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沒有如果,清朝如果善待「綠營」,還有後來的掘墓人嗎

2020-12-23 養老運營高廣銀

歷史有其偶然性,可是在不同時期,歷史重現了其相似性。清朝末年,形成了軍閥割據,和唐朝末年節度使權傾一方非常相似。形成清朝末年亂局的因素非常多,有人口增長,西方文化的衝擊,還有軍制上留下的隱患。綠營兵,曾經作為清廷的主力部隊,在清朝的前中期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可是隨著綠營的衰落,卻讓地方督撫逐漸崛起,成為清朝的掘墓人。

綠營兵由來

綠營兵,是清朝正規軍八旗之外的一個兵種,清軍入關之時,包括滿八旗、蒙古八旗還有漢八旗,但是總兵力不及18萬,再扣除掉留守東北的部分兵力,入關的數量更是要打上折扣。當時南民政權以及李自成的殘部,還有各地方的武裝力量等,都需要足夠的兵力去解決。清朝於是收編了投降的明朝部隊,用綠色的旗幟作為他們的標誌,這也是綠營兵的由來。

在清軍徵服全國的過程中,八旗起初還是絕對的主力,但是由於他們人數過少,而且面對南方複雜地形,八旗軍時常分身乏術。針對這種情況,皇太極制定出了「得一省必鎮定一省」的策略,也就是說攻下一個省,就有一部分部隊鎮守此處。

當然這種差事不可能讓八旗去做,於是在此過程中有80多萬明軍被編入了綠營,是當時明朝總兵力的2/3,全國18個省建立了54個綠營的鎮。當然根據地理位置的不同,鎮的數量也不一樣,比如廣東當時就設立了8個鎮。

在清朝,八旗有著居功至偉的作用。在康熙、雍正、乾隆這三朝,西北經常打仗,主要是和準噶爾部落以及他們支持者作戰。歷史上允禵、延信、年羹堯、嶽鍾琪,允禵和年羹堯等,都曾經在此建功立業。西北的戰事當中,綠營兵力超過10萬人,而八旗不到1萬,所以戰事結束之後,清廷也非常忌憚,一直打壓10萬陝甘綠營兵。

有如雞肋的綠營

裁減綠營兵的問題在各朝都被提及,在到了道光、鹹豐、同治還有光緒年間,綠營兵屢遭裁減。1901年1月29日,西太后在西安頒布了預約變法,要求各督撫等提出興國的意見,當時影響力最大的是湖廣總督張之洞,還有兩江的劉坤,他們在《江楚會奏三折》當提出了裁減綠營兵的建議。

他們認為從嘉慶朝開始,綠營兵已經失去了當初的意義,每年高達1000多萬兩的白銀,已經成為清廷的巨大負擔。當時嘉慶朝爆發了白蓮教起義,起義軍集中在陝西、四川、湖北三省,這三個省份,佔全國綠營兵力的20%,湖廣重鎮才有7%的兵力。但是如此多的綠營兵,卻沒有任何的戰鬥力,還需要從其他地方調兵。

在綠營兵不堪用的時候,為了對付白蓮教,於是各地招募了鄉勇。鄉勇和綠營的差別在哪兒呢?

首先鄉勇的兵餉比較低,很多人是義務兵,他們在家鄉附近作戰,要保護的是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所以即使清廷不撥款,他們依然會戰鬥。其次綠營兵是清廷的兵力,招募一個,就需要到兵部核報兵籍檔案,還要申請補缺手續等,審批流程非常麻煩,估計仗打完了,手續還沒有得到批准。

因為鄉勇花錢少,見效快,所以各地把兵餉都挪用給了鄉勇。綠營因為得不到軍餉,戰鬥力就低,這樣就形成了惡性循環。白蓮教只是一個導火索,加劇綠營被淘汰,是一系列歷史因素促成的。

那麼清廷有沒有想過重建綠營呢?不是不想,是真的沒有錢,當時各省都出現了拖欠綠營軍餉的情況,很多省份甚至拖欠長達5年的時間。

要裁減綠營,必須妥善處理好官兵的安置問題,為此張之洞和劉坤想出了安置綠營兵的方案,對那些優秀的將領,讓他們繼續被錄用;對那些年事已高,不堪任用的,可以讓他們照舊領一些俸祿,獎賞一些榮譽,讓他們「開缺」。

