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軍隊萬不可敵,入主中原建立帝國,享盡榮華富貴卻淪為兵痞

2021-02-08 資深人士說文史

我國封建歷史上,戰鬥力強悍的著名軍隊有很多,衛青、霍去病率領的大漢鐵軍,發出了「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的豪氣;攻打突厥,臣服四海,奠定大唐版圖的唐軍;橫掃歐洲,滅國四十,建立橫跨歐亞大陸大帝國的蒙古騎兵;然而,蒙古騎兵在後來的歲月中,卻敗給了八旗軍隊。

滿族之所以能夠以幾十萬人口,先後戰勝蒙古,朝鮮,大明帝國進而入主中原建立享國數百年的大清王朝,這與八旗軍隊超強的戰鬥力是分不開的,說起「八旗軍隊」,必須提一提,他的前身女真族,

《金史》和《五雜組》分別記載「遼人嘗言,女真兵若萬則不可敵,至是始萬雲」;「女真兵滿萬則不可敵,今建是也。」

由此可知,以上文獻講的是女真騎兵,滿萬不可敵,但後來,又演變成八旗騎兵,滿萬不可敵;這雖然有誇大之處,但從另一方面也說明了滿清八旗軍隊強悍的戰鬥力;本篇文章著重了解下滿清八旗軍隊的前世今生和興衰史。

努爾哈赤以十三副鎧甲起家

滿清八旗子弟兵,這是一支強悍且世襲的部隊,從努爾哈赤年輕時候拿著祖上「十三副遺甲」而起兵開始,徵服女真諸部、徵服朝鮮、擊退韃靼、蒙古等部隊,十三副遺甲的部隊規模逐漸發展成為了四旗,也是最開始的四旗部隊,分別是正黃、正紅、正藍、正白,隨著女真部落的國力不斷的上升,努爾哈赤也著手建立了另外四旗:鑲黃、鑲紅、鑲藍、鑲白。同時也標誌著滿清軍事實力的正式完整。那麼八旗在軍事戰爭中的成績如何?

創業初期,滿清八旗黃金時期對於大清時期,作為國家最強戰鬥力的滿清八旗,這支部隊的強悍也只是強悍了不到數百年,可以說從努爾哈赤開始一直到乾隆皇帝前期,八旗軍隊的戰鬥力還算是可以,這也是因為這段期間是不斷地進行戰爭和內部平叛,所以八旗子弟軍就有了用武之地。

當時,努爾哈赤帶著八旗軍隊徵服了整個東北地區(還有東北以上西伯利亞),一時間實力的強悍,讓周邊的鄰居都心驚膽戰,蒙古部落是最先和滿清八旗進行交鋒的部隊,不過蒙古引以為傲的鐵騎部隊卻敗給了八旗騎兵部隊。

沙俄的重點在歐洲,滿清又與蒙古結好,是東亞地區最強大的存在為此蒙古在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和滿清(滿清)保持和平親密的關係,而自己東邊的沙俄因為西伯利亞嚴酷的天氣,直接導致了沙俄的統治者將國家重心放在歐洲,所以對亞洲的關注度就沒有那麼大,這也就給了滿清一個地域最強的空間。

滿清(後金)收拾完蒙古,接著拿朝鮮練手,而這個時期的朝鮮還是明朝的小弟,小弟被揍,肯定求助大哥,於是明朝就派兵去支援朝鮮,不過明朝派出多少兵就被殲滅多少兵,滿清八旗的戰鬥力十分的彪悍,也因此,明帝國已經控制不住滿清八旗,而因為連續的擊敗明軍,努爾哈赤對敵我雙方做出了一個分析,也因此,努爾哈赤開始著手徵服大明。

滿清八旗與明帝國爭奪天下

在1616年以後的近30年裡,滿清八旗和明朝的軍事鬥爭,就始終圍繞著誰能佔據軍事主導地位(就是誰才是真正的大哥);朝鮮是堅定的明朝黨,而蒙古是誰強跟誰,為此朝鮮被滿清揍了三次,並籤訂了「江都之盟」,也因此,朝鮮一定意義上被滿清給控制了。

後來,滿清(後金)直接要朝鮮稱臣納稅,並斷絕和宗主國大明的往來,也因此遼東地區只剩下大明帝國和清朝(後金)對抗,而這時候的滿清八旗早就十分自信,他們認為打開遼東山海關進入中原是遲早的事情。

