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資金充足,為何多年只有臺積電一座「護國神山」?

2021-02-15 圐圙財經在線

        每年有很多新創公司成立,大部分都會失敗,只有少數能突破障礙,名利雙收。也有些公司起初人人看好,最後卻從雲端墜落。 

  上週就有一個這樣的例子,數位影音串流平臺Quibi在成立六個月後,宣布收攤,將退還投資人3.5億美元剩餘資金。該公司成立時就募集了17.5億美元,兩位創辦人大有來頭,一位是夢工場創辦人Jeffrey Katzenberg,另一位是eBay創辦人及前惠普執行長Meg Whitman。Quibi主要定位是製作可在手機上觀看的原創影音節目,長度不超過10分鐘。 

  由於團隊是金字招牌、天作之合,因此吸引了包括迪士尼在內的大批投資人,但為何會失敗?因為對市場的假設完全錯誤,大部分人不習慣在手機上看影劇節目。美國由於疫情嚴重,許多人只能待在家中,對於大銀幕電腦和電視的需求反而增加,手機內容只能自己看,無法分享,如果消費者要看一些輕松的節目,YouTube和TikTok就可以滿足需求。 

  這說明新創企業成功的關鍵:在對的時機、對的市場推出對的產品。TikTok當初就是這樣做起來的,臺灣人陳士駿創立的公司YouTube也是如此,成立一年後賣給Google。 

  全球在新創領域最成功的創業家當屬馬斯克,特斯拉股價今年漲了4倍,市值超過4,000億美元。但馬斯克更厲害的是他的太空事業SpaceX,今年成功發射載人火箭,該公司2002年才成立,完全靠民間力量,沒有向政府拿錢。 

  SpaceX最近剛完成一輪19億美元募資,將整體估值提升到460億元。先前其募集資金不到15億美元,包括2015年Google投資10億美元,比Quibi花錢少,但結果卻成功得多。 

  但即使是像馬斯克這樣的天才,他的電動車和太空事業也經歷10年以上,才有爆發性的成長,所以創投被稱為「風險資本」,不是沒有道理。 

  臺灣的問題是錢很多,但大部分人只想短期獲利,不願承擔風險,不符合高科技投資的精神,雖然臺積電市值高達12兆臺幣,卻是「一個人的武林」,臺灣在很多新技術領域都發展緩慢。 

  解決之道是政府要承擔更多的責任。這兩年國發基金投資了50家以上的新創企業,對於臺灣新創生態系打造,居功至偉!臺積電當年也是有國發基金支持,才得以成立。 

  當年臺灣沒有半導體產業,連晶片是什麼都不知道,因此要特別感謝像李國鼎等政府官員的推動,遊說大企業支持,才有今日的臺積電。 

  今天台灣正處在另一個轉捩點上,由於中美大戰、產業鏈重組,加上防疫成功,臺灣受到全世界矚目,整體投資環境變得活絡,正是投資布局的大好時機。 

  第一個有潛力的領域是「綠能」。臺灣海峽擁有全世界條件最佳的風場,吸引眾多跨國營運商來臺投資,例如沃旭,每個案子金額都在10億美元以上,未來10年這個產業總投資額可能上兆新臺幣。

  但問題是風險很高,風電領域沒有人做過,需要外商技術移轉,此外還有環評等不確定因素。但由於全球暖化嚴重,綠能已成為必然趨勢,因此資金還是會不斷湧進。 

  第二個大家看好的領域是「生技醫療」。臺灣的防疫成果,全球首屈一指,有很多人才和科研能力,但基於風險因素,新創企業要募到資金,並不容易。 

  不過當錢太多沒有好投資標的時,資金會找出路。最近有一家新藥公司北極星,原有股東投資了10多年因為公司沒有賺錢退出,但居然又有新資金30多億元投入接手,為什麼?因為投資成立10年的公司,假如只剩最後一哩路,風險遠比投資從零開始的公司要低。 

