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外賣的」和「踢足球的」打起來了!是「送外賣的」先動的手

2020-08-26 彭小樂寫字的地方

「98年在清華上體育課時,男生三千米成績在12分鐘之內就滿分,不少同學做到了,我也接近。」

「與此同時,中國男足考核球員12分鐘跑,有些外籍球員可以跑三千大幾接近四千米,卻有好些本土大牌球員跑不過及格線兩千八或者兩千九。」

「專業球員跑不過清華普通男生!」

要論「講歪理」、「踩拉他人」、「偷換概念」,王先生,您是當之無愧中國第一名。



中國足球招你惹你了?

按說,疫情期間,中超聯賽至今沒有開始,國家隊比賽也仍在無限延期,沒有比賽,那個被全中國人民「拉踩」的中國男足,很久沒有出現在觀眾面前了。

然而,有人吃飽了撐的,還是要莫名其妙「拉踩」一下。



沒有任何徵兆,沒有任何鋪墊,沒有任何原因,一個「送外賣的」,在自己的社交媒體上,再次諷刺了......半年多都沒啥消息的中國男足。

好玩嘛?

輿論一出的第一時間,趕緊去翻了一下下新聞,看看「送外賣的」在忙什麼?是不是要投資中超球隊了?還是要贊助國家隊了?不然幹嘛沒事兒說中國男足呢?

看了一圈,哦,原來是收購了「理想汽車」,跟足球沒關係。

那你沒事兒聊什麼中國男足呢?還用遠古時期的事情?

「12分鐘跑」的前世今生

12分鐘跑體測,是1998年的事情了。

中國足協在1994年職業聯賽成立之後,每個賽季前,都會對球員進行統一的體能測試,其中包括12分鐘跑,測試的地點,在雲南昆明的高原海埂。

當時,足協把2900米作為「生死線」,3100米作為及格線,3300米作為「免測線」,2900米,直接取消參賽資格。



但是,這是不科學的。

這個測試來源自哪裡呢?

來源於國外流行的「庫伯測驗法」,這個測試法的核心觀點是:12分鐘內要儘量跑到3200米往上,能在12分鐘內跑完3000米的跑者,被評為體能優秀。

但是,這個測試法,考量的是被測試人員根據12分鐘時間段,線性輸出體能的能力。

請注意——「線性輸出體能的能力」!

再解釋明白一些,就是連續跑步的耐力,練過中長跑的明白:這其實考察的是一種極限有氧能力,單位時間內連續運動的耐力。

可惜,足球並不是一項「線性輸出體能」的運動!



經常看足球比賽的,或者下場踢過足球的,都明白足球是咋回事:足球比賽當中,大量的體能會用在「無氧耐力」上,解釋明白一些,就是「連續的短距離衝刺能力」!這其中包括了高強度的身體對抗,連續的、高頻次的有球技術,頻次和強度都很高的無球跑位、加速、衝刺、折返,再說簡單一些,就是如果一場比賽跑3000米的話,足球運動的的3000米,很有可能是10個30米衝刺、20個20米急停折返跑、40個50米勻速跑,再加上50個彈跳搶頭球。

這完全不是「線性輸出體能」啊同志們!

你們不信可以去看奧運會的田徑比賽,跑完1萬米、5000米的肯亞同志們,得了冠軍還能微笑著跟開臺上觀眾致意,雖然累但是還能承受,大家去看看跑400米的,跑下來,大多數運動員是癱倒的,因為400就是「極限無氧」,跑400米,遠比3000米難受多了!

就在前不久,短跑界的王者蘇炳添,就挑戰了一把3000米,結果呢?13分38秒,車禍現場。



按照王先生的標準,蘇炳添也不配是個職業運動員了,因為他作為短跑名將,100米項目上的亞洲冠軍,也跑不過一個普通清華男生,甚至可能也跑不過98年的王興本人。

當然,後來的中國足協也進步了:這12分鐘跑,不科學啊!

