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軍隊為什麼能夠橫掃遼東?為什麼會有如此戰鬥力?原因在這裡

2020-12-17 百家號

前文講述了多爾袞的正確決定加速了清軍直入山海關,所以說,一個王朝要想成功建立最終要有一個英明神武的決策者,不過,想把領袖人物推上巔峰寶座還有一點非常關鍵,就是他必須有一支過硬的軍事力量。

什麼是清軍入關過硬的軍事力量呢?那就不得不說到清軍神話般的八旗軍隊了。

提到滿洲八旗,世人們都會聯想到北京茶館裡的那些紈絝子弟,但在十七世紀的東亞,滿洲八旗卻是一支橫行天下的無敵之師,他們有這恐怖的戰鬥力,鬥明朝,平朝鮮,戰沙俄,一統中華,這支軍隊可以說是中國古代軍事裡最後的輝煌。

為什麼說八旗軍隊有著恐怖的戰鬥力呢?咱們先不說他們的領袖如何如何厲害,單單就說他們從馬背上長大常常在森林裡為伍過著生活,這一點就是非常了不起的。

舉個例子,你看在1619年,努爾哈赤趁明朝朝廷黨爭激烈之時,也就是明朝內部矛盾的時候決定在薩爾滸向明軍開戰,薩爾滸這個地方就是我們今天遼寧撫順那邊。

當時的明朝一看,哎呦,你小子竟然敢跟我大明王朝開戰,膽子不小啊,於是明朝就立刻派出了十多萬的士兵從四路開始包圍努爾哈赤的軍隊。

你看,明朝派出的是十多萬人,努爾哈赤呢只派出了六萬精兵,這差著四萬多人呢,從氣勢上明朝就壓過了後金,但是咱不只能看數量不看質量,這場戰役,那可是最終的結果出人意料,努爾哈赤採取了集中優勢兵力,連續作戰,逐路擊破的方針,最終擊敗了明朝的十多萬大軍取得了薩爾滸大捷。

薩爾滸大捷是一場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 ,也是明清戰爭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是明清興亡史上一次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戰爭,就此奠定了八旗神話,只是此次大戰是在明朝內部矛盾之時突然襲擊,總歸贏得沒有那么正大光明,那麼八旗軍隊真的有那麼神勇嗎?

咱麼說了薩爾滸大捷,大家很可能覺得這只是一次偶然經歷,並不能證明八旗軍隊就是一直這麼的神勇厲害,可是我要告訴大家,他們就是很神勇,很厲害。

話說努爾哈赤去世,皇太極繼位的當年,也就是公元1627年,皇太極派了他的三萬八旗軍隊打向了朝鮮,這就越過了鴨綠江一直打到平壤,結果把朝鮮國王打的逃跑了,不久後,朝鮮國王表示投降,就這樣,最終背棄了明朝,而投向了清朝,你看,這就是八旗軍隊的厲害之處。

因為八旗軍隊的不斷壯大,讓朝鮮成了清朝的臣子,所以在皇太極西進進攻明朝之時免除了東顧之憂,可是如此英勇非凡的八旗將士一直都是這樣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嗎?

這八旗子弟啊在努爾哈赤手裡能夠以少勝多,在皇太極手裡能夠讓朝鮮俯首稱臣,簡直是一隻神話般的軍隊,但很多人就好奇了,這八旗軍隊這麼厲害,可為什麼先攻入京師的是農民起義軍李自成呢?這裡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人,明朝那個很厲害的督師,袁崇煥。

咱們之前就多次提及,袁崇煥就是努爾哈赤的剋星,雖然是文人出身,但他每次都能夠讓努爾哈赤吃癟,為什麼這麼厲害呢?其實這是因為他太了解八旗軍隊的特長了。

這八旗軍隊有什麼特長呢?八旗軍隊是打野戰的好手,如果雙方在野外進行作戰,那明軍根本就不是八旗軍隊的對手,袁崇煥率領的明軍之所以在對後金的作戰中屢戰屢勝是因為他率領的明軍如果不是堅守著城池那就是背城而戰,很明顯,袁崇煥非常清楚自己要儘量避免與八旗軍隊在野外作戰。

為什麼說袁崇煥是努爾哈赤的剋星?為什麼說清軍入關,皇太極功不可沒,因為他做到了這一點

崇禎皇帝為何要自毀長城殺掉袁崇煥?因為皇太極這個謀士太厲害

重讀甲午︱洋務運動下的北洋水師真是虛有其表嗎?

