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精神,女排精神

2020-10-04 痴人方圓說事

1中國精神

1952年人類歷史上,首屆世界女排錦標賽在莫斯科舉辦,沒有邀請中國。

此時在女排競技領域,中國隊就是一個不被人正眼瞧的小孩子,積極跑去參加各種比賽,在被虐的同時只為了多些經驗。

1976年,新的中國女排國家隊正式成立。



主教練袁偉民一出任便招了一批十七八歲身體條件好的隊員郎平,孫晉芳,陳招娣,曹慧瑩等等。

此時誰也不知道,就是這幾個小姑娘將在日後用一個小小排球橫掃了整個世界。

由於國家百廢待興訓練條件更是異常艱苦。

簡陋的球館木質的地板,姑娘的訓練時就在滿是木刺的地板上翻滾。

木刺常常把手肘刺破,弄得鮮血淋漓。

即便如此,看著牆上為國爭光四個大字,所有人都認為就是死,也值得。

袁偉民深知要想奪冠,為國爭光,硬體上我們根本沒得拼,能拼的只有命。

因此他將魔鬼訓練升級,常常讓男陪練站在3米高臺上朝下砸球。

姑娘們就在底下接。3米寬沒處躲,起初眼睛都不敢睜,每天練完全身淤青。

曹桂英更是被一球砸暈,一檢查是腦震蕩。沒有好的營養補充。更沒有很好的恢復手段。

撐著她們的就是憋著的一口氣,生理極限被一次又一次的挑戰。

爬起來永遠比跌倒多一次。

1978年,陳招娣在打全國聯賽時左臂受傷。



第二年,舊傷未愈的她再度殺入比賽,被日本選手擊中受傷部位,直接導致骨頭斷裂。

兩個月後的全運會,陳招娣用繃帶吊住左臂繼續出戰。旺盛的鬥志讓所有人震驚。

獨臂將軍的稱號不脛而走。

類似這般本該是戰場鐵骨男兒的代號,這些姑娘們卻人人都有。

靈魂隊長孫晉芳,鐵榔頭郎平,怪球手張蓉芳,獨臂將軍陳招娣,鋼鐵將軍陳亞瓊,鐵姑娘曹慧英等等等等一個個代號讓對手膽寒,卻讓國人越聽越心疼。

但不可否認的是常年的摸爬滾打,讓中國有了一支真正意義上的女排鐵軍。

攻防有度,陣容嚴整,成為有史以來讓我們國家第一次有機會衝擊世界冠軍。

1981年第三屆女排世界盃,前六場比賽中國女排6戰6捷,更以3:0的驚人戰績力克蘇聯和古巴殺入前三。

在第六場比賽中,與美國隊激戰五局,3:2險勝殺入決賽。

11月16日傍晚,學校停課工廠停工,全國人民守在黑白電視機和收音機前,因為今晚中國女排將在日本和日本隊進行巔峰決戰。

一開始中國隊壓著日本隊打,領先兩局。

可是兩局領先的優勢很快被日本隊追平。

一時間全場上萬人為日本隊加油。

看著日本隊的主場氣勢逐步攀升,教練袁偉民將姑娘們叫到一起說現在國內幾億人關注你們,如果輸給了日本隊,將是你們一生的遺憾。

這一席話讓姑娘們,把拳頭緊緊的攥了起來。

孫晉芳暴扣,郎平暴扣暴扣暴扣,可是日本隊緊咬比分,剛剛反超一分,就被郎平一記暴扣將比分扳平。



一時間整個中國的徹底沸騰。人群聚在天安門廣場,徹夜高呼中國萬歲女排萬歲。

全國各地賀信賀電各種紀念品三萬多件向北京寄去,點名送給郎平的,就有三千多件。

7場比賽中國隊共扣球1116次.

郎平一人就扣球407次,接近50%的命中率。

讓這位球迷口中的鐵榔頭成為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主攻手。

七戰七勝大快人心,郎平的暴扣,更被印成郵票載入了歷史。

女排的揚眉吐氣對於當時百廢待興的中國來說就像一陣猛烈的強心針,不僅重新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尊重,更喚起了全民的鬥志。

一時間各行各業紛紛打出向女排學習的口號。

然而沒人想到接下來中國女排將會迎來如此打擊。


2冠軍夢

2019年國慶節當郎平率女排隊員從天安門前經過時一時間萬眾矚目。



這一幕讓人不由得想起36年前的這張照片。

這兩個中國女排史上最輝煌的時刻都有著同一個人——郎平

彼時的郎平,不僅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主攻手,更被印上郵票成為女排精神的象徵。

