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華社和中國文明網公布了「最美志願者」、」最美志願服務社區」等先進典型名單,青秀區新竹社區成為廣西南寧市唯一獲得全國「最美志願服務社區」殊榮的社區。鼓掌~~
成立於2000年12月的新竹社區位於南寧市青秀區中部,濱臨被喻為壯鄉首府南寧「心肺」的美麗南湖畔,是一個混合型社區,在這裡生活和工作的人群有兩大特點:一方面有居民住宅樓101棟,常住戶3712戶,大多數居民是老南寧的拆遷戶和老企業的下崗人員,文化素質參差不一,困難戶比較多,而且老年人多,需要照料的人多;另一方面轄區駐有自治區黨委機關、中直、區直、市直機關以及企事業單位36個,大多數單位條件比較好,而且人員素質高、思想覺悟高、追求進步的年輕人也不少。如何結合實情,在「志願服務」上作出一篇優秀文章,多年來新竹社區不斷探索新思路,走出了一條具有鮮明特色的社區志願服務新路子,其經驗做法值得學習推廣。
依託「互助互幫」傳統風尚,發揮社區組織在志願服務中的堅強主導作用居戶鄰裡間 「互幫互助」,過去在新竹社區是一種傳統風氣,如何把傳統發揚光大,而且要做到有組織、有計劃、有規模地在全社區開展幫扶活動,並吸引更多的人參與進來,最終形成主動幫、都來幫、人人幫的可喜氛圍, 新竹社區始終在思考在謀劃。
「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荀子·勸學》)社區居民自發形成的傳統風氣,就是社區開展「幫扶」工作的良好開端,加強管理和組織引導,找準可靠載體,就可以達到「積小善而成大德」的效果。新竹社區志願服務工作領導小組應運而生,黨委班子親自掛帥,並把共建單位作為主體納入到成員單位中,形成由社區牽頭、轄區單位主動參與、居民群眾自願加入的志願工作體系。領導小組定期研究部署社區志願服務工作,制訂並實施開展社區黨員、青年志願活動的工作方案,使志願服務活動更有效。同時,建章立制,規範管理,保障社區志願服務工作有序順利開展。
社區以單位、職能部門為依託進行全範圍地動員,尤其是注重發揮公職人員、黨員、學生等群體示範帶動作用。一方面,儘量將轄區內所有公務員、工勤人員發展為志願者,實現公務員與志願者兩個身份的統一,促進了職責與公益的融合。另一方面,積極吸收中青年加入到志願者隊伍。著力規範志願者註冊登記,優化志願者隊伍結構,推進志願服務「註冊制」,作為他們參與社會志願服務的「身份證」。
通過整合轄區資源,聯繫、帶動廣大居民群眾尤其是黨員、團員青年等服務力量,形成有一定規模、有組織的志願服務隊伍。在新竹社區開展志願服務的,不僅有專業的、社會的、轄區的、單位的,而且還有外來的。目前,新竹社區共有志願者1423人,其中有註冊志願者1283名,實現了志願者隊伍從傳統的「單一結構」到「全民參與」的轉變。
社區是黨和政府聯繫和服務居民群眾、加強城市管理的基層組織,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石。南寧市、青秀區貫徹落實中央全面推進社區建設決策部署,對新竹社區的辦公服務用房改造建設給予了重點支持,2011年近2000平方米的社區多功能服務中心建成。這個中心集政務服務、學習教育、文化娛樂、體育健身、技術培訓為一體,開設了志願服務站、圖書室、健身房、書畫苑、遠程教育培訓中心、兒童樂園等。加上社區多年精心打造的1200多平方米中心花園及配套建成的」大家樂舞臺」和全民健身場所形成重要的活動陣地,居民群眾與志願者在這裡隨時隨地可以開展關愛空巢老人、關愛殘疾人、關愛留守兒童等多項志願服務活動,搭建起社區志願服務的新平臺。
開展有的放矢的 「精準幫扶」,推進社區志願服務到戶到人到位志願服務不能停留在口頭上服務,要做到有的放矢的幫,真幫、實幫,幫助確有需要幫的人和事,最終實現志願服務服務誰,幫助誰的一致目標。