為什麼清軍入關,吳三桂是一個重要人物?因為他做到了這個抉擇

相關焦點

  • 綠營沒有八旗兵的待遇,為什麼也和八旗一樣,迅速失去戰鬥力?
    八旗在滿清統一天下過程中,立下了赫赫戰功,這個是絕對要肯定的。但是隨著世家難道推移,八旗兵以及包括後來的綠營兵都喪失了戰鬥力。綠營沒有八旗兵的待遇,為什麼也和八旗一樣,迅速失去戰鬥力?其實很多人覺得奇怪,滿清入關後,其實八旗也並沒有閒著。清政府也並沒有把他們圈起來,而是讓這些軍隊在京師與各地駐防。但不管是清朝還是歷史上,建國後的軍事行動肯定不比開創家業那時候,但也沒見其他朝代到了晚期,軍隊會變成這樣啊。
  • 八旗軍隊萬不可敵,入主中原建立帝國,享盡榮華富貴卻淪為兵痞
    我國封建歷史上,戰鬥力強悍的著名軍隊有很多,衛青、霍去病率領的大漢鐵軍,發出了「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的豪氣;攻打突厥,臣服四海,奠定大唐版圖的唐軍;橫掃歐洲,滅國四十,建立橫跨歐亞大陸大帝國的蒙古騎兵;然而,蒙古騎兵在後來的歲月中,卻敗給了八旗軍隊。
  • 明末闖王軍隊和八旗軍隊相比戰鬥力差距有多大?
    明末闖王的農民起義軍與八旗軍隊的戰鬥力差距是非常大的,二支軍隊的構成不同,兵種不同,士兵的素質不同,作為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他們的差距是明顯的。滿清的八旗部隊基本都是精銳士兵,主要是以騎射為主的騎兵,而闖王的部隊也有騎兵,但是數量很少,大部分還是步兵為主的。
  • 清朝入關之前,八旗軍隊橫掃天下,為何後來戰力斷崖式暴跌?
    靠著這種制度,當時的滿族雖然人口並不是很多,卻可以輕易湊出一支戰鬥力極其強大的軍隊,得以和強大的明王朝正面抗衡。到了皇太極時期,又增設了蒙古八旗,陸續建成了漢軍八旗。至此,八旗制度徹底完善,清朝軍隊,也開始徹底可以壓著明朝軍隊打了。 但是,讓人覺得意外的是,八旗軍隊的強大,卻並沒有一直延續下去。從多爾袞時期開始,清朝八旗軍隊的戰鬥力,開始迅速下降。
  • 蒙古鐵騎,遼東鐵騎,日本騎兵,八旗騎兵,哪個作戰能力最強?
    這種包圍運動是蒙古軍隊常用的作戰方法,而且他們特別善用計謀來實施這種方法。遼東鐵騎遼東鐵騎指的是明朝遼東總兵李成梁父子麾下的部隊,李氏一門擅長騎兵突襲,麾下最精銳的部隊為李家家將騎兵隊,人數約三千,裝備精良,訓練有素,在徵服蒙古土蠻部和萬曆朝鮮之役中戰無不勝,還多次平定女真各部落的叛亂,女真叛亂首領王杲和努爾哈赤的父、祖皆死於遼東精騎刀下。
  • 辛亥革命時期,清政府全國有多少軍隊,為什麼要用北洋軍隊呢?
    除新軍外,清朝原先的部隊主要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八旗軍,也就是清朝最早在關外起家的部隊,分為滿八旗、蒙八旗和漢八旗,在辛亥革命的時候大約有13萬人,這部分軍隊在清朝早期的時候戰鬥力非常強。 在辛亥革命爆發的時候,八旗軍和綠營軍共有近60萬人,雖然人數眾多,但都駐防在全國各地,且戰鬥力完全就是弱雞,根本就指望不上。而戰鬥力強悍的新軍也多在全國各地駐防,能夠動用的機動兵力只有袁世凱手上的北洋六鎮,大約在7萬人左右。
