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時間送外賣 間隙裡寫詩歌

2020-12-27 濟南時報
  

  外賣大叔王計兵51歲,出生於一個極度貧困的蘇北農村家庭,初中輟學,外出打工,人生辛勞零碎。當他騎著電瓶車,在車流中穿梭送單時,你很難看出,這是一位寫有近4000首詩歌、發表多篇作品的詩人。
趕時間的人
  騎上電瓶車,詩就消失了。
  外賣員王計兵把車騎得飛快,腦海裡只剩下地名。
  空氣在耳邊呼呼作響,風像刀子一樣打在身上。剛因爬樓汗溼的衣服又被吹乾,讓他直發冷。遇上紅燈,他毫無顧忌地穿了過去——這很危險,而系統規定的送達時間在催促他。
  一次,他同時接了5單,末尾一單的商家出餐慢,只給他留下19分鐘。最後,他有4單超時。超時意味著罰款,甚至是停單。
  外賣員沒有投訴的權利,遇到這種事,他只能憋著。有一單,顧客說錯樓棟號,王計兵白跑幾回,一身是汗,讓顧客加微信、發定位才趕到。顧客劈頭蓋臉地數落:「你是怎麼送外賣的?」
  當晚,他寫下《趕時間的人》,記錄外賣員的生活常態:
  「從空氣裡趕出風/從風裡趕出刀子/從骨頭裡趕出火/從火裡趕出水/趕時間的人沒有四季/只有一站和下一站/世界是一個地名/王莊村也是/每天我都能遇到/一個個飛奔的外賣員/用雙腳錘擊大地/在這個人間不斷地淬火」
  王計兵今年51歲,皮膚黝黑,下垂的眼睛笑起來時,眼角爬上幾條皺紋。已經是可以「享福」的年紀,同齡人用空閒時間跳廣場舞、遛彎,而他為緩解家庭的經濟壓力,在兼職送外賣。
  一家人已在江蘇崑山生活十八年。六年前,得知積分入學制度,他和妻子背上貸款,在崑山買房,頭一回交了社保,但兒子還是沒上成公立初中。別無他法,他把兒子送去一所國際學校。那裡,絕大多數孩子來自富裕家庭,王計兵找兒子談心:「我沒人家那麼大的本事,賺不來那麼多錢。」
  一年多前,剛決定送外賣時,家裡人都反對。大女兒已經嫁人,在電話裡哭得驚天動地,「你要多少錢?我給你錢!」女兒家的日子也不寬裕,他安慰她,「我在家裡悶,騎車出去玩」,還在路上拍花花草草的視頻發過去。
  剛開始,送外賣的確像旅遊。看見風景好的地方,王計兵就停下車,花十幾分鐘轉悠一圈,寫寫詩,一天下來只跑十多單,賺幾十塊錢。現在不一樣了。一旦開始,送單就是當前最緊要的事情。最多的一天,他送了48單;每單的配送費是4-8元,靠送外賣,他一個月能掙五六千。
  今年6月,王計兵和他的詩歌在網絡上引發關注,「外賣小哥是作家協會成員」。網友評論《趕時間的人》:「真正屬於勞動者的詩歌」。
  走紅後的生活沒什麼變化。寫詩不掙錢,每首的稿費一般也就三四十元。僅有的好處是,他的詩歌吸引來名家點評,還在一本國家級刊物上發表了。
  現在,王計兵依然每天五點半起床,出門看管自家的小超市。最近天明得晚,街燈還亮著,路上安靜,他一抬頭,看見夜空上的一彎月牙和一粒星,為此寫一句詩:「月亮是人間的一處漏洞/所以夜從來都黑得不夠徹底」。六個小時後,他就會騎上電瓶車,忘掉詩歌,跑單直到夜晚。回家已經十二點多,他會在那時吃完夜飯,上床睡覺。
「這一輩子為什麼要這樣?」
  王計兵的生活,在輾轉打工中度過。第一份工作在瀋陽,工錢一天三塊五,內容是用羊角錘起出舊方木裡的釘子,再把釘子取直。那是1988年,他19歲,3年前剛從初中輟學。工地的電鋸聲震耳欲聾,工友大都三十出頭,湊一塊兒下象棋、打撲克,露骨地談論女人的胸。
  1990年,王計兵回到江蘇老家,開始幫著父親,在村裡的沙河撈沙。
  父親的撈沙船,簡易到像塊折起來的鐵皮,不能坐人,一年到頭,他都泡在水裡。河裡全是流動的沙子,人一走動,更多的沙翻騰起來。每天剛一下水,四肢都被打得發痛;撈完一船沙,身體就變麻木,再沒任何感覺。一船能裝一噸多沙,三船能裝一車,他一天能撈三車,共賣九元。夜晚躺上床,手和腳都痛得像火燒,往外滲血。