從1981年的1986年五年世界級賽事,中國女排稱霸世界包攬所有冠軍。

然而歲月無情,再強的運動員也總會迎來退役。

頂著冠軍光環的郎平本可在系統內取得一份不錯的工作。

但不想躺在功勞簿上吃老本的她選擇了到北師大繼續深造。

可是由於身份特殊,每天不是作報告,就是陪領導吃飯,根本沒法學習。

昔日世界揚名的鐵榔頭如今圍著飯局報告會轉,要強的她選擇了公派自費出國留學。

國外的她沒有任何光環,由於籤證性質原因她不能在美國打工。

為了抵扣學費,她一邊上學一邊在學校做排球顧問。

為了能多省點錢,只能把朋友家當作公家食堂,厚著臉皮吃飽了肚子,卻吃餓了心。

曾經世界冠軍的驕傲,被她一腳一腳踩在地上,化成重新啟程的動力。

海外八年,她有了孩子,有了家庭,由於出色的執教能力,更被義大利跟美國特聘為排球教練。

就在她生活一步步變好的同時,隨著老一代運動員一個個退役,中國女排青黃不接,成績卻急速下滑。

1988年兵敗漢城,89年跌幅前三,94年被擠出前八,並在隨後的廣島亞運會上兵敗韓國,跌入了歷史最低。

誰來拯救中國女排,一時成為全民關注的焦點。

1995年,在老教練袁偉民的邀請下,加上排協一句:郎平,祖國真的需要你。

讓她義無反顧的拋下兩歲的女兒和家庭,決然回國,扛起了女排主教練這面大旗。

回國後的郎平傾盡全力,幾乎24小時不停,經常凌晨突然爬起來研究比賽錄像。

就在郎平上任當年,中國女排便在亞錦賽奪冠,重回亞洲第一。

接著在第二年的亞特蘭大奧運會上,一路衝殺挺進決賽。

雖然未能奪冠,這讓國人真切感受到女排精神的回歸。

然而,就在1998年年底,38歲的郎平幾度暈厥累倒住院,經檢查發現膝蓋已經老化至70歲的狀態,多次手術後,幾乎整個脛骨軟骨都沒了,一做劇烈運動,骨頭之間就會相互摩擦,非常的疼。

身體實在無法負擔主教練的繁重工作,再加上家庭原因,1999年郎平主動辭職,在隨後一個告別會上,當她交出象徵著帥印的排球時,郎平哭成了淚人。

隨後在2000年的雪梨奧運會上,中國女排僅獲得了第五名,再次陷入了第五。

比賽結束後,荷蘭隊隊員和教練都不敢相信他們竟然以3:0擊敗了中國女排。

排管中心無奈之下做出換帥的決定。

陳忠和臨危受命,他知道現在女排的衰落是因為曾經的榮譽讓老將們有了很大的包袱,想要從低谷再上高峰,必須有著埋骨何須桑梓地,不奪冠軍死不休的強烈決心。

於是對隊員進行大換血,撤掉了很多當打之年的國手。

大量請新人,組建了中國女排黃金一代。

一時間很多人對於他的做法非議不斷,嚷嚷著叫他下課的聲音不絕於耳。

但是就在陳忠和的帶領下,中國女排2002年衝進世界賽前四,2003年斬獲世界盃冠軍,2004年,更是在雅典奧運會上絕地反擊了中國女排史上第二枚金牌。

而這一刻距離上一次奧運奪冠已經整整過去了20年。

中國女排在萬方多難之際,用奧運冠軍的榮耀昭示了再次崛起。

面對流言蜚語,陳忠和用一枚枚獎牌狠狠地做了回應。



然而浮雲變幻佳期如夢,緊接著,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中國女排拼盡全力僅獲得銅牌,被稱為泣血的銅鑲玉,讓億萬球迷為之惋惜。

霸者存其弱勝敗無常焉。

北京奧運會結束後,陳忠和帶著巨大的壓力離職,接下來中國女排在短短四年裡三次換帥,坎坷異常。


3奪冠

這絕對是今年最燃的一部電影,也是唯一讓我看完久久不能平復的影片。



因為她的故事如此坎坷,北京奧運會沒能奪冠,女排主教練頻頻變動,曾經在世界排名上稱霸的中國女排,如今只排在第五位。

中國女排,一時間群龍無首士氣下跌。

就在此危急關頭,闊別14年的郎平挺身而出,她上任後第一句話就是我有決心帶女排徵戰巴西。

只是郎平沒有想到此時的中國女排在基本素質上已經有了很大缺陷。

想著自己年輕時效力的中國女排讓各國震驚世界膽寒,再看看如今這番景象,郎平決定大刀闊斧改革,給女排大換血。

老辣的執教經驗讓郎平擁有一雙火眼,從青年隊發出朱婷,從少年隊拔出袁心玥,張常寧,楊方旭,龔翔宇等等等等被他選中的苗子,從地方植入中央。

這一系列操作排球史堪稱排球場上的乾坤大挪移。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在這種精神的感染下,為國爭光重回巔峰,成為所有隊員心底的吶喊。

種種跡象都在昭示著女排精神正在回歸!