八旗軍隊贏得清撫之戰,薩爾滸之戰於是乎,努爾哈赤就以「七大恨」罪狀為由,率領軍隊攻打大明,兵鋒之盛,一時間遼東山海關外很多領土直接被佔領了,而這時候的明帝國內部腐敗,將領也貪生怕死,無法抵擋八旗騎兵,因此,一大塊的遼東土地,轉眼間就只剩下了山海關外面幾個重要城池(遼寧地區);這就是明清第一戰:清撫之戰。

不過明帝國也是出了名的有骨氣,大明帝國直接派兵十幾萬分成四路去攻打滿清八旗,而這時候的努爾哈赤東拼西湊也就才6萬人,兵力懸殊差距太大,但努爾哈赤集中所有兵力各個擊破,因此取得了第二次戰役勝利,這就是著名的「薩爾滸之戰」。

這時候的努爾哈赤已經是十分自負了,他認為大明就是一個空殼子了,於是帶兵又打下了遼東最後的一些負隅抵抗的地區,一時間明帝國怎麼都無法和後金(滿清)對抗;到了這時候,後金滿清八旗部隊已經擁有了近13萬部隊,而以上所有的戰役基本上都是八旗軍隊打下來的;這段時期被稱為八旗的榮耀光榮時期,也是黃金時代。

努爾哈赤率領的八旗軍隊敗給袁崇煥,毛文龍不過努爾哈赤遇到人生中那麼讓他恐懼的男人「袁崇煥」,袁崇煥所鎮守的地區是明朝遼東重鎮——寧遠,也因為寧遠之戰,袁崇煥用紅衣大炮直接把八旗軍隊給打散,努爾哈赤不得不退兵;而因為寧遠之戰後,後金(滿清)八旗損失慘重,糧食也被明軍搶跑。

努爾哈赤帶兵去攻打蒙古,這時候的明朝大將毛文龍進攻鞍山,這一舉動直接把努爾哈赤的部署全部打亂,努爾哈赤倉皇的應戰,不過沒過多久努爾哈赤就因為患有基本而去世了。努爾哈赤的病故,給八旗軍隊帶來了很大的士氣打擊,很長一段時間,後金(滿清)一直採取防守的姿態,而明軍反而採取了攻擊。

皇太極率領八旗軍隊突破長城防線,深入中原腹地

後來,皇太極繼位後,休整了很長一段時間,韜光養晦,兵強馬壯,恢復實力之後,皇太極立馬對明帝國的展開進攻,曾經四次突破了明朝的長城防線,深入明帝國的腹地進行攻擊,並且皇太極帶領的八旗是打了就搶,搶了就跑,根本不做過多停留,也因此,明朝造成極大的經濟損失。

後來,又因為災荒、瘟疫,農民暴動,李自成起義,並且迅速的就席捲了明朝西部地區,明帝國陷入了兩面作戰的困難處境;而這個時期,皇太極收買明朝大臣離間袁崇煥和皇帝的關係,崇禎皇帝也開始懷疑袁崇煥的企圖,也因此廢黜袁崇煥並且誅九族。

吳三桂投靠滿清,八旗軍隊入主中原遼東地區少了袁崇煥,整個遼東開始被迫進入防守姿態,而皇太極自信認為沒了袁崇煥,自己攻破遼東防線是十分輕鬆,然而遼東防線依舊固若金湯,皇太極帶著八旗軍隊攻打了很久都打不下來,直到皇太極去世,遼東山海關一線,後金嫩是佔不到一點便宜。

如果不是李自成攻入北京滅亡了明帝國,或許後金(滿清)是很難攻入山海關;李自成目光過於短淺,他沒有意識到山海關對於中原地區的重要性,而當時的山海關總兵是吳三桂,李自成因為錯殺吳三桂的父親,直接導致了吳三桂投靠後金(滿清)。

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使得明帝國,滿清(後金)以及以李自成為首的農民起義軍,三方實力對比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到了這個時候,這是滿清八旗第一次越過了山海關防線進入了中原地區,從這開始,清朝開始了幾百年的統治。

平定三藩,徵討葛爾丹,八旗軍隊戰鬥力明顯下降

明朝被推翻,再到平定三藩之亂、平定葛爾丹,滿清八旗部隊弊端已經顯露出來,平定三藩,八旗被吳三桂打的潰不成軍,反而是漢人部隊綠營撐起了大清江山的威嚴;而攻打葛爾丹時期,八旗引以為傲的騎射,反而被葛爾丹騎兵打的不敢還手,後來是付出極大的損失,這才挽回頹勢。

