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消費,浙裡有我——315大型網絡互動直播 記者 牟嘉 攝
兒童用品的質量是否達標,一直是廣大家長朋友關注的重點。曾有報導稱,有小朋友花錢在小賣部買了玩具,但在使用途中,玩具突然發生爆炸,導致該兒童臉部受傷。為了避免類似悲劇發生,對兒童用品的質量監管尤為重要。
3月14日下午,在浙江「3.15」網絡特別互動直播上,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通過網絡就網友關心的話題作了回應。
兒童用品怎樣才算安全?
不知從何時起,一種名為「水晶泥」的玩具悄悄在兒童之間流行。水晶泥的外觀類似果凍,柔軟有彈性,可以被捏成各種形狀,一度成為「網紅產品」。但在浙江省質科院副院長陳鋼看來,這種光鮮亮麗的產品背後,隱藏著看不見的危險。其中含有大量的凝固劑硼砂,會對兒童身體健康造成一定程度損害。
所以,分門別類地對市面上的兒童用品加以區分,就顯得尤為重要。陳鋼介紹,從目前國內外的召回信息來看,兒童玩具主要存在三方面問題。以毛絨玩具為例,最顯著的問題就是掉色和掉毛;塑料玩具的多數問題集中於配件掉落;而電動玩具的最大問題在與電池容易被誤食。除此之外,一些顏色鮮亮的玩具,因為表層大多使用烤漆,其中的鉛元素同樣屬於有害物質。
針對這一類需要重點關注的產品,市場監管部門又有何舉措?據陳鋼介紹,針對重點產品,包括文具、童車和塑膠玩具等類別,形成了專門的產品目錄,有針對性地對市場和企業進行調研。
為了把兒童玩具的質量風險降到最低,市場監管部門的一項重要工作便是風險信息的收集。陳鋼介紹,這項工作的核心是信息的發現,從而對消費者進行風險提示。目前來看,首先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完全管理信息。其次是對重點產品對應的市場和企業進行調研和抽查,獲取一手資料,以此研判產品的安全風險。
對消費者而言,什麼樣的產品是有安全保障的呢?浙江省市場監管局合格評定出副處長沈靜提醒消費者,在購買兒童產品時,必須認準3C認證。沈靜補充說,這其實是一個強制認證制度。
以兒童玩具為例,我國於2006年開始進行兒童玩具強制認證,目前一共包括7類玩具產品。沈靜介紹,其中包括童車、電動玩具、彈射玩具等生活中常見的產品。對這些產品而言,如果有3C認證,就相當於多了一份安全保證,也是家長在選擇兒童玩具過程中可以參照的一個標準。
保證兒童用品安全 市場監管部門在努力
玩具是兒童觀察和了解世界的好夥伴,其質量好壞關係到兒童的身體健康和人身安全,但一些 「三無」玩具和殘次品玩具卻以次充好、以假充真,屢屢導致兒童安全事故。
天目新聞記者了解到,2019年,浙江省、市、縣三級市場監管部門累計檢查玩具、文具和校服生產企業2093家次,重點商超、批發市場4491家次;抽查玩具、文具、校服和塑膠跑道原材料2000批次,發現不合格產品142批次;行政約談相關經營單位524戶,查處假冒偽劣、「三無」和危險玩具1039批,立案308起,涉案金額255.02萬元,罰沒款249.95萬元,並銷毀存在嚴重質量安全隱患的假冒偽劣產品606件;召回墨水原子筆1758支、兒童床護欄46022件。
為更好保障保障兒童和學生用品的質量過關,真正讓青少年兒童穿得稱心、用得舒心、玩得開心,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聯合浙江省教育廳、浙江省婦女聯合會,專門下發《2019年兒童和學生用品安全守護行動工作方案》。方案從浙江實際出發,針對省內服裝、玩具、學生用品等產業分布廣泛的特點,進一步細化守護兒童和學生用品質量安全,保障青少年兒童身心健康的工作目標。
據了解,2020年,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仍將以質量安全為底線,對於群眾反映強烈、社會關注度高的文具、塑膠玩具、童裝、童車和學生服等重要產品,嚴格把好質量關。
針對重點行業、網絡銷售、產業集聚區等領域,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的相關負責人表示,要專門開展兒童和學生用品質量安全守護行動。同時,對塑膠玩具產品進行「全覆蓋」式檢查,對童裝、學生服和童車等產品,開展區域質量整治,對加大監督抽查力度,對文具產品開展行業質量形勢分析,全面提升行業整體質量水平,從而為廣大兒童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