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黑鷹墜落:美國當年該不該插手索馬利亞危機?

2020-12-14 戰爭藝術001
戰亂中的非洲童子軍

在非洲,很多國家的歷史軌跡大同小異:19世紀淪為歐洲人的殖民地,20世紀60~70年民族解放運動興起,殖民地獲得獨立,獨立後動亂不堪,狠人建立獨裁政權,獨裁政權腐敗墮落,反對派聯合起來,推翻獨裁統治,然後反對派之間繼續混戰。

這些國家之所以一直在獨裁和混亂中搖擺,歸根到底還是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太低,支撐不了現代化的上層建築。這就像低配置的電腦帶不動高版本的系統一樣,不是卡機就是死機。

上一篇所講的剛果(金)如此(1996-2003年剛果內戰:死神在收割,魔鬼在歌唱),今天要講的索馬利亞亦然。

《黑鷹墜落》劇照

1991年索馬利亞危機爆發,產生了嚴重的人道主義危機,在美國的積極支持下,聯合國強勢介入索馬利亞內戰,結果遭到了索馬利亞武裝分子的敵視和圍攻,1993年摩沙迪加之戰後(黑鷹墜落),美國遭受強大輿論壓力,柯林頓下令撤軍,聯合國維和行動失敗。

索馬利亞維和行動的失敗,造成了兩個重大後果,一是聯合國調整了自己的角色:不再介入內戰,只搞維和與救援;二是美國暫時停止了幹預他國內戰,然而緊接著盧安達發生了種族屠殺,美國因為沒幹預,又被譴責不作為·······

幹預?還是不幹預?這是一個問題。

索馬利亞人在墜落的「黑鷹」直升機殘骸上

01、索馬利亞危機

索馬利亞位於非洲最東部的「非洲之角」,面積63.8萬平方公裡。和非洲許多國家一樣,索馬利亞是一個人為製造的國家,西方殖民者到來之前這裡沒有國家,只有部落、部族,殖民者到來後,索馬利亞淪為英國和義大利的殖民地,1960年英屬索馬利亞和意屬索馬利亞先後獨立,合併成立了索馬利亞共和國。

獨立後的索馬利亞共和國並不平靜,直到1969年軍方人物穆罕默德·西亞德·巴雷發動政變,建立獨裁統治,才暫時穩定局面。

獨裁統治能暫時壓制混亂,但時間長了又會製造混亂。

索馬利亞人分屬薩馬勒(佔80%)和薩卜兩大部族系,其中薩馬勒分為四大部族,薩卜分為兩大部族,這六大部族之下又分為幾十個小部落。長期以來,索馬利亞部族與部族、部族與部落之間錯綜複雜,衝突和紛爭不知綿延了多久。

索馬利亞地理位置

部族、部落之間沒有民族認同,毫無凝聚力,而建立在一盤散沙之上的國家,又是很難穩定的。

巴雷獨裁統治時期,不斷抬舉本部族的人,打壓其他部族,國內矛盾急劇激化,加上經濟搞不上去,又與鄰國衣索比亞進行戰爭,民眾愈發對其不滿。1988年,反對派發動武裝起義,全國響應,1991年1月巴雷逃往國外,反對派奪取政權。

結束獨裁,並不意味著新生。反對派是一個泛稱,其實有很多派別,這些派別都代表各自部族、部落的利益。推翻共同敵人之後,他們自己又打了起來。

穆罕默德·西亞德·巴雷

先是「民族運動」和「愛國運動」與「聯合大會」爆發武裝衝突,「民族運動」憤而出走,在北方建立了「索馬利蘭共和國」,接著「聯合大會」內訌,軍隊總司令艾迪德挑戰總統馬赫迪,二人為爭奪索馬利亞最高權力和地盤大打出手。