但是這時候的康熙皇帝已經意識到滿清八旗的各種弊端,同時也為之進行改革,在康熙中期到晚期,滿清八旗改革後曾經有一段時期的輝煌,不過到了雍正之後去不斷的衰落,八旗軍人仗著自己是滿洲人,越來越傲慢,打仗沒有戰鬥力,搶功勞倒是第一名。

八旗軍隊的衰落

乾隆之後,八旗不再是八旗,乾隆之後的皇帝們,已經知曉了八旗實力的沒落,但他們也沒辦法,這並不是靠強制命令而能夠改變的,這是歷史長久積累下的弊端;嘉慶、同治、道光都對八旗軍隊做過整改,但是依舊是扶不起來,沒辦法晚清只能重點扶持漢人軍隊。

八旗子弟養尊處優,墮落成兵痞在八旗通志初集中有過記載,八旗子弟軍隊享有糧食和薪水之外,國家還補貼他們土地收入,並且打一次仗就給糧食和錢,所以,八旗子弟的待遇是非常的好,可是待遇過好帶來的弊端也十分明顯,八旗子弟們日漸腐敗,不好操練,整天就窩在城市裡吃喝玩樂,又不懂得節儉持家,八旗子弟兵沒錢了就去搶,當地官府又不敢抓,這就導致了八旗軍隊逐漸養成這種野蠻的行徑,戰鬥力沒有提高,反而成為了兵痞或紈絝子弟。

八旗軍隊檢驗制度,形同虛設原本嚴格的八旗軍隊檢驗制度,到了清朝中期到晚期時候,完全淪為了擺設;八旗軍隊的檢驗就是每一段時期,滿清統治者會舉行軍隊會演考核,通過考核的人就可以繼續呆在八旗軍隊,沒通過的就遣散會旗內種地。

這最開始是清政府篩選合格兵的一個重要考核,但到了晚期時候,八旗子弟一遇到考核就各顯神通,比如騎射一項目,一些人直接去市場買野雞野兔,然後穿到箭上,假裝射出一支空箭進草叢,接著去草叢把袋子的野雞野兔拿出來,這就過關了。

還有的人壓根都不去考試,直接喊個騎射厲害的人替自己去考試,就這樣面試官都睜一隻閉一隻眼,並且這慢慢成為了一個習慣傳統,只要到了考核都是忽悠一下就行了,面試官和考生都心照不宣,面試官拿點錢,考生做個弊這事就完成。

結尾

長期的荒廢技能,直接導致了八旗戰鬥力急劇下降;八國聯軍攻擊北京時候,這些八旗大爺們被迫趕上城牆防守,而這些大爺們帶的武器裝備全都是生鏽的,刀是生鏽的,盔甲也有點生鏽,就連箭矢都是生鏽的,可見這隻部隊成什麼模樣。

近三百年的歷史,滿洲八旗從勇武強悍到腐敗懶惰,這其中的因素有很多,統治者狹隘的民族意識,使得滿清八旗軍隊的兵源失去新鮮的血液供應,以及在軍事、政治、經濟、文化以及福利待遇上的特權,使得滿清八旗軍隊失去了發展的動力,這不僅是八旗子弟們的原因,更重要的還是上層統治者,並沒有真正去想著改變,從上到下都是得過且過,這也是滿清最終滅亡的原因。

