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為什麼在諸佛之中,阿彌陀佛最為殊勝?

2021-01-07 今古浮沉

佛教淨土宗之中有著名的「淨土五經」,其中就有一部《無量壽經》。在經中,釋迦牟尼佛講述了阿彌陀佛在因地時為法藏比丘,法藏比丘發四十八宏願,成佛後是為阿彌陀佛。

釋迦佛極盡讚嘆了阿彌陀佛的無比殊勝,其在十方諸佛中為第一。對此,可以從3個方面來闡述。

1.因地誓願最為深宏

阿彌陀佛在因地做法藏比丘時,禮世自在王如來,立下四十八深宏大願。這四十八大願,利益無量眾生,無所不包。

譬如「我作佛時,十方世界,所有眾生,令生我剎,皆具紫磨真金色身;三十二種大丈夫相;端正淨潔,悉同一類。若形貌差別,有好有醜,不取正覺。」

以此深宏大願,阿彌陀佛建立西方極樂世界,廣度無邊眾生。阿彌陀佛之悲願深宏,最為殊勝。

2.威神光明第一

釋迦佛說 「阿彌陀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十方諸佛,所不能及」。阿彌陀佛的光明,遍照四維上下,無所不至。其他諸佛之光明,有的照一二佛剎,有的照千百佛剎,唯有阿彌陀佛的光明,能夠照無量佛剎。阿彌陀佛威神之光,勝於日月千億萬倍,乃是光中極尊。

因此阿彌陀佛也有無量光佛、無邊光佛、無礙光佛、無等光佛、清淨光佛、歡喜光佛等稱號。

3.所度眾生無量無邊

釋迦佛讚頌阿彌陀佛所度眾生,無量無邊,極為殊勝。在極樂世界,有無量眾生,因於阿彌陀佛的悲願,而得聲聞、緣覺等聖果。

釋迦佛舉了一個例子:大目腱連在釋迦佛弟子中神通第一,目腱連在一晝夜之中,能夠算知三千大千世界的一切星宿眾生的數量。假如十方眾生都成為緣覺,每個緣覺的壽命有萬億歲,其神通都和大目腱連一般。這無量的緣覺盡其神通,盡其壽命,也無法推算出阿彌陀佛佛剎之中聲聞緣覺數量之萬一。即使以佛眼觀之,也難以知其確數。