有些省份於是乘此機會,把那些打散的,或者經常開小差的綠營,不再編入編制內,而那些養傷後想回來的,也拒不接收。這種辦法要比張之洞、劉坤提出的建議更加容易實施,「開缺」所涉及的費用巨大,地方上是如何也拿不出的任何補償金的。

當時清廷在各地成立了各類巡警,巡防隊等,於是綠營很多官兵通過安置的方式,補充到這些新式兵營當中去。但是當時各地財政非常困難,需要的軍官數量有限,而且當時各地需要由學堂出身,而這些綠營兵難有合格者。有些地方上甚至直接把綠營改為巡警軍,由於擔心綠營當中很多惡習,各地改制過程中差異非常大。綠營裁減如此之艱難,他們真的是雞肋嗎?

綠營的戰鬥力

早期八旗兵主要是由騎兵組成的,他們野戰能力突出,善於攻城拔寨,可是當他們守城池的時候,就凸顯了人少的劣勢,進攻的時候可以單兵突進,可是防守的時候,就需要廣撒網。明軍擁有120萬的兵力,之所以沒有能夠打贏清軍,就是因為清軍擁有局部戰場的優勢。

隨著戰場的擴大,八旗兵進入江南地區的時候,就遇到了巨大的困難。善於騎射的八旗,只擅長在東北平原地區野戰,但是進入西南的山區,馬爬不上山,叢林當中又無法射箭,八旗的優勢就凸顯不出來。南明很多殘部逃到山洞,甚至密林當中,北方的八旗無法適應南方的瘴氣,甚至只能放棄。

順治十六年,鄭成功攻打南京,八旗無法應對這種遊擊戰的打法,之後還是依靠綠營成功打退了鄭成功,從此也讓鄭成功斷了推翻清朝的念想。在西南戰場上,綠營軍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康熙十三年,在平定三藩的嶽陽之戰中,讓八旗兵去切斷吳三桂的水路糧道,可是這些八旗兵,任指揮官如何調遣,總是百般推諉,康熙只能讓綠營前去。在攻打嶽陽城的時候,八旗兵也是不敢去衝鋒,康熙換了三位將軍,也沒有能夠拿下嶽陽。最後摸索出一套打法,讓綠營衝鋒,八旗殿後。平定三藩的過程中,完全可以看到綠營的作用,對清廷至關重要。

入關之後,這些八旗逐漸腐化墮落,特別是順治康熙朝,綠營成了絕對的主力。這也是為什麼在攻打準噶爾部落的時候,八旗完全成了點綴。最極端的例子是,乾隆五十二年鎮壓臺灣林爽文起義,當時清廷只派了100多人的八旗,類似於監軍的職責。

綠營為何沒落?

綠營的衰落,和清廷制度設計有很大的關係。由於對綠營產生路徑依賴,在康乾三朝,綠營數量一度達到60萬,數量是八旗的3倍之多。這不得不讓清廷十分忌憚,必須在制度上限制綠營的發展。

限制的方式有很多,比如上述打散的方式,把綠營打散為鎮,每個鎮的兵力不超過2萬人,甚至部分鎮只有幾千人。讓這些分拆後的兵力,不足以形成威脅。

第二招就是職能上進行區別對待,比如京師重地,只能由八旗來防守,綠營只能擔任巡捕房等職責,而且人數上還有限制。而且為了弱化綠營的戰鬥屬性,讓這些綠營去做關押犯人,押送漕運,看守黃陵等工作。

甚至很多基建工程也是由這些綠營來完成,比如清理河道,維修河堤等,甚至道路的巡防等,都是由這些綠營來完成。用現在意義上來講,綠營充當了工程兵,差役,還有雜工的職責。由於缺乏長時間的訓練,看上去有60多萬的綠營,但是真正能打仗的卻沒有多少。

