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與女排精神

2020-09-26 瑞股軒

女排的隊員參加了座談會,還有2天《中國女排》上映,這種站臺,真是史無前例。

稍微有一點覺悟的,都應該單位公司出錢,上班時間集體出動,讓大家看這場電影吧~~

女排精神本質上已經超越了排球。

女排的命運,還真是有一點像我國國力的命運軌跡:

(1)女排的歷史:早年橫掃世界,後來把人才沒留住,水平直線下降,經過長時間的萎靡和物極必反的天道規律,時來運轉,大勢推動著人才回歸,重新橫掃世界。

(2)國力的歷史:早年橫掃世界,唐太宗的「陸上絲綢之路」,鄭和下西洋「海上絲綢之路」是我國國力的巔峰時刻,後來,人才沒有留住,水平直線下降,紅衣大炮明朝就有,但到了清末,居然還要靠八旗子弟衝鋒~~~經過100多年的萎靡和物極必反的天道規律,時來運轉,大勢推動著人才回歸,如今各方面,都在橫掃世界。

我說的誇張點:

女排精神用好了

體育精神用好了

什麼晶片卡脖子

什麼發動機卡脖子

一切卡住我們脖子的

都是送給我們的梯子。

體育精神是什麼?是有時候明知道自己弱的一逼,但就是不認輸,有時候即使知道不會贏,也會竭盡全力。

大家看一看女排的精氣神,再看一看足球的精氣神~~~看一看籃球的精氣神~~~區別是非常明顯的,周琦的哪一個失誤,不是技術層面的,而是精氣神層面的。

中國籃球和中國足球,都有著一個「神奇的共同特定」:第四節被幹翻,下半場被幹翻非常多,非常多~~~裡皮為什麼怒吼,新加坡「黑色3分鐘」時,吉隆坡9分鐘內3次被破門的比賽,這次被波蘭最後幾分鐘翻盤等等~~

裡皮當時走的時候,說了一段話,要求必須按照原話翻譯,裡皮是這樣說的:「一個球隊到了場上應該全力以赴,主教練的部署應該執行下去,如果球員到了場上害怕,沒有魄力,沒有拼搶,沒有勇氣,沒有個性,畏手畏腳,不能發起一次成功運轉球,沒有重量級球員能夠提供支持,意味著教練的工作沒有做好,我掙的是非常非常非常多的錢,我不想搶錢,今晚我在這裡宣布辭職,決定不可撤銷。」

在我眼裡:中國足球和中國籃球,和中國女排最大的區別,就是精氣神。

而中國經濟的病根,也在精氣神。

中國不是沒有「精氣神」很牛逼的人,而是這些人,沒有坐到他應該坐的位置,就拿這次男籃的主教練李楠來說,戰術水平指揮,真的LOW就不說了,球員的精氣神完全沒有被調動起來~~~我只看到了易建聯一個老將,在玩命的戰鬥。

在我眼中,如果國家隊裡面都是這樣的「精氣神」,何愁2個大球始終不能凸顯我國綜合國力呢??

說來也是好笑:

中國經濟這40年的成就

中國股市,完全無法反映經濟晴雨表。

中國足球,隨著國力增加實力居然下降了。

中國籃球,隨著國力增加居然跌落前8已經20年了。

這種非常突兀,非常明顯的「背離」

是時候改變了!

我不需要知道《十四五規劃》,就可以清晰的預判,體育產業的增加值一定是超速的,因為46號文件,已經明說了到2020年,總規模要到5萬億~~~今年馬上快要結束了,應該是還差一點的。

我直接說吧:去年才發了2017年的數據,總產值才2萬億不到吧~~~離5萬億還有非常非常遠~~,粗算一下,目前我國體育產業增加值佔GDP僅約1%,對標發達國家2%-3%成長空間巨大~~

我的結論非常清晰:這是接近5萬億市場規模的擴展,我國的體育產業一定會超過美帝,按照現在全球體育產業佔全球GDP比重約為1.8%,其中美國的比重約為2.85%,那麼我國至少會發展到3%左右~~~

這個比重,其實是不多的:歐洲的比重處於1.8%-3.7%之間;日本、韓國、加拿大等國的體育產值所佔比重大約在2%-4%之間。其中,美國、英國、加拿大、韓國等國家的體育產業佔GDP比重超過汽車製造業~~~

