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斯大黎加腐敗治理研究

2020-12-11 澎湃新聞

劉天來

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哥斯大黎加的腐敗呈現高層腐敗影響巨大、長時間缺乏輿論監督、腐敗與毒品犯罪牽連的特點。國內外形勢的變化、本身反腐敗的需要、加入經合組織的要求迫使哥斯大黎加加強腐敗治理。為打擊腐敗,哥斯大黎加從打擊賄賂的角度入手,不斷完善反腐敗立法,其中《法人責任法》是核心。哥斯大黎加還採取構建政府信息公開制度、完善司法制度、支持民間社會組織發展、加強國際合作等等。哥斯大黎加的腐敗治理取得了巨大的成效,成為中美洲最清廉、拉美排名前列的國家。但也存在打擊賄賂有失偏頗等缺點。

一、

哥斯大黎加腐敗的特點

(一)高層腐敗影響巨大

幾位前總統捲入腐敗醜聞,震驚了整個哥斯大黎加社會,最終導致哥斯大黎加政治格局的劇烈變遷。幾名前總統涉嫌腐敗並且其中兩名前總統被判處刑罰,使得原本屬於兩個主要政黨之一的基督教社會統一黨由於腐敗醜聞而幾乎被摧毀,哥斯大黎加政壇隨之湧現出一批規模較小的政黨以填補因基督教社會統一黨倒塌而產生的政治真空,最終終結了哥斯大黎加長期而穩定的兩黨制,使得多黨制從此在哥斯大黎加建立。因為高層腐敗的影響範圍極為深遠,對哥斯大黎加的政治體系造成了嚴重後果:一個主要政黨崩潰,兩黨制終結,少數派政府崛起,國會支離破碎。同時,對哥斯大黎加的公民民主觀點產生了負面影響,政黨制度的崩潰破壞了選民對政府和整個政黨的信心。

(二)長時間缺乏輿論監督

在21世紀初以及之前,在哥斯大黎加新聞界報導的腐敗行為比較罕見。20世紀初哥斯大黎加曾進行規範誹謗的立法,要求記者在發表指控公眾人物腐敗或任何其他不當行為的調查報導之前,要具有充足的證據。而在沒有具有充足證據的情況下發表指控公眾人物涉嫌腐敗的新聞可能會導致記者被追究責任甚至是被處以刑罰。21世紀前後,由於網際網路的快速普及和社交媒體的興起,加上哥斯大黎加修改了相關法律,廢除了將合理的錯誤報導定為刑事犯罪和降低了對涉及腐敗的新聞報導的證據標準,與腐敗相關的新聞才快速增多,腐敗問題逐漸進入公眾的視野。

(三)腐敗與毒品犯罪牽連

由於哥斯大黎加所處的地理位置,是南美洲和北美洲陸路往來的必經之地,加上北邊貝里斯、墨西哥,南邊哥倫比亞等都是毒品犯罪大國,哥斯大黎加不免受到鄰國和區域位置的深刻影響。毒販通過賄賂、給予利益等手段,腐蝕哥斯大黎加公職人員,以期能過境哥斯大黎加或者直接在哥斯大黎加銷售毒品。由於毒品犯罪的豐厚利潤,使得毒販有能力許諾給予哥斯大黎加公職人員巨額的賄賂財產。

二、

哥斯大黎加加強反腐敗的背景

(一)國內外形勢

國際社會對打擊腐敗已達成了廣泛的共識,並採取各種措施打擊腐敗。對於拉丁美洲而言,儘管在政治層面上,有十幾位前總統因捲入腐敗行為或被免職,或已在監獄服刑,但阻嚇力依然有限。就哥斯大黎加而言,腐敗已成為一個主要問題,動搖了哥斯大黎加民眾對任命和當選的公職人員的信心。因此,反腐敗的主張深得人心,一些政黨正是高舉反腐敗的旗幟、以反腐敗為政黨宗旨獲得民眾的支持,進而贏得國會議席甚至總統職位。在本身形勢和國際反腐敗合作的國際背景之下,以打擊賄賂為重心的反腐敗在哥斯大黎加興起。