在這些大勢力之下,還有無數小派別、部落、部族衝突,索馬利亞淪為了軍閥割據混戰的局面。國家機器全部癱瘓,經濟徹底崩潰,加上連續3年大旱,糧食歉收,索馬利亞人面臨著大規模的飢餓威脅。

1992年6月,聯合國工作人員發出警告,索馬利亞可能要餓死150萬人,770萬人口中有450萬面臨飢餓的危險。

營養不良的兒童

02、聯合國幹預

聯合國的首要宗旨是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索馬利亞危機爆發後,應臨時政府請求,聯合國積極介入,武器禁運、調解斡旋、呼籲停火、派遣維和部隊、進行人道救援,這一系列常規操作,聯合國能做的都做了,然並卵。

多年的矛盾,豈是幾場談判所能解決的?維和部隊人太少,杯水車薪,起不到作用;救援物資在港口和運輸途中就被武裝分子搶走了,充當軍糧。戰爭還在繼續,饑民還在死去,一切依舊。

1991年12月3日,埃及人加利當選為聯合國秘書長。加利是個學者型人物,有點理想主義色彩,對第三世界國家人民的苦難特別能感同身受。索馬利亞危機爆發後,他曾說過:沒有任何地方像非洲之角這樣還有幾百萬人瀕臨死亡的邊緣,沒人任何地方生存的希望如此渺小、資源如此貧乏、前途如此暗淡。

加利

喜歡用排比的人,多是感情豐富的人。眼見聯合國的幹預並沒有緩解索馬利亞危機,加利於1992年11月給安理會寫了一封信,表示為阻止情況進一步惡化,聯合國決定採取斷然措施,解除索馬利亞各派的武裝,恢復當地秩序,運送救援物資。

敢向安理會這麼說話的秘書長,加利是第一個。

12月3日,安理會一致通過決議,決定向索馬利亞派遣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用武力為人道主義救援掃平道路,同時恢復索馬利亞的和平與秩序。

之所以讓美國挑頭,是因為美國有這個實力,而且特別積極。本來美國在索馬利亞沒什麼特別利益存在,可以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但是作為世界老大(蘇聯已經進入倒計時了),美國想做點事來證明自己,彰顯實力,擴大影響力。

奧黛麗·赫本赴索馬利亞看望兒童

另一方面,當時正值美國總統選舉,出兵解決索馬利亞危機,可以贏得更多選票。當已經癌症晚期的奧黛麗·赫本在索馬利亞對著鏡頭呼籲救援索馬利亞饑民時(赫本晚年擔任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一直在為苦難的孩子們吶喊、呼籲和募捐),美國民眾深受震撼,要求美國政府施以援手。

就這樣,美國出動了2.8萬人,其他20個國家出動了1.7萬人,組成了聯合國特遣部隊,出兵索馬利亞,代號為「恢復希望行動」。

聯合國以武力介入一國內戰的情況非常罕見,上一次還是韓戰。這一次,索馬利亞會怎麼收場呢?

柯林頓和老布希

03、向聯合國開戰

1992年12月9日,首批特遣部隊1800人登陸索馬利亞,佔領了摩加迪沙港口和機場,滿載救援物資的飛機和船隻陸續抵達,實施人道主義救援。後續特遣部隊也相繼進駐。

聯合國特遣部隊開進索馬利亞後,艾迪德和馬赫迪懾於軍威,都表示願意和談。在美國的調解下,艾迪德和馬赫迪握手言和,達成了停火協議,並下令撤軍。

大批救援物資發到了饑民手中,生病和受傷的人也正在得到救治,索馬利亞人露出久違的笑容,雪白牙齒在陽光的照射下更加雪白了,一切正在向美好轉變。

索馬利亞的局勢基本得到緩和,接下來的問題才是關鍵:幾萬人的特遣部隊不可能一直留在索馬利亞,一旦撤退,之前所有的努力都會付諸東流。如果不撤退,那就應該做點什麼,徹底穩定索馬利亞局面。