緊接著兩年間六場賽事,中國女排斬獲4金2銀,而這還僅僅是一個開始。

2015年亞洲錦標賽拉開序幕,中國女排如虎入羊群,大殺四方。

同年8月女排世界盃賽場上,中國女排的鬥志越打越盛,一時間所向披靡。

在捧起了久違的世界盃冠軍後,目標直指來年奧運會。因為在所有人心中奧運冠軍才是巔峰。

然而2016年里約奧運會一開始,中國女排就兵敗荷蘭,小組賽上五局輸了三場,更是0:3慘敗美國,這就意味著八進四的比賽,將直面上屆冠軍的巴西隊。

此時的巴西隊已經連獲兩屆奧運冠軍,三連奪冠勢在必得。

小組賽的戰績更是五戰五勝,隊員一個個鬥志昂揚,場地更是巴西主場。

天時地利人和。中國隊將被蹂躪淘汰的命運。

仿佛已經註定。

比賽一開始果然不出所料,第一局巴西女排便以25:15切菜般領先中國。

第二局開始,郎平開始排兵布陣,中國隊雖然一直被壓著打,但始終咬緊比分,此時巴西女排的幾次失誤,加上中國隊死不鬆口,將比分追到23:23。

這一刻,巴西女排心理上發生了一些變故,關鍵一球的發球失誤,朱婷躍起攔網,讓中國隊以25:23扳回一局。

接下來你來我往,前四局激戰到大比分打平。

最後一局,將決定誰走誰留。

比賽一開始,4:4,6:6,7:7,10:10,焦灼,廝殺般熬到14:13。

最後朱婷一記暴扣,徹底終結了巴西三連冠的美夢。



前一秒還在山崩海嘯的巴西球迷此刻全部掩面哭泣。

殺入四強的中國隊不斷逆轉挺進決賽。

在對陣塞爾維亞時,中國女排在先輸一局的情況下,接連逆轉,最終的第四場23-23的關鍵時刻,塞爾維亞在重壓之下,發球失誤。奧運金牌就在眼前。

絕地反擊,書寫歷史。這一刻全國沸騰。

中國女排時隔12年再度劍指八方,問鼎奧運冠軍。

女排精神一夜之間讓所有國人在血脈噴張過後溼潤了眼眶。

42年前,18歲的郎平首次亮相國際大賽,16歲的陳可辛就坐在臺下,也許從那一刻起,上天早就註定要借陳可辛之手將這段點燃全民的三代女排拼搏史搬上熒幕。

作為貫穿三代女排發展的郎平,世界級的公眾人員,誰來演是個大問題。

而導演想到的第一個演員就是鞏俐。為了演好國民心中的鐵榔頭,鞏俐常常跟隨女排學習郎平的一舉一動。

在拍裡約在這場戲時,機器撞倒鞏俐,手被卡在機器裡,指甲蓋被掀了一半,而她毫不在意,簡單處理繼續拍戲。

沒錯,這就是郎平。



除此之外,影片還講述青年時期郎平第一次奪得世界冠軍的故事,而飾演這個青年郎平的正是郎平的女兒白浪。

作為影片最高潮的裡約奧運賽,所有參演隊員都是奧運冠軍本色出演。吳剛,鞏俐。黃渤,彭昱暢眾多實力派演員強強聯手,要呈現的正是一種拼搏精神。

而這種精神,就叫女排精神!

