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峰|社會史論戰:政治和學術價值雙峰並峙

2021-02-06 中國歷史研究院

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社會史論戰,是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登上學術舞臺的首次盛大演出。論戰的積極成果有效轉化為中國共產黨推動中國革命發展的重要思想資源,也直接推動了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的形成和崛起。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的誕生是現代學術史上的一個重大事件。萌芽於五四時期的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其真正形成是在20世紀20年代末到30年代的社會史論戰時期。可以說,社會史論戰是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登上學術舞臺的首次盛大演出。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論戰告一段落,但論戰中提出的問題、產生的理念、開闢的路徑長期影響著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的發展。產生於20 世紀上半期的形形色色的史學思潮和流派早已風吹雲散,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雖歷經風霜卻未曾凋謝,至今仍居於中心和主流地位。重溫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的崛起之路,對新時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的再出發具有重要意義。社會史論戰不是單純地由民國學術社群內部醞釀生發,而是直接源自大革命後社會政治變動的呼喚。大革命失敗後,革命前途成為有識之士思考的焦點。要確定中國革命的方向必須先認清中國社會的性質,由此關於中國社會性質問題的探索和論爭如箭在弦。政治運動走入低潮之後迎來理論鬥爭的高潮,革命者的理論研究成為現實革命鬥爭的延伸。社會史論戰的爆發,同時又是20世紀20年代思想學術風雲匯聚的產物。五四運動以後,馬克思主義在諸流競進的各種思潮中脫穎而出,到30年代初,已在進步思想界居於優勢地位,從而為社會史論戰做好了理論準備。

