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柒,一位本名叫李佳佳的90後短視頻創作者,不靠過多的雕飾,也沒有複雜的場景,卻將一個勤勞質樸,具有傳統美德的女性形象演繹得淋漓盡致!
01立足山水田園,抒寫網紅奇蹟
短視頻的興起,人們一機在手,便可盡情暢遊音畫世界。李子柒的視頻,主要以中國美食文化為主線,圍繞衣食住行等方面展開,於山水田園間向人們展示出一個個令人嚮往的田園牧歌式生活場景,一個個現代版的「桃花源」,讓快節奏生活的人們找到了恬靜怡然的精神世界。
網際網路技術的變革,前所未有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精神消費也變得更為便捷,「陽春白雪」對於普通人來說只能望其項背,「下裡巴人」卻讓大批草根作者有了用武之地,成就了無數網紅!李子柒便是其中之一,她深耕傳統文化土壤,更是創造了獨樹一幟的具有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內涵的網紅奇蹟!
欣賞李子柒的短視頻,鳥語花香、雞鳴犬吠、山川林木、小橋流水、幽徑矮屋、夢幻星空、典雅裝束、秀美身影、勤勞樸實,都能讓人在充滿了「仙氣」的場景中一飽眼福,不由得使人想到陶淵明筆下那尋而不得的的桃花源似乎再現了!雖說李子柒不可能將其視頻刻意去迎合陶淵明筆下的詩意,但欣賞者卻能從視頻中想到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
02陶淵明塑造的是一個尋而不得的「桃花源」
晉宋時期,偉大詩人、辭賦家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描寫了東晉武陵郡的一位漁翁,一天沿溪行船,偶遇桃花林,在桃花林盡頭穿洞而入,覓得一個與世隔絕的美麗桃花源,人們在其中享受太平,樂耕於鳥語花香之間!這位漁翁驚詫萬分,在受到熱情接待後,原路返回。
漁翁返回後,竟按捺不住興奮的心情,違背了對桃花源人的承諾,將桃花源的秘密報告了郡城太守,太守立即派人跟著他去,尋找以前所做的標記,然而再也辨不明方向,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實際是作者虛構的,是對理想生活的嚮往。
陶淵明所處的時代,是一個國家瀕臨崩潰的動亂歲月,他雖有「大濟蒼生」之志,卻一腔抱負難以實現。53歲的他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借創作來抒寫情懷,塑造了一個與汙濁黑暗社會相對立的美好境界,以寄託自己的政治理想與美好情趣。他雖塑造的是一個尋而不得的「桃花源」,正是這尋而不得,人們欲罷不能,以至於《桃花源記》流傳千古。
03現代版「桃花源」風景這邊獨好
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用詩詞的形式藝術地再現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其與當時的黑暗現實形成鮮明對比,是具有思想深度的。如果就藝術性和思想深度而言,我們不能將大詩人、詞賦家拿來與一名草根網紅相比較,但我們可以從草根網紅李子柒的視頻中欣賞到有別於詩詞形式所呈現的「桃花源」。
李子柒向人們所呈現的「桃花源」,不是像陶淵明那樣有政治傾向、思想深度、藝術深度的桃花源。陶淵明處在動蕩歲月,居官無為,呈現的是強烈的憂國憂民情懷。而李子柒處於一個盛世年華的時代,網際網路興起的時代,人人都可成為自媒體人的時代,其家國情懷融入在人們平常的生活及行為中。
短視頻前所未有地進入了人們的精神世界,低門檻、大眾化,豐富多彩的內容滿足了不同層次的受眾。然而喧囂過後,人們更樂于欣賞有文化內涵,能使精神有所寄託的作品,這就要求創作者深耕文化土壤,釋出有價值、有營養、能引起欣賞者共鳴的作品。李子柒在這方面不失為一名成功者。
李子柒將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圖像中,呈現出具有詩意的美感,這種美來自於生活的基礎和對傳統文化的認識浸染。李子柒生長在農村,勤勞質樸,對鄉村生活特別熟悉,他的視頻定位於最熟悉的「農村生活」,拍攝的時間跨度拉得非常長,近於本質,精美的構圖和悠閒的生活節奏,呈現出的田園風情受到了無數人的追捧。
靜美的田園風情,本就傳遞著中華傳統文化氣息,歷代文人騷客描寫田園風情的作品比比皆是就是最好的說明。李子柒展示的田園風情只不過是用視頻的形式。她將自己置于田園之景,用傳統手工做文房四寶、搞竹編、釀酒、彈棉花、刺繡、織布等等無不傳遞出深厚的傳統文化內涵。
李子柒自己塑造角色,展示農村生活為鄉村代言,勤勞、善良 、 堅強 、 內斂等完美體現了中國婦女的傳統美德!欣賞其田間勞動的作品,定能想到唐代詩人李紳「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詩來。正因為李子柒的視頻,深耕傳統文化土壤,打造了一個現代版的「桃花源」,使他達到了有別於其他網紅得更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