  那是一生中最迷茫的時間。他想不通,「這一輩子為什麼要這樣?」
  情緒是食糧,閱讀、寫作就是儲糧的倉庫,防止他年輕的身體被撐爆。他把父親給他買毛衣的錢拿來買書,又模仿書裡的手法寫作,記錄身邊的人事。
  撈沙休息的間隙,有了靈感,他就把句子寫在紙上、手上,甚至是裝午飯的袋子上。最「瘋狂」的一次,他脫下身上的黑白條紋長袖衫,在白條上寫,密密麻麻,寫滿兩個袖子。
  寫得多了,也會想被看見。1991年,他嘗試投稿,陸續發表十多篇微型小說。
  這是一個很大的鼓舞。那以後的白天,他繼續在河裡撈沙,其餘時候,都窩在自家桃林的一個小屋裡創作長篇小說,連續八九個月。桃樹開了花,桃林又落了雪,一向支持他文學愛好的父親開始擔心了,怕他著魔,幾次喊他回家,他不樂意。
  十一月的一天,撈完沙,王計兵照例先回桃林,但小屋消失了,變成地上的一堆泥土和秸稈。他跑回家問父親,父親承認自己拆了屋,至於稿子,只說沒看見。
  王計兵懵了,一點點翻看小屋的廢墟。不遠處的沙坑裡有些新土,他用鍬挑開,發現裡面有一大堆灰燼。他知道了,稿子被父親燒了。他用手謄寫的、摞起來幾十釐米高的、20萬字的稿子,變成了一堆灰。
  那一瞬間,「好像自己建的房屋被推倒了,突然無家可歸」。回家之後,他和父親再沒說起這事。但有兩個多月,他在家一言不發,直到母親掉了眼淚,「他也是為你好」。
  父親的一把火,燒掉了王計兵的稿紙,也燒掉了他發表文章的念想。1993年,和同村的妻子一道,王計兵再次外出打工,去新疆砌過土坯,去山東開過翻鬥車,又在2002年來到江蘇崑山,居住至今。
  初來崑山時,身上只有五百元。夫妻倆擺地攤、撿廢品,賣一塊錢一雙的襪子、手套,蹬著三輪走街串巷地賣水果,終於開起一家租書的小店,一年多後,又因為無證經營失去一切。
  十來年間,王計兵持續地寫作,稿紙是路邊撿到的煙紙殼、賣水果的紙箱和燒飯點火用的紙張。每有靈感,他就記錄下來,有時是幾個詞,有時是幾句話,但寫完就丟。最長的作品是首打油詩,他從自己的出生寫起,一直寫到開翻鬥車的當天。二十多頁紙,最後都扔進做飯的爐灶,燒了。
  後來他接觸到電腦,創作的詩歌才有了保存的地方。論壇給他「說話的機會」,熱心人給出指點,少數提出批評,他一一回復,表示感謝。吃著網上的「百家飯」,王計兵的詩歌慢慢「長大」。詩歌的懸崖
  隨著王計兵的走紅,這些「長大」的詩歌似乎真被看見。此時距他首次投稿,已經過去近三十年。
  在現實裡,他話少,少到有人當他的面對妻子說,「他整天話都不說,你能受得了嗎?」而在文學的世界裡,他可以不受約束地哭與笑,「好像是我性格的彌補」。
  現在,王計兵51歲了,記憶力衰退得厲害,老是提筆忘字,有時寫一首詩,好幾個字都得打拼音。但他相信,自己會一直寫下去。
  「人生是立體的。」詩歌在告訴他。
  他說,如果人生是豆角,詩歌就是那根供藤蔓攀緣的竹竿,「苦難只是其中的一面,它可能是爛掉的一面。還有另一個華麗、光鮮的面——詩歌就是那一面。」
  送外賣的間隙裡,他還在寫詩,有時一天寫幾首,有時一周寫一首。來了念頭,他就趁等紅燈,或在電梯,記幾個關鍵詞在手機裡,等閒下來,再把詞串成詩。
  每次捕獲滿意的靈感,他都會有種興奮的顫慄。最近一個這樣的時刻,是幾天前,他騎著電瓶車,緩緩爬上一個斜坡。
  這像極了所有普通人都會遇到的瞬間——生活艱難,每一步都要拼盡全力,才能向前。而王計兵有詩,如同陡峭的懸崖,帶他飛翔。後來,他寫下的句子是:「生活像一面斜坡/詩歌是陡峭的另一面」。(據真實故事計劃)

相關焦點

  • 外賣小哥因趕時間小跑下樓引發悲劇,一腳踩空滾下樓梯身亡