於是,體測改成了更加科學的YOYO體測法,這款來自於荷蘭足球青訓的測試項目(注意,YOYO是和足球有關的測試),伴隨著大量的短距離折返跑,更加符合足球運動員的體能需求和分配。



我自己親自試過YOYO,很難受,經常還沒完成一半,就已經斷氣了。

況且,足球不是光比跑步的。

球場上,真正需要大量跑的,通常有兩個位置:後腰、邊後衛。後腰是中場第一大屏障和組織者,所以優秀的後腰通常很能跑,像我們熟悉的加圖索、戴維斯、巴拉克、蘭帕德、坎特,現在國家隊的主教練李鐵,當年也號稱「跑不死」;邊後衛在球場上主要守一個邊,通常是除了防守對方的前衛和邊鋒,還需要從邊路插上助攻,所以跑步路線很長,像巴西的卡洛斯、卡福,都是體能超人,當年中國有一位超級能跑的謝峰,包括在英超踢球的孫繼海,都是體能很厲害的角色。



至於其他的位置,並不一定是「體能超人」,比如前鋒,短距離衝刺能力更重要,君不見,「外星人」羅納爾多,要麼不跑,一旦衝刺,幾個人都拉不住,「瀟灑哥」貝爾巴託夫,一場比賽估計都跑不到3000米,但是有超級厲害的洞察力和技術,經常一個簡單的動作,就解決問題,不需要跑。



況且,王先生,你是真的不知道,高原的3600米的海拔問題嘛?拿北京的海拔和海埂比?

有一個對比或許最直接:清華的體測那麼厲害,很多學生都能3000米滿分,王先生您也差不多可以達到,但是全國大學生飛利浦足球聯賽呢?

清華,好像沒踢出過什麼好成績。

拿著無聊當有趣

不懂裝懂、莫名其妙、陰陽怪氣,王先生您可以算得上業內頂尖選手了,比您的3000米成績,好多了。

我第一次被中國有些行業標準之低所震驚,是在看到美團外賣騎手時。

我們公司附近有一家貢茶,我們都很愛喝,每次有人去,都會被要求給其他人帶外賣,我周圍的很多同事,帶一次外賣基本上15分鐘就能回來,我也接近。

與此同時,每次使用美團外賣時,那些專業的美團外賣騎手,卻基本上都達不到這個速度,大多數都是在地圖上蝸行,需要半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才能把外賣送來。

專業的外賣騎手送外賣的速度居然不如普通人!同樣取餐,很多外賣員不如自己穩!

我看外國電影,外國的外賣騎手,都是在訂完外賣後幾乎立刻就出現在門口。

強烈建議美團以後多僱用外籍外賣騎手!