索馬利亞維和

這個問題涉及聯合國的角色定位。一般而言,聯合國進行維和行動有幾個原則,比如事先要得到當事國同意,中立公正不偏袒,不捲入當事國內部政治鬥爭等。

就索馬利亞的形勢而言,聯合國的維和行動陷入兩難境地:卷進去有違原則,不捲進去,索馬利亞局勢必然再次失控,也有違原則。

聯合國秘書長加利堅決主張聯合國介入進去,解除索馬利亞各派的武裝,幫助索馬利亞重建政治結構。1993年3月26日,安理會通過了向索馬利亞增派維和部隊的決議,並授權給維和部隊:可以採取任何必要的行動來維護和平,解除交戰各派的武裝並保護救援人員。

在此之前,以美軍為主的聯合國特遣部隊已經開始這樣做了。

《黑鷹墜落》劇照

武器是軍閥的立身之本,解除武裝萬萬辦不到。艾迪德是實力最強大的軍閥,他最有可能統一索馬利亞,也最堅決反對外部勢力幹涉索馬利亞內戰。於是,艾迪德勢力開始攻擊聯合國特遣部隊,其他勢力也對解除武裝不滿,蠢蠢欲動,索馬利亞局勢再次緊張起來。

5月,特遣部隊從索馬利亞撤軍,維和部隊接管維和行動(特遣部隊和維和部隊是兩碼事,性質和權力不一樣)。維和部隊的實力遠比不上特遣部隊,威懾力和控制力不夠,鎮不住場子。艾迪德甚至聯合其他軍閥發起了反聯合國的宣傳攻勢,指責聯合國維和部隊侵犯索馬利亞主權,幹涉索馬利亞內政,虐待索馬利亞犯人等,不明真相的索馬利亞群眾被軍閥一煽動,也跟隨武裝分子聲討、攻擊聯合國維和部隊。

1993年在索馬利亞執行維和任務的士兵

04、黑鷹墜落

1993年6月5日,聯合國維和部隊巴基斯坦官兵在摩加迪沙搜查一處彈藥庫時,突然遭到艾迪德派武裝分子圍攻,24名巴基斯坦士兵陣亡,60人受傷,武裝分子還公開侮辱屍體,震驚了聯合國。第二天,安理會通過決議,授權維和部隊採取決定性行動,恢復索馬利亞首都的安全和秩序,同時調查襲擊事件,逮捕幕後主使。

艾迪德不甘示弱,再次公開搶奪救援物資,多次向維和部隊車輛和營地發射火箭彈。聯合國發表聲明,將嚴懲肇事者,並以反人類罪和煽動暴力襲擊等罪名起訴艾迪德。隨後,聯合國維和部隊和美軍快速反應部隊開始對艾迪德在摩加迪沙的多處基地發動空襲和地面突襲,逮捕了200多名艾迪德派武裝分子。

武裝分子混在平民百姓之間,很難辨別。維和部隊和美軍在打擊武裝分子時,往往會誤傷平民,再加上艾迪德一煽忽,民眾對維和部隊和美軍更加仇視,不斷幫助武裝分子搞襲擊。美軍意識到,擒賊擒王,必須搞掉艾迪德本人,為此美軍派出了最精銳的三角洲特種部隊和遊騎兵。

美軍出動(劇照)

艾迪德警惕性極高,反偵察和逃跑能力也很強,美軍先後實施了6次抓捕行動,都落空了。10月2日,美軍收到了線人提供的關於艾迪德位置的消息,核實消息後,美軍決定行動。

10月3日,美軍出動了4架「小鳥」和8架「黑鷹」直升機,地面悍馬車隊和軍營卡車也駛出軍營。接下來的事情和著名電影《黑鷹墜落》中情節差不多,美軍中了武裝分子的埋伏,武裝分子隱藏在平民中間,向美軍瘋狂攻擊,甚至還有人躲在女人的胯下向美軍射擊。