  錢並非成功的關鍵。今年世界職棒大賽,是由薪資倒數第三低的光芒隊,和重金打造的道奇隊決戰,兩隊現在戰績扯平。 

相關焦點

  • 2017,「臺積電文學賞」再度啟程
    臺積電文學獎自2011年開始至今,每兩年舉行一次,第四屆已開始徵收作品。這一獎項的理念是「開拓與全面審視作家寫作成績面貌、跨越國界藩籬、向全世界華文徵集優異作品的重量級文學獎」,「體認現實環境、倡議作家至上、推動華文文學發展」。該獎的中篇小說徵稿字數為六萬至八萬字;鼓勵中篇小說創作,培育青年創作家,增進社會文學風氣,是設立這一獎項的宗旨。
  • 上萬晶圓片報廢,對供應商殺價10%,臺積電怎麼了
    另據臺灣科技網29日消息,有半導體業者透露,臺積電在2018第4季度末預知今年上半年市況不佳、業績增長動力停滯的情況下,分別「祭出」兩大「狠招」應對淡季來襲。首先,求客戶預訂代工產能,也就是提前下單,從而有利於臺積電提前安排全年淡季和旺季的產能。其次,在近期與島內外供貨商舉行全年訂貨與議價會議時,直接對採購價大砍10%。
  • 觀察│鴻海沒買到東芝 臺廠「跳蛙」突圍
    (美聯社) 日本東芝董事會昨日宣布,半導體子公司(TMC)出售給「美日韓聯盟」,這場喧騰半年之久的出售案,終於告一段落。在全球記憶體產業技術最前線的3D NAND製程,臺灣電子業欠缺生產能力,產業界期待如果鴻海能夠併購TMC成功,臺灣的快閃記憶體產業一口氣從落後世界最強的三星十年以上,縮短到一年。但事與願違,臺灣的下一步該怎麼辦?
  • 【臺灣大停電系列】新加坡是終年盛夏的「非核家園」,但為何它從不缺電?
    2017年8月15日的臺灣大停電,不僅讓臺灣人熱了一宿,而且也讓臺灣政府反思,為何等到問題出現了才反思臺灣為何缺電?【臺灣大停電】桃園大潭6部機組跳脫,為中油人員操作失誤導致!原來,「富爸爸跟你想的不一樣」,這故事,要先從新加坡的水電費開始講起!電費將近臺灣兩倍,發電成本無虞水電費,是我居住在新加坡 12 年來,一直很難適應的一項因素,因為實在「太貴了」!新加坡電費有多貴?
  • 臺灣疫情紓困3.0- -薪資及營運資金補貼搶先看
    臺灣行政院會於2020年7月23日通過「中央政府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預算第2次追加預算案編列情形」報告,也就是一般俗稱的「紓困3.0」(註1),總預算編列達2,100億元,其中大家最關心的
  • 評論 | 企業競相赴美投資,臺灣卻留不住
    川普提倡的「美國優先」政策,首要工作就是推動製造業回流,陸續有臺商響應。除鴻海外,近期傳出計畫在美投資的臺商還包括臺積電、臺塑、義聯和中油;扣除中油,另四家企業金額加總已逾一兆三千億元臺幣,遠超過蔡政府前瞻計畫八年八千八百億的規模。科技部長陳良基評論鴻海在美的投資案時說,臺灣企業能在世界各地設廠是「好事」,應「正面看待」。
  • 「境外資金匯回管理運用及課稅條例」--首年匯回優惠稅率倒數計時 -
    若用於實質投資,還可退稅一半,實際稅率只有4%。「境外資金匯回管理運用及課稅條例」作業規定個人或營利事業提出申請,國稅局與受理銀行聯合審查,審核通過後,申請人開立外匯存款專戶及資金匯入專戶並扣取20190508-資金回臺方式宜審慎規劃20190711-「資金回臺有解?」系列--「境外資金匯回專法」三讀通過,我應該注意什麼?20190801-境外資金匯回條例之運用_個人篇20190808-境外資金匯回條例之運用-營利事業篇20190829-境外資金匯回留意稅務風險
  • 臺商境外資金匯回臺灣專法分析
    臺灣為了在此波資金板塊移動過程中,吸引龐大的臺商境外資金回流臺灣,在2019年7月3日通過了「境外資金匯回管理運用及課稅條例」,最快將於今年第四季正式實施,比起美國吸引企業海外資金回流美國的優惠稅率15.5%來看,這次臺灣官方為了吸引臺商資金回流的優惠稅率,生效起的第一年為8%,第二年為10%,若有投資在臺灣鼓勵範圍內的產業或資金用途,日後還可以再退稅一半,也就是稅率各再降一半為4%與5%。
  • 臺灣「算命師」的北京創業路
    如今,這位「臺灣最帥面相師」帶著他的創業項目來到北京打拼。他用4個月的時間,註冊了公司,募到了第一筆資金,上線了首款產品,但這僅僅是個開始……來自臺灣的80後簡子復是一位經驗豐富的連續創業者。在上大學二年級時,他就在超市做飲料銷售,後來晉升為督導,還曾在娛樂電視節目《大學生了沒》中擔任嘉賓。在微軟實習期間,他接觸了網際網路社群營銷。