王先生,看好您的一畝三分地。

自己吃好自己那碗飯,別盯著別人家的鍋啪唧嘴兒。

相關焦點

  • 百姓故事:送外賣的拳王
    兩位前世界拳王——54歲的泰森和51歲的瓊斯,在美國洛杉磯斯臺普斯中心激戰8回合。儘管兩位拳手年齡加起來超過百歲,但比賽場面緊張、激烈、刺激,充分展現了拳擊這項運動的魅力,為廣大拳迷奉獻了一場視覺盛宴,令人大飽眼福。
  • 送外賣到底是什麼樣的工作?武漢外賣小哥憑什麼上了《紐約時報》
    張騫小哥的五篇日記其實只是從外賣員的角度記錄了疫情下的武漢,展現了一個外賣小哥視角下的武漢城。但我想說的是,不知不覺中,外賣開始變成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了。甚至是必須部分。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外賣變得這般重要了?是百度美團的外賣大戰,還是無錫全城1分錢送外賣不做飯?
  • 從送外賣到送服務 外賣騎手轉型變身「萬能」小哥
    記者走訪發現,外賣小哥轉型為跑腿小哥,訂單量增加的同時,遇到的煩心事也不少。  從送外賣到送服務  7月17日,外賣平臺餓了麼宣布全面升級,新增團購、生活麗人等服務內容,打出「不再只送美食,包含所有同城生活服務」的口號。餓了麼CEO王磊此前表示,經過此次升級,平臺從送外賣到送萬物、送服務,持續聚焦消費者「身邊經濟」。
  • 教師送外賣惹爭議!為了養家餬口送外賣,怎麼就不務正業了?
    但是,在這些聲音中,有一種聲音最為強烈:老師是教書育人的,不是讓你送外賣的,教師送外賣就是不務正業。對此,社評君並不這麼認為,社評君想說的是人家為了養家餬口送外賣,怎麼就不務正業了?首先,我們來看一下網友所說的「不務正業」是否成立。「不務正業」這個成語大有來歷,出自《金瓶梅詞話》:「這人不甚讀書,終日閒遊浪蕩,一自父母亡後,分外不務正業」。
  • 28萬本科及以上學歷送外賣數據來源,為什麼是他們在送外賣?
    查了很多資料,看到很多自媒體的文章都提到是美團研究院《城市新青年:2018外賣騎手就業報告》中顯示的數據,但是卻不盡然。①這篇報告顯示的外賣騎手數據是2018年的270萬人,其中本科生佔3%、研究生佔1%,如果以這個數據來算,那麼送外賣的研究生人數為2.7萬,本科生為8.1萬。
  • 冷門遊戲推薦:一起來遊戲中送外賣吧!
    國內的玩家可能90%的人都點過外賣,對於外賣小哥送外賣的這件事很多玩家恐怕沒有體驗過吧。這不為了讓大家體驗到外賣小哥的送餐的感覺,由會玩工作室開發的模擬類遊戲《送外賣模擬器》英文名《Delivery Simulator》目前已經登錄steam平臺,不過遊戲正式發售需要等到7月11日正式發售。
  • 外賣小哥坐船送外賣是什麼體驗?蘇州同裡古鎮水上外賣助推黃金周...
    據了解,為應對五一黃金周的大客流,同裡出現水上送外賣,外賣小哥坐上遊船穿梭在景區裡,方便取送外賣。 (圖片來源:銳圖) 半個月前,餓了麼嘗試在古鎮開通水上外賣,通過船來送外賣,受到了外賣小哥和遊客的歡迎。
  • 一個健身教練決定去送外賣
    以往有啥苦悶,他就上健身房舉舉鐵,或者和人打一場拳。這一次不行。疫情之下,健身房一直歇業,沒有收入,每個月他要還5000元消費貸款。這樣的苦悶,單純靠鍛鍊排解,完全無濟於事。1月25日,向羅勇註冊了美團眾包騎手的帳號,幹起臨時送餐的活計。跑一單掙一單的錢,頭天跑完,隔天就收到錢。
  • 大年初一,我在送外賣的路上哭了
    疫情期間趙彬留在了武漢,在送外賣時他也背著相機,隨時隨地去記錄武昌區曇華林這片社區和這個時期的城市。「在武漢送外賣兩年多,對武漢的每一條大街小巷都了如指掌,從來沒見過武漢這個樣子」。趙彬的手機響了,是哥哥發來的祝賀簡訊。今天正好是趙彬30歲的生日,送了一天的外賣,趙彬已經忘了。
  • 我在韓國送外賣,年入近百萬!
    韓國外賣文化也和中國一樣普及和發達!而且韓國外面有一點特別的神奇:就算你深處廣闊漢江,外賣員也能準確的把食物配送給你。漢江邊點外賣,看著漢江美景,吃著香噴噴的炸雞,想想都覺得好爽!據說在韓國和外賣相關的APP個數已經超過10個了,支持外賣服務的東西更加多樣化,有植物、咖啡原豆、早餐盒飯等。走在韓國大街上,從你身旁呼嘯而過的摩託車肯定就是外賣小哥,他們的速度比汽車還要快。
  • 留在北京送外賣 8萬快遞外賣小哥接種新冠疫苗
    半個月內打過其他疫苗嗎?」上午,在天壇西裡祈谷社區的疫苗接種點,工作人員細心指導接種者完成知情同意。今天,277位快遞、外賣小哥將在這裡進行接種。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前期完成5萬快遞、外賣小哥接種的基礎上,1月18日前,將繼續完成約3萬人疫苗接種。「這道關口很重要。」工作人員抽空抬頭解釋了一句,「有的人比較粗心,來之前沒有好好閱讀接種的注意事項。」