隨著準格爾各部落的平定,清廷採取了「天下太平以後就封起刀槍」的政策,限制綠營的武器。比如在火器的配備上,綠營壓根就沒有火器營的配置,甚至大炮都沒有。而且清廷限制也非常嚴格,這些火槍、大炮鎖在倉庫當中,實彈演習的機會非常少。

上一篇《如果沒有工具機,沒有它的技術外溢,工業革命還會誕生嗎》中詳細介紹了,在明清時期就引入了西方的火炮技術,可是鴉片戰爭時期,我們的火炮技術不但沒有進步,反而倒退了。

當時給這些綠營兵配備的是鳥槍,這種在戰場上只能用來嚇唬戰馬的火槍,點著之後會發生巨響,還有冒出的火光,確實能夠驚嚇到動物,但是這種射程不及50米的鳥槍,殺傷力甚至不如弓箭。因此在綠營當中大家還是習慣用藤牌、弓箭、長矛等冷兵器。

在晉升機制上,清廷也傾向於八旗,當時清廷規定,綠營的軍官不允許從鳥槍兵種篩選,也不給他們漲工資,通過這種方式限制綠營的發展。

所以到太平天國時期,綠營完全沒有戰鬥力,整個軍中充斥著吃空餉的老兵,那麼地方上為何不裁了這些綠營兵呢?很簡單,保留著空架子,應付朝廷,偷偷把綠營的費用,挪用到鄉勇的建設上。

所以看上去毫無用處的綠營,成為地方上的吃糧餉的由頭。在早期,綠營的兵權歸清廷,無論糧草、軍餉、管理上,都掌握在清廷的手中,即使每個綠營兵的檔案都掌握在兵部的手中,任何將領調任之後,這些綠營兵是不能隨意調離的。

可是到了清朝末年,這些鄉勇成了個人的武裝力量,兵隨將走,這些士兵只對自己將領負責。這樣就形成了湘軍、淮軍等地方上的總督、巡撫專政的局面。這種「督撫專政」對晚清影響非常大,這些是軍閥誕生的前奏。

結束語

清朝早年由於八旗兵力的限制,還有對南方地形作戰的不熟悉,逐漸培養了綠營。乾隆後期,隨著戰事的減少,這些綠營兵逐漸淪為工程兵,喪失了作戰的能力。同時清政府為了限制綠營,出臺了很多不利於綠營發展的政策,比如兵力部署、裝備、晉升、薪水等都進行了嚴格的限制。

可是經過白蓮教和太平天國運動之後,發現綠營已經失去了當年的戰鬥力,逐漸成為地方吃空餉,養活地方鄉勇的工具。也由於地方兵力的真空,讓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鄉勇逐漸崛起,成為地方上的「督撫專政」,和唐朝末年一樣,這些政治新貴,成為清朝末年的「節度使」。