  • 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將退休 餘年留給自己和家庭
    退休後,張忠謀將不再擔任臺積電任何職務,要把餘年留給自己和家庭。除了要完成自傳下冊,張忠謀還要旅行,也要打橋牌。資料圖: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據臺灣《經濟日報》報導,晶圓龍頭臺積電今日舉行股東會,董事長張忠謀最後一次出席主持。
  • 張忠謀退休:臺積電創造的奇蹟還沒停止│聯合報臺商版0606曬新聞
    記者杜建重/攝影臺積電前董事長張忠謀昨天在股東會後正式退休,他說,臺積電卅一年來創造的奇蹟還沒停止,未來十年全世界將更需要臺積電。會後針對臺積電將出走的傳言,張忠謀直斥「亂七八糟」,他表示沒說過這些話,還說他非常支持政府,他支持民選的總統,「我現在支持蔡英文總統」,他甚至敲桌強調臺積電根留臺灣,將持續在臺灣投資。
  • RCEP終於籤了,它對臺灣有何影響?
    香港中評社16日刊發社評說,臺灣未能加入,被形容是「核彈級危機」,對本地傳統產業影響甚巨,除了加速企業出走,也會擴大貧富懸殊。臺灣沒有根本解決兩岸問題,找不到解方。當RCEP區內逾9成產品都是零關稅,臺灣除了科技業及靠ECFA紅利的行業之外,傳統產業幾乎活不下去。
  • 觀察|美稅改磁吸資金 臺灣要有危機感
    本次美國稅改重點,主要在個人與企業所得稅改制,調降稅率並修正各類扣抵規定,其中又以企業所得稅改制最受關注,因為美國不但一舉將企業所得稅率從35%驟降至21%、擴大資本投資費用化之範圍,同時還將課稅基礎由「屬人主義」(全球所得制)改為「屬地主義」,未來僅美國來源的所得才需納稅;企業海外所得原則免稅,海外附屬公司的股利也免稅。
  • 臺灣自費篩檢為何比大陸貴19倍?
    春節即將到來,有臺商反映,回臺後被將近7000元(新臺幣,下同)的新冠肺炎自費篩檢費用嚇到,比湖北醫院的344元高出逾19倍,不懂為何臺灣自費篩檢要這麼貴
  • 【凱博觀點】行政院今(11)日公布之資金回臺草案,為資金回臺萬靈丹?
    臺商也開始思考,長期若租稅天堂不再,是否有合適機會就讓資金回流臺灣?也因此,行政院今日(4月11日)通過之「境外資金匯回管理運用及課稅條例」草案就成為大家矚目焦點。 本篇將針對「境外資金匯回管理運用及課稅條例」草案(以下簡稱」資金回臺草案」)內容及其可行性進行說明。
  • 臺積電抓出魔鬼:裝新機臺未掃毒│聯合報臺商版0806曬新聞
    圖/臺積電提供臺積電這次遭逢公司史上最大資安威脅,據了解,包括董事長劉德音、總裁魏哲家都在第一時間掌握資訊,要求全力防堵「疫情」擴散。儘管逢周末,臺積電資安人員也都停休回到崗位,粗估動員數百人次資安工程師,務求六十小時內完全「排毒」;同一時間,公司也主動對客戶說明事件內容與影響。
  • 【凱博觀點】境外資金匯回條例之運用_個人篇
    吳先生想採用「境外資金匯回管理運用及課稅條例」在施行第一年匯回資金,考量使用方式及預計產生稅負分析如下:(一)該筆資金存放定存:2億*8%=1,600萬(二)該筆資金預計購買房地退休:2億*20%=4,000萬(三)該筆資金在臺從事實質投資:2億*4%=800萬 吳先生若不採「境外資金匯回管理運用及課稅條例」,直接將資金匯回臺灣
  • 「臺灣民政府」的幕後真相……文/葉德馨
    對臺灣近代史有研究的人 歡迎提供評論  ~~~~~~「臺灣民政府」的幕後真相……文/葉德馨為何臺灣民政府以臺灣為名,卻高掛日本和美國國旗?其原因在此說分明。在2014年 6月,高中歷史教科書微調案發生後,不少臺獨學者抗拒,只準使用「日治」不同意用「日據」… 等,進而去「中國化」、倡「臺灣化」、推行「皇民化」…,這些激進親日份子的背景卻沒有人去推敲。在臺灣這麼自由民主的社會,還如此迷戀日本,擁抱日本,當然有他民族的背景。
  • 壹傳媒又再賣產 擬售臺灣物業「吊命」
    」,遭員工鬧「契弟」。虧損連年、業績持續惡化的壹傳媒,在短短約3個月第二度公布出售重要資產企圖「吊命」。公司股份周五(2月22日)突然發短暫停牌公告,稱其涉及可能出售臺灣一項土地物業,以及待刊發載有內幕消息的公告。截至周五晚上11時止,公司未有進一步交代出售物業的詳情。不過,根據去年11月公司出售臺灣兩項物業時的披露,公司在臺灣僅餘一幢辦公大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