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淨法師彌陀聖誕開示:阿彌陀佛是何等佛?(珍藏版)

2021-01-13 阿彌陀佛與我同行


編者按



2019年農曆十一月十七,阿彌陀佛聖誕紀念日,為感恩彌陀示現娑婆普利群萌,新北板樹體育館舉辦「彌陀聖誕佛一」,四眾弟子同念彌陀,慶彌陀聖誕,亦是慶自己念佛決定往生,阿彌陀佛的聖誕,也是念佛人的聖誕。


念佛結束,慧淨法師為大眾宣講淨土妙法,講題為:《阿彌陀佛是何等佛》,將彌陀悲願與淨土法門勝妙之處,和盤託出,令大眾直入彌陀本懷。


當日共有出家眾近三百位,居士約一千兩百位,同念彌陀,念佛音聲,響徹雲霄。


時光飛逝,明天又是一年一度的阿彌陀佛聖誕紀念日,我們離極樂世界的距離,又近了一年。


因為疫情,今年的彌陀聖誕,我們只能在家中獨自念佛,但念佛的當下,十方諸佛層層圍繞,十方念佛人,同居名號,同樣沒有距離。


五湖四海的念佛人,同樣可以在網絡中,聆聽妙法。


為慶念佛人與阿彌陀佛的聖誕,今摘錄去年慧淨法師彌陀聖誕開示的法音,讓大家聆聽妙法,體悟佛心,共念彌陀,同歸淨土。




今天是彌陀誕,各念佛會在這裡聯合舉辦念佛一永日,慶祝彌陀誕。


在講座之前,首先要向在座的各位法師們致意,聽說這一次前來參加的法師有兩百多位,有好幾十位特地從高雄、臺南上來,可以說是凌晨二、三點就出發北上的。


各位法師為法、聞法、樂法的熱誠實在令人欽佩,本人在此表示敬意。


彌陀誕,不只淨土宗的念佛人重視,也是佛教界所共同重視的。


說起佛教,大家就聯想到阿彌陀佛,看到出家人,也會念阿彌陀佛,可說是把阿彌陀佛與佛教畫上等號,把出家人與阿彌陀佛畫上等號。


儘管很多人也許不曉得佛教是釋迦牟尼佛二千五百年前在印度所創建,但都知道有阿彌陀佛這一尊佛。


這顯示阿彌陀佛和我們娑婆世界的眾生,是特別有緣的。


阿彌陀佛跟我們娑婆世界的眾生,乃至十方世界的所有一切眾生都特別有緣,這種緣不是疏緣,而是親緣,乃至是佛凡一體不離的親緣。


當然,這個因緣來自於創造,來自於阿彌陀佛的創建。


阿彌陀佛為十方眾生發願,為十方眾生修行,為十方眾生建造極樂世界,讓十方眾生回歸極樂世界成佛。阿彌陀佛為我們成就了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的萬德洪名,回向、賜給我們十方眾生,使得我們十方眾生,不管任何人,一念這句萬德洪名,就能夠消業障、增福慧、逢兇化吉、出入平安,臨命終時,就能夠蒙佛接引,往生極樂世界,在極樂世界快速成佛,跟阿彌陀佛一樣,獲得了無量壽命、無量光明、無量智慧、慈悲、願力與威神的功能,到十方世界廣度十方眾生。


阿彌陀佛為我們完成極樂世界,為我們完成往生極樂世界的正因──「南無阿彌陀佛」這句萬德洪名,因此阿彌陀佛跟我們特別有緣。這個緣完全來自於阿彌陀佛的悲願。


很多佛教道場,每年在「彌陀誕」的時候都會舉辦佛七,七天專一不雜地稱念南無阿彌陀佛,以之來慶祝阿彌陀佛。


不管任何人,只要念佛,身上一定會放佛光,念佛的地方就是放佛光的地方,因為念佛人所念的這句名號,就是彌陀的光明名號,因此這個光明,也就是阿彌陀佛的光明。


之所以有如此殊勝功德,主要原因是阿彌陀佛的本體跟他的名號、跟他無量的光明是一體的。所以,不管任何人,出家人、在家人、修行人、非修行人,乃至聖凡、善惡、智愚、賢不肖、男女、老幼,不論在哪裡念佛,他身上都會放光,那個放光的地方就是佛光普照之處。


所以,最吉祥的,莫過於這一句萬德洪名「南無阿彌陀佛」。





今天的講題是「阿彌陀佛是何等佛」八個字,即「阿彌陀佛是怎麼樣的一尊佛」的意思。


我們有一本隨身書,書名叫作《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內容是從四個方面來介紹阿彌陀佛:


一、阿彌陀佛是一尊本願成就的佛;

二、阿彌陀佛是一尊救度眾生的佛;

三、阿彌陀佛是一尊光明攝取的佛;

四、阿彌陀佛是一尊臨終來迎的佛。


這些內容在《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這本隨身書裡有簡略的、扼要的介紹。




今天我們是以另外五點來作介紹,從各個不同的角度來了解阿彌陀佛的殊勝、偉大。


不過,即使我們再從更多的角度來說明,也都無法完整的了解阿彌陀佛,為什麼?《無量壽經》有一句偈語說:



十方三世所有的如來,他的智慧猶如大海,深廣無邊,不能一眼看盡,不能一目了然。


「二乘非所測」,二乘就是小乘跟大乘,也就是聲聞跟菩薩,乃至等覺菩薩,都不能推測、測量、思維佛的境界。因為「唯佛獨明了」,只有佛跟佛,才能明了佛的境界。


佛的境界連等覺菩薩都無法了解了,何況我們凡夫呢?加上阿彌陀佛又是諸佛之王,我們更不可能理解了。



不過,我們可以從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淨土宗正依經典,也就是淨土三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的內容,多少相似性的來理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


釋迦牟尼佛一生的講經當中,談到有關阿彌陀佛以及極樂世界的經典總共有二百七十多部,但所謂正依經典,就是指淨土三經,其他的則是旁依經典。


旁依當中,也有旁明正依的經典,也就是淨土三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之外,《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這一章,以及《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這一品;這一章、一品,加上去就稱為淨土五經。可是,這一章、一品,不是主要依據的經典,而是從旁作為補充說明的。


對於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我們主要是從淨土三經來了解,但即使這樣,大家應該知道,佛的境界是沒辦法說明的,所謂「不可稱、不可說、不可思議」,凡是能夠說明、形容、想像得到的,都是有限的、膚淺的;乃至於,可說它還是屬於俗諦,不是真諦,因為真諦不可說。如《金剛經》所說:「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也就是說,真諦不可說,因為它超越能夠說明、思維的範圍,何況是阿彌陀佛及他的極樂世界是事事圓融無礙、一真法界,怎麼能夠說明呢?


釋迦牟尼佛為了要推廣淨土法門,鼓勵我們欣慕極樂世界的清淨莊嚴,進而嚮往發願願生極樂世界,不得不以世間凡夫所能理解的來講說、介紹。所以佛對我們所講的,是隨順我們這個世間以及我們的根機,否則我們就不曉得極樂世界是什麼樣的世界,不曉得阿彌陀佛是怎麼樣的一尊佛,就不能夠嚮往、願生極樂世界,乃至於不知道要念南無阿彌陀佛了。


所以,釋迦牟尼佛在淨土三部經,乃至其他經典所講到有關極樂世界的清淨莊嚴,有關阿彌陀佛的威神功德不可思議,也都是方便性的,還不是阿彌陀佛跟極樂世界的真實性。


因為,真實性我們不能理解,釋迦牟尼佛也難以向我們述說。可見極樂世界的真實,阿彌陀佛的真實,是遠遠超過淨土三經,遠遠超過我們所能夠理解、領悟的。


《無量壽經》、《阿彌陀經》說極樂世界是黃金為地、眾寶樓閣;環境是四季如春、清涼無惱、隨心所欲,這一些是方便說。真實的境界,是遠遠超過這一些形容述說的。極樂世界的功德、殊勝、好處,是遠遠超過這些百千萬億倍以上,是不可形容、不可思議的。


因此,經典上說阿彌陀佛是「威神功德不可思議」,或者說這句名號是「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功德名號」。


所以,我們要了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只能就我們凡夫所知的、相似的來理解。至於真正的境界,其實遠遠超越我們所能理解的領域。





這個講題,我從五個大點來講。每一個大點,同時引用比較核心、扼要的經文:


一、阿彌陀佛者,眾生之救主也。(救主)


二、阿彌陀佛者,絕勝諸佛也、諸佛之王也。(佛王)


三、阿彌陀佛者,古佛示現也、酬願度生也。(古佛)


四、阿彌陀佛者,諸佛根本也、出生諸佛也。(出諸佛)


五、阿彌陀佛者,眾生之本尊也、機法一體之佛也。(機法一體)



這五個大點,每一點底下都有引用經文。如果沒有引用經文,沒有經文的依據,這五個大點就是空談,乃至是欺騙。



阿彌陀佛是救度十方眾生的主人。十方眾生,從廣的來講,包含十法界中的九法界眾生,也就是「菩薩、聲聞、緣覺」這三聖,還有「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這六種凡夫。狹略來講呢,十方眾生是以凡夫為本,以凡夫為主要對象。如果以凡夫為主要對象的話,就是指六道的凡夫: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


一般學佛,很少談到救度,往往都是談修行──要勤修戒定慧,斷除貪瞋痴;往往是強調以自己的力量,經過修習戒定慧這個軌道來斷貪瞋痴,來離開六道輪迴。之後發菩提心、行菩薩道,往佛的境界邁進,很少談到救度。


其實,淨土宗是救度的宗派,阿彌陀佛是一尊救度的佛;在經典上,有很多部經典都談到。這給我們莫大的希望、安慰與法喜。


首先,我們來講佛教。


什麼是佛教?