(二)本身反腐敗的需要

2004年,前所未有的腐敗醜聞加劇了哥斯大黎加對腐敗的危機感和對反腐敗的緊迫感,連續在位的三位前總統因涉嫌腐敗而受到指控,引發了哥斯大黎加民眾廣泛的關注和輿論的風波。2005年Calderon Guardia醫院遭受火災,牽連出了政府許多部門和官員收受賄賂等腐敗行為。而本身的腐敗程度並不低的警察部門作為與民眾接觸最為廣泛的一線部門,加深了哥斯大黎加民眾對政府貪腐的感受。2017年發生的「水泥事件」對哥斯大黎加產生了深遠影響,牽扯了腐敗黑幕,也拉開了涉及眾多商業機構和政府眾多部門官員之間官商勾結、貪汙受賄的遮羞布。

(三)加入經合組織的要求

作為哥斯大黎加加入經合組織的要求和標準之一,經合組織要求哥斯大黎加加入某些反腐敗條約,且經合組織建議哥斯大黎加修改其立法。哥斯大黎加明白單純加入概括性的《OECD反賄賂公約》不足以調整國內猖獗的賄賂行為,國際條約也必須轉化為國內法才能更有效地發揮作用,且由於經合組織的高度關注,哥斯大黎加意識到,通過對跨國賄賂等行為進行明確而懲罰性的立法對於哥斯大黎加融入經合組織至關重要,因此根據經合組織的建議,哥斯大黎加頒布了反賄賂和腐敗法。

三、

哥斯大黎加反腐敗立法

(一)反腐敗立法

哥斯大黎加在尋求加入經合組織之前,已經加入了許多涉及反腐敗的國際條約,統一構成了哥斯大黎加的反腐敗法律體系。比如,哥斯大黎加於1997年批准了《美洲反腐敗公約》,於2007年3月批准了《聯合國反腐敗公約》。除了《刑法》外,哥斯大黎加陸續通過立法,出臺了一系列對腐敗治理影響深遠的法律,核心是四部:《財務管理和公共預算法》《內部控制法》《防止過度行政程序的公民保護法》《反腐敗和資產非法增加法》《法人國內賄賂、國際賄賂及其他犯罪責任法》。其中,《法人責任法》)是哥斯大黎加最新的反腐敗立法,也是哥斯大黎加為加入OECD所作出的努力的結果之一。

(二)《法人國內賄賂、國際賄賂及其他犯罪責任法》

哥斯大黎加是拉丁美洲最近對賄賂行為確立公司等法人刑事責任的國家,因為對賄賂規制的不足影響了哥斯大黎加反腐敗的成效,為此,哥斯大黎加的立法機關新近通過《法人責任法》,對已經為《刑法》所列明的腐敗犯罪(包括國內外賄賂)增加規定了公司等法人的刑事責任,並增加了新的會計欺詐罪等罪名。《法人責任法》還規定了嚴厲的新的財產處罰和行政處罰,但同時允許公司法人通過採取合規行動而減少40%的罰金等等,上述規定都對哥斯大黎加的腐敗治理產生深遠的影響。

四、

哥斯大黎加反腐敗的其他措施

(一)構建政府信息公開制度

2018年,兩位普通的哥斯大黎加公民向哥斯大黎加財政部提出了獲取政府信息的申請。這兩位普通公民的申請,揭開了哥斯大黎加政府信息公開改革的大幕。最終憲法法院確認政府侵犯公眾知情權。哥斯大黎加的政府信息公開制度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展開,並獲得了快速的發展。比如,哥斯大黎加通訊部頒布一項行政法令,以提高政府信息透明度和便捷公民對政府信息的獲取,同時建立後續機制以及進行適當的監控和評估。

(二)完善司法制度

自19世紀80年代以來,哥斯大黎加就主張建立一個擁有專業、公正、獨立的司法系統,對行政權力特別是對總統特殊權力的明確限制,加強司法系統的自主權,以限制行政部門的自利行為。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改革創建了具有明顯制度凝聚力的司法部門,為正式分權制奠定了基礎。這些改革使得法院擁有橫向問責的能力,並能在沒有政治幹預的情況下維護法治。為應對一系列重大的政治和金融腐敗醜聞,1989年成立拉丁美洲最強大的法院機構之一的最高法院憲法法庭或稱第4法庭,自成立以來,憲法法庭就一直在哥斯大黎加發揮重要的問責作用。