且阿彌陀佛壽命無量,不可計量,故亦稱其為「無量壽佛」。故而,阿彌陀佛壽命無量,度眾生無量,佛中最勝。

其實,每一尊的法身都是一樣的,慈悲、智慧無二無別。只是諸佛在因地之時,所發的願行有所不同,這決定了成佛之後度眾生的能力和範圍有所不同。

阿彌陀佛誓願最為深宏,所度眾生之多、範圍之廣,最為超勝,且為光中極尊,故十方諸佛中最為殊勝。

相關焦點

  • 你知道阿彌陀佛名號代表什麼含義和殊勝嗎?
    《漫談品禪》系列第16回無論是在一些影視劇中,還是在寺院裡,我們最常聽到的一句話便是「阿彌陀佛」,為什麼要念「阿彌陀佛」,而不念其他佛的名號呢?這個佛號有什麼含義和殊勝呢?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一起分享學習。
  • 佛教:懂念佛的人,福氣有多大?
    學佛的人都知道,念佛是淨土宗最殊勝的修行法門之一。其實念佛這一法門,不僅是對於淨土宗重要,而且在其它教派之中,念佛這一法門也很重要,從這個角度來說,念佛法門,即佛「阿彌陀陀」確實是佛教共持的法門,其殊勝的程度,可想而知。
  • 殊勝節日 農曆十一月十七日,恭迎西方極樂世界接引導師阿彌陀佛聖誕日!
    一佛而有不同義之二名,為其它諸佛所未見。又於般舟三昧經、大阿彌陀經、維摩詰經等早期經典中,亦僅有阿彌陀之稱號,故推知無量壽、無量光之稱號,系後代依其名之原義所立。另據平等覺經、後出阿彌陀佛偈、稱讚淨土佛攝受經等載,彌陀號稱無量清淨佛,所在之世界稱為清淨世界、極樂世界。
  • 「南無阿彌陀佛」的真正含義,你知道嗎?
    不論是在一些影視劇中,還是在寺院裡,我們最常聽到的一句話便是「南無阿彌陀佛」,為什麼要念「阿彌陀佛」,而不念其他佛的名號呢?「南無」又是什麼意思呢?本篇文章,小編就來為您解讀「南無阿彌陀佛」的真實含義。首先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佛教裡的阿彌陀佛。
  • 今日阿彌陀佛聖誕,值此殊勝時節因緣,一定要讀這3部經書!
    2020年12月31日,農曆十一月十七,時近西方極樂教主阿彌陀佛聖誕, 在圓滿了連續多日的《大佛頂首楞嚴經》、《妙法蓮華經》誦經後,禪寺進入《佛說無量壽經》誦經第一天。《楞嚴經·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告訴我們,觀世音菩薩超越世出世間的相,上與十方諸佛同一慈力,下與六道眾生同一悲仰,證得了這樣的大光明二殊勝 。 實際上,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是如此。從出世間上說,聲聞緣覺雖然出了世間,但還沒有達到無上正等正覺的圓滿;菩薩雖然發起了菩提心,一分一分分證法身,但顯現也是直到等覺菩薩才 位近極果。 而佛陀才是圓滿的、無上正等正覺的。
  • 十方諸佛功德平等,為何只念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呢?
    被各種煩惱纏縛的凡夫,未斷一點煩惱,沒修一絲福德,西方淨土超出三界之外,比「玉帝、天神」的境界不知高出了多少倍,這樣高深的境界,我們只要念佛一心不亂,臨命終時就能得阿彌陀佛親自來迎。這完全仰仗阿彌陀佛的願力,並非憑藉我們自己的力量。就好像跛子走路,每天不過幾裡,如能乘坐轉輪聖王的寶象,一天就能行便四大天下。
  • 佛教:「咒言」的形式,大致分有三種,真懂的人不多
    社會的上層(祭祀階層),大都有持「咒」的傳統,而佛教在佛陀入滅之後的佛教,根本沒有能力阻擋這一潮流,於是慢慢的接受念「咒」這一方式,這也是佛教中有「咒言」最主要的來源。佛寺二是佛教發展到後來,僧團的人數越來越多。而在這些僧團之中,不斷有婆羅門的弟子加入,這些弟子不願意放棄世俗中的利益,在信奉佛教之後,繼續持「咒」這一法門。
  • 祈請蓮師智慧金剛尊,殊勝蓮師七句祈請頌
    在眾多的蓮師祈禱文之中,蓮師金剛七句祈請頌是最殊勝,最有加持力,是藏傳佛教寧瑪派最神聖最重要的祈請頌。精煉簡短的文句間,無餘總攝了一切佛法的義理與精要。蓮師金剛七句祈請頌極其殊勝,是一切藏傳佛教密宗的精華,是金剛乘的根本,是所有上師瑜伽上師相應法的精華,包括上師本尊空行護法三根本,只要修持蓮師金剛七句祈請頌,就會得到三根本源源不斷的加持,特別是得到蓮花生大士的加持。
  • 佛理智慧:為什麼念佛功德如此殊勝