我真的盼望著有這麼一天,體育產業的蓬勃發展,淬鍊出一大批精氣神俱佳的國手們,站上他們應該站的位置上去。

相關焦點

  • 「女排精神」.中國精神!
    在這一年我們感受了太多的精神力量,也看到了我們的中國力量!而在2020年的年初,我們期待的賀歲片《奪冠》(原片中國女排),終於在歷經延期後,選擇了在國慶前一周上映。9月25日我們終於等到了《奪冠》!不管在我們的經濟、交通、生活、文化體育,都展示著我們中國的色彩。而在當下的發展中,我們年輕人更加需要,感受民族精神的教育,中國精神力量的奮進。在《奪冠》中我們看到了,女排精神,中國精神。這讓我們笑中帶淚,感受民族的熱血。
  • 中國精神,女排精神
    1中國精神1952年人類歷史上,首屆世界女排錦標賽在莫斯科舉辦,沒有邀請中國。此時在女排競技領域,中國隊就是一個不被人正眼瞧的小孩子,積極跑去參加各種比賽,在被虐的同時只為了多些經驗。這兩個中國女排史上最輝煌的時刻都有著同一個人——郎平彼時的郎平,不僅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主攻手,更被印上郵票成為女排精神的象徵。從1981年的1986年五年世界級賽事,中國女排稱霸世界包攬所有冠軍。然而歲月無情,再強的運動員也總會迎來退役。頂著冠軍光環的郎平本可在系統內取得一份不錯的工作。
  • 《中國女排》闡釋女排精神
    本網訊(記者王坤寧)9月29日,正值中國女排勇奪女排世界盃冠軍加冕十冠王一周年紀念日之際,由北京日報出版社策劃組織的《中國女排:一種精神的成長史》新書發布及籤售會在北京圖書大廈舉行。本書作者、京報集團體育新聞部高級記者孔寧,以及中國女排隊員曾春蕾、劉曉彤等在現場分享了她們對女排的熱愛以及對「女排精神」的理解。
  • 女排精神=中國精神
    而代表著「中國精神「的」女排精神」卻成為如今,我國三大球的唯一支柱。反觀對比女排和男籃及男足的薪資,簡直天壤之別。國家對排球協會的投入也遠遠不及CBA和中超。如今女排世界盃的比賽進行得如火如荼,中國女排正朝著九連勝前進,世界各國的媒體對中國女排是讚不絕口。
  • 《感動中國》寫作素材積累——中國女排與女排精神
    這是上個世紀中國女排的赫赫戰功。橫掃千軍的強悍的中國女排給正在奮起中的中國以信心和勇氣,給正在奮鬥中的中國人民以榜樣和力量。女排精神引領著大家積極進取,勇敢拼搏。在經歷了一段時間低谷之後,2019年中國女排以十一連勝成功衛冕世界盃冠軍。中國女排的世界排名重回第一。這次,郎平是中國女排的主教練。
  • 中國女排的精神是什麼?
    陳可辛執導的電影《奪冠》,馬上就要上映了,在2020年,這個不同尋常的年份,一部關於中國女排精神的電影,也是真的是應時對景。作為中國女排的精神圖騰,郎平不僅僅是調兵布陣,更是改變訓練方法。細摳每一個技戰術。
  • 女排精神就是中國精神——致敬劉亞茹老師著作《中國精神》
    1981年初冬的一個下午,心煩意亂中的我坐在了電視機前,當時的央視頻道正全面直播中國女排衝擊世界盃冠軍的各場比賽,女排姑娘們「戰一場勝一場」的連連捷報以及郎平那不畏世界強隊、奮力扣殺的慢動作鏡頭長久地定格於我的腦際且揮之不去;於是我想:我們此時的學習生活不是正需要這種精神麼?!
  • 《奪冠》中國女排的「靈魂人物」,並非是「中國女排精神」
    猶記《中國女排》未改成《奪冠》之前,很多人預測會是春節檔的冠軍,據說影片中途也有修改過,才導致整體剪輯有些混亂。名字一改氣勢和精神也掉了不少,遇到新冠疫情,真是一部受磨難的影片。為什麼說《奪冠》有中國女排的「靈魂人物」,並非「中國女排精神」?我們不能否認郎平在中國女排上的巨大貢獻,從1981年的女排冠軍開始,郎平可以說是中國女排的「靈魂人物」一樣存在。
  • 女排精神與中國國運
    好在經歷了低迷的黑暗時刻後,中國女排力挽狂瀾殺出了一條血路,讓中國體育走上了一個新的高度。隨著鏡頭時間回溯到35年前,1981年中國女排首次奪得世界冠軍的那一刻起,也是"中國女排"緣起誕生之時。
  • 中國女排從1951成立,中國女排精神流傳至今
    大家說起中國女排這支光榮之師,總是有講不完的話,她們是中國體育界最為突出的世界冠軍團隊之一,她們是三大球類項目中,至今唯一拿到世界冠軍的中國球隊,她們創造了全球女子排壇5連冠的奇蹟,成為女子排壇全球上第一個五連冠球隊,至今,中國女排已經10奪世界冠軍,讓中國球迷無比的自豪。