佛教,就是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教理。佛教也可以說是成佛的宗教,在講成佛的方法。從根本來講,佛教是從解脫每一個人的生死輪迴之苦為出發點,同時是以成佛為究竟目的。


從這一點來看,佛教的內容就有兩大點:



解脫道就是解脫自己的六道輪迴,因為輪迴是苦,不解脫的話,永遠都在六道裡面,而且往往都是在三惡道者居多,所以佛教是離苦得樂,拔苦與樂的宗教。離什麼苦,得什麼樂?離六道輪迴生死之苦,獲得成佛涅槃之樂。


佛教首先講解脫,解脫生死輪迴就是解脫道。而修解脫道,必須先發出離心(想要離開六道輪迴生死之苦的心),才有這個動力去修行解脫的法門。


中國佛教主要是大乘佛教,大乘佛教是菩薩道,也就是要發菩提心。菩提心就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發了菩提心之後,就要行菩薩道;而菩薩道的具體內容,就是四無量心、四弘誓願,還有四攝、六度,這是大乘修行的具體內容。


菩薩道是建立在解脫道之上的,而解脫道是建立在出離心之上的,沒有出離心不能解脫。自己都不能解脫,而說要發菩提心是不可能的;因此所發的菩提心必然是虛假的,是有心無力,乃至根本沒有那個真心的。為什麼?他的貪瞋痴、煩惱都還沒有解脫,他本身都還在六道苦海裡面掙扎,哪有閒暇、餘力去解救同樣在六道苦海裡面掙扎的其他任何眾生呢?


所以,大乘的發菩提心、行菩薩道,必須是建立在解脫道之上,否則是在自欺欺人、打妄語的。尤其是出家眾,可說是大好大壞,且往往是大壞擺在面前,所謂「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入驢胎出馬腹,來還這一輩子十方施主的供養。披毛戴角還算比較輕的,有的則是墮入餓鬼道、地獄道。


出家人離開家庭、遠離紅塵、進入道場,是一個專業修行人,怎麼會有人後果落到這個地步呢?因為再怎麼樣的修行,貪瞋痴不但沒有斷,也沒有降伏;乃至於離開了親人,跟其他不認識的人相處在一起,由於個性、觀點的不同,往往產生對立、衝突、紛爭,彼此起情緒、起瞋恨心,這樣的話,豈不是造下了惡道的因嗎?尤其是犯戒破戒,違背因果,趕經懺,攀緣權貴,貪圖名聞利養,所以有句諷刺的話說「地獄門前僧道多」。


出家的修行人是三寶之一,是眾人之上的眾中尊,是難能可貴的、可敬可佩的;但修行是不容易的,我們應該恭敬修行人,尤其是三寶之一的出家修行人。


但我們也要曉得修行不容易,因此我們要強調佛法之中「救度的法門」;那麼,淨土宗就是救度的宗教,阿彌陀佛就是一尊救度眾生的佛。



如來以無盡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興於世,光闡道教,欲拯濟群萌,惠以真實之利。

——《大經》

我於無量劫,不為大施主,

普濟諸貧苦,誓不成等覺。

——《大經》


心或不堪常行施,廣濟貧窮免諸苦,

利益世間使安樂,不成救世之法王。

能救一切諸世間,生老病死眾苦惱。

——《大寶積經·無量壽如來會》


三惡道中,地獄餓鬼畜生,皆生我剎,受我法化,不久悉成佛。

——《無量壽莊嚴經》


輪迴諸趣眾生類,速生我剎受快樂。

常運慈心拔有情,度盡阿鼻苦眾生。

——《無量壽莊嚴經》

為諸庶類,作不請之友;荷負群生,為之重擔。以不請之法,施諸黎庶。


如純孝之子,愛敬父母。於諸眾生,視若自己。

——《大經》

為眾開法藏,廣施功德寶。

專求清白之法以惠利群生。

令諸眾生功德成就。

——《大經》

此是世間尊重父,此是世間尊重母;

此是世間救度者,此是世間大日光。

——《不空羂索神變真言經》

諸佛大悲於苦者,心偏愍念常沒眾生,是以勸歸淨土。


亦如溺水之人,急須偏救;岸上之者,何用濟為?

——《觀經疏》



第十三段法語,是出自善導大師的《觀經疏》。這一篇講稿所引用的內容,都是引用佛所說的,只有這一段法語是引用善導大師。


不過,善導大師是阿彌陀佛所示現,所說的等同佛說。


印光大師就說:「善導大師是一個有大智慧的人,有大神通的人,他是阿彌陀佛的化身,善導大師所講的,應該信受,如同佛所講的。」



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

別意弘願:「彌陀弘願度眾生」。


彌陀的弘願,是指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當中的第十八願,第十八願能夠徹底的、普遍的廣度十方眾生。



我至成佛道,名聲超十方,

究竟有不聞,誓不成等覺。

——《大經》

我若成正覺,立名無量壽,

眾生聞此號,俱來我剎中;

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圓滿,

亦以大悲心,利益諸群品。

——《無量壽莊嚴經》

其佛本願力,聞名欲往生,

皆悉到彼國,自致不退轉。

——《大經》


有此救主,十方眾生皆能脫離六道,往生彌陀淨土,速成佛果;


無此救主,十方眾生恐將長劫輪迴,繼續造業受苦,求脫無期。


阿彌陀佛平等無條件,救度十方所有一切眾生,不論聖凡、智愚、善惡、老幼,悉皆脫離輪迴之苦,齊同證悟涅槃之樂。


故,不論任何眾生,凡信彌陀之救度者,皆得往生彌陀淨土,皆同彌陀光壽無量。



這段經文是阿彌陀佛因地法藏比丘的時候,他發願要成佛;他說,他將來成佛,是要成為十方諸佛之中的最尊。


接下來又發願說:


洞視、徹聽、飛行,十倍勝於諸佛。

智慧、說經、行道,十倍勝於諸佛。

頂中光明,絕勝諸佛。


前面這四段經文,是阿彌陀佛因地所發願的部分內容。阿彌陀佛成佛之後,各種能力就會十倍勝於諸佛,乃至光明絕勝諸佛。


那麼,在經典上釋迦牟尼佛是怎麼解說讚嘆阿彌陀佛的呢?


