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入關時睥睨天下,為什麼後來腐化墮落,清政府如何安排他們?

2021-01-08 海新嘮家常

八旗制度是清太祖努爾哈赤根據當地風俗,創建的一種軍事制度,未入關前的八旗軍民風剽悍,且滿族男子都擅長騎射,所以這種制度可以把他們聚集在一起,成為滿清入主中原的中堅力量。隨著清朝統治的逐漸穩定,我們可以發現,八旗子弟幾乎沒有什麼存在感了,到了清朝中後期他們都變成了紈絝子弟,甚至連最基本的騎馬射箭都不會了。清朝入關後到底對他們做了什麼,讓這些人變得如此墮落呢?

努爾哈赤創辦的八旗

對於清朝從康熙以後的八旗子弟來說,他們都是沾了祖先的光,他們的先祖替清朝流血,才換來了後代子孫的錦衣玉食。滿清入關以後,為了感謝八旗的流血犧牲,給他們的待遇非常優厚,每個八旗子弟都由國家供養,每個月給予錢糧,具體錢糧折合在一起,每個月大概是一萬多塊。

入關之前的八旗

除了工資高,八旗子弟還有各種各樣的福利待遇,比如免費給房屋、圈地給他們放牧、結婚生孩子給紅包、過生日給紅包、皇帝太后大壽給紅包、兩次季度補貼等等,如此優渥的待遇和生活條件,誰還會想著去出生入死呢?

入關之初的八旗

人一旦習慣了自己的舒適圈,那種懶惰卻不用付出的快感,就會很容易吞噬他們的意志。八旗子弟從入關開始,就享受到了朝廷的優待,因此在清朝前期的平定三藩之亂、大小和卓戰役、金川戰役等戰役中,八旗子弟根本就不願意出力,還不如以漢人為主的綠營戰鬥力強,他們很聰明,知道自己要是戰死了,就享受不到榮華富貴了。

清晚期墮落的八旗子弟

後期的八旗子弟更是墮落的離譜,他們整天就是拈花惹草、招貓逗狗,要不然就打聽北京城哪裡有好吃的好玩的,或者去抽抽大煙。這些人早已經忘記了祖先的榮譽,甚至連騎馬射箭都不會了,有一次乾隆皇帝去南通檢閱八旗軍,結果這些人胖的上不去馬,笨的拉不開弓,把乾隆氣得目瞪口呆。

《正紅旗下》記載:「清王朝入關以後,八旗子弟日子過得是快活無比,每天就是放鴿哨、鬥蛐蛐、幹炸丸子……

在朝廷這樣自殺式的優待下,已經享受慣了榮華富貴的八旗子弟,還談何保家衛國,鴉片戰爭爆發的時候,駐守在廣東的八旗軍看到外國人打進來,居然嚇得掉頭就跑,哪裡還有半點當年滿洲鐵騎的驍勇善戰?過度的滋潤,只會讓人逐漸淪陷,除非整個八旗都有強大的自制力,滿清對八旗的過分優待,使他們喪失了祖先的鬥志,蛀空了清朝的內部,也為清朝的覆滅敲響了喪鐘。

參考文獻:

《正紅旗下》

《故宮博物院》

《窺探紫禁城》

圖片部分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本文系海新嘮家常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侵權必究!歡迎評論分享轉發關注,您的支持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