相關焦點

  • 「女排精神」.中國精神!
    在這一年我們感受了太多的精神力量,也看到了我們的中國力量!而在2020年的年初,我們期待的賀歲片《奪冠》(原片中國女排),終於在歷經延期後,選擇了在國慶前一周上映。9月25日我們終於等到了《奪冠》!不管在我們的經濟、交通、生活、文化體育,都展示著我們中國的色彩。而在當下的發展中,我們年輕人更加需要,感受民族精神的教育,中國精神力量的奮進。在《奪冠》中我們看到了,女排精神,中國精神。這讓我們笑中帶淚,感受民族的熱血。
  • 女排精神=中國精神
    而代表著「中國精神「的」女排精神」卻成為如今,我國三大球的唯一支柱。反觀對比女排和男籃及男足的薪資,簡直天壤之別。國家對排球協會的投入也遠遠不及CBA和中超。如今女排世界盃的比賽進行得如火如荼,中國女排正朝著九連勝前進,世界各國的媒體對中國女排是讚不絕口。
  • 《中國女排》闡釋女排精神
    本網訊(記者王坤寧)9月29日,正值中國女排勇奪女排世界盃冠軍加冕十冠王一周年紀念日之際,由北京日報出版社策劃組織的《中國女排:一種精神的成長史》新書發布及籤售會在北京圖書大廈舉行。本書作者、京報集團體育新聞部高級記者孔寧,以及中國女排隊員曾春蕾、劉曉彤等在現場分享了她們對女排的熱愛以及對「女排精神」的理解。
  • 女排精神就是中國精神——致敬劉亞茹老師著作《中國精神》
    1981年初冬的一個下午,心煩意亂中的我坐在了電視機前,當時的央視頻道正全面直播中國女排衝擊世界盃冠軍的各場比賽,女排姑娘們「戰一場勝一場」的連連捷報以及郎平那不畏世界強隊、奮力扣殺的慢動作鏡頭長久地定格於我的腦際且揮之不去;於是我想:我們此時的學習生活不是正需要這種精神麼?!
  • 中國女排精神
    1.女排精神女排精神是電影的點睛之筆,是貫穿始終的靈魂,也是女排成功逆襲的原動力,更是五連冠的遺傳密碼。電影開頭一幕,陪練上場,畫風突變,形成鮮明對比。到後來陪練成為主教練時情景,女排精神沒有了,套路落伍了,比賽成績一落千丈。郎平成為美國隊主教練打敗中國隊後在一片罵聲中擔任國家隊主教練,因為郎平具有黃渤做不到的聲望,成為現代版的管鮑之交,郎平可以給國家隊帶來暫時的希望。
  • 中國女排的精神是什麼?
    陳可辛執導的電影《奪冠》,馬上就要上映了,在2020年,這個不同尋常的年份,一部關於中國女排精神的電影,也是真的是應時對景。作為中國女排的精神圖騰,郎平不僅僅是調兵布陣,更是改變訓練方法。細摳每一個技戰術。
  • 女排精神與中國國運
    好在經歷了低迷的黑暗時刻後,中國女排力挽狂瀾殺出了一條血路,讓中國體育走上了一個新的高度。隨著鏡頭時間回溯到35年前,1981年中國女排首次奪得世界冠軍的那一刻起,也是"中國女排"緣起誕生之時。
  • 中國女排精神過時了嗎?
    對中國體壇而言,她是一種精神的代名詞。 那個精神,叫女排精神。因此,場面火藥味有多濃重,可想而知。一旦情緒投入了,就會發現,我們從前對女排精神的理解還不夠深。它不僅僅是一種集體精神、愛國精神、拼搏精神的高度濃縮。那麼《奪冠》想表達的女排精神究竟是什麼? 01.
  • 《感動中國》寫作素材積累——中國女排與女排精神
    這是上個世紀中國女排的赫赫戰功。橫掃千軍的強悍的中國女排給正在奮起中的中國以信心和勇氣,給正在奮鬥中的中國人民以榜樣和力量。女排精神引領著大家積極進取,勇敢拼搏。在經歷了一段時間低谷之後,2019年中國女排以十一連勝成功衛冕世界盃冠軍。中國女排的世界排名重回第一。這次,郎平是中國女排的主教練。
  • 體現「中國女排精神」的經典比賽
    中國女排是中國人民的驕傲,中國女排的精神體現了團隊,拼搏,進取,頑強的精神。我認為以下三場比賽能體現出女排精神,也是我認為中國女排最經典的比賽:第一場,2004年雅典奧運會女排決賽:中國女排VS俄羅斯女排。當時中國女排在先失兩局情況下連扳三局,最終以3:2成功問鼎奧運會冠軍。時隔20年,再次獲得奧運會金牌️。
  • 女排精神是什麼精神。
    我從來不關注體育,可能是從小以來就不喜歡這種硬邦邦的東西,沒想到在看完這部電影,我居然去搜索了排球比賽,分別是2018年北京奧運會,和2016年里約奧運會,2018年,中國女排敗北,2016年,中國女排重回世界巔峰。整個過程讓人無比震撼。
  • 中國女排為國爭光驕傲自豪!女排精神為中華崛起而拼搏的時代精神