《無量壽經》說:



尤其是這《大阿彌陀經》,釋迦牟尼佛絕對性的讚嘆阿彌陀佛,說阿彌陀佛本身以及他的光明是「佛中之王,光中極尊」。這些經文必須有時間才能詳細解釋。


彼佛如來,來無所來,去無所去,無生無滅,非過現未來;但以酬願度生,現在西方。

我憶往昔恆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如來,相繼一劫。


其最後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


《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這段經文的十二如來,跟《無量壽經》所講的阿彌陀佛的十二光佛的名號,是一樣的。


可見,阿彌陀佛在恆河沙劫之前就已經成佛了。



《法華經•化城喻品》說:


三千塵點劫以前,阿彌陀佛已經成佛。


即:三千塵點劫之前,有一國王及十六位王子,先後出家,並皆得道成佛,國王名「大通智勝佛」。十六位王子之中,在西方成佛者名阿彌陀佛,在娑婆成佛者名釋迦牟尼佛。


即彌陀與釋迦在三千塵點劫之前皆已成佛。


釋迦牟尼佛說,他來回娑婆世界已有八千次,可知彌陀也是如此屢次示現。


其示現之目的,如前所言,在於以平等、無條件,救度十方所有一切眾生,不論聖凡、智愚、善惡、老幼,悉皆脫離輪迴之苦,齊同證悟涅槃之樂。


四、阿彌陀佛者,諸佛根本也、出生諸佛也。(出諸佛)

眾寶蓮華,周滿世界。

一一寶華,百千億葉。

其華光明,無量種色,……

一一華中,出三十六百千億光;

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億佛,

身色紫金,相好殊特;

一一諸佛,又放百千光明。

普為十方說微妙法。

如是諸佛,

各各安立無量眾生於佛正道。

彼佛國中,有七寶蓮華,……

一一華中,出三十六億那由他百千光明;

一一光中,出三十六億那由他百千諸佛。

……

放百千光,普照世界。

是諸佛等,現往東方,為眾說法。

皆為安立,無量有情,於佛法中。

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

十方諸剎土,眾生菩薩中,

所有法報佛,化身及變化,

皆從無量壽,極樂界中出。


從「四、阿彌陀佛者,諸佛根本也」,所引用的經文,可以一目了然說明,十方諸佛都有可能是從極樂世界出來的。


乃至於東方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藥師佛,或者《阿彌陀經》裡面所講的「東方世界有阿閦鞞佛、須彌相佛、須彌光佛……」等等,這些東方恆河沙界諸佛,都可能是從極樂世界出來的。


乃至南西北方、四維上下,十方世界十方諸佛,都可能是從極樂世界出來的。


為什麼?因為往生極樂世界的眾生非常多,阿彌陀佛是三千塵點劫之前就已經成佛,所以從三千塵點劫之前到現在,十方世界、十方眾生往生極樂世界的當然也是無量無邊。


往生極樂世界是為了什麼?是為了逃避嗎?不是;是為了享樂嗎?不是。是為了廣度十方眾生才到極樂世界的。


我們在娑婆世界修行,要離開輪迴都沒有能力了,何況要救其他人,乃至廣度十方眾生?完全是不可能的。我們求生極樂世界,反而能夠快速達到這個菩提心、菩薩願。


不過,有的人認為:


啊!我沒有那個大心大量,我不敢往生極樂世界,因為我只想找一個能夠逃避苦惱的地方,能夠清淨、悠閒享受的地方。


極樂世界能滿足我們種種願望,想逃避到那裡,把那裡當作觀光休閒遊憩的地方,不想發大心也沒關係。


不過,一切眾生都有佛性,到了極樂世界,煩惱不斷自斷。為什麼?煩惱是真的還是假的?煩惱是假的。好像夢中的情境是真的還是假的?夢是假的。但是,如果沒有醒來的話,夢永遠都是真的,苦樂也永遠是苦樂。但是醒來之後,夢中所有一切的苦樂禍福,當下就消失。消失到哪裡?沒有來也沒有去。因為夢是沒有本質、沒有本體的,我們的煩惱也沒有本體,沒有本質的。


只是,在這娑婆世界,就會因為煩惱而起貪瞋痴慢,假藉身口意去造作殺盜淫妄,而永在六道輪迴,尤其是三惡道的沉淪,而這個煩惱跟業障,到極樂世界自然就消除了。


好像黑暗遇到了光明,黑暗就消除了。那黑暗到哪裡去呢?黑暗沒有來也沒有去,因為黑暗無體,沒有一個本質,而且黑暗是由我們的無明所幻現的,本來沒有黑暗、沒有煩惱,是因為我們無明才有這個煩惱,感覺有這個黑暗。