相關焦點

  • 清朝入關之前,八旗軍隊橫掃天下,為何後來戰力斷崖式暴跌?
    八旗制度,是清代最初軍事的組織方式,努爾哈赤於萬曆二十九年,以紅藍黃白四色為基礎,編為四旗,也既黃白紅藍四旗。後來又過了十幾年之後,努爾哈赤覺得只有四旗的話,無法徹底劃分。所以,到了萬曆四十三年的時候,努爾哈赤又增設了四鑲旗。八旗體制,自此徹底確定。
  • 從驍勇善戰到混吃等死,八旗子弟如何墮落成了歷史的寄生蟲?
    和蒙古騎兵一樣,滿清之所以能問鼎中原也離不開一支強大的武裝力量,他們就是滿清八旗。大家可能都知道八旗的稱呼,但是對八旗的來歷未必知之甚詳。八旗最初源於女真人的狩獵組織,是清代旗人的社會生活軍事組織形式,也是清代的根本制度。明萬曆二十九年,努爾哈赤整頓編制,初置黃、白、紅、藍4色旗,編成四旗。萬曆四十三年又增設鑲黃、鑲白、鑲紅、鑲藍4旗,八旗之制確立。
  • 辛亥革命,清政府坐擁幾十萬兵力,為何只指望袁世凱8萬北洋軍?
    放著手中的幾十萬軍隊不用,反而將主動權交給並不放心的袁世凱,清政府到底打著什麼算盤?要解釋清楚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下清政府的兵力構成。眾所周知,滿清子弟一路入關、問鼎中原靠的是驍勇善戰的八旗子弟,但八旗子弟中並不全是滿人。
  • 清朝綠營軍是如何發展起來的,清政府為何又要限制綠營軍的發展?
    一、 綠營軍的概述入關之前,滿清的主要兵源是著名的八旗子弟。在明末的數次戰役中,清軍吸收了部分蒙古人與漢人的士兵,清太宗皇太極專門設立了蒙古八旗與漢軍八旗,用來為將來入主中原做人力準備。滿清入關後,為了擴充兵源,攝政王多爾袞招降明軍、招募漢人組織軍隊,以營為基本單位,又因為他們的軍旗是綠色的,所以稱為綠營軍,獨立於八旗軍。清朝文獻裡記載:八旗的兵是跟家族世籍徵召來的,綠營兵是從漢人招募來的。綠營裡都是漢人,各省綠營裡鎮為最大的編制單位,營最基本單位。
  • 綠營沒有八旗兵的待遇,為什麼也和八旗一樣,迅速失去戰鬥力?
    八旗在滿清統一天下過程中,立下了赫赫戰功,這個是絕對要肯定的。但是隨著世家難道推移,八旗兵以及包括後來的綠營兵都喪失了戰鬥力。老舍就曾經描述晚清的八旗子弟們,除了吃漢人提供的米和花漢人的銀子之外,整天都是消磨時間,他們的藝術生活非常豐富,唱唱戲啦,遛遛狗,種種花什麼的。從老舍的字裡行間,我們怎麼可能和當時驍勇善戰的八旗兵相提並論呢。
  • 滿清八旗軍的前世今生:從龍入關到提籠遛鳥,墮落的速度令人咋舌
    滿清八旗軍的前世今生:從龍入關到提籠遛鳥 眾所周知,八旗兵是清朝入關前的軍隊。八旗這個叫法很有意思,它的建制要追溯至明朝萬曆年間,起初它只是一種滿洲的戶口編制,後來逐漸發展成為軍、政、財等綜合的制度。
  • 清軍入關時有八旗,戰鬥力最強的卻是這兩旗
    提示:點擊上方"吉祥滿族"↑關注微信訂閱號:@吉祥滿族(微信號:jixiangmanju)滿族門戶網站、中國滿學專委會滿文書法研習會門戶網站——吉祥滿族,2002-2016年清軍入關,定鼎天下,靠的是八旗勁旅,但是當時八旗中戰鬥力最強的卻是多爾袞和多鐸的兩白旗,這是為什麼呢?
  • 清代八旗衰落的原因
    郵發代號1-201傳統觀點認為,清軍入關之前,滿洲八旗剽悍勇猛,能徵善戰,但隨著清軍入關之後,迨承平日久,享有特權的八旗子弟,終日養尊處優,遊手好閒,提籠架鳥,惟知鮮衣美食,蕩費貲財,無所事事,武藝逐漸荒廢,後來「八旗子弟」遂成為承受祖蔭、百無一能的紈絝子弟的代稱。
  • 為什麼清軍胸前有的是「兵」字,有的卻是「勇」字?
    一、清朝的正規部隊 在清朝初期,滿人剛剛入關的時候,他們向全國進行徵戰和威懾主要依靠兩大武裝力量,分別是八旗兵和綠營兵,他們都是國家的正式部隊。 八旗兵都是滿人,在人數上遠遠低於綠營兵。
  • 八旗兵入關後,從所向披靡到淪為寄生蟲,墮落如此迅速?
    後金,為什麼如此惹人耳目。因為它是中華歷史上唯一兩次入主中原的遊牧民族政權,兩宋期間的女真人建立的金國,是滿清後金的祖先。他們生長於白山黑水間,耐饑渴,受炎寒的成長經歷,鍛造出後金鋼鐵般的意志。這樣的品質運用到戰場上,表現出十分驚人的戰鬥力。
