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大夫,我的右手做完手術幾個月了,手腕還是不舒服,使不上力……」近日,在啟明南路正元堂的門診室,郭芫沅正為一名患者檢查右手。得知患者下午要乘車趕回哈爾濱老家,郭芫沅現場傳授了幾招按摩手法,以便回去輔助鍛鍊。患者臨走前,郭芫沅把自己的手機號碼留給他,叮囑患者有問題可隨時打電話諮詢。
「郭大夫是一個特別認真的人,每次的診治至少要半個小時,對病人有問必答」「郭大夫從不收掛號費」「聽說郭大夫醫術好,我們專門從西工區趕過來看看」「只要病人沒看完,郭大夫就不下班」……在門診室外,近20名患者排隊等候,大家閒聊時說的都是郭大夫。
「凡有病投者,有醫無類,貧富貴賤,一以待之。」47歲的郭芫沅,是洛陽平樂正骨第八代傳人。她出生於醫學世家,自小跟著爺爺郭宗正背誦這句家訓。雖然那會兒還無法參透其中的含義,但郭芫沅無數次目睹爺爺免費給窮人看病,把病人帶回家裡吃飯。獨自行醫後,郭芫沅堅持不收掛號費,不收骨關節脫位治療費。
和郭芫沅結婚多年,楊馭世對自己的「名醫太太」頗有「意見」。一年365天,郭芫沅幾乎天天坐診,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個便飯都是奢侈的事兒;逢年過節、半夜三更,只要病人打電話妻子就從不拒絕;白天在診所忙不迭,妻子晚上回家還要把白天診斷的病情一一回顧,完全沒有精力相夫教子……
不過,楊馭世又打心眼裡佩服自己的妻子。2011年1月,郭宗正去世。郭芫沅在老家平樂給爺爺守靈時,接到了一條信息,一名患者從上海趕來請她診治。悲痛、傷心、糾結,郭芫沅在錯綜複雜的感情交匯中,起身前往市區為患者治療。
郭宗正去世前,把他珍藏的書刊、總結的手法筆記留給了郭芫沅。每每看到這些書和筆記,每每想起年近百歲的爺爺還堅持坐診、用顫抖的手書寫藥方,郭芫沅更是夜以繼日、勤奮學習。她和爺爺有一個共同的願望:培養更多的中醫正骨醫生,讓更多的患者受益。
他們的願望,正在實現的路上。不久前,由郭芫沅編著的《平樂正骨手法臨床應用》已經出版,即將應用於中醫藥人才培訓中……
(洛陽日報記者 朱豔豔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