社會史論戰吸引了社會各階層的廣泛矚目,《讀書雜誌》成為主要的辯論平臺,對推動論戰的深入發揮了重要作用。圖為該刊封面概言之,社會史論戰的產生是學術思想與政治鬥爭共同作用的結果。在關於中國社會性質爭論的初期,各派人士為各自的政綱辯護,學術觀點成為政治觀點的折射,理論鬥爭成為政治鬥爭的一部分。但隨著社會史論戰的持續與延伸,論戰重點逐步延伸到中國古史領域。論戰中觀點各異,意見不能統一,其中既有理論觀點的分歧,也有現實政見的扞格,更有對馬克思主義如何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把握上的不同。這種學術上的交鋒和爭鳴,造成馬克思主義史學空前的聲勢和影響,尤其引起青年學者和學子的廣泛關注。值得注意的是,在論戰的推動下,革命理論宣傳與專業化學術研究開始建立連接。當時古史領域的新發現、新成果,如疑古思潮、甲骨金文研究,已被一些論戰學者初步吸收、改造和利用,郭沫若、呂振羽即為突出代表,在「疑古」、「信古」、「考古」之外走出了一條獨特的「釋古」之路。參戰者將重新闡釋中國歷史作為一項重要使命,這使得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國史學研究中的一股新的有生力量。隨著論戰的深入,參與者的範圍不斷擴大,除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改組派外,許多沒有明確黨派歸屬和政治傾向的學者也紛紛加入。同時,持中立姿態的《讀書雜誌》提供了一個不拘派別、自由辯論的平臺,不再像初期的《新生命》《新思潮》《動力》等各立山頭、壁壘分明,這也為論戰步入學術軌道創造了條件。參與論戰的學者對中國古史與社會性質等問題提出了大量重要見解,具有重要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論戰產生的效果和意義兼具學術與政治兩個方面。先看其重大的政治意義。簡言之,論戰的積極成果有效轉化為中國共產黨推動中國革命發展的重要思想資源。中國共產黨認為當時的中國社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但國民黨改組派、託派則否認中國社會的封建性,甚至認為已經進入資本主義社會。這種判斷直接決定當時中國革命的目標和方向。在論戰中,雙方學者展開針鋒相對的較量。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家從歷史和現實維度闡釋論證了中國共產黨革命鬥爭的合法性。論戰成為中國共產黨人的一條理論戰線,有力地支援和配合了當時的革命鬥爭。從更長時段來看,論戰中形成的理論凝結為中國共產黨政治意識形態的一部分。論戰不但證明馬克思主義適用於中國,而且使馬克思主義得到發展和創新。論戰的部分成果被吸收進《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新民主主義論》等重要文獻中,隨著革命事業的發展,其權威性獲得廣泛認可。可見,論戰發揮的政治作用、蘊含的政治意義,不是一時、表淺的,而是長期、深遠的。論戰的學術意義也不容低估。首先,論戰直接推動了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的形成和崛起。五四時期,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已經萌芽,李大釗、瞿秋白、蔡和森等做了奠基性工作,他們率先宣傳馬克思主義並運用其來分析中國的革命問題。論戰是運用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國歷史的首次大規模嘗試。通過論戰,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初步建立起以社會形態為中心的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構建了一種新的學術範式,成為佔主導地位的學派。新中國史學很大程度上繼承了論戰的學術遺產。所以說論戰對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的產生發展至關重要、無法替代,具有裡程碑意義。其次,論戰帶來了社會經濟史研究的大繁榮。傳統的食貨之學轉化為現代意義上的社會經濟史,論戰是最主要的推手。參與論戰的學者以中國古代社會經濟形態研究為重點,對不同時期的生產方式、生產關係進行辨析,開風氣之先,吸引了大批學者投身於社會經濟史研究。民國時期活躍於社會經濟史領域的幾個學術社群,幾乎都與論戰有關。可以說,社會經濟史研究的興起與繁榮是社會史論戰結出的學術碩果,是論戰對於現代中國史學的又一大貢獻。最後,論戰在「整理國故」之外開闢了一條新的學術路徑。胡適等在五四運動以後發起「整理國故」運動,其特點是參照西方學術理念和方法重新整理和評判中國固有的材料。「整理國故」的成就主要是「新考據學」。「新考據學」創造了乾嘉之後的又一學術高峰,但也潛藏著嚴重弊病,存在重專深輕貫通、重實證輕理論、重求真輕致用等諸多問題。論戰中形成的馬克思主義史學從根本上改變了「新考據學」的上述弊病。學者們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充分借鑑吸收新興社會科學的理念和方法,並將之應用於歷史研究,從而開闢了中國歷史研究的新路徑。民國史家張蔭麟稱讚郭沫若的《中國古代社會研究》是「拿人類學上的結論作工具去爬梳古史的材料」,「例示研究古史的一條大道」。這就從根本上超越了「新考據學」,而與20世紀國際史學的新潮流匯合了。社會史論戰距今雖已80多年,但其學術生命依舊長青,作為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興起標誌的社會史論戰,對當前史學研究仍然具有重要借鑑意義。我們從中至少可以得出以下兩方面啟示。其一,對馬克思主義史學的學術性與政治性應當持一種理性的、全面的認識。社會史論戰為我們觀察學術與政治緊密統一的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提供了一個剖面。論戰的學術性並未被政治性所淹沒,其學術意義並不低於政治意義。一些觀點將學術性與政治性割裂開來或者以政治性否認學術性是不恰當的。對現實政治和社會的關懷及參與正是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的特色和優勢所在,也是其學術生命力的豐沛源泉。一方面,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繼承發揚了中國古代史學經世致用的優良傳統,回應了當下的時代課題;另一方面,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的經世致用較之傳統史學,其宗旨和境界有根本不同,從為少數上層精英服務轉向為整個國家民族尋求出路,實現了更新和升級。因此,我們應客觀分析學術與政治之間複雜微妙的關係,積極關注二者的互動對話,探求政治關懷與學術創新的兼得之法,從而為知識生產和學術建設賦能助力。其二,實證分析與理論研究、微觀考索與宏大敘事應當兼顧並行。當前學術界不少學者沉醉於實證性的微觀研究,輕視或鄙薄理論研究和宏大敘事。社會史論戰時期那種橫貫中西、縱論古今的風格似乎過時了。這雖然一定程度上是史學研究專業化、科學化的需要,但卻大大限制了中國史學的格局和氣魄,對中國歷史學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的構建也是一種阻礙。我們應當接續社會史論戰的傳統,聚焦中國歷史變遷的大問題、大脈絡、大視野,探索人類文明發展的共通性和差異性,致力於宏大理論的創構,以一等的題目成就一流的學問,將新時代中國史學提升到一個新境界。