到了極樂世界,就好像黑暗遇到了光明,遇到了熾盛的、阿彌陀佛的光明,黑暗當下消除,煩惱當下消除,佛性的智慧當下現前。


佛性一旦現前,自然就有把十方眾生看成一體──「自他一體,冤親平等」的那種功能;於佛性當中自然就具有三明六通,自然就會發廣大心去廣度十方眾生。不用策發,不用鼓勵,不用策勵,自自然然就具足。佛性當中,沒有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沒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佛性當中沒有貪瞋痴、沒有分別、沒有我執、沒有自私自利。佛性當中,只有大慈大悲、拔苦與樂;佛性當中,只想犧牲奉獻自己去為眾生。


所以,到了極樂世界,佛性自然顯現,菩提心、菩薩願,不發而自然發起;因此就會倒駕慈航,到十方世界廣度眾生。


所以,有一個人往生極樂世界,就有一尊佛從極樂世界出來度眾生;有無量的眾生往生極樂世界,就有無量的佛從極樂世界到十方世界去廣度眾生。


從這個邏輯來看的話,釋迦牟尼佛在《無量壽經》也好,在《大寶積經如來會》也好,在《楞伽經》也好,釋迦牟尼佛在這幾部經典當中所說的,從極樂世界出來的無量的佛,會到十方世界去廣度眾生,同時現在也到了東方世界來說阿彌陀佛的救度之法,救度娑婆世界所有一切眾生。


這個內容,出自「華光出佛」的經文,說明極樂世界的蓮花,花中放光,光中出佛,佛到十方世界廣度眾生。


這一段經文可以說是《無量壽經》登峰造極的經文,也是淨土宗最殊勝的經文,於佛法來說,也是登峰造極的境界。


所以,曇鸞大師就說淨土宗是「上衍之極致,不退之風航」。


「上衍」就是大乘,「極致」就是登峰造極。淨土宗是整個大乘佛教之中的登峰造極,而且是成佛最快速不退轉的風航。


五、阿彌陀佛者,眾生之本尊也、機法一體之佛也。(機法一體)


本尊者,本者根本,尊者獨尊。猶如人之生命,生命是人之根本,最尊、超勝、絕對、唯一、無可替代。


故本尊乃信仰者根本之獨尊,解脫成佛之依憑,與之相即相入成為一體,非有不可,且唯一不二,若無則喪失慧命,若二則歧路無歸。


可謂:


恆沙世界,極樂最第一;

十方諸佛,彌陀獨稱尊。


故知:


十方三世佛,阿彌陀唯一,

最尊無可比,諸佛皆不及;

度生無障礙,威神不思議,

信者得往生,升道無窮極。




阿彌陀佛不只是我們修行人的本尊,也是所有眾生的本尊,而且阿彌陀佛跟念佛的眾生是機法一體。


「本尊」是什麼意思呢?有信仰的人、修行的人,才有所謂的本尊,如果沒有信仰、沒有修行的人,是沒有本尊的。


同時也只有佛教講本尊,其他的宗教不談。譬如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他們講上帝,因為基督、天主、伊斯蘭,這些宗教的根源就是上帝,沒有上帝就沒有這一些了,因為他們認為是上帝所創造的,信上帝回到天堂,不信上帝就會判他下地獄,所以他們無所謂本尊。


只有佛教的修行人,才有信仰本尊或供養本尊。尤其是密宗,密宗一定要供奉本尊,同時也要修本尊相應法。


到底本尊與修行者有什麼關係?重不重要呢?關係非常大,而且非常重要,否則就不叫本尊。


我們把信仰的對象稱為本尊,高高供奉在上,以世間種種寶物來莊嚴、供養,可見對方在我們的心目中,乃至生命中是多麼的重要,這個就是本尊。


在這裡為本尊作了一些解釋與定義──「本尊者,本者根本,尊者獨尊」。


「本」就是根本;「尊」,獨一無二、尊貴無比、尊崇至上。


「本者根本」,是我們在修行、解脫上,最根本,也是最初與最終所依靠的對象,這個就是「本尊」。因為他是我們依靠的對象,所以獨一無二的尊貴,無可替代。


「猶如人之生命」,本尊就好像一個人的生命。生命對我們是根本性的重要,所以這裡就說「生命是人之根本,最尊、超勝、絕對、唯一、無可替代。」


有一句話說「財不如身,身不如命」,假設用全宇宙所有的寶物來換我們的生命,可以嗎?不可以,因為生命最根本、最寶貴,沒有生命,即使有三千大千世界的寶物,也沒有任何作用,與我們無關,因為用不到。


所以,生命就是根本,乃至是身體的根本,因為這個肉體不是我們的,神識才是主人,身體算衣服而已。但真正來說,神識也不是我們的,法身慧命才是真正的自己。


所以生命是人的根本,因此生命是最尊貴的也是最超勝的,超越、勝過一切的。沒有生命的話,一切都沒有意義,因此生命是絕對性的;任何東西都是相對的,相對的可以比較,絕對的就無可比較,所以是唯一、無可替代的。如果讓你當國王七天,之後就要被砍頭,願意嗎?不願意。所有世間的榮華富貴,都是依附在這個生命,沒有這個生命,就沒有這一些榮華富貴,所以生命是最根本的。


