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由直播整理而來。
特約觀察員:
蔡凱龍 「凱龍的後浪財經」CEO、中國人民大學金融科技高級研究員
劉曠 海南三車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天使投資人
張奧平(特約主持人) 如是資本董事總經理、如是金融研究院副院長
核心觀點:
1、雖然中國的新能源車有泡沫,但是泡沫並不是一件壞事,因為任何一個行業的發展都需要有泡沫,否則這個行業就起不來。
2、 投資投的其實是對未來的預期,現在國內這麼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對於整個國產新能源汽車是一個樹立品牌的絕好機會。
3、我們不能再用傳統汽車的眼光去看這些汽車,而要用汽車科技的眼光去看待它們。我始終相信中國汽車科技,真的在崛起。
中國新能源汽車股價狂飆
蔡凱龍:最近有個預測說在2021年,中國電動車將有25%需求的增長,這是一個非常可觀的數字。增長的原因有幾個,大家都知道的原因就是消費人群的擴展、擴張以及收入的增高。那我講一些大家不一定了解的原因:
第一,電動車的性價比在提升。以前電動車特別貴,它跑一百、兩百多公裡就得去充電,但是現在,電動車充電電池的能量,與它的價格、性能、使用性完全提升了一個級別。
第二,新生代的消費者,如8090後,他們在消費觀念上更多地表現出一種對環境保護意識的認可。他們覺得我開寶馬、奔馳、奧迪,沒什麼個性,就是有錢而已,但是我開新能源車,非常標榜自己的價值觀,所以這種消費趨向的改變也讓新能源車的需求增大。
第三,我們國家中央財政對新能源車的扶持力度一直在增加。雖然以前補貼少,但卻是在用別的方式來補貼,比如把購置的補貼延長了一兩年,到2022年才退出。此外還有稅收,公共領域的推進,以及對燃油車碳排放量要求變高。
第四,得益於我們國家幾十年打造出的製造業供應鏈。我們現在是全球製造品種最全的一個國家,品種全的製造基礎可以快速地提供我們需要造車的大部分零配件,這也是特斯拉要來中國設廠的原因。我們中國市場,除了市場大之外,製造工業也齊全。
第五,自動駕駛技術的提升。我是2014年、2015年在北京最早期買特斯拉的用戶之一,那時的自動駕駛技術與現在相比,完全是入門級的。現在開車我覺得是一種享受,不覺得這是一種痛苦。因為長途駕車,開著自動駕駛,充電技術也得到很大的提升,以前要充很久,現在到處都可以充,充電樁也很普及。
第六,裡程焦慮降低。這是新能源最大的敵人,現在這種焦慮現在大幅降低,讓新能源車的需求增大。
張奧平:這一方面我有明顯的感受,之前特斯拉我沒有買,但是我有嘗試它的自動駕駛,我認為人工智慧裡的一種設計,還是不太全面。但是現在新的車裡,這種自動的使用感確實是不一樣,這個變化還是很明顯的。所以現在的電動車與早期的電動車相比,在終端需求上出現了很大的改進。
那我想請教一下劉老師,您覺得過去幾年,我們中國市場政策的逐步演化,市場認知度的接受程度逐步提高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劉曠:首先,從全球能源的趨勢來看,現在氣候越來越暖,無論是中國、歐洲還是其它國家,大家都在追求新能源、環保,要減少汽車排放量,所以從大的需求來看,今年不只是中國市場,歐洲市場的電動車需求量也大大增加,很多國家都在推動這個事情。
其次,從國家層面來看,新能源汽車的補貼可能說到今年就要接近尾聲了,但是受到疫情的影響,而且國家也想繼續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所以又延續了補貼,這對整個行業也是一個好消息。
再次,從市場層面來看,引進特斯拉對於激活國內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是非常明確的選擇。自從特斯拉Model 3把新能源市場打開後,今年比亞迪漢、小鵬和蔚來等新能源汽車的銷量都大幅攀升。
此外,從技術層面來看,不只是智能駕駛無人技術,還包括電池技術,在今年都得到了很大的改觀,比如比亞迪推出比亞迪漢,以及其它新能源汽車廠商也在開始著手推動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技術,這對整個行業也是一個非常大的提振。
最後,從資本市場來看,特斯拉把整個新能源的估值空間一下子拉開了,所以汽車股的未來空間和想像空間完全不同於以前的傳統汽車產業鏈,這也是新能源汽車越來越火的原因。
新能源汽車的市值泡沫會不會破
張奧平:目前,新能源汽車基本上全盤超越了傳統的造車企業,這個現象裡存不存在泡沫?這個資本的泡沫會不會破裂?未來某個時間會不會回歸到理性的價值中樞?因為很多投資人覺得目前890多倍的市夢率確實高,那這個點它能一直高下去嗎?高到什麼點會回來?
