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太平天國起義,清朝會失那麼多國土嗎?

2020-12-16 努力的威廉

否太平天國起義的爆發是必然?如果是必然的話,即使沒有太平天國起義,也會有其他農民起義,清王朝同樣也會顧此失彼,在內憂外患之下丟失大片國土。

太平天國爆發時,清王朝的社會矛盾已經非常尖銳了。遍布南方的土客矛盾,回漢矛盾、苗漢矛盾、以及鴉片戰爭以來朝廷無有節度的搜刮,再加上以「反清復明」為號召一直蟄伏民間的會黨勢力,讓大清王朝的南方長期以來都是一個火藥桶。在太平天國爆發之前,廣西、雲南境內就已經爆發了多起起義。

太平天國起事之初,紫荊山周圍的清軍都被調去鎮壓天地會起義

,這才有了太平軍初期的發展。當太平軍成勢時,南方的會黨勢力,北方的捻軍勢力,再加上西北地區的回亂,清王朝全國各地都打成了一鍋粥。無奈之下,清王朝只好放開滿漢之防,允許漢人官僚建設團練武裝用來保境安民,鎮壓叛亂。

換言之,以當時清王朝入不敷出的小農經濟的財政收入,應付日趨腐朽敗壞的行政系統已經力有不逮,對全國的控制已經顯露出力不從心的疲態,原本蟄伏的各種社會矛盾隨之爆發出來。比如,南方的反清起義,在當時多以黑社會的形式出現。清朝官員屢禁不止,後來索性已經不管了,只要無人上報朝廷,當地官守就相安無事。如此,這才讓南方會黨勢力強大到可以組織起事的程度。

清王朝對自身國內的各種矛盾,其實是心知肚明的。在白蓮教、天理會起義時,清王朝為了鎮壓起義,早已將國庫掏空。所以在面對氣勢如虹的太平天國時,清王朝急切之間無力應對,惶惶然間竟有亡國之相。所以,即便沒有太平天國,也會有其他的勢力戰出來,在清王朝虛弱的腹心之處捅上一刀,中國還是離不開內亂的歷史因果律,邊疆地區同樣會出現危機。

這是傳統意義上的中國在應對西方世界的價值觀、意識形態衝擊時做出的犧牲,代價是一個封建時代的世界帝國的隕落,還有一個偉大的民族近150多年的沉淪,換來的是中華民族的新生和再度崛起。

以清王朝斯時的人才儲備和經濟基礎,以及政治能力,中國社會無法在那場近代化過程中獨善其身。君不見有多少封建帝國在資本主義列強的衝擊下,國將不國,民族也被毀滅了?相反,正是由於太平天國的起事,動搖了清王朝的統治根基,讓中華民族有了改變的機緣,才避免了一場亡國滅種之禍。

如果不是太平天國的破壞之功,漢人勢力如何登上歷史舞臺?如果不是太平天國造成了人口損失,清王朝如何在江南地區清零重啟,給後來的洋務運動提供土地、勞動力,讓那些洋務在一片沒有負擔的土地上生根發芽,並培養出中國新一代的睜眼看世界的人才?

