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河,清清澈澈歡歡快快浩浩蕩蕩的古藍河,像一條五色彩帶,飄展在中原大地,似一條動聽的琴弦,奏響著無盡的樂章。它流的是清泉碧水,唱的是強音歡歌,亦是一部歷史的記載,有著很多的美好傳說。
美麗的古寨小村,精明的治黃能手
在千年古藍河流過的禹(州市)、郟(縣)交界處的河岸東邊,有一個美麗的古寨小村——李渡口。
說起著李渡口。顧名思義,可以想見,當年這裡的河道流水是多麼的波瀾壯闊,這裡的舟楫船帆是多麼的緊張繁忙。許是上下漕運的船隻太多,來回擺渡的人數無盡,久而久之,這裡便有了商鋪,有了住戶,有了村莊。更值得說道的是,清代中期,這裡還出了一個震動大清朝野的治黃能手——李義仁。
朱(明朝)打寨,唐(唐朝)修廟,清朝有錢河裡撂(扔拋)
黃河,是孕育哺育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可由於我們這位慈祥仁愛又多災多難的母親,許是怨恨太多,脾氣太賴;許是性情急躁,行止怪戾,也經常地撒潑打滾,咆哮呼喊,傷心流淚,甚至滅兒害女。
是的,當年的黃河,確實是十年九濫,災害不斷,清朝乾隆年間尤甚。每入汛期,河水經常洶湧暴漲,決堤橫流,給兩岸民眾造成天大損失,死人無數。儘管清政府也耗資巨大,銀錢投了無數,可官貪如虎,民刁似蟻,大多帑銀不是進了貪官腰包兒,便是順水打了水漂兒。這以至成為乾隆皇帝一塊心病。
這年,在汛期又要到來的三個月前,乾隆帝便急召丞相劉同勳上殿商議治黃大事。鑑於黃河連年治連年害的教訓,這次乾隆帝給劉同勳下了死命令說,黃河洪災連年治連年害的情形不能再繼續下去了,今年要早動手早行動。朕今允你可動用三省道之人力物力財力,百日內把黃河中段百裡內河堤築牢加固,以防汛期河水再泛濫決堤成災之虞。若完成此任,朕賞你黃金萬兩,品加三級;若完不成,那就不客氣了:提頭來見(死罪)!
劉同勳是個清官,用現在話說,是個關心百姓疾苦,一心為民辦事的好公僕。他接受了乾隆皇帝的死任務死命令後,自然不敢怠慢,立即行動,馬上安排布置,給三省道府縣也下了死任務死命令:各府縣必須馬上著手,立即行動,組織人力物力財力,並由各縣縣令親自帶隊,屆時開到分包河段,修堤築壩,攔洪擋災。百日內完成任務,修整好河堤者:獎;百日內修不好河堤,完不成任務者:斬!
這死命令一下,不少縣令都嚇懵了。老天爺,那黃河堤年年修年年決,投工投錢無數,可誰修好過?這回過真的裡,一百天修不好要斬!那不明明顯顯是要當官人的命嗎?於是有的憂愁,有的害怕,有的無奈,有的哀嘆,還有的乾脆丟公舍價,辭官為民了。
郟縣縣令很聰明,稱病託李代己行
當時的郟縣縣令很聰明,上邊修黃河大堤死任務一下來,不知他是假有病還是真怕死,他馬上把家住李渡口擁有二十頃良田,並深知水性,頗有治河經驗的李義仁請到縣衙。推心置腹地向他講述了這次上邊對修築黃河大堤下定的決心和限定的時間任務,並憂心忡忡可憐巴巴徵求他的意見說:「你看上面治黃任務這麼緊,這麼重,偏偏我時運不濟,運命多舛,恰恰關鍵時候又身患重疾,無法前行。再說我就是無病無疾,親能前往,可憑我之才學能力,怕也斷然完不成聖命,到頭來難免還是一死。左思右想,無有良策,萬般無奈,我想能否委屈賢弟你下大駕,不辭煩勞艱辛,代我行走一遭?因你之聰明才智,經驗能力,畢竟非同一般,勝我一籌。所到必能旗開得勝,馬到成功。至於修築河堤所用之資財,你自不必擔心,一切由我加倍籌措。」
話說到這份上,還何能推辭呢?李義仁少做思考,自是滿口答應:「好,既然賢兄如此賞臉看重,為父母官大人排憂解困,為朝廷老子效勞出力,敝人自是責無旁貸,義不容辭。既然任務重大,時間緊迫,那咱就立即著手,我馬上就去!」