戰鬥的結果是:美軍陣亡18人,負傷75人,1人被俘,2架「黑鷹」直升機被擊落,3架被擊傷,此外還有幾輛「悍馬」和卡車被擊毀。

索馬利亞人侮辱美軍士兵屍體

死了這麼多人,不好向國內交代,更令人揪心的是,武裝分子將美軍士兵的屍體用繩子拖著遊街,這一幕成為世界各大媒體的頭版頭條,美國電視反覆播放這一畫面,美國國會和民眾猛烈抨擊柯林頓政府,還有人說這是自越戰以來美軍遭受的最為慘重的軍事失敗。

國際上,非洲人權組織指責美軍和聯合國維和部隊攻擊索馬利亞平民,一些國家指責美國出兵索馬利亞不得人心,把救濟變成了侵略,還有些國家幸災樂禍,稱摩加迪沙之戰打敗了美軍不可戰勝的神話,讓美國人威風掃地。

柯林頓政府很狼狽。本來剛上臺想搞點政績,沒想到玩砸了。10月7日,柯林頓發表電視講話,宣布放棄武力幹預,強調用政治手段解決索馬利亞問題,並決定在1994年3月之前將美軍全部撤出索馬利亞。他感嘆道:美國人給索馬利亞送去了成千上萬噸糧食和藥品,索馬利亞人則送給了美國人十幾副棺材。

《黑鷹墜落》(劇照)

維和行動出錢出人,美國從來都是大頭。美國撒手不管,聯合國玩不轉了,不得不調整策略,維和部隊放棄強制解除武裝和對襲擊進行反擊的授權,開始保護港口、機場,保障人道主義救援,回歸到了最初的定位。同時駐索馬利亞維和部隊的規模也縮減到了2.2萬人。

美國的撤軍和聯合國政策的轉變,意味著有20多個國家參與的,耗資20億美元、歷時27個月的聯合國索馬利亞維和行動(聯索行動)失敗。

05幹預?還是不幹預?

在聯合國的推動下,1994年2月,艾迪德和馬赫迪再次擁抱言和,籤署了《奈洛比宣言》,和平似乎迎來了曙光。1995年3月,安理會決定終止索馬利亞維和行動,維和部隊全部撤離。

然而,索馬利亞真的迎來了和平嗎?到今天為止,索馬利亞軍閥及部族間的暴亂衝突仍在繼續,國家還是漫無秩序、一團混亂、海盜橫行。

索馬利亞海盜

聯索行動失敗後,聯合國秘書長加利不得不承認:由於成員國缺乏政治意願,聯合國不再能強制推行和平。沒有強制力,聯合國就只能淪為打醬油的,譴責呼籲,調解救援。

聯索行動失敗後,美國也調整了對外幹預策略,對類似事件開始變得低調、消極,謹慎,以避免兩頭不是人。

1994盧安達發生種族屠殺時,國際社會呼籲幹預,在擴大聯合國盧安達援助團的問題上,美國留了個心眼,要求必須有停火協議,必須各方面有充分準備,必須預設「退出戰略」,等到這些問題辯論清楚達成一致時,大屠殺都完了。

這一次,面對上百萬人的死亡,那些高喊非洲事務由非洲人自己解決的人,又指責美國不作為,沒有擔當,搞得柯林頓在1998年訪問盧安達時,還要向倖存者道歉,並許諾向他們提供援助。

盧安達亂局

除了盧安達之外,1996年蒲隆地軍事政變、1997年獅子山軍事政變,以及中非兵變、剛果內戰等,美國均沒有直接幹預,即使這些戰亂導致了嚴重的屠殺和人道主義危機。

聯索行動的失敗,也影響了美國和聯合國之間的關係,加利指責美國單方撤軍,美國認為加利應該承擔維和失敗的責任,雙方關係很緊張,加利也因美國的反對,成了第一個沒有連任的聯合國秘書長。美國也開始拖欠聯合國經費,對聯合國的事務不再熱心。