  • 中國女排精神
    1.女排精神女排精神是電影的點睛之筆,是貫穿始終的靈魂,也是女排成功逆襲的原動力,更是五連冠的遺傳密碼。電影開頭一幕,陪練上場,畫風突變,形成鮮明對比。到後來陪練成為主教練時情景,女排精神沒有了,套路落伍了,比賽成績一落千丈。郎平成為美國隊主教練打敗中國隊後在一片罵聲中擔任國家隊主教練,因為郎平具有黃渤做不到的聲望,成為現代版的管鮑之交,郎平可以給國家隊帶來暫時的希望。
  • 中國女排精神過時了嗎?
    對中國體壇而言,她是一種精神的代名詞。 那個精神,叫女排精神。因此,場面火藥味有多濃重,可想而知。一旦情緒投入了,就會發現,我們從前對女排精神的理解還不夠深。它不僅僅是一種集體精神、愛國精神、拼搏精神的高度濃縮。那麼《奪冠》想表達的女排精神究竟是什麼? 01.
  • 中國女排讓我結識了排球,也感受到女排精神
    說到球,我們自然會聯想到國球桌球或者更有影響力的籃球和足球,但是我今天要說的是最值得國人推崇和自己一直深愛著的排球(中國女排)。最早了解排球(中國女排)是2010年在中學時代的一個中午,當時正逢廣州亞運會中國女排和韓國女排的半決賽。
  • 《國家榮譽——中國女排精神展》弘揚女排精神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1周年天津北方網訊:10月1日是國慶假期第一天,由天津市委宣傳部、天津市體育局、天津體育學院共同主辦,中國排球學院、天津市排球運動管理中心、天津美術館承辦的《國家榮譽——中國女排精神展》,在天津市美術館與廣大觀眾見面。參觀者在天津美術館感受女排精神。
  • 體現「中國女排精神」的經典比賽
    中國女排是中國人民的驕傲,中國女排的精神體現了團隊,拼搏,進取,頑強的精神。我認為以下三場比賽能體現出女排精神,也是我認為中國女排最經典的比賽:第一場,2004年雅典奧運會女排決賽:中國女排VS俄羅斯女排。當時中國女排在先失兩局情況下連扳三局,最終以3:2成功問鼎奧運會冠軍。時隔20年,再次獲得奧運會金牌️。
  • 《中國女排》:一種精神的成長史
    有一支隊伍,叫中國女排;有一種熱血,叫中國女排;有一種精神,叫中國女排。「祖國至上、團結協作、頑強拼搏、永不言敗」的「女排精神」已經超脫女排本身,成為整個中華民族的精神動力。 在電影《奪冠》熱映之際,由電影《奪冠》體育顧問孔寧所著的《中國女排:一種精神的成長史》一書,由北京日報出版社出版。
  • 地域觀念違背中國女排精神
    試想,中國女排隊員代表的是國家,而不是某域,其表現在國家隊怎樣,其實某些地域球迷看的很清楚,只是以地域為中心,並沒有把祖國至上放在心裡,完全是地域觀念作怪,與中國女排精神的愛國主義精神背道而馳!這些地域球迷與中國女排精神中所提到的團隊協作是集體主義精神相違背的!
  • 中國女排為國爭光驕傲自豪!女排精神為中華崛起而拼搏的時代精神
    中國女排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女排精神弘揚中華民族精神!中國女排為國爭光、揚我國威,驕傲自豪,成為國民英雄!、頑強拼搏、艱苦奮鬥塑造了女排精神!女排精神為中華崛起而拼搏的時代精神!激勵國人奮進、自強不息,激發國人向心力、凝聚力、親和力、創造力!
  • 女排精神的由來,看中國女排的冠軍史
    隨著電影《奪冠》的熱議,女排精神再一次進入大眾的視野,還記得去年的國慶閱兵上,女排最後時刻出現在盛典上,大家都激動的很。 從「一種精神,兩次傳承,三代傳奇。」再到女排的堅韌不屈,永不服輸的幹勁,已經是中國的驕傲。
  • 永遠的女排精神——《中國年鑑》四十年全景記錄中國女排「奪冠...
    《奪冠》講述了幾代中國女排的奮鬥歷程以及她們歷經浮沉不屈不撓、頑強拼搏為國爭光的感人故事,展現出時代變化中「祖國至上、團結協作、頑強拼搏、永不言敗」的女排精神。女排精神作為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重要象徵,不僅成為中國體育的一面旗幟,更成為中華民族銳意進取、昂首前進的精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