有李義仁這樣敢做敢當的赤心朋友,這郟縣父母官大人自是喜從天降,感激不盡。他也算是個說實話講義氣守信用的好官吧,為了說到做到,確保萬無一失,他當即又把本縣最有錢財最有名氣的四大紳士:閻斌,馮瓚,谷鄉宦,李泰三請到縣衙,既向他們認真傳達了這次朝廷修建黃河大堤任務的決心和要求,又向他們詳細介紹了李義仁代他前往替他擔責負重的盛情義舉。
這四大紳士也確都非雞腸小肚名不副實之輩,一聽縣長的苦衷,出於對父母官大人的敬仰尊重和對李義仁代命赴黃的感謝支持,爭先表態說:「既然義仁賢弟能不避風險不辭辛勞替父母官赴湯蹈火,整治河堤所用之一切錢物自有我等全部承擔。要多少有多少,保證早晚不誤,分文不少,決不耽擱延誤你半點時間!」
他們也真是財大氣粗,能說能行,不上一天時間,就把修築河堤所需銀兩全部兌齊。並準時送往治黃工地。
常言道兵貴神速,抓住時間就等於抓住了成功勝利的一半。不上三天,便人馬備齊,李義仁帶百十號人馬整裝齊發,火速向黃河岸邊開拔。一路上他們信心十足,步履匆匆,並且還隨時隨路購買了大量的黍杆、稻草、箔席等物。既可做鋪床燒火做飯生活使用,又可做修堤築壩工程使用。
就這樣他們人到黃河岸邊,治河修堤所需用的各種物資材料錢糧工具等就全也到齊備足了。萬事俱備,說幹就幹,時間就是金錢、就是生命一點不假。由於他們人到物到,糧豐財足,大夥的幹勁也都十分高漲。在分包的河段上,一幹就是一整天,而且成績不菲,功效顯著。
可怎知人算不如天算,天意不隨人意。他們白天操心費力流血流汗挖好的泥溝壘好的堤基,經過一夜的水衝沙洗,第二天早上一看,總是盡前功盡棄,一無所有了!
這可怎麼辦?白天乾乾,夜裡衝衝,累死累活,勞而無功?
也是失敗的教訓和以往的經驗提醒開導了他們:只有白天夜裡連軸轉,不停幹,把壘砌出沙層水面的堤基壩根用黍杆箔席遮擋嚴密,固定牢固,再過夜也才不會被泥沙衝沒淤埋前功盡棄。可河工畢竟人員有限,身體也不是鐵打的,誰能一天到晚不休息,連明徹夜連軸轉呢?
困難擋不住有心人,感動丞相劉同勳。
困難擋不住有心人,還是帶隊的李義仁有辦法。當他看到不少外縣河工人來到財糧物還沒有送到,不少人閒著無事悠悠轉轉,歇歇看看後,他就主動上前,給人家說好話做商量,要人家來這裡給郟縣河工幫忙,夜裡幹。當然這樣幹不單要管飽人家饃飯,還要給人家加倍工錢。
這樣幹看似代價過大,投入超高,可比起晝做出夜衝沒的前功盡棄來,還真是多快好省得多,功效加快提高得多。也正因為此,郟縣分包的河堤河段不單工程進度快,而且質量還好。一下走在了幾百個縣治河築堤大軍的前面,成為了整個治河築堤工地上的先進、楷模。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郟縣河工治河築堤的有效經驗和先進事跡帶動下,整個治河工地形勢大為改觀。用今天的話說,那就是生龍活虎,熱氣騰騰,不但進度快,而且質量也優。
自古以來都是有功者獎,有罪者罰。見郟縣治黃築堤工程做的如此先進,肩負治河工程重任的劉同勳丞相看到後自是欣喜異常,高興之極,立傳令要召見郟縣縣令,以示褒獎。
丞相來傳,郟縣縣令只得惴惴前去。他見到劉同勳後,趕忙下跪,惶惶謝罪說:丞相,下官有瞞上之罪。帶河工前來築堤者不是下官本人,而是本縣李渡口村的布衣庠賢李義仁。他聰明能幹,富有造詣,對治理河道頗有見地。聽聖上治黃心切,丞相領命令嚴,關鍵時刻下官又偏身患重疾,不能前往,他便一馬當先,奮勇上前,替下官擔當起了這一聖命。
劉同勳聽後,不但未對郟縣縣令責怪,反而還誇他知人善任,會用人才。隨後,他又立傳李義仁前來相見。
李義仁來後,他一見李義仁氣宇軒昂,不亢不卑,能說會講,才貌雙全,果是一個難得人才,便當即任命他為河道築堤督監(相當於現在的工程師吧),負責整個治河築堤工程的質量之事。
李義仁當上築堤督監以後,利用郟縣河工治河築堤創造的先進經驗和有效管理辦法,發揮出了他極大的聰明智慧和才幹,使整個治黃築堤工程的質量、進度都得到更多更好的提高和加快。真的是你追我趕,日新月異,鑼鼓叮噹,捷報紛飛。劉同勳給乾隆皇帝立下的一百天完成任務的軍令狀,提前八天——九十二天可完成了!