(作者單位: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

可點擊下方「閱讀原文」,關注中國社科院學術期刊官方微店,訂閱《歷史評論》《歷史研究》和《中國歷史研究院集刊》。

相關焦點

  • 黑蟻基金陳峰|要賦能中國的「宜家」和「迪卡儂」
    基於陳峰在消費領域有近10年的創業經驗,黑蟻資本對品牌最大的幫助不是在金錢上,而是在公司戰略梳理以及資源對接和品牌成長上。   在陳峰對於好品牌的設定理念中,三個點一直是他堅持的:   第一,為社會創造價值,這體現了創業者的格局。   第二,用戶需求的極大滿足,這才能抓住固定且長久的流量。   第三,是否能提升行業原有的效率。
  • 海航被接管 陳峰仍是董事長
    改選後的董事七名:陳峰、顧剛、李先華、譚向東、任清華、陳曉峰、何家福。選舉陳峰擔任董事長、顧剛擔任執行董事長、李先華擔任副董事長。同時,董事會決定分別聘任譚向東擔任公司CEO、任清華擔任公司聯席CEO。海航集團還稱:自2017年末爆發流動性風險以來,在各方支持下,海航集團積極開展「自救」,但未能徹底化解風險。
  • 往事越千年,古塔展雄姿 ——寫在雙峰塔落成時
    遷至瑞山的登瀛閣和文筆峰對峙,因此更名「雙峰閣」。據當時遂昌北街聞人張貴謨所記,遂昌山水秀麗,前面瑞山高壯盤鬱,曾山剡碧西峙,南北兩溪合流,本來近百年來學盛文昌,人才輩出。可是近年來青年才俊科考卻連連失利,鎩羽而歸,陰陽先生說這是「風氣蕩洩」之緣故。
  • 「讓學術歸學術,政治歸政治」
    新加坡、歐洲和美國的同行都對她的聲音表示支持。她說,這是因為大家都意識到如果任由此風導向,對科學的損害是深遠的,包括美國同行在內也不願意看到這種學術交流的倒退。張海霞說,IEEE和其他權威學術期刊的審稿流程是一樣的,都是主編收到稿件後,發給其認為合適的這個領域的專家審稿,每個編委都是領域內比較強的專家,讓誰審稿,他有自己的學術判斷,無需受到外來幹涉。
  • 2020年度封面人物系列之(十七)|專訪伊頓外國語學校校長陳峰
    在不進行學術方面考核的小學和初中階段,伊頓在招生時更側重於學生們的個人素養,「我們的考核範圍更廣,主要包括學生的行為能力、語言能力、學術能力和特長等,比如語言組織能力是否存在缺陷,身體素質是否合格,還有學生們的個人特長和閃光點。」
  • 黨委書記陳峰帶隊深入克拉瑪依校區調研並走訪當地政府企業
    陳大恩從黨建與思想政治工作、組織機構和人才隊伍建設、辦學現狀與科研建設、學生工作與校園建設管理以及對口援建等方面,詳細匯報了校區自教育部批覆設立以來各項工作進展情況,重點匯報了校區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情況以及校區「十四五」規劃編制有關工作。
  • 黨委書記陳峰看望兩院院士和離退休老幹部老同志
    陳峰來到高德利院士和徐春明院士的辦公室,與他們深入交談,了解他們的工作情況,聽取他們對學校改革發展的意見建議。他說,以兩院院士為代表的各類人才是學校最寶貴的資源和財富,也是學校知名度、美譽度、社會影響力最好的體現。學校要採取各種措施,營造良好氛圍,關心人才、愛護人才、成就人才。
  • 蘭溪:市委書記陳峰齊帶隊督查在建工業項目
    浙江在線-蘭溪新聞網11月3日訊(記者 陳志恆 王萍) 11月1日下午,蘭谿市委書記陳峰齊帶隊督查在建工業項目。他強調,工業項目建設是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載體和強大引擎,要提高思想認識,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理念,強化服務保障,合力攻堅克難,加快推進工業項目建設,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夯實基礎。  蘭谿市副市長於綱參加活動。  陳峰齊一行首先前往位於蘭溪光膜小鎮的長芯光電半導體雷射器及雷射晶片產業化項目,對項目推進中遇到的問題進行研究協調。陳峰齊強調,要強化項目服務。
  • 雙峰駱駝知識科普,教你輕鬆識別雙峰駱駝
    雙峰駱駝,拉丁學名為Camelus bactrianus,屬於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獸亞綱、偶蹄目、胼足亞目的一種動物。駱駝屬哺乳綱駱駝科。在中國,駱駝很早就被馴養成為家畜。漢代時就有「乃非駝難入之漠」的名句,以形容通往西域途中的沙漠及戈壁。
  • 頭雁領航 | 黨委書記陳峰為全體教工黨支部書記講授黨的十九屆五中...
    全會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高度,按照黨的十九大對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作出的分兩個階段推進的戰略安排,綜合考慮未來一個時期國內外發展趨勢和我國發展條件,對「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作出系統謀劃和戰略部署。