    中國女排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女排精神弘揚中華民族精神!中國女排為國爭光、揚我國威,驕傲自豪,成為國民英雄!、頑強拼搏、艱苦奮鬥塑造了女排精神!女排精神為中華崛起而拼搏的時代精神!激勵國人奮進、自強不息,激發國人向心力、凝聚力、親和力、創造力!
  •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女排國家隊隊長朱婷:女排精神就是民族精神
    來自武漢的記者提出,新冠肺炎疫情的戰役中,一位武漢一線的女護士,把中國女排國家隊隊長朱婷的名字寫在了自己的防護服上,還畫了一幅肖像畫,這一背影在網上廣為流傳。對此,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女排國家隊隊長朱婷表示,去年,我們已全勝的戰績蟬聯了世界盃的冠軍,也得到了全國人民的褒獎和肯定。
  • 中國股市與女排精神
    女排的隊員參加了座談會,還有2天《中國女排》上映,這種站臺,真是史無前例。稍微有一點覺悟的,都應該單位公司出錢,上班時間集體出動,讓大家看這場電影吧~~女排精神本質上已經超越了排球我說的誇張點:女排精神用好了體育精神用好了什麼晶片卡脖子什麼發動機卡脖子一切卡住我們脖子的都是送給我們的梯子。體育精神是什麼?
  • 《奪冠》中國女排的「靈魂人物」,並非是「中國女排精神」
    猶記《中國女排》未改成《奪冠》之前,很多人預測會是春節檔的冠軍,據說影片中途也有修改過,才導致整體剪輯有些混亂。名字一改氣勢和精神也掉了不少,遇到新冠疫情,真是一部受磨難的影片。為什麼說《奪冠》有中國女排的「靈魂人物」,並非「中國女排精神」?我們不能否認郎平在中國女排上的巨大貢獻,從1981年的女排冠軍開始,郎平可以說是中國女排的「靈魂人物」一樣存在。
  • 地域觀念違背中國女排精神
    試想,中國女排隊員代表的是國家,而不是某域,其表現在國家隊怎樣,其實某些地域球迷看的很清楚,只是以地域為中心,並沒有把祖國至上放在心裡,完全是地域觀念作怪,與中國女排精神的愛國主義精神背道而馳!這些地域球迷與中國女排精神中所提到的團隊協作是集體主義精神相違背的!
  • 《中國女排》:一種精神的成長史
    有一支隊伍,叫中國女排;有一種熱血,叫中國女排;有一種精神,叫中國女排。「祖國至上、團結協作、頑強拼搏、永不言敗」的「女排精神」已經超脫女排本身,成為整個中華民族的精神動力。 在電影《奪冠》熱映之際,由電影《奪冠》體育顧問孔寧所著的《中國女排:一種精神的成長史》一書,由北京日報出版社出版。
  • 奪冠燃哭全場,這不僅僅是女排精神,更是中國精神
    而女孩們也是為了國家為了榮譽,這場比賽輸不得,那時只有冠軍才是榮耀,因為人們只會記得第一,不會記住第二是誰,只有拿到冠軍,才能讓世界重新認識中國精神、女排精神。  直到2013年,郎平正式掛帥,再次執教中國女排,中國女排又一次騰飛。  郎平上任後,也對女排進行了大改革,時代已經變了,不能一直用老方法來教新隊員。  以前的中國女排還有精神,低谷時期,已經把精神弄丟了,重新拾起,精神是堅持的動力。
  • 打造精神高地 福建漳州大力弘揚新時代中國女排精神
    中國女排已成為漳州一張閃亮的城市名片,而作為漳州「五種精神」之一的「女排拼搏精神」也早已注入漳州的文脈血脈之中。 近年來,漳州堅持守正創新,精心組織、有序推進、創新形式,大力弘揚和傳承以「祖國至上、團結協作、頑強拼搏、永不言敗」為基本內涵的新時代中國女排精神,進一步擦亮了「中國女排娘家」品牌,提升了漳州對外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也為城市建設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動力。
  • 中國女排讓我結識了排球,也感受到女排精神
    說到球,我們自然會聯想到國球桌球或者更有影響力的籃球和足球,但是我今天要說的是最值得國人推崇和自己一直深愛著的排球(中國女排)。最早了解排球(中國女排)是2010年在中學時代的一個中午,當時正逢廣州亞運會中國女排和韓國女排的半決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