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年江州城
800年重慶府
盡在下半城
重慶人習慣將
位於城市中心的渝中區
分為「上半城」和「下半城」
你記憶中的
下半城是什麼樣子呢?
下半城,覆蓋朝天門、南紀門、七星崗三個街道,面積約2.48平方公裡,歷史悠久,文化遺產豐富、積澱深厚。
這裡有「山地城市傳統建築技藝博物館」之稱的十八梯,有「重慶華爾街」之稱的白象街,有南宋衙署遺址,也有抗戰時期蔣介石等國府要員的官邸,各時期文物達61處,是典型的歷史文化街區。
不過在很多人印象裡,下半城破破爛爛。為了改變這一面貌,渝中區政府對下半城進行了升級改造。十八梯、東水門老街等傳統風貌街區正在修繕改造,解放東西路拓寬改造正在進行,具有民國風情的商業街白象街一期已經開街。
今天,渝中區委宣傳部、歷史文化街區管委會、區文化委主辦了 「跟著規划走,丈量下半城」活動,300餘名機關幹部、企業員工、市民群眾,走老街路、憶老街事、話新未來。
歷經兩年多的努力,下半城已形成了「九區一環」「兩街五巷」的總體規劃思路。整個規劃以「看得見歷史,記得住鄉愁,引領著未來」為引領,3年成效、5年成型、8年成熟。未來的下半城將打造成文商旅融合發展的典範。
未來的下半城究竟會是怎樣呢?
兩街五巷
「兩街」,指的是「陝西路-解放東西路-南區路」和「濱江路」兩條貫穿下半城的主街。
「五巷」,指的是滄白路-民族路-打銅街-長濱路、解放碑-人民公園-老鼓樓遺址-濱江路、較場口-十八梯-濱江路、通遠門-山城巷-濱江路、枇杷山-燕子巖-飛機碼頭等5條聯繫上下半城的主要特色街巷。
「兩街五巷」作為整個下半城的骨架,將串聯下半城各片區和文物資源。
九區一環
除了「骨架」,整個下半城還將形成「九區一環」的空間布局和功能布局,集中體現歷史文化街區的特色——
朝天門現代服務業主題區:發展現代商業、商務和創新產業,彰顯新時代重慶風貌;
洪崖洞民俗旅遊主題區:發展集景觀、旅遊和休閒於一體的民俗旅遊產業,增加旅遊配套服務產業,打造民俗旅遊產業集聚區,彰顯巴渝母城與傳統建築風貌;
打銅街金融文化主題區:發展金融業、零售業等,保護修繕中國銀行舊址、開埠建市銀行等銀行舊址,打造金融服務業集聚區,彰顯開埠建市時期的金融風貌;
湖廣會館移民文化主題區:發展移民文化旅遊產業,打造以湖廣會館為核心的旅遊配套功能集聚區,彰顯重慶移民文化風貌;
老鼓樓衙署遺址文化主題區:打造母城文化遺址公園,打造母城文化旅遊產業集聚區;
白象街開埠風情主題區:發展特色商業、旅遊業、銀行業等,修繕活化片區內藥材公會等9處歷史文物和優秀歷史建築,彰顯開埠時期重慶風貌;
十八梯巴渝民俗商娛主題區:發展特色商業、旅遊業及休閒娛樂業等,打通十八梯視線通廊,修繕活化法國領事館、鳳凰臺33號石朝門等歷史文物;
山城巷巴渝風情民宿主題區:以原有民居建築風貌為主體,發展民宿、休閒慢吧、生活配套等產業;
燕子巖枇杷山文創主題區:發展以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和體驗為主的文化創業產業,融合山水和現代創意元素。
另外,下半城還要對古城門古城牆進行保護和復建,形成古城門古城牆環線,再現「九開八閉」的老重慶風貌。
「這裡有老重慶原汁原味的市井生活,有傳統風貌歷史建築群,還有多處文物。」渝中區有關負責人說,這裡將是尋找和懷念老山城的好地方,也將成為重慶的一張新名片。
記者:向婧
攝影:鄭宇
編輯:楊欣煉
校對:張礫丹
審核:何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