  • 滿清引以為傲的八旗騎兵,為何在多爾袞去世之後,戰鬥力直線下降
    一直以來,對於八旗戰鬥力在康熙時期呈現跳水式的下降的論點不絕於耳,認為清軍自從進關之後,尤其是在多爾袞去世後,完全是不堪一擊,實際上,八旗的戰鬥力還是保持得不錯的,一支世襲的軍隊能夠保持到晚清時期,至少在英法入侵八裡橋戰役時,還敢於以騎兵衝擊英法聯軍的槍陣,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今天就來講講清朝的八旗戰鬥力究竟如何下滑的。
  • 清代八旗衰落的原因
    事實上,清代八旗軍隊走向衰落是多種因素複合作用的產物,任何歷史單因歸論當就不免有失片面,而且可能將一些不甚重要的因素放大而視之為根本原因。下面,我們就八旗衰落的原因略陳管見,就正於方家。《中國古代軍制史》一書認為,我國古代交替輾轉實行過的兵役制度主要有四種基本類型,即族兵制、徵兵制、世兵制、募兵制。
  • 為什麼中國軍隊有黑人士兵?戰鬥力強,他們的身份讓中國人驕傲
    為什麼中國軍隊有黑人士兵?戰鬥力強,他們的身份讓中國人驕傲!對許多當代人來說,當兵兩年是人生的願望。在中國中,一個士兵的生活似乎會更加完美和有意義。當兵對人有深遠的影響,許多好習慣在軍隊中形成,甚至影響一生。
  • 滿洲八旗在落後的奴隸制國家裡,是怎樣打敗先進的大明王朝的呢?
    滿洲八旗兵能夠戰勝明朝末期的明軍,是一系列原因疊加在一起造成的。第一,後金的政權組織形式雖然是奴隸制,但它通過外部擴張,基本上消彌了奴隸主與奴隸之間的內部矛盾。後金是奴隸制,這是客觀存在的,勿庸迴避。「鐵桿莊稼」能夠創造出更大的經濟價值,使得包衣們(奴隸)和主子們(奴隸主)的利益捆綁在一起,無形中增強了八旗軍的戰鬥力。第二,八旗制度是一種簡版的軍政府制度,在戰時能發揮出超強的動員能力。八旗制度以旗統軍、以旗統民。在戰時,八旗是嚴密的軍事組織;在閒時,以旗為單位來組織生產。同時,各旗主在旗內也擁有最高的行政權。
  • 清朝八旗是哪八旗?
    八旗制度是滿清的一項根本制度,貫穿於清朝始終。硬邦邦的八旗,其實也是極有趣有料的。皇帝最早打黑旗黃色向來是皇家的御用顏色,是九五至尊的標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滿清王室最初卻是扛著黑旗起家的。1584年,滿清的奠基者努爾哈赤在建州起兵,而滿清歷史上最為重要的這一支起家軍隊,打得卻是黑旗,號黑旗軍。1589年,努爾哈赤的建州女真(滿族)經過一系列的戰爭,實力及人口大幅攀升,一旗顯然不夠了,於是又組建了紅旗軍,努爾哈赤這一次由黑轉紅,但還沒有黃。後來努爾哈赤所率領的建州女真逐漸統一了遼東女真各部。
  • 曾經夷平歐洲的蒙古騎兵,為什麼打不過清朝的八旗騎兵?
    蒙古帝國的前身是元朝,元朝能夠建立,與成吉思汗的徵戰密切相關。不可否認,成吉思汗的徵戰為忽必烈建立元朝奠定了基礎。元朝建立後,成吉思汗被尊為元朝第一位皇帝,同時被追封為聖武皇帝,因此成吉思汗的功績是不可磨滅的。
  • 清朝八旗兵戰鬥力為何強悍絕倫?一個清朝嬰兒的成長過程給出答案