(三)更多措施

除了反腐敗立法、政府信息公開制度、司法制度外,哥斯大黎加還採取了一系列其他措施以加強腐敗治理,這些措施與上文論述的措施一起,構建成哥斯大黎加完整的反腐敗體系。首先是支持民間社會組織,其次是構建公職人員財務披露制度,第三是加強國際合作。此外還有提高國家應對和治理腐敗的研究能力、加強政府內部紀律措施等等。

五、

哥斯大黎加反腐敗的成效與問題

(一)哥斯大黎加反腐敗的成效

與拉丁美洲地區清廉度度最高的烏拉圭和智利相比,哥斯大黎加的表現並不突出,但相較於中美洲各國,則一騎絕塵。總體而言,哥斯大黎加在拉丁美洲地區其腐敗程度是較低的,僅位於烏拉圭和智利之後。哥斯大黎加社會各界對政府腐敗程度的感知和反應與透明國際的研究結論一致。在哥斯大黎加民眾的印象中,腐敗是生活的事實,但是,哥斯大黎加人的腐敗經歷卻非常低。許多外國投資者也仍然認為哥斯大黎加是中美洲汙染最少的國家。

(二)哥斯大黎加反腐敗中存在的問題

儘管哥斯大黎加所採取的反腐敗措施多樣且涉及多方面,但是腐敗問題並未得到有效的改善,根源在於反腐敗措施存在的問題:第一,僅重視打擊賄賂有失偏頗;第二,有些反腐敗措施存在缺陷;第三,反腐敗措施資源不足;第四,單行刑法有損刑事司法基礎。

六、

結論

哥斯大黎加對反腐敗的反應是積極的,並已作出重要的努力和取得許多結果。以現有的證據和目前的情勢而言,哥斯大黎加的腐敗治理力度有望繼續得到加強。不過,哥斯大黎加目前採取的反腐敗措施和構建的反腐敗制度能否獲得多大的成效,依然可持保留態度。哥斯大黎加已經顯露出腐敗治理的一些薄弱的地方,亟待加強。

(作者:劉天來,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本文摘自《學術探索》2020年第6期)