劉曠:我覺得新能源汽車當下的市值肯定是有泡沫的,但如果站在更長遠的角度來看,我認為新能源汽車公司的市值還是會不斷往上攀升。而且我認為特斯拉很有可能即將突破一萬億美元的市值,至於能否超越蘋果就要取決於特斯拉對於整個智能汽車的生態,因為這涉及的東西有汽車晶片、軟體以及硬體,包括整個產業鏈。
張奧平:劉老師的意思就是說只要特斯拉的生態未來能夠做得完善,做得更好,做得有提升,那它的資本價值想像空間是無限大的。雖然可能存在短期的泡沫,不過長期來看,如果它能夠做起來這個泡沫就不會爆。
蔡凱龍:我覺得估值要分兩類,一個是特斯拉,一個是非特斯拉。先說特斯拉的估值有沒有泡沫,因為我是早期的特斯拉用戶,在去年5月份的時候,我買入特斯拉股票,那時候特斯拉股票才150多美金一股,然後就一直持有,從來都沒有放棄過,跌多少、漲多少,我都放著。
因為我覺得特斯拉它有很大的潛力,它其實有可能像蘋果一樣變成一個生態。以前汽車只是一個交通工具,新能源出來以後,特斯拉把它升級為智能終端,它就可以像手機一樣變成一個生態,比如智能城市、自動駕駛,你雙手解放後,還可以做很多其他東西,甚至在上面看電影,這都是一個生態。所以特斯拉的潛力很高,有可能超過一萬億,超過蘋果,但這要看它的生態情況。
特斯拉比蘋果更厲害的地方在於它是軟硬要求都很高的一個生態,它不像蘋果手機,軟體壞了可以重裝,延遲個三秒只是覺得不好用而已。但是特斯拉這種智能車,延遲三秒,就撞飛了。硬體也不能出錯,你的蘋果硬體壞了,大不了重修,開著特斯拉自動駕駛,在高速上每小時一百、兩百公裡,哪個壞一下都不行。所以特斯拉技術要求非常高,電池、生態、數據這些,它的潛力和可漲空間都很多。
此外,我覺得除了特斯拉以外,泡沫都非常大。雖然大家在估值的時候,都對標特斯拉,但是特斯拉沒有可比性,全世界找不到另外一個特斯拉,也不會出現另外一個特斯拉。因為它沒有另外一個馬斯克,馬斯克是人類百年難遇的奇才,他的夢想不是造一輛車,他的夢想是浩瀚星空。他推特上寫著:「我建特斯拉不是為了賺錢,我是為了賺錢打造一個火星艦隊。」所有全世界崇拜他、追逐他的人,會在股票市場上買特斯拉,相信他能改變人類、改變科技,所以特斯拉的市值有一大部分是因為馬斯克的生態帶來的。
蔚來、理想是新能源車,它們沾了這個光,但是沒有馬斯克光環,所以它們的估值是被高估了很大一部分,所以我覺得除了特斯拉以外,包括其他國家的新能源車,都有巨大的泡沫。
張奧平:剛才提到了中國造車的新勢力,蔚來、小鵬、理想,包括未來可能上市的威馬,它們沒有馬斯克,它們不是馬斯克,所以大家過去投的是馬斯克,我覺得這個觀點非常有道理。因為投資,尤其資本市場,未來一個企業發展核心,一定是核心創始人的靈魂,管理等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我們說做投資,尤其早期投資更是投人,資本可能是湧向於這個人。
從年初到現在,中國造車新勢力真是被特斯拉的帶動效應帶著飛起來了,無論是市夢率還是資本市場投資圈的瘋狂程度,或者是媒體的炒作效應,各方面都把這些新勢力全給帶起來。但是過去它們基本上很難融到資,是瀕臨破產的。這種一低一高的走勢,劉老師您覺得它們的泡沫會不會破裂?最近市場有消息稱,這三家其中某些公司正在通過資產證券化的方式來進行融資,既然它們自己宣稱不缺錢,那為什麼現在又要開始通過非直接融資的方式來進行大量地融資?