  • 「第三屆中國政治傳播研究學術論壇」在京舉行
    本屆論壇由中國傳媒大學主辦,中國傳媒大學政法學院、中國傳媒大學政治傳播研究所、國家社科基金重點課題「自媒體時代的中國政治傳播新秩序及轉型研究」課題組承辦,學術期刊及媒體支持單位有:《現代傳播》《國際新聞界》《南京社會科學》、中國社會科學網、人大複印報刊資料《新聞與傳播》《青海社會科學》《新聞與傳播評論》。
  • 陳峰專題調度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工作
    11月18日上午,局黨組書記、局長陳峰主持召開會議,專題研究調度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工作。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蔡勳華及相關單位和科室出席會議。會議聽取了中規院上海分院、省國土院、創輝達設計院及市規劃院關於國土空間規劃編制進展、各項專題研究報告和專項規劃的成果匯報。蔡勳華就後一段的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進行了具體安排部署。
  • 觀點| 地區研究創生史十年:知識構建、學術規劃和政治-學術關係
    地區研究創生史十年:知識構建、學術規劃和政治-學術關係 牛可 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摘要:在美國社會科學、高等教育體系和智識生活中創建對美國以外地區研究的龐大學術群落和跨學科制度體系,大體經1943至1953
  • 錢端升與政制史「接著講」——讀錢端升《政治的學問》
    在學術與現實之間,他堅持學術的價值中立,不為現實提供方案;在理論與歷史之間,他堅持把政治學的修為融入歷史敘述,在敘述「歷史的演進」中,將「法律的規定」和「實際的狀況」融進去,我們知道,後兩者正是政治制度史研究的基本「問題」,但他的表現手法是非常樸實的敘述和解釋。我今天主要談對後一點的感慨,因為我覺得,它反映了中國政治學界及北大政治系在上世紀三十年代的學術氣象。
  • 社會與人民:中國人類學的學術風格
    在西方社會文化環境中生長出來的人類學本來沒有本土人類學的追求——這門學科建立之初便聚焦於「異文化」。但非西方的學者在接受這一學科的時候,其自身的社會和文化正經受巨大壓力,所以自然就偏重這門學科對於社會改良的價值。也就是說,同一個學科,在殖民與被殖民、壓迫與受壓迫這種不平等的結構下,其內涵發生了巨大分化。
  • 慶祝中國政治學會成立四十周年學術研討會在京舉行
    大會頒發首屆中國政治學會青年政治學優秀成果獎 主辦方供圖中新網北京12月5日電 (李京澤 黃鈺欽)由中國政治學會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承辦的「慶祝中國政治學會成立四十周年暨新時代中國政治學發展學術研討會
  • 強化學術政治引領 減少學術行政幹預
    一部著作《平安經》,引起官場和學術圈不小的轟動,專業水平令人嘆為觀止。同樣湖北大學梁豔萍的辱華事件同樣令人震驚。兩個事件有沒有聯繫?筆者認為有聯繫,是大環境和小氣候的關係。可以窺見學術政治引領和學術行政幹預大環境和小氣候形成和演變。
  • 北學•容城三賢學術研討會在雄安新區召開
    來自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開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等高校和科研單位的34位專家學者圍繞「北方文化與北學總論」「容城三賢研究」「北學人物與學派」三大主題進行研討和交流。河北省社會科學院黨組書記、院長、省社科聯第一副主席康振海,雄安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陳峰出席研討會開幕式並致辭。
  • 在服務中小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實踐中實現學術社團的創新價值
    和大部分全國性學術組織類似,成立於1981年、著名經濟學家于光遠、杜潤生,著名土地管理專家王先進,第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張懷西先後擔任學會理事長的中國國土經濟學會在社會層面的影響力及知名度遠不如它在空間規劃、中小城市發展、鄉村振興等專業學術領域的影響力。
  • 海航內幕:陳峰和王健怎麼評價對方
    王健是當時的海航集團董事局董事長,與海航集團董事局主席陳峰同為海航最重要的創始人、最大自然人股東和海航的掌門人。2018年是海航成立25周年。25年前,他們兩人一同從中國民航局離職到海南創辦海航。相比公眾所熟知的陳峰,在海航25年的發展歷程中,王健鮮見出現在公開場合,也幾乎沒有接受過媒體採訪。他似乎是刻意保持低調,因而留給外界「海航幕後神秘操盤手」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