  • 記者跟隨外賣小哥送外賣:一聲「謝謝」,再累也值
    在記者和秦帥等單期間,他的同事插話說。  說起「跑」,秦帥確實有底子。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每逢學校運動會,100米、200米、1000米比賽,秦帥拿了不少第一名。當了「外賣小哥」,他一口氣爬上22樓,都沒覺得太吃力。  「能早一分鐘,絕不晚一分鐘。」送外賣關鍵是「快」,從業一年多來,秦帥不僅配送的訂單多,準時率、好評率也高。
  • 我在江湖送外賣 《一夢江湖》X美團外賣聯動發布
    高自由度武俠手遊《一夢江湖》與美團外賣開展恰飯深度聯動啦!年度資料片7月24日公測,行當玩法升級,在江湖做美食與送外賣兩不誤~美團外賣箱撞破次元現身江湖,策劃化身外賣員送上夏日美味,更有超萌聯動外觀、驚喜紅包雨等少俠來撩;這個夏天,帶你體驗不一樣的美食江湖。
  • 點煲仔飯送砂鍋、點火鍋送漱口水桌布……外賣吃出豪華感?
    點煲仔飯送砂鍋、點火鍋送漱口水桌布…… 外賣吃出豪華感?「羊毛出在羊身上」 點外賣送吸管、一次性餐具包早已「見怪不怪」。點外賣隨單附送鍋、碗、鐵勺等「豪華禮包」的商家,你遇到過嗎? 10月14日,在長沙一家傳媒公司實習的周小姐在外賣平臺下單了一份魚香茄子煲仔飯,未曾想商家隨單贈送了可重複使用的砂鍋和不鏽鋼勺,「老闆這麼做,真的不怕虧本嗎?」
  • 趕時間送外賣 間隙裡寫詩歌
    顧客劈頭蓋臉地數落:「你是怎麼送外賣的?」  當晚,他寫下《趕時間的人》,記錄外賣員的生活常態:  「從空氣裡趕出風/從風裡趕出刀子/從骨頭裡趕出火/從火裡趕出水/趕時間的人沒有四季/只有一站和下一站/世界是一個地名/王莊村也是/每天我都能遇到/一個個飛奔的外賣員/用雙腳錘擊大地/在這個人間不斷地淬火」  王計兵今年51歲,皮膚黝黑,下垂的眼睛笑起來時,眼角爬上幾條皺紋。
  • 送外賣的老師就不是好老師了嗎
    幾天前,四川巴中的李老師送外賣視頻引起網友熱議,有的認為老師不應該送外賣,有損教師形象,有的認為無所謂,不要道德綁架。我們帶著這樣的疑問來探討今天的「送外賣的老師就一定不好嗎?」學高為師,身正為範。還是剛剛那個問題,下了講臺,他就不是教師了嗎?同樣,送了外賣,他就不是教師了嗎?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就註定要在教室裡廝守終生嗎?換句話說,現在很多年輕人眼高手低,不肯吃苦,我覺得相對而言,沒文化的普通外賣員每天不辭辛苦的工作,反而是這些年輕人的榜樣,反而應該算是這些年輕人的老師。
  • 「忘了他吧,我送外賣養你!」送外賣真能養活一個家?認真就輸了
    生活中經常可以看見外賣小哥穿梭於大街小巷,他們儼然成為都市裡一道靚麗的風景。一天下班回家,看到一位外賣小哥正在等餐,而配送箱上的標語吸引了我。「忘了他吧,我送外賣養你!」我不經陷入了沉思,送外賣真的能養你一個家嗎?真實情況又是什麼樣呢?
  • 餓了麼宣布升級:從送外賣升級到「送萬物」
    同時,餓了麼外賣品牌升級,邀請王一博作為品牌代言人。餓了麼從送外賣到送萬物「經過此次的全面升級,餓了麼從送外賣到送萬物、送服務,持續聚焦消費者『身邊經濟』。」餓了麼CEO王磊(花名昆陽)表示,「送萬物」的內涵正在被不斷拓展,商品和服務都可以外賣到家。
  • 白天練拳晚上送外賣,拳擊小白堅持4年終成「中國拳王」
    32歲的她靠堅毅感動了年邁的教練,在教練的培養下一步步成為出色的女拳擊手,勇氣和夢想讓她忘卻生活的苟且。重慶小夥周瑞東和電影中的女主人公一樣,夢想著成為職業拳擊手,22歲「高齡」才開始練拳,他一邊送外賣一邊從零基礎系統學習拳擊,堅持了4年。
  • 我在春節送「外賣」
    不過,他們明白,此時的隱忍和別離,是為了未來更長久的相聚和團圓。 深燃和6位春節原地過年並堅守崗位的網際網路小人物聊了聊,其中的酸楚令人動容。他們中,有人不敢告訴家人自己生意失敗轉送外賣,把工資都寄回老家,只留了100塊錢過年;有人已經在計程車上過了20多個春節,看著城市的燈光就當自己在看花燈;有人因擔心外賣包裝不嚴,被商家在大年初一惡語刁難;還有人多年不回家,女兒寫作文時甚至想像不出和爸媽過年的情景。 不過,別離給了他們更大的奮鬥動力,一切的一切,都在他們拿到滲透汗水的報酬、換來家人的幸福時煙消雲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