    念南無阿彌陀佛,人人都會念,人人都能念,只要念佛人具備信願,老老實實地念就能一心不亂,往生西方極樂。簡簡單單,非常容易,可念佛的功德卻是很殊勝。阿彌陀佛的名號是法界本體的名號,包括阿彌陀佛的法身和阿彌陀佛的淨土,所以稱之為自性彌陀,唯心淨土。不要分別自他,不要有界限,只有一句佛號,沒有雜念。
  • 略談佛教的意義與淨土宗之殊勝
    但是相反的,一個人雖然不識字,若如果他肯「念佛」,則天台宗所說的「藏、通、別、圓;頓、漸、秘密、不定」,通通都包含,沒有缺少,甚至超越。所謂「判教」都是各自站在本宗之立場來和其他教派或其他法門來做比較,經由比較,來凸顯本宗教理之殊勝。
  • 五濁惡世開金蓮,極樂世界生白蓮,為何蓮花在佛教如此殊勝?
    但是為什麼不管在娑婆世界還是極樂世界,對於蓮花都如此看重呢?包括諸佛和許多大菩薩都以蓮花臺為座。這一篇我們就來講解一下其中奧妙,同時再詳細的述說一下極樂淨土的白蓮花的九個品級——千萬不要以為能有個門縫就夠了,後面的路還遠著呢。
  • 佛教的幾個基本知識,學佛之人不可不知
    佛教,世俗把這個看作是宗教,其實這是一種誤解,佛教真正的含義是——佛陀的教育。 而佛也不是神,而是大徹大悟,無所不知的覺者,他大慈,大悲,大智,大勇,希望眾生都得解脫。 我們眾生其實也都有佛性,只不過隱藏在我們的本心之中,修行,其實就是修心,或者說是找回我們這顆佛心。
  • 阿彌陀佛發四十八願,有何因緣背景?修持淨土極重要的知識
    如果連這些佛都沒有,這些諸佛國土從哪裡來?就難以有二百一十億諸佛國土這一展現了。有了五十三佛,佛佛相傳,再到二百一十億諸佛國土,由世自在王佛一佛說出來;法藏比丘在考察二百一十億諸佛國土之後,經過五劫思維,攝取諸佛國土的清淨之行。前後因果,自然順理成章。如果沒有前面的諸佛,怎麼攝取諸佛國土的清淨之行?
  • 佛教:「般若波羅蜜多」為什麼重要?
    可見,「般若波羅蜜多」在《心經》中的重要作用,其實「般若波羅蜜多」不只是在《心經》中重要,就算是在整個大乘法之中,也是非常重要。為什麼如此說呢?因為「般若波羅蜜多」本身就是念咒的總持,即綱要,也就是說,若是念佛的咒語,你沒有持「般若波羅蜜多」,那是沒有多大意義的。那麼,「般若波羅蜜多」是什麼意思呢?
  • 最為殊勝的法器—仁山法師
    在日常生活當中學會用心我們當前的環境就是學佛 修行最好的環境所以要感謝我們的環境不論這個環境 現狀怎樣都要心存感恩這是會用心這朵蓮花吸收營養不斷地成長忽然有一天 花開見佛啦見什麼佛呀 見什麼佛花開見阿彌陀佛
  • 過年期間祈福 誦念哪些經咒殊勝、有求必應?
    1、十法界萬咒之王:南無阿彌陀佛讀音:na mo a mi tuo fo萬不可小看這簡單的六個字,佛陀金口宣說,此聖號乃萬咒之王,含攝十方法界一切諸佛功德利益,有著無與倫比的大威神力和無量無邊的福德智慧
  • 慧淨法師彌陀聖誕開示:阿彌陀佛是何等佛?(珍藏版)
    說起佛教,大家就聯想到阿彌陀佛,看到出家人,也會念阿彌陀佛,可說是把阿彌陀佛與佛教畫上等號,把出家人與阿彌陀佛畫上等號。儘管很多人也許不曉得佛教是釋迦牟尼佛二千五百年前在印度所創建,但都知道有阿彌陀佛這一尊佛。
  • 佛教:常念「阿彌陀佛」,佛菩薩冥冥之中加持你
    十往生經云:「若有眾生念阿彌陀佛,願往生者,彼佛即遣二十五菩薩,擁護行者。一切時,一切處,不令惡鬼惡神得其便也」。世出世間最殊勝的事無過於念佛,一切魔障都不會干擾你。有人念佛,佛菩薩說加持,但不靈驗,還有冤親債主,多有魔難來找。從這裡起疑惑,喪失了信心,怨佛菩薩不靈不加持。中國古人常說,「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問題不在外面,自己認真反省,把自己的毛病改正過來,問題就解決了。
  • 徑中徑又徑:云何得見十方諸佛.佛教令念阿彌陀佛.即見十方一切諸佛.
    阿彌陀佛光明如大圓月。徧照十方。水清而靜。則月現全體。月非趨水而遽來。水濁而動。則月無定光。月非舍水而遽去。在水則有清濁動靜。在月則無取捨去來。故華嚴經載解脫長者子云。知一切佛。猶如影像。自心如水。彼諸如來不來至此。我若欲見安樂世界阿彌陀如來。隨意即見。是知眾生注念。定見阿彌陀。若生彼土。則無諸苦。般舟三昧經雲。跋欲陀和菩薩。問釋迦佛雲。未來眾生。云何得見十方諸佛。佛教令念阿彌陀佛。
  • 每天拜八十八佛,罪滅障除,最為殊勝!
    取相懺中(對著88佛像),至誠禮拜八十八佛,最為殊勝,最為簡便,亦最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