原標題:《哥斯大黎加腐敗治理研究》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在頂層治理中維護執政安全——讀《走出腐敗高發期——大國興亡的...
    古今中外,人們努力以各種辦法防治腐敗,不懈追求政治清明和社會穩定,但腐敗易發多發頻發的現象仍此起彼伏。正是針對這一問題,《走出腐敗高發期——大國興亡的三個樣本》一書,對17-19世紀中、英、美等國三段公認的腐敗高發期,進行了富有新意的實證研究,提出了須對腐敗進行頂層治理以維護執政安全等一系列新的理念和思路,為我們加強和改進防治腐敗工作提供了有益啟迪。
  • 於洪君:哥斯大黎加:鮮為人知的諸多「第一」
    1564年,該地區淪為殖民地,有了西班牙名稱「哥斯大黎加」,意為「富饒的海岸」。1821年,拉美獨立運動全面高漲,哥斯大黎加獲得獨立,並於1823年加入了中美洲聯邦。15年後,亦即1838年,哥斯大黎加退出了中美洲聯邦,1848年獨自建國。哥斯大黎加獨立後,曾長期處於莫拉波拉斯和蒙特亞萊格雷兩大家族統治之下。
  • 平輿縣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決勝年行動推進會召開
    映象網訊(見習記者 王東紅 通訊員 王昆明 王婭昕)5月26日,平輿縣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決勝年行動推進會在縣會議中心二樓會議室召開。平輿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縣監委主任李海燕,副縣長馬林出席會議。會議由馬林主持。
  • 馬亮評《香港腐敗預防與治理》︱廉政公署的成功秘訣
    香港城市大學公共政策學系的伊安·斯科特(Ian Scott)和公婷最近出版的專著Corruption Prevention and Governance in Hong Kong(《香港腐敗預防與治理》,以下簡稱「本書」),對香港的廉政歷史與經驗進行了鞭辟入裡的剖析。
  • 哥斯大黎加環境政策成效顯著
    哥斯大黎加最近啟動了一個名為「未來足跡」的大型植樹造林項目,計劃在該國北部地區種植20萬棵樹。其中,6.5萬棵種植在公共道路區域,12萬棵在農牧區,還包括1.5萬棵再生林木;項目還包含未來5年的樹木養護工作。政府希望在明年9月前完成植樹目標。
  • 《哥斯大黎加簡史》導讀: 用漢語呈現中美洲「富饒海岸」
    哥斯大黎加雖與中國相距遙遠,但自然資源富足、生物形態多樣、人民幸福和平。第一次用漢語展現「富饒海岸」「中美洲瑞士」的歷史脈搏,為加強我國與哥斯大黎加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好交往,增添了新的途徑。關於哥斯大黎加,也許中國球迷比普通百姓更加耳熟能詳:從2002年世界盃小組賽的偶遇,到2014年哥斯大黎加闖入世界盃8強。
  • 「中美洲的瑞士」 哥斯大黎加
    讓您全景感知哥斯大黎加☟「中美洲的瑞士」哥斯大黎加哥斯大黎加是拉丁美洲的一個總統共和制國家,北鄰尼加拉瓜,南與巴拿馬接壤。哥斯大黎加位於北緯10°,西經84°,東臨加勒比海,西靠北太平洋,屬於北美洲。哥斯大黎加共有34個自然公園,是哥旅遊創匯的重要來源,自然公園門票費本國人為每人1.45美元,外國遊客每人收費7美元,幾乎是國內遊客的5倍。親近哥斯大黎加
  • 目的地 哥斯大黎加,中美洲的瑞士
    1502年哥倫布第四次航海發現哥斯大黎加海岸時或許從未想到後人會給這裡如此高的評價。 新年第一遊,我們走遠點。哥斯大黎加,中北美洲一個熟悉而陌生的國家。人們總能在世界足壇的賽場上看到哥斯大黎加隊的身影,卻對這個世界上第一個不設軍隊的國家知之甚少。在記憶中,即使在足球水平落後的中北美地區,哥斯大黎加也不算一支強隊。
  • 豔遇哥斯大黎加
    2015年春節去的哥斯大黎加,直到現在,我都很難確切描述這個中美洲小國家留給我的具體感受,只知道,很想念,尤其是在墨西哥的院子裡困了半年,還將更久。依靠回憶度日,有一種心酸的幸福。唯有哥斯大黎加,回憶中的它,如同雨後溼漉漉的花朵,葉子上的露珠在陽光下折射出小小的彩虹。因為刻在我記憶裡的,是在哥斯大黎加遇到的那些人。
  • 哥斯大黎加僑胞:等疫情過了,請你一定來看看哥斯大黎加美麗的三月
    本期,僑胞林楚琪與我們分享哥斯大黎加華僑華人的留守故事。三月,本是一年中最美的季節,也是哥斯大黎加最美的季節,奼紫嫣紅的花朵開遍全國,每年這時候都吸引著不少遊客到訪。但從2020 年年初到現在,卻成了我們心情起伏最大的幾個月。新年伊始,本是祖國闔家團圓,歡度佳節的日子,然而,一場新冠肺炎疫情悄然蔓延,牽動著所有人的心。
