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6 16: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10月23日,在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血液科病房的採集室裡,松江區中心醫院的檢驗醫師楊翌翔完成了造血幹細胞採集。他成為全國第10355位、上海市第508位、松江區第35位,同時也是松江區中心醫院的第3位造血幹細胞捐獻者。病床上的他雖然略感疲憊,但仍然難掩一絲興奮:「我和骨髓的緣分又近了一層!」
「我和骨髓有著不解之緣」
「地中海貧血又稱海洋性貧血、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是一組遺傳性溶血性貧血疾病。由於遺傳的基因缺陷致使血紅蛋白中一種或一種以上珠蛋白鏈合成缺如或不足所導致的貧血……」這麼專業的回答正是出自這位造血幹細胞捐獻者,他是松江區中心醫院檢驗科的優秀臨床檢驗師——楊翌翔。
他曾赴瑞金醫院骨髓細胞室學習骨髓細胞形態學。仿佛,命運註定他和骨髓有著「微妙的緣分」。早在2012年楊翌翔就已經志願加入中華骨髓庫,「時隔8年,我終於等到了這一天!」在接到了匹配成功的通知後他興奮不已。
楊翌翔初配成功後進行高分辨檢測前,在捐贈意願書上簽字
2020年10月9日,楊翌翔在造血幹細胞捐贈知情同意書上簽字。
「能救一個『女兒』挺好的」
造血幹細胞捐獻遵循「雙盲」原則,彼此互不了解對方的具體信息。楊翌翔僅了解到對方是一個患有「地中海貧血」的四周歲小女孩。想到家裡三歲半的兒子,小女孩的病情觸動了這位年輕父親柔軟的心,「已經有個兒子了,再救個『女兒』挺好!」沒有任何遲疑,他便答應下來。妻子許燕燕同在松江區中心醫院工作,是一名病理技師,專業的醫學知識,黨員的思想覺悟,身為妻子,她贊同丈夫的決定,並給予全力支持。
在等候捐獻的這段時間裡,楊翌翔一直堅持鍛鍊身體,調整飲食,他說:「我要確保捐獻時能以最佳狀態上場。」單位領導也鼎力支持,把他從日夜顛倒的一線崗位調了下來,確保他有正常的作息時間。
10月19日,楊翌翔住進了華山醫院開始注射動員劑,連續多天的注射,身板單薄的他覺得全身酸疼,他就跟家人或同事手機聊天來分散一下注意力,妻子看在眼裡甚是心疼,但小楊反而開玩笑安慰妻子:「一般人都反應輕微幾乎沒有異樣感覺,『不一般』的人有些酸痛也是正常現象,我是內行我懂,你放心吧」。10月23日上午9點起,歷時近5個小時,楊翌翔成功完成骨髓捐獻,共捐獻造血幹細胞混懸液202毫升。
德技兼備、才貌雙全
楊翌翔,男,1985年出生,中共黨員,醫學學士,住院醫師,主管技師。
曾獲2018年度上海醫師協會「優秀檢驗驗師」;松江區中心醫院「醫技服務之星」、「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參與或主持多項區科研項目。自2014年松江區區域性臨床檢驗中心成立以來,作為檢驗中心首位檢驗醫師,牽頭組建了溝通交流協調宣傳工作組,結合區域性臨床檢驗中心與所輻射單位的自身特點,構建起「兩橫兩縱」的溝通體系,全面兼顧了網絡內所有單位的檢驗科與臨床科室,聯合檢驗中心各專業組為各單位臨床醫護提供溝通諮詢及投訴處理的工作,以其高效、專業的服務品質成為松江區探索公立集約化檢測模式中的一大亮點。
(下圖左二)
楊翌翔在松江區衛生健康系統還是一位「明星」,曾獲松江新城青年紅歌賽「最佳歌手」、區歌手大賽「十佳歌手」,區機關青年風採大賽二等獎,區醫務職工文化藝術節歌唱比賽特等獎,三次入圍區「百姓明星」,並受松江區文廣局邀請作為民族聲樂愛好者前往美國洛杉磯進行中美文化交流。
「作為醫務人員,救人是分內的事」
楊翌翔是松江區中心醫院的第三位造血幹細胞捐獻者。
No.1:曲海菁(主管藥師),全國第400例、上海市第75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
No.2:馬小燕(主管護師),全國第503例、上海市第85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
來源:松江區中心醫院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醫心醫益】上海市第508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是醫務工作者!也是松江區中心醫院第三例!》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