劉曠:比亞迪、長城、長安,包括理想、蔚來、小鵬這些造車新勢力今年的市值確實漲了很多,確實有一定的泡沫。但是投資投的其實是對未來的預期,現在國內這麼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對於整個國產新能源汽車是一個樹立品牌的絕好機會。拿智慧型手機做一個簡單的類比,過去大家都會看三星、蘋果,中國市場很難出現製造業有特別強的品牌。現在小米、OV,尤其是華為,在海外市場都非常受認可。這種現狀我覺得在無人駕駛時代,開始慢慢出現在國產汽車上。這是中國汽車工業彎道超車的好機會,所以我持續看好三大造車新勢力以及比亞迪等國產品牌。
蔡凱龍:雖然中國的新能源車有泡沫,但是我覺得泡沫並不是一件壞事,因為任何一個行業的發展都需要有泡沫,否則這個行業就起不來。網際網路時代、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區塊鏈以及人工智慧大數據,它都需要泡沫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資金湧進,有了人才、資金,才能迅速擴產能,擴張後再融資。
即使新能源車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即使中國電動車的需求明年會增長25%,但是在整個大汽車行業裡,全國汽車的總銷量還是以傳統燃油車為主。雖然我們天天在談新能源車,但是它只佔汽車總銷量的5%,雖然它增長速度很快,但是它不可能全部替代燃油車。它的市場體驗是有天花板的,即使中國汽車市場也許未來發展有潛力,但是這個市場裡一半都是特斯拉在統治,所以從這些數據上我覺得中國的造車新勢力是泡沫。
第三季度,有一半的新能源車是特斯拉Model 3,其它才是小鵬、蔚來等在分。明年Model Y出來後,這個蛋糕還會被特斯拉分更多。所以三大新造車勢力的市場空間跟發展前景,有很明確的天花板,它無法撐起現在這樣高的市值。因此我覺得中國的新能源車泡沫還是非常大,而且破的可能性很大,明年有可能就會破。
劉曠:我還是堅持我的觀點,整個新能源汽車、智能駕駛,甚至無人駕駛的估值空間已經全面打開了,我們不能再用傳統汽車的眼光去看這些汽車,而要用汽車科技的眼光去看待它們。我始終相信中國汽車科技,真的在崛起。
新能源汽車明年將會迎來大考
張奧平:現在市場上很多行業內的人都在探討一個觀點,無論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競爭還是自己的發展,真正的大考,都是在明年。那您覺得明年整個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格局會不會再出現瀕臨破產的可能性,會不會再出現資本市場股價的大幅下跌,導致最終融不到資?您覺得明年會是一個什麼新的局面?
劉曠:股價的波動肯定會有,但是我覺得我覺得未來幾年,造車新勢力的價值還是會往上升。對標特斯拉,如果說國產新能源現在泡沫很大,我反倒覺得特斯拉的泡沫更大。今天豐田宣布了要進軍純電動汽車的消息,雖然它響應有點慢,但是我們對比特斯拉和豐田的業績和銷量,完全在一個級別上,特斯拉今天的市值六千多億美金,泡沫真的是太大了。
蔡凱龍:我覺得這個觀點很好,說特斯拉泡沫大,應該用特斯拉跟蔚來估值比才知道哪個泡沫大。新能源車都有泡沫,要比誰的泡沫大,要用市值比年度銷售率,這個數據來比較蔚來跟特斯拉,蔚來的利率是特斯拉的兩倍,特斯拉是12,蔚來是24,所以當然是蔚來的泡沫比特斯拉大。