    在小區11號樓道前,一名身穿綠色工作服的外賣小哥躺在那裡。有好心的鄰居在他的身上蓋了一條毛毯。現場可以很明顯看到男子的口、鼻旁的血漬。就在男子倒地的不遠處,還停著一輛外賣配送車。警方隨即在男子的周圍用警戒線圍住,民警正在調查、取證!據小區居民透露,當天下午兩三點左右,他們下樓遛彎時,經過11號樓發現一名男子躺在地上。且口鼻之中不停的有鮮血往外流。
  • 探探領外賣紅包民間高手!37歲的外賣兄弟詩歌大賽獲得冠軍,他還會悄悄送走外賣嗎
    但是,他在井的角落裡,有一顆明亮的心。   探探領外賣紅包探探領外賣紅包   探探領外賣紅包探探領外賣紅包每天在雷海吃三頓飯的總時間少於30分鐘,但花費不到25元人民幣,但他在交通信號燈中唱著古老的詩歌,在吃飯時休息。
  • 送外賣那一刻,我感覺自己命好賤
    我真的去體驗了兩天送外賣。送了兩天美團外賣,20多次差點出車禍,為了一單單不超時不被投訴,我騎著電動車在馬路上橫衝直撞,仿佛在和死亡賽跑。那一刻的感覺,我覺得自己命很賤。我確實最近越來越膨脹,寫字都有點飄了,對那些被我言語冒犯的美團騎手們說一聲:對不起。
  • 農民工追夢的樣板丨騎行詩人王計兵:忙時送物,閒時寫詩
    而就在昨天,這個被譽為「寫詩寫得最好的藍騎士,也是送外賣送得最快的詩人」的他,獲得了藍騎士節「微光獎」。今年52歲的王計兵,數年來累計已經創作了3000首左右的詩歌。網友們紛紛被打動,好評最多的是這樣一句話,「騎行詩人,你追尋夢想的樣子,真美!」
  • 教師送外賣惹爭議!為了養家餬口送外賣,怎麼就不務正業了?
    他本來是一位音樂兼物理教師,從今年三月份就開始趁著工作的間隙跑起了外賣員。五一期間這個外賣員老師引發關注後,網友對他的行為也是褒貶不一。但是,在這些聲音中,有一種聲音最為強烈:老師是教書育人的,不是讓你送外賣的,教師送外賣就是不務正業。對此,社評君並不這麼認為,社評君想說的是人家為了養家餬口送外賣,怎麼就不務正業了?首先,我們來看一下網友所說的「不務正業」是否成立。
  • 困在系統裡的,何止外賣小哥
    文章寫得很好,內容紮實,傳遞的信息其實並不複雜: 和以前相比,外賣騎手現在送外賣的時間越來越緊迫。三年前,3公裡長的配送最長時限是1個小時。兩年前是45分鐘。去年是38分鐘...
  • 外賣小哥日均送80單,曬出月收入,網友:還以為看錯了!
    同時,送外賣也是一個付出和回報基本上可以成正比的工作,你付出的足夠的工作時間,送了足夠多的訂單,那麼所獲得的收入也會更高。對於外賣小哥的工資,不少人都抱有很高的期待,曾經還有外賣小哥透露「送外賣月入上萬是分分鐘的事情」。但實際上真的如此嗎?
  • 每次點外賣都是他送的!小哥送外賣意外收穫愛情 求婚儀式燃爆
    (圖片來源:銳圖)640天前,作為餓了麼藍騎士的何鵬給同樣在杭州打拼的女友送了第一份外賣。此後,像是上天安排的那樣,何鵬每周都會接到來自女朋友的好多個外賣訂單。因為外賣的「天意」,兩人最終走到了一起。近兩年過去,倆人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刻。何鵬的女友經常抱怨他有點木訥,不夠浪漫,期待有一場驚喜的求婚。
  • 把青春寫在大地③|吉克阿優、拉瑪伊祖:「打工詩歌」裡,有我的習慣...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宋浩寫在前面:你是不是也被 B站的視頻《後浪》刷屏了?視頻裡,資深演員何冰,代表老一輩向年輕一代致敬,「看著你們,滿懷敬意」。吉克阿優在家裡寫作創業之餘,他的主要休閒就是參加文化活動。「一直以來涼山比較重視經濟建設,其實文化支撐也是需要的。」疫情期間,他寫了十幾首「抗疫」詩歌,感慨生命無常。此外,吉克還完成了一部小說《乍浦之戰》。
  • 我在韓國送外賣,年入近百萬!