  • 哥斯大黎加積極發展可再生能源
    哥斯大黎加國家能源控制中心的數據顯示,2020年哥斯大黎加可再生能源發電量佔全國發電總量的比例達到99.78%,化石燃料發電量創1986年以來最低紀錄。分析認為,氣候多雨、人口較少、工業化程度較低,為當地利用可再生能源提供了有利條件。
  • 哥斯大黎加跌出2020年最佳投資國前五名
    哥斯大黎加《共和國報》1月22日報導,據《美國新聞和世界報導》(U.S. News)發布的2020年「最佳投資國」排名,哥斯大黎加從2019年第三名跌出2020年前五名榜單。2020年榜單變化較大,2019年前五位國家,除印度仍居第五名以外,烏拉圭(第一名)、沙特(第二名)和盧森堡(第四名)皆跌出榜單。
  • 考慮市場治理體系的銀行債權治理及其效應研究
    多數學者從單一機制視角研究銀行債權發揮的公司治理效應,這有助於局部還原銀行債權發揮公司治理效應的機理,但卻不能觀察銀行債權作為市場治理體系的一份子,其與體系內其他機制間互動的功能及演化特徵,且銀行債權治理效應的研究結論依然存在爭議。
  • 哥斯大黎加社會性支出僅佔GDP的12.2%
    【南美僑報網編譯劉大美報導】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最新研究結果顯示,就社會性支出在國內生產總值(GDP)中的佔比而言,哥斯大黎加是該組織各成員國中表現最差的國家之一。哥斯大黎加《共和國報》11月30日報導,經合組織對其各成員國的社會性支出(大部分採用2019年數據,但也有一些國家採用的是2018年數據,後者包括哥斯大黎加)進行了比對分析。結果顯示,哥斯大黎加的社會性支出在其GDP中的佔比僅為12.2%,低於經合組織國家的平均水平20%,排名倒數第四。
  • 哥斯大黎加
    哥斯大黎加--米盧老東家"中美遊擊隊"   即使在足球水平落後的中北美地區,哥斯大黎加也不算一個強隊。
  • 「疫」後衝浪勝地 哥斯大黎加排全球第一
    【南美僑報網李艾爾編譯】衝浪旅遊企業CR SERF公布的一項研究顯示,哥斯大黎加將成為疫情之後全球衝浪愛好者的首選目的地。在世界十大衝浪勝地中,哥斯大黎加的新冠肺炎死亡率最低。哥斯大黎加《共和國報》5月25日報導,除了作為全球最受歡迎的十大衝浪勝地之一,哥斯大黎加還是在應對新冠疫情方面表現最好的國家之一,其境內新冠肺炎死亡率僅為1.08%。多家國際媒體曾將哥斯大黎加列入全球衝浪勝地的榜單中。
  • 歐盟降低農藥限量將波及哥斯大黎加香蕉出口等產業
    世界農化網中文網報導: 近日,歐盟提議降低農產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此舉將直接影響哥斯大黎加的出口業務,因此哥斯大黎加向世界貿易組織的衛生和植物檢疫措施委員會表示了對該問題的關注。   哥斯大黎加的香蕉產業將是受影響最嚴重的產業之一,該產業佔歐盟出口的53%。
  • 足球桃源哥斯大黎加
    我的朋友西蒙·庫珀,在2014年世界盃結束後造訪世界盃八強國家哥斯大黎加,發現這世界上第一個不設軍隊的小國,足球早已全民化。他發現所到之處,男孩女孩、成年人,甚至中年女性,踢球者比比皆是。一個中美洲氣候潮溼的國家,人口不過450萬,將這麼多的土地資源拿出來,作為足球場地,哥斯大黎加歷屆政府的眼光與眾不同。
  • 99%的哥斯大黎加英語教師擁有高等師範專業學歷
    中新網2月27日電 據南美僑報網報導,英國跨國教育企業「培生」(Pearson)拉丁美洲分公司近日公布的一份調查表明,在哥斯大黎加,絕大多數英語教師都擁有高等師範專業學歷。據報導,根據這一調查結果,哥斯大黎加是英語教師受高等師範專業培訓情況最好的拉丁美洲國家,佔比高達99%;智利和烏拉圭則分別以88%和68%排在第二和第三位。另外,同一研究還表明,在哥斯大黎加,有51%的英語教師擁有中級英語水平。
  • 哥斯大黎加膳食比例調查 超九成受訪者愛吃肉
    中新網1月6日電 據南美僑報網報導,世界各地人民的飲食習慣和口味偏好各不相同,哥斯大黎加大學(UCR)近日公布的2019年「現狀調查」結果顯示,99.2%的哥斯大黎加人偏愛肉食。據哥斯大黎加《自由新聞報》報導,當談到蛋白質食品的消費趨勢時,肉類無疑是哥斯大黎加家庭餐桌上的「贏家」。在1215名哥斯大黎加受訪者中,95.6%的受訪者表示自己喜歡吃紅肉(以牛肉為主),66.5%偏愛肉腸等經過工業加工的熟肉。另一方面,只有0.4%的受訪者表示他們不食用任何種類的肉食,這說明哥斯大黎加素食主義者的人數非常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