KPMG和中華經濟研究院共同協辧的臺灣數位經濟大會,今(24日)在臺北中華經濟研究院展開。
  • 關注│臺灣貿易中心搭建平臺 促進臺粵健康產業合作交流共創商機
    黃興文/攝影 為協助臺灣健康業者開拓大陸健康產業市場,臺灣貿易中心二十八日於廣州舉辦「兩岸健康醫療交流會」,由臺灣貿易中心邀請臺灣多位知名醫學專家及醫療產業廠商組成的「臺灣健康產業團」,將臺灣醫療服務、保健食品、健康照護三大主軸進行經驗分享,並協助臺灣業者順利進入市場創造雙贏。
  • 沈榮欽專欄:吳宗憲所不了解的事-韓國音樂產業為何贏過臺灣(上)
    (圖片摘自網路)吳宗憲因為在金鐘獎頒獎典禮說出「人家有YouTube和FB,我們有優酷和微博」引起軒然大波,不過多數的批評對吳宗憲猶如雞同鴨講,因為均未能回答他最核心的論點:當臺灣的影視音樂產業江河日下之際,追求廣大的中國市場何錯之有?即使微博、愛奇藝與Google、FB同樣收取廣告費用,但增加一個平臺豈不也對臺灣的演藝收入有所助益?
  • 英語列臺灣第二官方語? 賴揆:給教部時間推動|聯合報臺商版1014曬新聞
    記者曾吉松/攝影對親民黨立委陳怡潔詢問對蔡英文總統的「兩岸互動新模式」有無期待,行政院長賴清德答詢指出,若中國有看到總統及臺灣社會的善意,對兩岸和平穩定發展能同樣有善意,兩岸關係就可以改善。他說,「對兩岸和平發展都要充滿期待」、「我們對兩岸沒有悲觀的權利」。
  • 疫後商機ㅣ臺灣國際醫療、醫療輸出、細胞產業全球商機論壇,敬邀全球華人菁英及全球檯商合作夥伴
    「臺灣大健康產業聯盟協會」打造臺灣大健康產業聯合艦隊,面向全球廣大國際醫療市場正式啟航,引領產業風向標的十年發展關鍵!2020疫情之後,臺灣高水平醫療成為各界矚目焦點,讓全球華人及全球檯商皆以此為榮,帶動臺灣大健康產業站上全球頂峰;而臺灣政策多年推廣「醫療走出去、顧客走進來」再創佳績,2018年臺灣國際醫療已達41.4萬人次、171億產值,預估2023將創造高達400億產值;依上述兩大市場與政策展望,臺灣已是全球醫療及細胞產業發展的領頭羊之一,更具極大機會在疫後全球醫療萬億級合作市場領航立足、大有展獲
  • 淡水漁人碼頭,夕陽美景無價
    ◤淡水離海那麼近,夕陽沉入海面,落日餘暉那麼美,有垂釣的人們,有寫生的畫家,有藝術創作者駐店,可以
  • 罐 專訪|打開藝術的韁域和跨界可能 專訪高雄新創生活展總監賴映禾和策展人王焜生
    2019年,展會進一步拓展其項目,首次納入藝術文創產業的展商,呈現了油畫、藝術公仔等更為多元的展品,吸引了約3萬人次參觀。邁入第六屆的「新創生活展」,今年以海洋文化為主題核心,重新定位高雄「港都」的特色,不但連結得天獨厚的港埠資源,並透過跨界串連和策劃,帶來更多沉浸和互動體驗,為觀眾展示當代及未來新興生活型態。
  • 臺灣茶飲開先河之氣,轉型「吃茶趣」
    茶是古老的產業,一度成為夕陽產業。而天福集團以老行業、新經營的方法經營茶葉突破傳統茶莊的茶葉販賣方式,精緻化的分級包裝, 2000年成立「吃茶趣」複合式茶餐廳,成功吸引年輕族群。 ▲一間多元中國風格的飲茶店「吃茶趣」一間老茶行成功的轉型為複合式茶餐廳,並以年輕、休閒、生活化的新茶文化為概念,創造出喝茶的樂趣和多元的風貌,一個吃茶饗宴 。
  • 如何投資臺灣?
    臺灣股市走勢分析      進入金猴年後,股市市場人士一般認為經濟情勢可望較去年轉好(沒有選舉才能做事),但成長力道仍有待觀察,在大幅震盪的市場中,有哪些產業需較為謹慎看待?原物料產業前景黯淡,預計恐怕需要至少2~3年才可望扭轉此不利的供需趨勢。
  • 臺灣電子支付要追上大陸恐比登天還難
    當時,臺北市長柯文哲表示,針對這些新創產業,是要管理不是禁止,北市府會改變作法,不管臺當局怎樣,「我們一定會『先走』,不要被臺當局拖垮。」「不要被臺當局拖垮」,柯文哲當時的擔憂,如今看來也不無道理。時至今日,與大陸移動支付的如火如荼相比,臺灣移動支付落後,早已是全島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