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清宮劇深受觀眾喜愛,而這其中最著名的非《甄嬛傳》莫屬了。在觀看有關清朝的電視劇時,人們總會聽到"八旗子弟"這一稱謂。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遛鳥、唱戲和鬥蛐蛐是他們的日常工作。他們不事生產,照樣可以領到朝廷的俸祿。世人只曉八旗「貴」,但為何"貴",所知者卻甚少。
安邦定國,八旗子弟待遇豐厚
朝代的更迭往往伴隨著血腥的殺戮,所謂的殺戮既有前朝覆滅時兩軍對壘的慘烈景象,還包括新王登基時對有功之臣的"和平"鎮壓。
當然這其中也不乏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溫和手段,但在歷史的長河中,類似趙匡胤這般仁慈的開國君主實屬罕見。
有關八旗子弟的歷史還得追溯到17世紀,那時候的清王朝還叫後金。建州女真當時還是活動在東北地區的一個小部落,其戰鬥力比較落後。
在首領努爾哈赤的帶領下,建州女真的勢力逐步擴大,並把入主中原作為下一個目標。
努爾哈赤建立後金之後,他把自己管轄區域內的所有人整編成八個部分並用不同顏色的旗子加以區分,從而形成了八旗子弟的雛形。這種獨特的編排方式即有利於統一管理,同時也可以提升部落的戰鬥力。
"八旗"並不是一個簡單的戶籍管理制度,閒暇時全民勞作,必要時全民皆兵,因此"八旗"又是一種軍事管理模式。得益於努爾哈赤先進的管理模式,後金的勢力繼續發展,逐步有了同明王朝對抗的資本。
後來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已經了解。1644年,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投降清軍後大開山海關的大門。多爾袞領軍入關,至此,發源於東北一隅的後金最終成為中華大地上一個嶄新的王朝。
清王朝的統治者廣泛吸取歷史的教訓,開國後並沒有屠戮功臣,而是對有功之臣大肆封賞,這與前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大為不同。
沉迷富貴,八旗子弟不再風光
清王朝的建立離不開八旗子弟們的浴血奮戰。清軍入關前後,"旗人"的勢力日益擴大,清太宗皇太極重新整編,增加了漢人八旗和蒙古八旗,自此八旗子弟已經基本成型。
新王登基後也沒有忘卻八旗子弟的貢獻,對他們大肆封賞。在當時,八旗子弟每個月都可以領到朝廷的數額不小的俸祿,其俸祿可以養活多達50人的家庭。
不僅如此,八旗子弟還可以肆意圈地,而圈地所引發的問題由朝廷負責處理。
有時八旗子弟即便是觸犯了王法,只要表明自己的"旗人"身份,衙門就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對他們從輕發落,這在當時引起了百姓的極大不滿。
為了能讓八旗子弟掌握治國安邦的本領,朝廷還專門為"旗人"開設了學堂。以上種種福利皆讓八旗子弟成為當時社會上的"人上人",令普通百姓格外眼紅。
在清王朝建立初期,八旗子弟還可以繼續出徵平定叛亂,通過參加戰爭,讓自己時刻保持鬥志。但隨著清王朝的政權不斷鞏固,王朝內外已經再無戰事,這使得八旗子弟慢慢懈怠起來。
"解甲歸田"的八旗子弟開始沉迷聲樂,每日無所事事。奢靡的生活方式逐漸磨滅了八旗子弟們的鬥志,昔日令敵人聞風喪膽的"旗人"已經不復存在,八旗子弟逐漸成為紈絝子弟的別稱。
今天的電視上總會看到北京城內的一幫人,他們穿著長袍,左手茶壺,右手鳥籠,邁著慵懶的步伐在街上行走,這便是當時八旗子弟的真實寫照。
但是也並非所有的旗人都是這般懶散模樣,納蘭性德和曹雪芹便是頗有成就的八旗後人。納蘭性德和曹雪芹都有極高的文學成就,納蘭性德更是能文能武,還曾當過御前侍衛。
但無論如何,當清王朝風雨飄揚、千瘡百孔之際,曾經不可一世的八旗子弟卻再也沒有了往日的雄姿。他們中的多數人跨不上馬,舞不動槍,再也無力保衛給自己榮華富貴的祖國。
大廈將傾,八旗子弟淪為庶民
第一次工業革命結束之後,英國成為當時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強國,開始在全世界建立殖民地。而此時的清王朝還沉浸在"天朝上國"的美夢之中,對即將到來的滅頂之災渾然不知。
1840年,英國艦隊開至中國海岸,中英鴉片戰爭一觸即發。此時的清王朝已經閉關鎖國多年,完全不知曉整個世界的發展趨勢,認為英國的侵略簡直是"以卵擊石"。
無數八旗子弟整裝待發,勢必要向英軍展示一下昔日馳騁疆場的風採,但弓箭又怎麼敵得過炮彈的侵襲,面對英國人的船堅炮利,八旗子弟被打的潰不成軍,敗下陣來。自此,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此後,完成工業革命的帝國主義國家又相繼侵略中國,同中國籤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這些不平等的條約,嚴重影響了中國的稅收,動搖了中國傳統的經濟模式。
由於大量的白銀外流,旗人的俸祿也相繼減少。加之旗人貪圖享樂,很多旗人並沒有一技之長,俸祿的減少讓他們的生活質量嚴重下降,這使得旗人大為不滿。
為了能夠維持自己的奢靡生活,旗人也是想盡各種辦法,有的賤賣家業,有的搜刮百姓,貪汙國家的錢財。此舉大大加深了清王朝和百姓之間的矛盾,這與明王朝覆滅時何其相似。
變法時期,為了挽救日益衰落的帝國,光緒皇帝頒布一系列法令,進一步削減旗人的俸祿,甚至還要求他們自尋出路,一些人淪為庶民,這再次引起了晚清權貴和旗人的極大不滿。
1912年,宣統皇帝宣布退位,存在我國2000多年的封建統治制度覆滅。清王朝結束之後,旗人的優待權益也不復存在,很多八旗子弟開始流落街頭,真可謂"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