另一方面,聯索行動也刺激了美國的單邊主義,單邊主義通俗地講,就是單獨行動,懶得和其他國家或國際組織協商、爭論、扯皮,只要符合美國利益的就幹,比較霸道和自我。

【參考資料】

《試析聯合國索馬利亞維和行動》、《試析冷戰後美國維和行動政策的演變及未來走向》、《索馬利亞危機與國際社會的幹預》、《摩加迪沙之戰及其對美國對外幹預政策的影響》

相關焦點

  • 美國當年「黑鷹墜落」事件後,為何不對索馬利亞進行報復行動?
    我是老泰迪】首先我們要知道「黑鷹墜落」這個事件,1993年,美國以「協助聯合國進行人道主義援助」為由對索馬利亞發動軍事行動,這場行動的目的在於消滅當地反政府武裝,以及當地軍閥,抓捕索馬利亞最大軍閥艾迪德;美國稱:」美國是以維和為目標發動的軍事行動,且致力於恢復索馬利亞的和平與社會穩定「;
  • 1993年,黑鷹墜落之前的美軍士兵,沒人知道一場大戰等著他們
    1993年,索馬利亞首都摩加迪沙附近,美國陸軍第10山地師第14步兵團第2營的士兵正駐紮在這裡。 就在1993年10月,黑鷹墜落事件在摩加迪沙爆發,美軍損失慘重,致使美國退出了索馬利亞的維和行動,從而導致索馬利亞的混亂始終未能解決,延續到了今天。
  • 美媒:美軍屠殺索馬利亞平民 "黑鷹墜落"以來最大汙點
    美媒揭露美軍屠殺索馬利亞平民:「黑鷹墜落」以來最大汙點    美國野獸日報網站11月29日發表題為《有力證據表明美國特種部隊屠殺索馬利亞平民》的報導稱,8月25日,美國帶頭在索馬利亞南部巴裡雷展開的行動可能導致10名平民死亡,其中至少還包括一名兒童,這成為自1993年的黑鷹墜落事件以來美國在索馬利亞的地面行動中最大的汙點
  • 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黑鷹墜落》
    黑鷹墜落(電影稱為「黑鷹墜落」,一般將美國在1993年的索馬利亞軍事行動稱為「黑鷹事件」)是1993年美軍在索馬利亞執行軍事行動時出現意外,由於情報有誤,導致兩架黑鷹直升機被RPG火箭筒擊落。並引發了整個城市的人攻擊美軍。
  • 歷史上真實的「黑鷹墜落」事件
    影片中的黑鷹戰機真實的索馬利亞士兵美國電影《黑鷹墜落》講述了美軍在索馬利亞的一次失敗的軍事行動,該影片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然而現實的情況比電影更複雜。1993年索馬利亞戰爭,美國政府決定派兵到索馬利亞首都摩加迪沙協助提供援助物資,並試圖捉拿索馬利亞軍事政府的兩名高級將領。按原定計劃,這本是由陸軍遊騎兵部隊、三角洲部隊及部分海豹突擊隊員共約150人於1小時內便可完成的小任務,不料美軍遭受當地軍隊的偷襲,竟演變成一場長達15小時的困獸之鬥。
  • 美軍那麼強大,當年出兵索馬利亞,為何有兩架黑鷹戰機被擊落
    美國著名的電影《黑鷹墜落》,是以1993年在索馬利亞執行維和任務的美軍,一次真實的軍事行動為原型拍攝的。(《黑鷹墜落》海報)由於索馬利亞長期處於軍閥割據的無政府狀態,內戰不已。教育、經濟和社會體系早已崩潰。為了推進和平進程,提供人道主義援助,1992年,聯合國派遣維和部隊前往索馬利亞。
  • 再次離開曾「黑鷹墜落」的索馬利亞 美國撤軍是「逃避」還是「挖坑」?