    以少勝多的戰事往往在軍事史上得到廣泛推崇,但回顧清朝崛起定鼎河山的整個歷程,幾乎從始至終都是在以寡擊眾的極端困難的處境中完成,清朝軍隊的戰鬥力之強由此可見一斑。清朝建立之初,軍隊由滿洲八旗、蒙古八旗、漢軍八旗、八旗包衣幾大部分組成,其中滿洲八旗是清朝軍隊的核心主力,也是清朝賴以一統天下的制勝「法寶」。
  • 清朝八旗軍的戰鬥力到底怎麼樣,別再被電視劇騙了
    雖然八旗軍的歷史結果很不堪,但是不可否認也曾有過輝煌時刻,而且至少保有了上百年的超強戰鬥力,對滿清一千三百萬平方公裡的江山社稷是有巨大貢獻的。清軍的八旗軍制比較特殊,它是按照種族劃分為滿洲八旗、漢人八旗、蒙古八旗,然後統一由八旗都統衙門統管,統兵權和發兵權完全由中央(皇帝)掌握。
  • 李成梁手裡的遼東鐵騎有多強?他鎮守遼東20年,努爾哈赤受益匪淺
    為什麼努爾哈赤當初會有這樣的覺悟呢?因為很簡單,努爾哈赤的一部分工作,其實就是給老李家做的。因為李成梁用武力手段和霸權主義,控制了遼東和內地的貿易往來。所以遼東的人要想和關內人做點小生意,就必須要通過李成梁。努爾哈赤果斷看到了這一商機,他過去是李成梁的家奴,自然比其他女真首領更有主動權。於是他主動找到了李成梁,與李成梁達成了友好的貿易夥伴關係。
  • 中國史上戰鬥力最強的十支軍隊
    秦軍 秦軍能夠掃除六國,結束長期割據的局面,足以看出這支軍隊的強大,更可怕的是秦軍無論誰指揮都可以打出不錯的戰績。 漢朝時期匈奴更是猖獗,當年橫掃歐洲13國,被歐洲稱為「閃電的鞭子」,使得西羅馬帝國迅速滅亡。 這樣一支驍勇善戰的強大軍隊,最後卻倒在了漢軍的鐵蹄之下,即便在漢朝末期,其軍隊依然保持著強大的戰鬥力。
  • 八旗兵戰鬥力的趨勢變化過程
    而且,八旗旗中當做兵的成年男子基本上是不從事生產的,而專門從事打戰(有網友說更確切算是從明老百姓手裡搶劫糧食和財寶,財寶通過和晉商交易獲取所需糧食),從事生產的基本上是不編入軍隊的女人和老年男子,所以說什麼「出則為兵、入則為民」有些名不其實。後來組建了漢八旗之後,可能有一部分漢八旗從事生產。
  • 八旗制度——神秘又重要,危險又迷人
    那老師再問最後一個問題,八旗制度是怎麼建立起來的呢?    這就要從滿清這個漁獵部族說起了,所謂漁獵就是捕魚和彎弓涉獵,這也是滿族人與漢族人的不同,漢人起初就是精耕細作的小農經濟,就是種莊稼,但是滿族人除了種植農業外,還靠彎弓涉獵的方式謀生。老師,您不是要講八旗制度嗎,這和捕魚打獵有什麼關係?
  • 同樣進行相似的軍事改革,為何奧斯曼帝國軍隊戰鬥力明顯高於晚清
    相比大清帝國,奧斯曼帝國軍隊表現得更有戰鬥力,這背後到底是有怎樣的原因呢? 上圖_ 一戰中的奧斯曼帝國 同樣進行軍事改革,相似的策略和方法,為什麼兩者戰鬥力差距如此明顯?
  • 為什麼清朝八旗中,正白旗能夠和兩黃旗平起平坐,成為上三旗
    在這期間,努爾哈赤做了三件特別重要的事情:創製滿文、創立八旗、創建基地。今天咱們主要講講八旗,努爾哈赤利用女真原有狩獵組織形式——牛錄,創建八旗制度。每旗分為三級組織,即牛錄、甲喇、固山。按規定:每300人為一牛錄,設牛錄額真,後稱佐領;5個牛錄為一甲喇,設甲喇額真,後稱參領;5個甲喇為一固山(就是旗),設一固山額真,後稱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