相關焦點

  • 滿洲八旗入主中原的秘密武器—楯車
    每當提到清王朝龍興遼東、入主中原的那段歷史,人們總會不由得想起戰鬥力尚處於黃金時期的滿洲八旗軍。在一般的說法裡,滿洲八旗軍是喜歡依靠精銳重裝騎兵和步兵,敢於發動兇猛而悍不畏死的衝鋒,並且以弓馬純熟而著稱。
  • 清朝入關之前,八旗軍隊橫掃天下,為何後來戰力斷崖式暴跌?
    靠著這種制度,當時的滿族雖然人口並不是很多,卻可以輕易湊出一支戰鬥力極其強大的軍隊,得以和強大的明王朝正面抗衡。到了皇太極時期,又增設了蒙古八旗,陸續建成了漢軍八旗。至此,八旗制度徹底完善,清朝軍隊,也開始徹底可以壓著明朝軍隊打了。 但是,讓人覺得意外的是,八旗軍隊的強大,卻並沒有一直延續下去。從多爾袞時期開始,清朝八旗軍隊的戰鬥力,開始迅速下降。
  • 滿清八旗是哪八旗,他們是怎麼來的?
    其實最早的時候,八旗作為軍隊中的士兵,本來是沒有等級劃分的。在清軍入關建立大一統王朝之前,八旗中只有正黃旗和鑲黃旗兩旗是由皇帝直接控制的,剩下的六旗則分別由皇帝的兒子和侄子們統領。鑲黃旗更是特殊,只屬於皇帝一人,鑲黃旗內部只有皇帝,除了皇帝之外,沒有其他宗室人員。
  • 八旗子弟當初多風光?月工資夠一家8口活半年,萬餘民人任憑差遣
    有關八旗子弟的歷史還得追溯到17世紀,那時候的清王朝還叫後金。建州女真當時還是活動在東北地區的一個小部落,其戰鬥力比較落後。在首領努爾哈赤的帶領下,建州女真的勢力逐步擴大,並把入主中原作為下一個目標。努爾哈赤建立後金之後,他把自己管轄區域內的所有人整編成八個部分並用不同顏色的旗子加以區分,從而形成了八旗子弟的雛形。
  • 八旗子弟跑馬圈地,一月工資夠養活50口人,卻為何會流落街頭?
    有關八旗子弟的歷史還得追溯到17世紀,那時候的清王朝還叫後金。建州女真當時還是活動在東北地區的一個小部落,其戰鬥力比較落後。 在首領努爾哈赤的帶領下,建州女真的勢力逐步擴大,並把入主中原作為下一個目標。
  • 「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是不是真的?老對手契丹人最有發言權
    這句話是用來形容當時滿清八旗的。人數雖然數量不多,但非常厲害。正如孫子兵法所說:快如風,徐如林,靜如山,攻如火,超級軍團。遼金之間爆發了第一次戰役,使得「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的說法傳遍了契丹。滿族八旗建立後,努爾哈赤在戰爭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 滿洲八旗、蒙古八旗、漢八旗這樣由來,努爾哈赤和皇太極人中豪傑
    然後是李自成建立大順政權,攻破北京城後,北上招撫山海關總兵吳三桂,兩軍沒有談攏隨即發生激戰,早早接到吳三桂投降消息的多爾袞,親率清軍聯合吳軍擊敗李自成。最後是清軍南下入關,順治帝問鼎中原,清朝正式入主天下。自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起,至1644年左右清軍攻入山海關,作為清軍主力精銳的八旗兵功不可沒。儘管在平定天下後,八旗子弟墮落腐化。但歷史上的八旗軍還是所向無敵的!
  • 清朝八旗如何排名?哪個旗是最厲害的?
    八旗鐵騎,可以說是明末清初時期,中國土地上戰鬥力最強的一支軍隊,甚至放眼當時的整個世界,在冷兵器對抗上也絕對是堪稱一流勁旅。在明末清初的戰場上,包括明朝的正規軍,李自成、張獻忠的農民起義軍,朝鮮的軍隊,以及同樣精通騎射的蒙古部落軍隊,都不是清朝八旗鐵騎的對手,並且往往是一觸即潰,從而也留下了那句經典的「滿萬不可敵」。
  • 「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滿清到底是不是金國女真的後代?
    (這個咱們姑且一聽,沒有嚴謹考證)還有就是,史書經常說「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完顏女真建立過金國,這大清朝的祖先也是女真人,努爾哈赤建國後一開始就叫「後金」。這樣看,建立dai清朝的愛新覺羅氏是女真人,應該不會有異議。
  • 如果漢武帝打不過匈奴,匈奴會像蒙古女真那樣入主中原嗎?
    當時北方的女真族開始崛起,而當時的中原王朝北宋在沒有任何內部大矛盾的情況之下開始被摁在地上摩擦,被金國給攻滅了,這個時候,北方遊牧民族入主中原的步伐就開始展現出來,之後的蒙元,滿清,無不有著入主中原的野心野望,同時也實現了這個願望。
  • 八旗子弟今何在?和珅後人在黑龍江種地,至今保留著先祖傳統