  • 八旗兵曾所向披靡,為何後來軟弱無力?揭秘八旗由強變弱「密碼」
    努爾哈赤去世後,其子皇太極繼續鞏固後金勢力,並開創清朝,最後清朝入關奪取江山。作為歷史上又一支北方部族入主中原,清朝比元朝統治時間要長得多,近三百年歷史。清朝入關時八旗軍只有20多萬,後人對清朝以如此少的兵力,如何統一全國不理解?至今說法不一。幫助清朝開創基業的除了那些將領外,八旗軍起的作用最大。
  • 清朝時候的八旗子弟是不是社會的寄生蟲?
    僅從國家制度來說,滿清選擇將八旗作為權力基礎,是非常成功的。八旗實際是複雜集合體。八旗是以建州女真+海西女真為主,輔之大部野人女真,拉攏早期少數遼東漢族及其他民族比如鄂倫春等,最後編入蒙古漢軍八旗,夾雜少部分俄羅斯、朝鮮族人形成的軍政集團。
  • 滿清八旗是哪八旗,他們是怎麼來的?
    為了更好地統領八旗,防止內部為了爭權奪利出現混亂,增強軍隊的凝聚力,八旗各旗分別設立了一名旗主。上面講到八旗分為上三旗和下五旗兩部分。上三旗由皇帝直接控制,為皇帝提供各項服務,因此上三旗的各旗旗主其實就是皇帝,而下五旗的各旗旗主則各自產生,是他們的下轄領主。
  • 八旗制度——神秘又重要,危險又迷人
    八旗制度就是起源於滿族人世世代代的狩獵史,滿族的人打獵,大部分情況下都是很多人結伴而行,他們形成一個大的包圍圈,將獵物們圍起來獵殺,他們將這種方式叫做「圍獵」。通常情況下,他們分成十十個人一隊,領頭的那人叫做「牛錄額真」。這十個人,打獵的時候互相配合,各司其職,他們十個人就是一個小單位。在滿語中,「牛錄」是「大箭」的意思;「額真」是「主人」的意思。明白了嗎?
  • 八旗軍隊為什麼能夠橫掃遼東?為什麼會有如此戰鬥力?原因在這裡
    什麼是清軍入關過硬的軍事力量呢?那就不得不說到清軍神話般的八旗軍隊了。提到滿洲八旗,世人們都會聯想到北京茶館裡的那些紈絝子弟,但在十七世紀的東亞,滿洲八旗卻是一支橫行天下的無敵之師,他們有這恐怖的戰鬥力,鬥明朝,平朝鮮,戰沙俄,一統中華,這支軍隊可以說是中國古代軍事裡最後的輝煌。
  • 滿洲八旗、蒙古八旗、漢八旗這樣由來,努爾哈赤和皇太極人中豪傑
    最後是清軍南下入關,順治帝問鼎中原,清朝正式入主天下。自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起,至1644年左右清軍攻入山海關,作為清軍主力精銳的八旗兵功不可沒。儘管在平定天下後,八旗子弟墮落腐化。但歷史上的八旗軍還是所向無敵的!
  • 漢軍八旗與滿洲八旗的差異
    不僅漢軍旗人披甲的機會少於滿、蒙兵丁,而且在八旗編制方面,前鋒營、健銳營、內外火器營等重要部門,都由滿洲、蒙古組成,而無漢軍名額;較為次要的藤牌營、(長)槍營都由漢軍組成,而無滿洲、蒙古。清朝興起及入關初期,滿洲統治者面臨的一大難題是, 「漢人有所顧忌而不敢盡忠於朝廷,滿人又有所憑藉而無以取信於天下矣」。而漢軍旗人以其特殊的身份在滿洲和漢人集團之間保持了某種利害上的平衡。
  • 八旗子弟,不是只有「滿八旗」
    公元1615年,又增設鑲黃、鑲白、鑲紅、鑲藍4旗,從此八旗制度確立。 實行八旗制度,強壯的女真人,戰爭時全是士兵,不打仗時全是平民。 極大的提高了女真人戰鬥的合理性和積極性。 一是不用養著眾多吃閒飯的士兵;二是戰爭中的戰利品等,可以變為民用。
  • 辛亥革命爆發後,清朝地方嫡系部隊八旗駐防軍,有沒有起來勤王
    辛亥革命爆發的時候,作為清政府直接掌控的各省八旗駐防軍隊,他們是怎樣的舉動呢? 雖然說,辛亥革命爆發以後,全國各地的清政府迅速崩潰,很多人對清政府的崩潰幸災樂禍,還有很多人趁火打劫。但是,各省八旗駐防軍不應該是這樣的表現,因為他們是清政府的嫡系部隊。
  • 可惜沒有如果,清朝如果善待「綠營」,還有後來的掘墓人嗎
    綠營兵由來綠營兵,是清朝正規軍八旗之外的一個兵種,清軍入關之時,包括滿八旗、蒙古八旗還有漢八旗,但是總兵力不及18萬,再扣除掉留守東北的部分兵力,入關的數量更是要打上折扣。當時南民政權以及李自成的殘部,還有各地方的武裝力量等,都需要足夠的兵力去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