    美軍再次撤離「黑鷹墜落」的索馬利亞美國國防部4日發布的有關從索馬利亞撤軍的聲明顯示,一部分撤出的美軍將部署到鄰國,與盟友一起繼續對索馬利亞境內的極端組織展開跨境軍事行動,也有美方官員透露,這部分美軍將被轉移至肯亞和吉布地的軍事基地;另一部分美軍將徹底離開非洲東部地區。
  • 《黑鷹墜落》背後的內幕,索馬利亞人保衛家園,柯林頓不再出兵盧安達
    眾所周知,奧斯卡獲獎影片《黑鷹墜落》是過去幾十年裡最成功的軍事電影之一,不僅在美國口碑不錯,在中國國內也被一些軍迷認可。這部電影根據記者馬克·鮑登1999年出版的《黑鷹墜落:現代戰爭的故事》一書改編,記述了自越戰以來美軍進行的代價最高、持續時間最長的交火。
  • 美國再次離開曾「黑鷹墜落」的索馬利亞
    美軍再次撤離「黑鷹墜落」的索馬利亞美國國防部4日發布的有關從索馬利亞撤軍的聲明顯示,一部分撤出的美軍將部署到鄰國,與盟友一起繼續對索馬利亞境內的極端組織展開跨境軍事行動,也有美方官員透露,這部分美軍將被轉移至肯亞和吉布地的軍事基地;另一部分美軍將徹底離開非洲東部地區。
  • 《黑鷹墜落》電影冷知識
    黑鷹墜落這部電影中你有可能不知道的冷知識1黑鷹墜落可以說相當經典的一部戰爭片,電影主要根據美軍1993年在索馬利亞發生的摩加迪沙之戰改編而來。由於美國陸軍對於情報的錯誤判斷,導致部隊和索馬利亞民兵陷入持久的巷戰,尤其是當自己的兩架黑鷹直升機被擊落後,更是成了一個難度係數極大的營救任務。2這部上映於真實事件十周年前夕的影片,既是一部經典的戰爭片,也是一部成功的「紀錄片」,導演斯科特給觀眾帶來震撼戰爭場面的同時也還原了1993年的摩加迪沙——一個修羅場。
  • 美媒揭露美軍屠殺索馬利亞平民:「黑鷹墜落」以來最大汙點
    參考消息網12月1日報導 美國野獸日報網站11月29日發表題為《有力證據表明美國特種部隊屠殺索馬利亞平民》的報導稱,8月25日,美國帶頭在索馬利亞南部巴裡雷展開的行動可能導致10名平民死亡,其中至少還包括一名兒童,這成為自1993年的黑鷹墜落事件以來美國在索馬利亞的地面行動中最大的汙點。
  • 再次離開曾「黑鷹墜落」的索馬利亞 美國從多國撤軍是「逃避」還是...
    美軍再次撤離「黑鷹墜落」的索馬利亞  美國國防部4日發布的有關從索馬利亞撤軍的聲明顯示,一部分撤出的美軍將部署到鄰國,與盟友一起繼續對索馬利亞境內的極端組織展開跨境軍事行動,也有美方官員透露,這部分美軍將被轉移至肯亞和吉布地的軍事基地;另一部分美軍將徹底離開非洲東部地區。
  • 黑鷹墜落、疫情失控、總統鬧劇,三重打擊下的美國,瀕臨分裂邊緣
    立陶宛採購黑鷹不久前,美國華盛頓,美國代理國防部長克里斯多福·米勒同立陶宛國防部長達成了意向協議,那就是立陶宛將從美國購買4架UH-60M「黑鷹」軍用直升機以代替本國用了30年的米-8直升機,同時還將獲得「黑鷹」直升機的輔助設備、零部件、維修培訓和後勤支持。
  • 經典電影《黑鷹墜落》:一場以一敵百的戰鬥,現代戰爭片教科書
    《黑鷹墜落》是一部由雷德利·斯科特執導,喬什·哈奈特、伊萬·麥克格雷格等主演的戰爭電影,於2001年上映。該片主要講述了1993年索馬利亞戰爭,美國陸軍因為情報錯誤而與索馬利亞武裝民兵進行持久的巷戰過程,這只是由陸軍遊騎兵部隊和三角洲部隊及部分海豹突擊隊員共約150人於1小時內執行完畢的小任務,不料遭到當地軍隊的偷襲,竟演變成一場長達15小時的困獸之鬥的故事。
