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賽馬拉國家保護區Masai Mara National Reserve位於肯亞西南部與坦尚尼亞交界地區,與坦尚尼亞塞倫蓋蒂動物保護區相連。該保護區始建於1961年,面積達1800平方公裡。保護區內動物繁多,數量龐大,約有95種哺乳動物和450種鳥類,是世界上最好的野生動物保護區之一。
很多人到了馬賽馬拉主要就是為了看SIMBA獅子王,是為了看非洲的五大獸:大象、獅子、豹子、犀牛和水牛。但是個人覺得馬賽馬拉的精髓並不完全在此,我們更加要看到是大場面,看的是千軍萬馬的角馬奔跑的場面。
角馬(屬名:Connochaetes Zimmermann,1780,英文名稱:Wildebeest ),也叫牛羚,是一種生活在非洲草原上的大型食草動物。在生物分類學上,它屬於牛科的狷羚亞科的角馬屬。角馬屬有兩種,白尾角馬和斑紋角馬。
角馬是生活在非洲草原上的大型羚牛 ,長得牛頭、馬面、羊須。頭粗大而且肩寬,很像水牛;後部纖細,比較像馬;頸部有黑色鬣毛。全身有長長的毛,光滑並有短的斑紋。全身從藍灰到暗褐色,有黑色的臉、尾巴、鬍鬚和斑紋,顏色也因亞種、性別和季節的不同而有所變化。角馬個頭碩大,體重可達270公斤,一般壽命都在15到20年左右。
在馬賽馬拉大草原上生活著超過100萬隻的角馬。角馬十分挑食,主要以草、樹葉及花蕾為食,唯獨對鮮美多汁的嫩草情有獨鍾,一般在白天活動。角馬的採食活動多見於上午和傍晚,晨昏時期較為活躍。
因為角馬的挑食以及馬賽馬拉大草原每年的雨季和旱季的交替導致水草的枯榮,所以每年馬賽馬拉的角馬都要在肯亞和坦尚尼亞進行遷徙。而肯亞與坦尚尼亞交界處有一條馬拉河,這條河是角馬遷徙必經之路,每年的10月份,都有上百萬頭角馬從3000公裡外的坦尚尼亞遷徙到這裡。角馬的主要天敵是獅子、鬣狗和非洲獵犬,但角馬渡河馬拉河時有種動物是在必然要遇到的殺手:世上最大、最為兇殘的尼羅鱷。每年的10月份和次年的3月份,馬拉河都會上演鱷魚捕殺角馬的場面。
所以來馬賽馬拉除了看SIMBA獅子王,一定要留下時間來觀察我們的另一個主角:角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