劉同勳回到京城,在金殿上慶功。說到治黃工程提前完成,乾隆帝自然龍顏大悅,要兌現承諾,重賞劉同勳。劉同勳說:「立功的不是我,是河南省道郟縣李渡口村的一介布衣李義仁。是他替縣令帶隊出徵,在治河築堤工程中發揮出自己的聰明智慧和才幹,用晝夜輪班,連續不停,箔擋席圍,草纏秸捆的築造方法,有效地保證了工程的順利進展和質量的穩步提升,所以任務也才得以提前完成。要獎要賞,皇上您還是獎賞他吧!」
乾隆帝一聽,自也高興異常,欣喜不已,心想這麼有智慧有才幹的人我何不一見,讓他為國家,為治理黃河管理黃河出點兒謀獻點兒策呢?
皇府金殿報功名,乾隆皇帝親加封
於是乾隆皇帝又很快把李義仁傳上金殿。除賞他黃金萬兩,恩準他在原籍李渡口村建造官宅府邸以彰顯其豐功偉績外,還要他從即日起擔當起整個黃河河務(管理治理)的巡檢重任(相當於今日的安檢部長吧)來。並徵求他的意見,問他:「行不行?」
聰明過頂的李義仁自然誠惶誠恐,虛心接受。可他知道,自己畢竟是一介布衣,一個平頭百姓,黃河兩岸州府衙門裡的那些高官大員們,哪個肯接受他的巡察監訪追究問責,不罵他窮鬼兒癟三兒做狗樣才怪?於是他便直接向乾隆帝訴求道:「皇上您看我行,那我就行。可我一介布衣百姓,走到哪裡,誰能知道我是代皇上您巡察行事呢?」
乾隆帝一聽笑了,說:「好,朕知道你布衣步行不易,沿黃路程又遠,就賜你一輛馬拉車輦乘坐,職以御史頂戴。免得他們眼昏眼花不認識。」
就這樣,一介布衣的李義仁一步登天,成了穿紅掛綠蟒袍玉帶的朝廷命官。不但本人位及人臣,名聲顯赫,連家鄉父老鄉親,伯叔爺兒們也跟著沾上了光帶上了福,不但住上了五脊六獸,雕梁畫棟,寬敞明亮,結實豪華的官宅府邸,而且還受到了朝廷上下,文武百官及子孫後代們的尊崇擁戴。
歷史長河無窮盡,人間正道是滄桑
歷史的長河和自然的河流一樣,蜿蜒曲折,源遠流長。對歷史對社會有作為有貢獻者,社會和人們永遠不會忘記。
二百五十多年前的李義仁的名字和他的治黃功績,非但李渡口人銘刻心懷,連上級黨和政府也牢牢記著。為了彪炳先賢前輩的無量功德,展現當年李渡口的輝煌歷史,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七十周年,改革開放四十年的今天,李渡口,終於迎來了一次更加輝煌更加美好的發展機遇——被上級黨和政府正式命名為「國家級傳統古村落」!
國家不但從政策上給於各種補貼優惠,還直接撥付給了大量資金,對村內的古民居古建築古寨牆古設施予以了全面的保護,整理和修復,給乾枯斷流了數年的藍河又注入了清澈明淨新鮮歡快的流水。使之又重現出二百五十多年前的容顏和繁華:
故宅古院,古裡古氣;故磚古瓦,古色古香。古老的寨牆又在村周圍蜿蜒築起,古老的牌坊又在寨外高高豎立,古老的店家又制出了傳統的美味,古老的戲臺又演出了優美的戲曲。連那些上歲數,高貴庚,彎腰駝背,拄杖扶拐的老年人也返老還童,遺興大發。他們不但對村子的變化心滿意足,嘖嘖稱讚,對村內的歷史人物李義仁更是津津樂道,常談不止。
活了,李義仁真的還活著,不但活在李渡口人口中,活在藍河兩岸,亦活在中原大地千萬人的心上!真乃:
歷史長河無窮盡,
人間正道是滄桑。
波湧浪翻永向前。
一曲一彎有迴響,
作者簡介:賈國忠,河南省禹州市鴻暢鎮寨子賈人,50後農民,殘疾,愛文史喜寫作,有百多篇作品發表於國家、省、地、市紙質刊物和網絡平臺,並著有長篇敘事詩《少林志》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