本尊也一樣,「故本尊乃信仰者根本之獨尊」,本尊對我們來講是根本上,獨一無二的,其他的佛、菩薩,都不能跟我們的本尊來相提並論或者替代。為什麼?其他的佛不能救度我們,其他的菩薩更不用講。如果我們以其他的佛來做為本尊,豈不是失去了解脫的可能性了?這個是從結論上來講本尊。


「本尊是解脫成佛的依憑」,我們的本尊必須是能夠讓我們解脫,也能夠讓我們成佛,是我們解脫成佛所依靠的,才能作為我們的本尊,同時「與之相即相入成為一體」。「相即」就是一體不離的意思,「相入」就是彼此融合在一起,所以這樣的本尊是我們修行者非有不可,而且唯一不二的。


「若無則喪失慧命」,如果沒有本尊,我們就喪失慧命,繼續六道輪迴,所以本尊「非有不可」,「且唯一不二」。如果二的話,有兩個本尊,那到底要依靠哪一位?兩條路要選擇哪一條?


「若二則歧路無歸」,往生的正因只有一個,沒有兩個,所以本尊只能一不能二;二的話就「歧路無歸」,有好幾條路,結果沒有一條是能夠歸回家鄉的路。可見獨一無二的本尊對我們的重要。


在這裡所講的本尊,是指阿彌陀佛,所以說「阿彌陀佛者眾生之本尊也,機法一體之佛也」。


因此修學淨土法門的念佛人,佛堂有供奉本尊的話,所供奉的本尊,是一不是二,也不是三,這一個本尊就是阿彌陀佛。供養雕刻的相,或銅鑄的相,或泥塑的相都可以,或是畫像也可以,六字名號也可以。


總之,念佛人的本尊就是阿彌陀佛一佛,沒有二、沒有三、沒有其他。這能夠讓我們一心,不雜不亂、專注不變。


《悲華經》說,「我們娑婆世界的眾生,煩惱特別熾盛,業障特別深重,使得一千四佛摒棄我們而離開」。意思就是說,由於我們煩惱重、業障深,十方諸佛想要救我們而不可能,因此就離開我們;蕅益大師也說,十方諸佛離開我們,幸有阿彌陀佛一佛能夠救度我們。


因此,我們就以唯一能夠救度我們的阿彌陀佛,作為我們的本尊。其他的佛菩薩對我們也是有恩惠,我們也是要南無、恭敬的;因為生生世世以來,也因為有其他的佛菩薩推動我們,才能夠讓我們遇到阿彌陀佛的救度。


《無量壽經》「發起序」所講:「如來以無盡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興於世,光闡道教」,之後講授這個法門;所以,所有的如來都對我們有恩惠,所以我們念其他的佛、菩薩,也會加上「南無」兩個字。


但是,本尊卻只有一位,我們「南無」阿彌陀佛,這個「南無」跟南無其他的佛菩薩的南無,內涵、感情、感受是不一樣的。


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的「南無」,有信受彌陀的救度,有願生彌陀淨土的涵意。善導大師說,這一種「南無」就是「歸命」,把我們身心性命歸入彌陀的救度;其他的「南無」,南無佛或南無其他的菩薩,是一種感恩的、恭敬的,並沒有歸命的內涵在裡面。




那佛堂往往也有供奉西方三聖,我們要怎麼看待呢?


當然,本尊就是中間的阿彌陀佛,兩邊的觀音、勢至是阿彌陀佛的脅侍,不是我們救度的主人,要這樣理解。


所以,念佛人的佛堂,最好供奉一尊就好,讓我們一心專注,才不會在信仰上認為這也要皈依供養,那也要皈依供養,這要稱念,那也要稱念,這也要依靠,那也要依靠。如果這樣,就雜了。


因為我們是凡夫,總有分別、有執著,所以我們這一個法門,就是越單純越好,否則的話,我們執著得不得了。萬一抓錯了對象,怎麼辦?不過,我們這一個法門,不是我們念佛去抓阿彌陀佛;是念佛,接受阿彌陀佛的救度,是念佛,得蒙入於阿彌陀佛的懷抱。


接下來:


可謂:


恆沙世界,極樂最第一;

十方諸佛,彌陀獨稱尊。


故知:


十方三世佛,阿彌陀唯一,

最尊無可比,諸佛皆不及;

度生無障礙,威神不思議,

信者得往生,升道無窮極。


阿彌陀佛在十方諸佛當中最尊的、無比的、十方諸佛所不及的。這在《無量壽經》《平等覺經》以及《大阿彌陀經》的經文都有談到。阿彌陀佛也叫無礙光佛,他的光明名號攝取眾生,不受眾生煩惱、業障、冤親債主,乃至天魔外道的障礙。


「信者得往生」,只要信就能夠往生。這個信跟願、行是在一起的,信中有願,如果不願生極樂,那信什麼呢?而信了,自然就會浮出南無阿彌陀佛的名號,所以信行一體、信願不二。淨土法門信願行是一體的,信中有願行,願中有信行,行中有信願。