相關焦點

  • 後來,沒有了後來,如果,可惜沒有如果
    小時候聽後來這首歌,並不不覺得有什麼,只是覺得歌好聽,後來時間流逝,當初的我們也從稚嫩無知的孩童長大了,也還喜歡那首歌,但是卻不會像當初那樣經常聽了。多年以後,當再次聽到熟悉的旋律時,不禁紅了眼眶,也許觸動的不止是歌,還有其中的故事。其實時間久了,成長後的我們都會慢慢明白,那些讓人掉下眼淚的,不止昨夜的酒,還有歌裡的故事。
  • 如果沒有西方列強入侵,清朝會滅亡嗎?
    其實在鴉片戰爭前夕,清朝已經開始接近一個王朝的末世光景。所以,如果沒有歐洲列強入侵,清朝也一樣會滅亡,而且說不定還會滅亡得更早。 首先,清朝並沒有擺脫前現代社會的根本危機,也就是由人地矛盾引發的所謂「馬爾薩斯陷阱」。清前期迎來康雍乾三代百餘年的盛世,人口大幅度增加,乾隆朝晚年已超過三億。
  • 清朝到底有多強大?如果沒有清朝,中國會是現在的中國嗎?
    清朝是我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統治者為滿洲愛心覺羅氏,共統治296年。 清朝入關20年時間裡,平定大順、大西、南明等政權,後又平定三藩之亂、統一臺灣。再後來,又統一蒙古諸部,將新疆和西藏納入版圖。
  • 如果,可惜沒有如果
    如果,可惜沒有如果如果,我知道當初的選擇是錯誤的,我肯定不會那麼選;如果,我知道如今的結局是那麼潦倒,那麼可以再給我一次重新選擇的機會嗎?他閉上深邃的眼眸,陷入沉思……他在這個地方已度過60個歲月,至今,他在這60個歲月中所獲得的,除錯誤與懊悔之外,別的什麼也沒有了,他,現在的他,身體衰弱,大腦空虛,心情悽切。
  • 清朝綠營軍是如何發展起來的,清政府為何又要限制綠營軍的發展?
    近年來,我國關於清朝題材的影視類作品很多,導致"四爺很忙"。那麼清朝能統治中國長達268年之久,其軍事力量還是相當強大的。我們都知道滿清入關的時候,都是以八旗子弟帶領的,一些王室貴族會成為八旗的旗主。那麼八旗人數是很有限的,其主力是清朝的綠營軍。
  • 清朝有26鎮新軍,為什麼武昌起義後卻無兵可用?
    這個時候,作為宣統皇帝生父的攝政王的載灃突然發現清朝雖有26鎮新軍,卻已無兵可用。這是怎麼回事呢?攝政王清朝可以依靠的軍事力量有八旗和綠營以及後來的團練勇軍,八旗在康熙年間就失去戰鬥力,綠營兵也在乾嘉年間快速腐朽,湘軍和淮軍在甲午戰爭中的表現也不令人滿意,清政府發現老的兵制不能適應國家國防需要,於是開始編練新軍。
  • 如果光緒殺了慈禧,自己親政的話,清朝還會滅亡嗎?
    首先在歷史進程上是沒有如果的;再就是光緒即使殺了慈禧自己大權在握甚至是勵精圖治,也已經改變不了大清朝必然覆滅的下場了。因為這已經是一個病入膏肓、腐敗透頂、苟延殘喘和積重難返的將傾之大廈了。為時太晚了。所以清朝的滅亡也是歷史的必然。光緒要應著太后的路子走並有一個像狄仁傑的人物幫著,第二條便是迷信軍事!親自打造一支克敵制勝的軍隊,有一個衛青的才能忠心的大將,但是太后還是要應著她,等自己有能力了獨政軍事和政治都有能力可以禁太后。可惜太早爆自己的野心,又沒有人幫他危難。
  • 堪比八旗的綠營兵,曾幫清朝平定各種叛亂,為何到晚清銷聲匿跡了
    另一方面,綠營兵的徵兵方式也是一個大問題,它採取的是世襲的方式,即父死子繼,這種繼承方式的最大弊端就是經受不住時間的考驗,一代一代往下傳,讓人越來越沒有拼搏的鬥志。
  • 林俊傑《可惜沒如果》:生活,沒有如果
    接下來,請緊隨勺勺一同進入《可惜沒如果》的故事中。關於林俊傑林俊傑,華語流行樂男歌手、詞曲創作者、音樂製作人。2003年2月27日正式進入樂壇同年發行首張全創作專輯《樂行者》。2004年憑專輯《第二天堂》中的歌曲《江南》獲得廣泛的關注和喜愛。林俊傑擁有著非常好的嗓音條件並且在表達歌曲的情感時也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和處理方式。
  • 可惜沒有如果......
    可惜沒有如果......
  • 個性籤名一句話:如果沒有如果,後來沒有後來