欲幫助他人首先得學會了解他人,做到入百家門,了解百家事。為準確、全面了解社區居民群眾的真實情況,新竹社區黨委一班人長期以來堅持走街穿巷,進樓入戶,不僅了解各家各戶的基本情況,而且通過談心談話和反覆多次交流,掌握每個需要幫助對象的真實想法和實際需求。社區原黨委書記覃燕青就曾經被轄區居民親切地稱為「小巷總理」。拆遷戶老霍文化少,身體有缺陷,家庭貧困,內心自卑,經常情緒不穩定,隨時有激發鄰裡矛盾的潛在風險。了解這一情況後,覃燕青經常登門與他談心聊天,給予鼓勵,主動與他結成幫扶對子,幫他申請低保,幫他解決家庭實際困難等。當女兒參加工作後,深受感動的老霍主動退出低保,將福利讓給了他人。蘇飛雲因殘疾不便出門,家境困難,一度對生活失去信心,當社區現任黨委書記覃毓寧了解實情後,接力幫扶及時跟進,還幫蘇姐落實了轄區單位與她結對幫扶,直到她脫貧為止。
幾年來,類似老霍、蘇姐這樣經過結對幫扶脫貧的有10多戶,目前還有需要幫扶或正在進行幫扶中的弱勢人群有低保17戶、殘疾39戶、空巢孤寡37戶、高齡140戶。(部分有交叉)新竹社區「精準幫扶」之路任重道遠。
在摸清了社區多樣化的個性需求後,新竹社區又把原來由黨組織直接管理的社區志願者服務站分別細分為:扶貧幫困隊、愛心助老隊、醫療義診隊、環保衛生隊、就業創業隊等12支愛心小分隊,每隊又因需設崗分別吸收成員10至50人,同時設置相對固定的服務項目。在不同崗位上的隊員們各盡所能,經常走進社區開展慰問孤寡老人、扶弱助殘等愛心服務活動,把愛心傳遞到社區的每一個家庭、每一個角落,成為和諧社區建設的一隻只活躍力量。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快速發展,新竹社區把高科技手段引入志願服務中,為居民群眾開展徵集「微心願」活動,作為在職黨員進社區活動的一項長效機制。活動開展以來,共收集到居民微心願385條,已經完成326條。自治區黨委辦公廳、組織部、宣傳部等單位在職黨員紛紛到社區報到,積極認領微心願,還長期結對幫扶社區30多戶困難群眾。
在此基礎上新竹社區又建起了「愛心超市」,為轄區內困難群體提供每月50元的免費商品和互換交流平臺,讓社區居民將家庭富餘物品拿到超市進行互換。
志願服務不是簡單的服務,更不是粗放的幫扶,怎麼幫,如何幫,而且要幫就幫出成效,要在志願服務活動中,不斷提升社區志願服務的品質。
為了在想提供服務者與需要幫扶對象之間,搭建一座更加便捷的「愛心橋」,新竹社區首創成立了「愛心儲蓄所」。無論是本社區居民還是社會人士,只要具備參加服務的基本技能、素質,願意提供志願服務的人員都可以通過註冊登記,成為該「儲蓄所」的蓄戶。「儲蓄所」的日常工作由社區負責,如被服務對象需要服務時,只需向社區提出申請,社區即根據「儲蓄所」儲存的志願者有關信息,就近安排志願者為其提供服務,為居民提供有針對性的幫助,讓志願者的專長有「用武之地」。
隨著愛心儲蓄卡的不斷擴大發行,一股人與人之間互相關愛的暖流在這張紅色卡片的牽引下,在社區裡源源不斷湧動。經歷十多年的發展,「愛心儲蓄所」早已成為新竹社區志願服務的一個品牌。
有心做好事,不一定就做得好,有心助幫扶,沒經驗或難以開展。如何把社區居民自發的志願服務,提升為有質量保障的專業服務?新竹社區聯合南寧市樂益行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提供專業支持,確保了志願服務的品質。樂益行負責培訓志願者、培育骨幹力量,通過中心社工+社區志願者跟進部分服務等方式,提高志願服務的水平。此外,在志願服務培訓方面有豐富經驗的廣西八桂義工協會,也經常對新竹社區給予專業指導。
針對學校下午放學後或寒暑假期,孩子沒人管沒人帶,家長擔心發愁的新問題。新竹社區專門組織小區居民中的教師、有文體專長的愛好者做志願者,並設置專窗向社會招募志願者,開展了「5點半課堂」以及「學校放假,社區開學」等系列活動服務。家住社區的梁雅麗教師,自從做了志願者後,下了班就忙碌在社區的「5點半課堂」,為放學後的孩子們輔導語文、數學等課目,她還把自己家的鋼琴搬來,讓孩子們享受音樂的薰陶,每天沉浸在快樂的音符中。有繪畫特長的黃婧,是社區向社會招募來的一名志願者,假期一到就給社區的孩子們免費上繪畫課。