「升道無窮極」,這五個字是《無量壽經》所講的,意思是說,我們只要信佛念佛,今生就必定能夠脫離六道生死的輪迴,到了極樂世界,就能夠升道無窮極,也就是成佛的意思。




這些文字雖然是我編寫的,但是也都是依據佛所說的,依據經典的內容來解說。


這一篇講義的內容非常的好,都是淨土法門的核心,希望大家能夠帶回去薰習。




摘自 | 慧淨法師2019年彌陀聖誕開示

因編輯需要,略有調整


相關焦點

  • 慧淨法師法語丨善導大師
    善導大師是淨土法門的集大成者 點擊收聽 第五篇 淨宗傳承《慧淨法師法語》——慧淨法師1、善導大師1.善導大師是淨土法門的集大成者,世稱「彌陀化身」;每念佛一聲,便有一道光明從其口出,聲聲佛號,聲聲光明。
  • 慧淨上人《彌陀聖誕》千人僧信法會 百人善信皈依
    朗讀:王立欣2019年12月8日慧淨法師於臺灣新北市板樹體育館舉辦【彌陀聖誕佛一法會】,帶領四眾弟子一同念佛報恩,感恩彌陀示現娑婆普利群萌,並為大眾宣講淨土妙法,講題為:「阿彌陀佛是何等佛」,將彌陀悲願與淨土法門勝妙之處和盤託出,帶領大眾直入彌陀本懷
  • 慧淨法師|攝取不舍的故事
    信受彌陀救度,專稱彌陀佛名願生彌陀淨土,廣度十方眾生
  • 31|望佛本願,意在眾生一向專稱彌陀佛名
    主播:佛穎「持」也有兩種意思:一是不忘失,令其代代相傳;二是信佛念佛,也就是專稱彌陀佛名,以專稱彌陀佛名作為我們的修行,作為我們學佛的全部,作為我們往生極樂的直接因,也就是「正因」。所以釋尊宣說《阿彌陀經》的時候,就講「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可以說《阿彌陀經》就是《觀無量壽經》這一段經文的開展。
  • 善導大師淨土教理的核心01:阿彌陀佛不是高不可攀的佛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慧淨法師:善導淨土教理的核心01壹、「彌陀本願力」是淨土宗根本唐朝善導大師這是每一尊佛在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時,共同要發的願,每一尊佛的成佛過程都要先發這個願,沒發這個願就不能成佛,所以叫做「總願」,也叫做「通願」。「別願」:每一尊佛除總願之外,各自還有特別不同於其他佛的願,這叫做「別願」。譬如藥師佛十二大願,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釋迦牟尼佛五百大願。
  • 恭迎阿彌陀佛聖誕
    文作者:五臺山黛螺頂恭迎阿彌陀佛聖誕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農曆十一月十七日是佛教阿彌陀佛聖誕日,阿彌陀佛,佛名,阿彌陀為梵文音譯,意譯無量;另有梵名音譯阿彌多廋、阿彌多婆,意譯無量壽、無量光。
  • 你知道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嗎?請聽蕅益大師開示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之27(蕅益大師著)【經文】舍利弗,於汝意云何,彼佛何故號阿彌陀?【蕅益大師要解】此經的示持名妙行,故特徵釋名號,欲人深信萬德洪名不可思議,一心執持,無復疑貳也。 阿彌陀,正翻無量,本不可說。本師以光、壽二義,收盡一切無量。
  • 26|淨土法門的「無生法忍」,就是決定信受彌陀救度
    這一段經文是說,釋迦牟尼佛說完了「正宗分」全部的十三觀與九品,合起來就是十六觀的時候,韋提希與她的五百位侍女聽過釋迦牟尼佛說法之後,隨即當下看到極樂世界,她們同時也在世尊講說第七觀「華座觀」的時候,親眼看到了住立在空中的阿彌陀佛,以及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看到了佛身和菩薩,因為心中充滿了歡喜,感嘆這是未曾遇見過的殊勝、尊貴、難得的救度的法緣,就像撥開浮雲見到陽光一樣
  • 【念佛回向】恭逢藥王菩薩聖誕,我們一起祈願遠離疾疫、健康平安!
    唯獨憑藉阿彌陀佛四十八慈悲大願!信願持名、求生淨土!我們要明白,這世間的第一真實利益是什麼?信願持名、憶佛念佛、往生極樂和勸人信願持名、憶佛念佛、往生極樂是這世間第一真實利益外,所謂的開示皆為方便之法!所謂禪、密、淨,各宗皆為方便說!各宗各門皆是第一!聽經聞法、八萬四千諸行,皆是增強我們的信願!一句佛號是一切善法的總持!
  • 彌陀聖誕:彌陀饒舌,佛性超脫生死
    長耳和尚說了一句話:「彌陀饒舌!」——阿彌陀佛多嘴啊,洩露我的身份!長耳和尚說完就圓寂了。這些人看到長耳和尚圓寂,就呆在那邊:「定光古佛是找到了,卻圓寂了。」想想他剛才講的「彌陀饒舌」,說長耳和尚是定光古佛的人是永明大師啊,那「彌陀饒舌」不就是在說永明大師。原來永明大師是阿彌陀佛再來得!趕快回去報告吳越王:定光古佛走了,阿彌陀佛還在。