不能只看到太平天國的禍國之舉,也要看到當時的中國已經到了不破不立的危局。太平天國作為先驅,完成了打破舊秩序的歷史任務,在廢墟上建立新秩序的任務就交給了後人。

相關焦點

  • 清朝到底有多強大?如果沒有清朝,中國會是現在的中國嗎?
    極盛時期的清朝,國土面積可達1316萬平方公裡,西抵蔥嶺和巴爾喀什湖,西北包括唐努烏梁海,北至漠北和西伯利亞,東到太平洋(包括庫頁島),南達南洋群島,以及擁有眾多的附屬國。農業、手工業也得到繁榮發展,人口過億,國家空前統一繁盛,在當時,是世界的超級強國。
  • 如果沒有發生內亂,太平天國能否滅亡清朝,統一全國?
    實話說,就算是太平天國內部沒有發生任何內亂,它也很難滅亡清朝,統一全國。 為什麼這麼說? 其實縱觀中國歷史上歷朝的農民起義,的確給當時的朝廷造成了很大的衝擊,但它們幾乎都很難推翻朝廷,統一天下。
  • 太平天國如果消滅了曾國藩的湘軍,能滅亡清朝嗎?
    那麼,當年的湘軍如果也被太平軍給消滅掉,清朝會怎麼樣呢?會不會被太平天國消滅掉呢?對於這樣的一個問題,我們來簡單的分析一下,雖然清朝的「正規軍」在面對著太平軍的時候,總是會失敗,但就算是湘軍被太平軍消滅掉了,太平天國真正的能打敗清朝的可能性其實也並不是很大,這裡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第一個原因:太平天國在中後期內部出現了很大的問題,當初起義的太平軍高層內部出現了重大的矛盾,對於下一步的發展,自己的權力和享受之風等問題都產生了分歧
  • 如果沒有西方列強入侵,清朝會滅亡嗎?
    其實在鴉片戰爭前夕,清朝已經開始接近一個王朝的末世光景。所以,如果沒有歐洲列強入侵,清朝也一樣會滅亡,而且說不定還會滅亡得更早。 在這種情況下,底層民眾往往會加入到白蓮教、漕幫、洪門等秘密幫會或民間宗教組織中,以便尋求依靠和精神慰藉。一旦遭遇饑荒、瘟疫、地震等,這些流民就會被幫會或宗教組織所裹挾,演變成較為嚴重的流民劫掠或起義。
  • 為何有些人會污衊太平天國和義和團運動?推翻清朝統治有錯嗎?
    農民起義是農民起義,但是他們有為天下著想嗎,封王一大批,王多了誰去農田幹活,你去嗎?太平天國運動是我國最為黑暗的一個時期,是中華民族的一大劫難。不能因為它是反清就是正確的。洪秀全反清,是因為他考不上秀才。你看好和崇拜他。說明你的格局同他一樣。
  • 太平天國鼎盛時期的國土面積有多大,與清廷相比如何?
    太平天國鼎盛時期的國土面積有多大,與清廷相比如何? 太平天國是中國近代歷史上一次非常大規模的農民起義,起義的領導人是洪秀全。從1851年成立太平天國到1853年建都南京,鼎盛時期控制的面積約為150萬平方公裡,相關省份包括安徽省、江西省、湖北省、江蘇省、湖南省、浙江省的部分地區。
  • 太平天國運動,被時下很多人妖魔化,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所以說,太平天國利用「拜上帝教」,和歷史上的其它農民起義利用宗教,其實是一脈相承的,沒有什麼區別。其實,這裡說「利用」一詞,都是不對的。所謂「利用」,是說發動此事的本人並不信這個,只是用這個作為工具而已。事實上,古代的人是信的,他們是以這個作為自己信仰的。楊秀清也許會利用「天父下凡」來實現自己的政治目的。但是洪秀全是絕對會相信這個的。
  • 太平天國起義運動中,只有他能和翼王石達開並稱,只可惜英年早逝
    太平天國農民起義運動是中國封建時期最後一次規模宏大的農民起義運動,它起源於廣西金田,洪秀全以「拜上帝會」為名,籠絡蠱惑了大批民眾,那時候,清朝政府的統治可謂是內憂外患
  • 假如太平天國勝利了,後續會發生什麼?
    勝利或失敗是軍隊常有的事情,但在許多起義之中,歷史學家錢穆先生就對太平天國運動有非常不同尋常的結論。他說,如果太平天國取得了最後勝利,中國的歷史那就徹底完蛋了。1.國家可能解體,變為軍閥割據的時代那麼我們來試想一下,如果太平軍獲勝並推翻了清帝國怎麼辦?
  • 錢穆:假如太平天國成功了,那麼整個中國歷史就失敗了
    勝勝負負,兵家常事,但是諸多起義中,錢穆先生對太平天國運動卻有不一般的定論,他認為:假如太平天國成功了,那麼整個中國歷史就失敗了。 貫徹儒家的想法,可是比單純的法家思想要深遠的多。一方面儒家思想有自上而下的等級制度,在對應的等級便使用對應的禮法。這樣分明的劃分,讓帝王在心理上會覺察出自己的優越。
  • 清朝中後期的起義和民變(部分)
    在清代200多年的通知時間裡,實際上農民起義不斷,但由於清代正處於歷史大變革的時代,舊式農民起義並未能予以清朝以致命一擊,但是對清朝的政局產生了極大影響,眾所周知的就是長達14年的太平天國運動,而其中涉及的諸多名解,如金田起義,天京變亂等等,都是相關考點。但是今天主要想跟大家說一下清代其他的起義和民變,也是考試可能會涉及到的相關內容。
