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陸雄恩,是獨山縣稅務局的一名工會幹部。2019年6月,應組織召喚,成為基長鎮秀峰村脫貧攻堅駐村尖刀排的一員,擔任打屯組網格員。
從駐村的第一天起,我就想著,如何發揮好自己工會幹部善於聯繫群眾,組織群眾的優勢,做好群眾的貼心人。
陸雄恩參與勸學捐贈活動
「不能讓村裡一個孩子失學,只有這樣才能阻斷代際貧困。」進駐秀峰村以後,我和其他同志一起陸續深入各組開展失學兒童排查工作,摸清底數,解決苦難家庭孩子求學實際困難。
吳德龍是打屯組貧困戶,今年8月份,剛上初一的他開學沒幾天就逃課,厭學情緒十分嚴重,其父親對吳德龍的厭學束手無策,只好任他輟學在家。了解情況後,我和村幹部幾次到訪,才遇上時常不歸家的吳德龍。看到村幹部坐在家裡,他轉身就要走。我趕忙一個健步衝上去,攔住了他。
那個晚上,我耐心地給他算了一個晚上的「知識帳」「前程帳」和「經濟帳」。他終於決定返校讀書。第二天一大早,我與村幹部買好書包文具將吳德龍送往學校,並自掏腰包為他購買了被子、鞋子、牙刷、牙膏等生活用品,安頓好後才離開。
為了讓他安心上學,我和村裡的同事聯繫民政部門,幫助他申請了臨時救助,保障後續的就學和生活。如今,每到周末,我還會到他家中,和他一起拉家常、交心談心。
陸雄恩到群眾家中登記農村合醫繳納情況
要鄉親們一天天富起來,也要讓村莊一天天美起來。回想我剛到打屯組時,部分串寨路都還是泥巴路,環境衛生更不用提。如何提起大家的積極性,我一直在思考。
「家家講衛生,戶戶比潔淨。提升環境衛生靠大家!」我利用村裡的扶貧小喇叭每天重複播放宣傳口號,還帶頭對村裡的道路兩側、排水溝、文化廣場、群眾房前屋後等進行重點清理。並將公益崗保潔員職責區域範圍和各戶環境衛生建立檔案,並每天按時對村環境衛生進行督導。
通過一段時間的堅持與努力,打屯組村民們也慢慢動起來,參與到環境整治隊伍,垃圾亂扔和垃圾亂放等現象漸漸消失,映入人們眼帘的就是一條條乾淨平坦的串戶路,房前屋後栽上了綠樹。村容寨貌煥然一新。
如今,回想這一路扶貧,早出晚歸是家常便飯。時常披星戴月入戶走訪、核查信息,有時遇到群眾不理解、不配合,更難免內心苦澀。但當看到群眾一張張掛滿笑容的臉,和聽見一聲聲親切的「小陸,來我家吃飯。」的熱情招呼,我知道我的辛苦付出群眾都看在眼裡,記在了心上。
譚飛
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莫宇
編輯 張婷
編審 田旻佳 韋一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