  • 往生紀實:《邢臺圓通寺常住釋佛仁法師》;預知時至、舍娑婆、歸極樂.
    法號釋本昌法師和釋通慧法師。在老人十二歲時母親離世。走上了信受彌陀救度,專稱彌陀佛名,願生彌陀淨土的光明大道!   釋佛仁師父了解法脈後,一心念佛!隨後給了佛保一個明顯動作,手指向阿彌陀佛垂慈接引眾生圖,說:「勸人要一向專念彌陀名號,一心求生彌陀淨土,此世不可常保。大勢至菩薩雲:  「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可見佛仁老師父已經法義入心,信靠不移!
  • 為什麼說即心即佛是最上乘最直接的教化,看法師開示
    為什麼說即心即佛是最上乘最直接的教化,看法師開示。「聞名欲往生」,「欲生我國乃至十念」,在這個地方,一念決定就可以成就這樣的利。很多人執著於「十念」是臨命終之時,是舍報之時。事實上,一念回心之時,就是捨棄無始以來的貪、嗔、痴、慢、疑的生死根,知見根,顛倒根,邪見根之時。
  • 虛雲老和尚:無論是禪是淨,貴在六根門頭用事,掉舉與昏沈,都是失念的病源
    剛好佛七止靜默念,大眾一聞虛雲老和尚駕到,大半離座迎接,叩頭禮足。當時雲老和尚大喝一聲說:「你們學佛好多年,今天對這樣嚴肅佛七道場,給你倒插法幢了!佛法的門中,無論是禪是淨,貴在六根門頭用事,掉舉與昏沈,都是失念的病源。你們記得嗎?《彌陀經》中說過,假如一天、二天、三天、甚至於七天,都一心不亂,那個人在臨命終的時候,阿彌陀佛和諸聖眾現在他的面前,接引往生。現在你們諸位能不能一心不亂?
  • 印光法師:煩惱是沙石,彌陀是巨航
    煩惱是沙石,彌陀是巨航  人在生死輪迴中,無量劫來所造的惡業無量無邊。
  • 為什麼「南無阿彌陀佛」是顯密總持?這句六字洪名的功德太大了
    守護流通諸佛秘藏,彼比丘即今阿彌陀佛是。《法華經》:大通智勝如來時,十六王子出家淨修梵行,求無上菩提,佛滅度後,常樂說是妙法華經。十六王子後悉成佛,第九王子於西方成佛,即今阿彌陀佛是,彼第十六王子即釋迦牟尼佛是。
  • 今天12月31日(四)「恭迎阿彌陀佛聖誕」光中極尊 佛中之王
    今天12月31日(四)農十一月十七日【恭迎阿彌陀佛聖誕】光中極尊 佛中之王經句:光中極尊,佛中之王。——《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釋義:阿彌陀佛的光明妙善美好,超過世間日月光明的千億萬倍。所以釋迦牟尼佛讚嘆阿彌陀佛的光明,在一切諸佛的光明中極為尊貴,是佛中之王。阿彌陀佛為西方極樂淨土的教主,其左右兩脅為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以所成就莊嚴功德故,稽首頂禮阿彌陀佛及持其名號,遠勝世間供養諸佛及行布施波羅蜜功德。阿彌陀佛威攝一切諸佛淨土,承其不可思議功德,凡信奉受持阿彌陀佛經典,得生於彌陀淨土。
  • 彌陀贊——念佛法門
    自心本來是佛,只要念佛,不間斷到一心不亂,自心與阿彌陀佛打成一片,此時自心即是淨土,自性即是彌陀,念到此境界便能了生脫死、出六道輪迴。念佛即便不能大徹大悟,也能往生淨土,因其願與阿彌陀佛本願感應道交。所以,念佛求生淨土,是修行的最上法門。」
  • 淨宗法師:佛跟螞蟻、蟋蟀等不同眾生說話,無需同聲翻譯
    淨宗法師:念佛,就是在接收彌陀的信號彌陀的光明跟他的名號不是兩件事。彌陀的光明是看不見的名號、沒有聲音的名號;彌陀的名號是有聲音的光明。一、光明就是名號,名號就是光明。現在我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我在這裡放光呢,你們看見沒有?沒有看見。沒有看見,是因為你們「煩惱障眼雖不能見」,但是「淨宗念佛常放光明」。當然,你們念佛我也看不見,但確實是有光的。光有可見光,有不可見光,這並不稀奇。
  • 【助念開示範例】助念過程中如何為亡者開示
    由亡者的孝眷虔誠在佛前如此敬白佛菩薩,也為孝眷種下善根,所以這是冥陽兩利的功德佛事。啟稟亡靈:一起念佛,隨佛往生再點三柱香,仍是孝眷三人代表,由長子向亡靈啟稟曰:「某某(稱謂),本願山彌陀助念團的蓮友,發心來為您念佛,請您至誠懇切跟我們與蓮友一起念佛,求生西方。
  • 去菜市場念阿彌陀佛,會有眾生跟著嗎?聽聽師父怎麼說
    問:殺生市場上念阿彌陀佛會有眾生跟著嗎?之前看到一個淨空法師開示唐太宗李世民出來附身說六道時,說到殺生市場上念阿彌陀佛身後很多眾生跟著,怕怕的,這樣以後去市場買三淨肉或死去魚都不敢念南無阿彌陀佛了。怎麼辦?很怕因為南無阿彌陀佛他們跟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