    皇帝的一時興起,三千八旗子弟浩蕩離京拉林是滿族的發源地,清軍入主中原以來,中原和江南都得到了很好的發展,於是乾隆皇帝就想讓先祖的發源地變得和江南一樣富庶。於是下令讓三千八旗子北上拉林,一邊守護著東北邊境,一邊對那裡進行開發發展。
  • 帝國的擴張:7代人150年的持續努力,方才造就大清帝國1300萬版圖
    對於帝國來說,擴張是其本質。然而,對於我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朝代大清帝國來說,有些與眾不同。清帝國的擴張經歷了從努爾哈赤建國開始到乾隆帝時期,持續擴張的時間幾乎長達150年。最終,這個誕生於中國遼東的汗國,擴張成為一個疆域1300多萬平方公裡的大帝國。
  • 曾經夷平歐洲的蒙古騎兵,為什麼打不過清朝的八旗騎兵?
    蒙古帝國的前身是元朝,元朝能夠建立,與成吉思汗的徵戰密切相關。不可否認,成吉思汗的徵戰為忽必烈建立元朝奠定了基礎。元朝建立後,成吉思汗被尊為元朝第一位皇帝,同時被追封為聖武皇帝,因此成吉思汗的功績是不可磨滅的。
  • ​當初,被乾隆遷回黑龍江的八旗弟子,至今仍保留先祖部分傳統
    草原上之主努爾哈赤騎著鐵騎,率領八旗子弟而來,氣勢磅礴的踏碎山河,改寫了漢人統治了一朝又一朝的歷史,甚至翻身將漢人打入塵埃。當努爾哈赤入主中原,隨其徵戰的眾多八旗子弟緊隨其後,遷入中原地區。富貴蝕人心,安逸斷其志早期隨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四處徵戰的八旗子弟,不是特指滿族子弟,而是一個特定的群體。
  • 沒有他的豐功偉業,就不會有日後統一全國的大清帝國
    康熙皇帝剿滅三藩,收復臺灣,將外蒙古納入帝國版圖,統一青海地區和西藏。他的豐功偉績,與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雍正皇帝平定羅卜藏丹津,收復青海地區。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也是恰如其分、實至名歸。時隔千年,面積達到200多萬平方公裡的新疆地區重新成為我國神聖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將我國封建統治推向了頂峰。
  • 滿洲八旗,對清朝統治做出巨大貢獻的制度之一
    導語:滿洲八旗,對於清政府來說是最基礎的制度之一。清政府是我國古代歷史上最後一個少數民族政權。縱觀整個中國古代的歷史,凡是少數民族建立起來的封建王朝,都有一個共性和特點,就是他們的軍事實力和戰鬥力比中原軍隊更加強悍。
  • 從「不教胡馬度陰山」到「遺民淚盡胡塵裡」,中原王朝怎麼變弱的
    這首詩中除了突出古代邊塞將士的豪情壯志之外,還向大家透露了一點重要信息,那就是秦漢時期的中原王朝非常強大,有足夠的實力可以做到禦敵於國門之外。那麼當時的漢人軍隊到底有多強呢?下面我們就來看幾個著名的例子。公元前200年,漢高祖劉邦親率2萬前鋒部隊追擊匈奴大軍,結果卻在白登山一帶陷入匈奴40萬大軍的包圍之中。在雙方兵力相差20倍的情況下,劉邦所率的漢軍卻堅守了整整七天。
  • 中華大地上,曾經有過戰鬥力最強的8支軍隊,他們是誰?
    雄厚的國力和繁榮的經濟為這支軍隊的強大提供了保證。唐朝軍隊的主要對手也都為當時的強大民族。突厥後來橫行西方,建立土耳其。阿拉伯橫跨歐亞大陸,與唐朝並立。吐蕃帝國則雄據青藏高原,對中原虎視眈眈。但其與唐軍的交鋒卻基本是敗多勝少。
  • 清代八旗衰落的原因
    學者們往往都認為,清朝入主中原後,八旗的集兵方式和戰鬥組織由單一形式向多樣化發展,出現了許多應運而生的特殊軍營,這些軍營一般從各佐領中抽調一定的人數重新編制,包括親軍營、前鋒營、護軍營、圓明園護軍營、步軍營、驍騎營、火器營、健銳營等。然而,這些特殊軍營與原先的八旗制度究竟是怎樣的關係,學者們均沒有加以論述。
  • 「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這不是神話,也不是笑話
    遼人嘗言女直兵若滿萬則不可敵,至是始滿萬雲。」(《金史·卷二·本紀第二》)其後遼天祚帝遍起傾國之兵,號稱70萬伐金,金太祖完顏阿骨打明知寡不敵眾,仍銳意迎戰,以2萬騎兵大破遼兵於護步達岡。此戰契丹人遺屍枕藉達百餘裡,女真人繳獲的軍資器仗、牛羊馬匹不計其數,天祚帝棄軍而逃,一晝夜疾奔500裡才躲過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