因為泡沫很大。明年有泡沫破裂的風險,所以明年會有一個大考。有幾個原因,第一就是Model Y進軍中國,這個影響很大。不要小看Model Y,Model Y是在Model 3上做出來的SUV,SUV是目前所有車裡利潤最高的,又是大家最喜歡開的,這是趨勢。目前特斯拉在中國一個月的平均銷量是13000輛,比蔚來、理想、小鵬三者加起來還多。所以特斯拉的品牌技術影響力,加上Model Y,都會對蔚來產生巨大的影響。為什麼香櫞敢去做空蔚來,最看重的一點就是特斯拉的Model Y對蔚來會產生巨大的影響。
第二就是傳統車企,像豐田、大眾、寶馬開始奮起直追。它們們有強大的製造基礎,強大的零件,很好的流程,現在開始這些企業進軍新能源車,很多不是很優秀、不是很獨特的企業就會被幹掉。
第三就是高估值一定會回歸理性,這是一個市場最終的平衡,泡沫是無法一直存在的。我們的期望值這麼高,達不到,股價就完了。
第四就是跟中美關係有關,中概股現在承巨大的壓力。國會剛剛通過了外國公司問責法,就是外國企業在美股上市,明年大概估值都會被壓。如果中國的新能源車能夠挑戰特斯拉,國會肯定天天找你麻煩。除了美國監管,中國監管也一樣,中國監管發改委剛剛發文,要摸底新能源產能,要求全面清點五年內投資的消息。這就是監管發出的一個很明確的信號,這個泡沫太大,需要去治理,不要讓它最後爆掉,否則會損傷整個中國新能源車行業。所以我覺得明年對中國新能源車是風險很大的一年。
從增程式轉向純電動的理想汽車
張奧平:大家都知道理想一開始做的是增程式的油電混合模式的車,成本比純電要低一些,但現在理想轉型到純電的方向上。研發新的純電的電動車,從增程式轉向純電動,理想這個做法是否代表著未來一定會是純電動車的市場,增程式只是一個過渡?理想這麼做面臨的挑戰是什麼?
劉曠:理想最開始做這個混電,其實也是它對當下市場的一個預估和判斷,它覺得最開始的純電動汽車續航裡程、充電時間等,不太成熟,所以它選擇了從混電來切入。其實到現在,尤其是今年,買這種純電車的人越來越多,市場需求在發生轉變,我覺理想這麼迅速地做出這種決策,是非常明智的,從另外一種程度上也證明了美團王興的戰略眼光,他選擇了理想,投資理想,是他對未來新能源汽車的一個預判。大家都知道,小鵬背後有個股東叫阿里,蔚來背後有個股東叫騰訊,理想背後有個股東叫美團。分別代表了中國最高的三個科技巨頭。
蔡凱龍:以前,理想因為電池容量、充電技術還不成熟,它首推混合型,現在發現在特斯拉以及其他電動車的推動下,充電的技術與電池的性能都已經普及了,所以最大的市場應該是純電。但是,也許過了三年以後,純電市場已經飽和的情況下,純電市場要去打柴油市場是很難打的,如果是混充增程的話,是可以去打柴油市場的。所以我是認為理想現在要有一個選擇,要麼全部轉型去做純電,可以迎合現在市場跟資本市場的需求。但是,如果它全放掉也不是明智的,因為再過五年的時候,新能源車跑不出五六線,只有增程可以跑得到,這時候你就變得有優勢了。所以,理想現在轉型對,但我覺得還是有一些對未來的考量,轉型要面臨用戶體驗、技術儲備、工藝製造,它這樣子等於兩個系統都要兼顧,挑戰是很大的。
毛利率最低的小鵬如何突破
張奧平:小鵬過去對標特斯拉,說自己價格比特斯拉低,所以買小鵬的消費者肯定比特斯拉多。但是現在特斯拉把Model 3的價格殺得跟小鵬一樣,小鵬現在又是已經上市的三個國內新能源電動車巨頭當中,毛利率最低的一家公司,未來小鵬該怎麼去突破,還有沒有機會?
蔡凱龍:我覺得所有的造車剛開始都要虧很多錢,因為汽車是一個有規模效應才能活下去的行業。做得太少,你的零件、設計、廠房成本這麼高,技術投入這麼大,一個月產幾千輛,一季度產不到一萬,是賺不回來錢的。所以一定要把量提上去,量提上去,單車的製造成本就會巨幅下降,買零件的時候價格也會不一樣。所以,我覺得小鵬要去追趕,它因為起步比較慢,現在的交付量也是排在三大新勢力最差的一個,所以它的毛利率一定是最低的。
它要突破,就是一定要把量上去,趁著現在泡沫很大的時候,迅速去融資,迅速去發ADS、ABS,迅速把錢拿過來去增加銷量。量上去了,它就能夠過關,量不上去,等泡沫明年破的時候,它就又沒錢了。
誰能立足與汽車巨頭競爭的市場?