  • 在黑鷹墜落中美軍只陣亡了19人,可為啥說美國是失敗者?
    黑鷹墜落是美國在二戰後最為失敗的一次海外軍事行動,雖然在這場行動中美軍僅以陣亡19人的代價重創了摩加迪沙當地武裝,在軍事層面上是成功的。但行動的結果卻嚴重違背了美國的初衷,是一次徹頭徹尾的戰略失敗。1993年8月26日夜,美國空軍6架C-5A運輸機把130名三角洲特遣部隊突擊隊員和16架直升機送抵摩加迪沙機場,為軍事行動做準備。到1993年10月2日,美軍得到線報,法拉赫·艾迪德的兩名高級官員將出現在摩加迪沙奧林匹克飯店。美軍決定抓捕這二人,以懲罰法拉赫·艾迪德。
  • 《黑鷹墜落》美軍為何會前往索馬利亞維和?可能真把自己當救世主了
    在電影《黑鷹墜落》裡面,美軍前往索馬利亞進行維和,但他們怎麼也沒想到的一件事情,就是自己吃了大虧,在索馬利亞損失了19名士兵,受傷更是達到了幾十人,這件事情,雖然,在戰績上還挺不錯的,可是,他們卻輸了國際輿論,不少人都在罵,但有人就會好奇了,為什麼美軍會去索馬利亞維和呢?
  • 1991年中國版「黑鷹墜落」事件:兩位將軍、四位部長不幸遇難!
    電影史上有一部非常經典的電影《黑鷹墜落》,影片其實改編自一個真實的故事,那是在1993年發生內亂的索馬利亞首都摩加迪沙,為了給城內的平民提供人道主義危機和抓捕戰爭罪犯
  • ...索馬利亞|穆罕默德·法拉赫·艾迪德|美軍|柯林頓|盧安達_軍事
    現在,我們在劇本之外進行挖掘,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美軍在1993年的摩加迪沙抓捕索馬利亞軍閥穆罕默德·法拉赫·艾迪德(Mohamed Farrah Aidid)的一些內幕,其中有5個鮮為人知的細節。一、《黑鷹墜落》之前,美軍已遭受重大損失1993年10月3日,兩架黑鷹直升機在影片中描述的突襲中被擊落,幾名機組人員喪生,前去救援的部隊也有大量傷亡。
  • 《黑鷹墜落》根據著名的真實歷史「黑鷹事件」改編,美軍被虐屍,克.林頓立刻召回美軍(免費在線觀看)
    blackhawkdown/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語言: 英語 / 索馬利亞語片長: 144分鐘 / 142分鐘(德國) / 152分鐘(加長版)又名: 黑鷹降落 / 黑鷹計劃 / 黑鷹15小時 美軍於1993年10月2日計劃在索馬利亞首都摩加迪沙抓捕大軍閥艾迪德(Maxamed Faarax Caydiid
  • 為何在黑鷹墜落中美軍犧牲19人,索馬利亞3000人,卻說美軍行動失敗
    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黑鷹墜落》這部電影,電影中對於美軍在這次行動中的失敗原因,進行了一個比較詳細的呈現,當然有小部分地方也做了一些改動,當你看到美軍被圍攻時,美軍被當地武裝分子拖出來凌辱的時候,確實會有一種美軍行動失敗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