    五、如果沒有如果,後來沒有後來。If there is no if, then there is no later.六、孤單又怎樣,至少一個人不會受傷.What about being alone? At least one person won't get hurt.
  • 如果沒有清朝,明朝能否繼續存在?近代能否保得住漢地十八省?
    或許很多人很難接受,但是清朝在疆域版圖上的貢獻確實遠邁宋明,明末版圖收縮也是眾所周知的事。不過,這也並不是說沒有清朝就保不住漢地十八省,這不僅太過於武斷絕對,也小看了我們的民族。明朝的滅亡在於清朝否?清朝當然也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卻不是清朝。
  • 如果沒有太平天國起義,清朝會失那麼多國土嗎?
    如果是必然的話,即使沒有太平天國起義,也會有其他農民起義,清王朝同樣也會顧此失彼,在內憂外患之下丟失大片國土。太平天國爆發時,清王朝的社會矛盾已經非常尖銳了。遍布南方的土客矛盾,回漢矛盾、苗漢矛盾、以及鴉片戰爭以來朝廷無有節度的搜刮,再加上以「反清復明」為號召一直蟄伏民間的會黨勢力,讓大清王朝的南方長期以來都是一個火藥桶。
  • 很久以前,如果我們愛下去會怎樣。可惜沒有如果
    那天我過了凌晨都絲毫沒有睡意,想著反正下了播也很無聊還不如就開著吧。平臺裡的主播陸續都下了播,我的直播間裡也沒啥人了,剛好這時我的電腦播放起了張靚穎的《如果愛下去》,我跟著哼唱起來:「很久以前,如果我們愛下去會怎樣。」
  • 清朝滅亡前,全國還有多少兵力,實際控制的兵力又有多少
    後來逐漸演化成為新式陸軍,清朝滅亡時約有兵力18萬人。新式陸軍是清朝滅亡時戰鬥力最強的部隊,當然,清朝的滅亡和他們也有很大的關係。▲清末到民國軍閥因為當時八旗與綠營的戰鬥力大幅縮水,所以清朝武裝了新式陸軍。原定計劃是設立三十六鎮,但是只建成二十六鎮,清朝就滅亡了。這二十六鎮中,真正訓練完畢的,也僅有十六鎮。
  • 如果甲午戰爭清朝贏了,會成為列強嗎?
    對於甲午戰爭,國人無不痛惜,可以說甲午戰爭是清朝敗得最慘的一次,也為後來的日本侵華埋下伏筆,因為日本正是從這場戰爭中崛起成為列強的。其實以當時中國和日本兩國的軍力對比,清朝不是沒有贏得可能的,最起碼在武器裝備上差距不是很大,最主要的問題在於清廷管理層夜郎自大,又膽小怕事造成的。那麼,假如清朝在甲午戰爭中贏了,會是怎樣的結局呢?
  • 林俊傑:可惜沒如果
    《可惜沒有如果》是林俊傑作曲並演唱的一首流行歌曲,收錄於專輯《新地球》, 於2014年12月27日發行。這首歌透露出一種懊悔的感情,如果有如果,該錯的都可以避免,如果有如果,誤會可以避免,如果有如果,就不會錯過,因為沒如果,所以我們才要懂得珍惜。
  • 如果沒有清朝,中國的領土面積到底有多大?答案讓人難以接受
    很多人都相信,如果不是清朝,那麼中國一定是繁榮的,如果沒有清朝,中國的工業一定都發展的非常好,如果不是清朝,中國一定會出現很多偉大的科學家,帶領中國近代科技崛起,如果不是清朝,中國不會閉關鎖國,但這都已經是無法挽回的事情了!
  • 這世界如果有如果,就是可惜沒有如果!
    但生活不一樣;不能回頭、不能後悔,一切都沒有如果。曾經以為的都僅僅只是以為,是不可以企及的期盼。想的太多了,只會讓自己的傷感增多。曾經以為說再見的人,就會真的有再見的一天,在後來的時光裡才發現,說再見的人,就真的再也見不到了。
  • 如果人生太難,請善待自己
    文 |晴風圖 |網絡今天的你覺得生活難嗎?有沒有覺得有時候真的很難熬下去,甚至不知道什麼時候是頭。其實我相信對很多人來說,都會覺得生活真的不易,遠沒有我們想像中的輕鬆。後來小南懷孕了,婆婆為了照顧小南,就搬出來住在了小南的家。可是婆婆來之後,生活就變了,婆婆總是對小南很挑剔,嫌棄小南不愛收拾家務,嫌棄小南吃飯挑剔,總是背著小南給兒子埋怨。埋怨的次數多了,丈夫對小南有了意見,他對小南說,我媽專門來照顧你,你就不能多順著點我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