張奧平:中國過去整個汽車市場,其實一直是被國際上的老牌車企壓制的。因為大家都知道中國其實一開始是沒有自己造車品牌的,美國、歐洲、日本的品牌已經發展了非常多的年限,並且技術也積攢了很久。而中國基於過去底層的技術能力、管理團隊的經驗,超越的可能性不是很大。但是,現在國內的幾家新能源造車勢力,在資本價值上好像已經超越了一些,並且未來還有可能實現領跑,我們好像看到了那一絲曙光。這個是國內新能源造車勢力的終極目標,也是它們想發展最後的終局,代表著未來中國能有自己的汽車品牌,能夠實現新一代技術下的崛起。所以未來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尤其是現在頭部的蔚來、理想、小鵬,還有威馬,這些電動車品牌,哪一家更有機會能夠代表中國新能源汽車和世界上的一些汽車巨頭競爭、瓜分市場?原因是什麼?
劉曠:我覺得資本市場對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包括造車新勢力的認可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實體產業要發展,必須靠資本來推動,沒有資本的推動是起不來的。既然資本市場認可了我們,雖然存在一定的泡沫,但是一定有它認可的內在原因和價值在裡面。
造車新勢力,包括比亞迪、長城,我個人比較贊同當時王興提出的,叫三家新勢力,三家民營企業,三家國企,三家央企汽車企業。它們都有可能代表中國的汽車品牌跟特斯拉、奔馳、寶馬等其它的品牌在國際舞臺競爭。這是中國汽車工業彎道超車的非常好的機會,不只是新能源,在智能駕駛、無人駕駛,在整個智能汽車生態裡,我們都處在一個非常好的時機。
張奧平:中國有沒有哪家公司能超越特斯拉?
蔡凱龍:我覺得三家都有希望,因為它們現在的差別都不大,但是,別的沒希望。因為特斯拉最強的就是軟硬兼施,軟體很強,硬體也非常強,特別這種是對這種軟硬要求比手機高很多的汽車。特斯拉有Autopilot、三電系統、Over-the-air等軟體,還自己生產晶片,自己生產CPU,自己生產人工智慧的核心,自己生產研發電池等硬體,全世界只有特斯拉硬體跟軟體能結合這麼好。以這個標準,要超越特斯拉,至少要軟體跟硬體的結合能力跟它達到一定水平。蔚來、理想、小鵬,它們三家軟硬的綜合實力都很強,所以它們有希望。但是網際網路巨頭,以百度為例,它軟體很強,智能駕駛很強,但是它硬體完全不行。而其它傳統車,硬體強,軟體不行,就沒有辦法。所以我只能說蔚來、理想、小鵬,在軟體跟硬體綜合的力量上有可能追上特斯拉,其它的沒什麼希望。但是,這是一個很好的時機,因為中國有這麼大的市場,這麼強的工業製造能力,這麼多優秀創業者,這麼好的資本市場扶持,所以這是一個彎道超車的好機會。
新能源汽車市場還有哪些投資機會?
蔡凱龍:把蘋果手機做出的生態拿來分析,當初為什麼沒人想到蘋果市值會這麼高,因為我們只把它當手機,當它手機智能成為生態以後,它衍生的服務非常多。所以要投資什麼,就看特斯拉推什麼產品,特斯拉在三個月前開了保險公司,在國內註冊保險牌照。它賣車保險,因為他完全知道你開車的數據與所有的習慣,他知道你是高風險還是低風險的。所以它賣保險一定比別人賺更多錢,這個必賺。
這些都是新能源車整體估值高的原因,就是因為它可以做一個生態,有巨多的服務,特別是數據服務充電、電池服務,包括保險、金融、娛樂,甚至開了自動駕駛以後,也有可能打敗愛奇藝的不是土豆,而是特斯拉的車載屏幕。
做投資,我們不能這麼晚才進入新能源車,現在才進入新能源車的行業,就是等著接盤。那就需要去找一個未來的數據,比如說國內跟三大新能源車合作的保險公司,或者它們自己做的保險公司,這是一個很好的業務,提供數據,提供娛樂,提供車載,這些都是一個很好的投資機會。
劉曠:我覺得硬體和軟體產業鏈上下遊都還有一定的機會。軟性服務可能在車載系統或者車載應用市場是有機會的,因為智能汽車的生態最終一定會形成,只是時間的問題。所以這裡是存在機會的。硬體方面可能大家最容易想到的比如電池,至少未來只要汽車的銷量在上升,電池的這個需求量也是不斷地往上升的,是有升值空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