像梁雅麗、黃婧這樣的志願者一批批聚集到新竹社區,他們承擔著音樂、繪畫,書法、英語、桌球等各種興趣課課程,讓孩子們安全、快樂地度過不在學校的時光,也解決了上班族家長們的後顧之憂。
實現志願服務常態化,為社區志願服務隊伍不斷壯大提供不竭動力「雷鋒叔叔沒戶口,三月來四月走。」然而常態化的志願服務有效解決了「雷鋒」的「戶口」問題,讓「雷鋒」隨時都在小區居民的身邊。這是廣西日報以《這裡的「雷鋒」有「戶口」》為題,對新竹社區留住「活雷鋒」給予的高度讚賞。
新竹社區開展關愛空巢老人「鄰裡相伴」志願服務,每年重要節日都會組織社區志願者與社區孤寡老人、空巢老人一起吃年夜飯,包湯圓吃餃子,賞明月吃月餅等,營造出的其樂融融之情,讓這些老人深感社會大家庭的溫暖。「子女在外面買了新房,想接我們過去住,但我們不願意,還是喜歡這裡濃濃的人情味。」社區居民劉粵源阿姨真情流露。而參與活動的志願者也會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動,並轉化為對空巢老人及幫扶對象的不離不棄,對志願服務工作的不懈堅持和追求。
此外,社區堅持「五必訪」制度,也是志願者常留的一大法寶。「五必訪」即有新志願者搬來必訪、志願者家庭有新生兒的必訪、志願者有困難的必訪、志願者有生病住院的必訪、志願者有去世的必訪。志願者也是常人,也需要關愛和幫助,社區「人情味」十足了,志願者的心暖了,奉獻他人的情就更真了,動力也就更足了。
新竹社區現有的1283名註冊志願者中,一半以上是社區居民。在這裡,志願者和受助對象的角色隨時可以「互換」,鄰居有困難,大家幫一把,不僅要留下外來的「雷鋒」,還要讓社區居民自覺地學雷鋒、當雷鋒。小區38棟的羅阿姨受到志願者們熱情的服務後,深受感動,主動要求註冊成為社區一名志願者,發揮所學專長幫助他人。原社區低保戶陳秀珍,愛人病故,小孩輟學,得到了很多人的幫助和鼓勵。社區還為她爭取到了公益性崗位,自治區黨委的志願者捐款給她兒子學習駕駛技術,掌握了一門求生的本領。在眾人幫扶下脫困的陳秀珍主動退出低保,上崗前,她特意找到社區「愛心儲蓄所」要求成為該所的「儲戶」,用自己的愛心回報社會。
新竹社區每月都有志願服務計劃、每周有服務活動,而社區居民的互幫互助更是隨時隨地發生,所有在這裡開展志願服務的志願者們,還能在志願服務中受到尊重,實現自我提升,與社區居民形成長期互動的良好氛圍。在關愛未成年人「鄰裡相攜」志願服務活動中,孩子們得到健康快樂成長,為之付出心血的志願服務者倍感榮光。在維護社區環境「鄰裡相助」志願服務活動中,34名「銀髮巡邏隊」隊員,堅持每天輪值徒步巡查,成為一道弘揚文明新風的流動風景。在推廣文化新竹「鄰裡相悅」志願服務活動中,一場場精彩的文藝演出,既是社區向廣大居民群眾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的生動教材,又是居民群眾享受豐富多彩業餘文化生活的好去處,同樣也是文化志願者展示才藝的好機會,還有更多的志願者在這裡得了文化薰陶,提升了素養。正能量在這裡「好戲連臺」。據統計僅2015年新竹社區開展集中志願服務活動共182次,參加志願者服務人數約11000人/次,受益居民約10000人次。
「讓居民得實惠,讓志願者受教益。」隨著新竹社區長期秉承的志願服務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志願服務隊伍日益壯大,志願服務社會認同感、受尊重感、成就感正不斷加深,得到服務的群眾又進而加入到服務他人的志願者隊伍中來,良性循環,志願服務精神薪火相傳,為志願服務源源不斷注入了動力源泉,構成和諧社區的堅實基礎。沒有「最美」,只有「更美」,在已然成功斬獲「全國最美志願服務社區」殊榮的基礎上,新竹社區必將在不斷實現社區志願服務常態化的道路上結出更加豐碩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