  • 太平天國運動為何會迅速失敗?只因統治者迷了方向,亂了心智
    這是一場規模龐大,極度激烈的農民起義運動,起義軍一度到達距離清王朝的首都京城,只有數十公裡遠的天津。在洪秀全的領導下,勢如破竹的起義軍佔據了南京,改南京為首都天京,並建立政權,佔據了大半個中國的太平天國和清政府劃江對峙。然而,這場聲勢浩大的農民運動,從洪秀全起義到太平天國的覆滅,前前後後不過十一年的時間。
  • 清朝腐朽沒落,為何許多悍將寧死也不投降太平天國?
    縱觀太平天國運動14年,清朝八旗、綠營這兩支正規軍可謂腐朽至極,對太平軍毫無招架之力,往往一觸即潰,要麼望風而逃。象州中平之戰,太平軍7人小分隊就敢衝上山頂,奪取1000貴州綠營兵駐守的炮臺,將其追殺一頓,堪稱軍事史上之笑話。1851年1月,洪秀全、楊秀清等率2萬人(包括家屬)在金田村發動起義。
  • 太平天國:一場註定失敗的起義
    進入19世紀後半期,鴉片貿易變得愈加猖獗,中國每年外流的白銀達一千多萬兩,白銀外流加劇了經濟的混亂,隨著洋貨大量湧入,沿海地區的家庭手工業頻臨破產。此時清王朝政治腐敗,行政效率低下,在這樣的情況下,洪秀全順應民意,發動了太平天國起義。在以後的歷史發展中,太平天國一路披荊斬棘,很順利的打下了半壁江山,與清朝進行分庭抗禮。
  • 太平天國起義真相:馮雲山的私怨和私慾產物
    湘軍和太平天國全史:第1章太平天國的前身拜上帝會最初只是一個宗教團體,馮雲山和洪秀全在最初傳教時並沒有提到過反清。洪秀全寫了很多教義方面的書,也只是強調人人平等,桂平縣知縣還誇馮雲山「教人敬天」,是在行善。
  • 推翻清朝,太平天國十四年都沒能成功,為何辛亥革命只要四個月?
    然而,此時的清朝卻並遠未到山窮水盡的地步,他們還有相當多的籌碼。比如權力、土地、甚至尊嚴。 作為一名打工人,給多少錢,出多少力,在沒有足夠的利益時,他們顯然是不會願意去給老闆們賣命的。再加上八旗貴族們自己養的軍隊,因為常年的武備廢弛,沒有多少戰鬥力。 這就導致清朝前期在面對有著信仰支撐的太平天國時,使不上全力,結果只能是一退再退。老話說得好,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如果清朝被推翻了,那麼八旗貴族們攥著這些權力財富也沒啥用。
  • 王朝不過300年,沒有列強入侵清朝真的可以打破這個魔咒?
    正因為清朝的統治水平相當之高,因此很多人認為如果沒有西方列強入侵等外部因素的話,清朝的國祚會超過300年,打破王朝不過三百年的魔咒,那麼這個說法到底對不對呢,今天宋安之來分析一番。一、先來說說何為王朝不過300年魔咒說起王朝不過300年,很多人會說夏商周不都過了300年嗎?比如說周朝不就800年嗎?所以在這裡特意說一下,認真來說夏商周並非中央集權式的王朝,更多屬於是部落聯盟式,統治相對來說比較鬆散。
  • 可惜沒有如果,清朝如果善待「綠營」,還有後來的掘墓人嗎
    清朝末年,形成了軍閥割據,和唐朝末年節度使權傾一方非常相似。形成清朝末年亂局的因素非常多,有人口增長,西方文化的衝擊,還有軍制上留下的隱患。綠營兵,曾經作為清廷的主力部隊,在清朝的前中期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可是隨著綠營的衰落,卻讓地方督撫逐漸崛起,成為清朝的掘墓人。
  • 太平天國為何僅14年就走向滅亡?封了2700個王,民心早已失
    在太平天國的內部,封出了超過2700個王,而這些王又沒有什麼實權,卻以王的名義到處為非作歹,毀了太平天國的名譽,失了太平天國的民心,一個王讓百姓怨志載道是偶然,一群王讓百姓怨聲道,那就意味著民心已失。而皇帝為了把持大權,會控制封王的數量,甚至會想辦法削藩、除王,就是為了讓王位更加牢固,減少這些王對自己的威脅,加強中央集權。對於剛剛建立的王朝來說,有宗室的支持是必須的,但是如果權利鞏固了,宗室太多,各種王太多,那對皇權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對百姓也是如此,歷代都有不少地方被封的王為霸一方,百姓怨聲載道。而太平天國居然封出兩千多個王,可見這有多誇張。
  • 多事之秋:太平天國起義為什麼偏偏發生在廣西?
    廣西在清朝期間共發生過兩次規模巨大的蝗災,其中一次便是鹹豐元年至鹹豐五年(1851-1855)。這五年間共發生蝗災43次,佔了晚清廣西蝗災總數的百分之60之多,可見嚴重。而金田起義正是這一年(1851年)豎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