    走在韓國的街上,能看到很多店鋪都寫著「外賣可能(배달 가능)」「迅速外賣(신속 배달)」的飯店傳單,韓國的外賣文化也算是有韓國特色的文化了。他在韓國兼職外賣員時間還不算長,但是入了這行發現賺錢是真的賺錢。平均送一單就有8元-10元的提成可以賺。
  • 大年初一,我在送外賣的路上哭了
    疫情期間趙彬留在了武漢,在送外賣時他也背著相機,隨時隨地去記錄武昌區曇華林這片社區和這個時期的城市。「在武漢送外賣兩年多,對武漢的每一條大街小巷都了如指掌,從來沒見過武漢這個樣子」。趙彬的手機響了,是哥哥發來的祝賀簡訊。今天正好是趙彬30歲的生日,送了一天的外賣,趙彬已經忘了。
  • 從送外賣到送服務 外賣騎手轉型變身「萬能」小哥
    記者走訪發現,外賣小哥轉型為跑腿小哥,訂單量增加的同時,遇到的煩心事也不少。  從送外賣到送服務  7月17日,外賣平臺餓了麼宣布全面升級,新增團購、生活麗人等服務內容,打出「不再只送美食,包含所有同城生活服務」的口號。餓了麼CEO王磊此前表示,經過此次升級,平臺從送外賣到送萬物、送服務,持續聚焦消費者「身邊經濟」。
  • 1920條外賣投訴裡,騎手和顧客都很受傷
    《人物》雜誌的長文《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刷屏,讓人們看到了騎手們被算法支配的生存境況。「送外賣就是與死神賽跑,和交警較勁,和紅燈做朋友。」文中有騎手說道。騎手對平臺的投訴可以最直接地看出騎手的難處。那樣騎手就能發現自己的失誤而及時改正,避免不必要的損失,並且那時扣也扣送單費的一半。現在好了,既不讓你有機會反悔還扣你50。」人性化措施的缺位,讓騎手們愈加討厭這套系統。
  • 點外賣送砂鍋不鏽鋼勺,商家會虧嗎?
    點外賣送一次性碗筷和桌布,很常見,現在卻有外賣商家送起了砂鍋和不鏽鋼勺子?前段時間,家住沙坪垻區萬科金色悅城的小張無意間點了一家用砂鍋盛食物的外賣,還有不鏽鋼勺子,而這些老闆都不回收。小張為此很疑惑:老闆這樣不會虧本嗎?
  • 外賣員凌晨送外賣,與小區保安衝突被打身亡,妻子:頭盔都打破了
    外賣員和保安都不容易,生活中可能會因為工作關係而相互衝突,小區的規定和外賣人員趕時間的矛盾總是很難解決的。但是無論如何,都應該和平地處理這個問題,能商量就不要動手,否則,一旦發生打鬥,對雙方都說都是悲劇。
  • 我在春節送「外賣」
    他們中,有人不敢告訴家人自己生意失敗轉送外賣,把工資都寄回老家,只留了100塊錢過年;有人已經在計程車上過了20多個春節,看著城市的燈光就當自己在看花燈;有人因擔心外賣包裝不嚴,被商家在大年初一惡語刁難;還有人多年不回家,女兒寫作文時甚至想像不出和爸媽過年的情景。 不過,別離給了他們更大的奮鬥動力,一切的一切,都在他們拿到滲透汗水的報酬、換來家人的幸福時煙消雲散。
  • 外賣騎手送外賣時意外去世 親屬捐獻其器官挽救4人
    外賣騎手送外賣時意外去世 親屬捐獻其器官挽救4人 原標題:   他叫陸繼春,是杭州一名51歲的外賣騎手,來自湖南,他無父、無母、無妻、無子,只和3個外甥在杭州送外賣。上月底,他送餐途中發生意外,導致腦死亡。  最後時刻,親戚們做了一個艱難決定,捐出他所有「能救人的器官」——心、肝、雙腎。他的生命,開始在四位素昧平生者身上延續。  浙醫二院。手術室一下子安靜下來,只剩下生命體徵監護儀滴滴的響聲。
  • 凌晨四點,外賣小哥出現在加油站...
    「這麼晚打擾你」「實在不好意思,車子沒油了」看到從便利店裡趕出來的加油員外賣小哥不好意思地問道值夜班的陶香看著眼中充滿疲憊的他心中一陣酸楚工作日,訂購外賣的大多數是寫字樓裡的上班族,可很多寫字樓卻拒絕外賣小哥進入,更確切地說是拒絕穿著外賣服的人員進入。
  • 「我在大山裡送外賣,年入40萬,四個月騎壞一輛車」
    騎手王波原本在的外賣公司開始向鄉鎮進軍,其領導打算派他去他的老家盤州市響水鎮「開疆拓土」,老闆給的待遇還算優厚,於是王波接下了這份重任,回到了響水鎮送起了外賣,但心裡還是相當疑惑,自己在鎮上生活了十幾年,幾乎從未見過有人點外賣,去這種地方真的有單送嗎?到大山裡的鄉鎮跑外賣?這怕不是天方夜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