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潛式深水養殖平臺讓養殖走向深遠海——專訪「澎湖號」科研參與...

2021-01-09 水產養殖網
半潛式深水養殖平臺讓養殖走向深遠海——專訪「澎湖號」科研參與者 中山大學黎祖福教2019-10-23 09:22: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海洋與漁業雜誌        瀏覽量: 19272 次 我要評論 2019年6月,全國首座半潛式波浪能養殖網箱「澎湖號」舉行了轟動的交付儀式;7月,該設備在珠海萬山投入了卵形鯧鰺開展養殖;10月,該設備中卵形鯧鰺已經達到7兩多重;預計11月底到12月,設備中的第一批魚兒將上市……參與「澎湖號」的重要科研人員——中山大學黎祖福教授近日接受《海洋與漁業》記者專訪時表示:「這樣的深水養殖平臺,技術已經成熟,將能很好緩解海灣養殖壓力,使養殖海域擴大到深遠海,有利於淨化沿岸海灣的水質以及提高養殖水產品的品質。相信該設備在全球廣大海區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和市場潛力。」



安全性能佳&nbsp

據了解,廣東省2018年促進經濟發展專項資金(現代漁業發展用途)立項支持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聯合廣東大麟洋海洋生物有限公司、中山大學、招商局工業集團等單位一起開展我國新型半潛式波浪能養殖平臺的研建,促使智能化半潛水養殖平臺儘快誕生。2年來,項目組經過了理論研究、模型試驗、詳細設計、國際認證、結構建造、設備調試等認真的工作,最終研製出了全國首座半潛式波浪能養殖網箱「澎湖號」。相對於普通的網箱養殖,新誕生的「澎湖號」半潛式波浪能養殖網箱設備性能更佳。

據悉,為實現波浪能發電與深海養殖相結合,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簡稱「廣州能源所」)「集波浪能、太陽能發電為一體的半潛式深海養殖平臺」項目組主持研發並制訂技術方案。

按照設計,半潛式深水養殖平臺的主尺寸為28米寬,68米長,水上甲板平臺最少也有600㎡以上。養殖水體可達到30000m³。半潛式養殖平臺劃可分為四個功能區,養殖區、綠色能源區、管理服務區和智能生產區。裝配自動投餌設備、傷殘死魚收集設備、養殖平臺數據採集與監控系統、水質在線監測系統、風浪流等環境監控系統、大數據服務系統和通迅系統。該平臺能夠實現漁業生長過程中全程智能化監控、風險預警,建立水產品生長資料庫,實現高品質的信息服務。

黎祖福向記者介紹道,廣州能源所研發的波浪能發電裝置,曾在萬山和西沙群島經歷過好多次颱風,在7年的海試過程中,至少抵擋過三次15級颱風。今年新誕生的「澎湖號」,正是運用了這一重要技術成果。該平臺的安全性已經得到了極大的驗證,法國船級社對該平臺提供認證,由中國人民保險公司提供安全保險。

性價比高

目前,近海養殖出現的水體汙染、魚病多發等問題頻頻見諸報端。黎祖福談道:「當近海、港灣養殖問題凸顯時,外海養殖的優勢很明顯。深遠海中的溶解氧、水質等更好,更利於養殖。但是外海水流、風浪都會對養殖產生極大的影響。這套平臺系統的穩定性較好,其抗風性、抗流性都比較好,能夠到深海開展養殖,養殖效果會更好、病害也更少。」

據黎祖福測算,這套設備可以達到3萬m³的養殖水體,這是實實在在的有效養殖水體。相對於傳統網箱的養殖水體而言(有效養殖水體一般為設計數據的50-60%),更具優勢。

「運用這套系統,如果以養殖普通的卵形鯧鰺來測算,通過培養標粗後魚苗就可進入網箱養殖,一年能夠實現2造養殖,即在冬天也能夠養殖。這在近岸養殖的網箱則難以實現。」黎祖福說:「第一造按照1m³水體產出10公斤魚來算的話,3萬m³水體則可產生30萬公斤魚,第一造產值可達700-800萬元。第二造養殖,考慮到冬天的影響,可以適當降低養殖密度,但第二造養出的魚將在第二年四、五月上市,此時魚價更高,就算第二造降低一半的魚產量,仍將有400-500萬元的產值。」

他指出,根據這款設施的生產條件做出的一系列計算,都是基於現實而科學的考慮,並不是大膽的測算。一般養殖利潤空間15%-20%,養一條魚可以掙2元以上。黎祖福教授認為,這一款平臺已經能為行業提供成熟的市場化產品。該平臺設計壽命30年,價格在1200-1500萬元之間,預期3-4年則可實現成本回收,具有良好的經濟性。這一款設備按照海工裝備的標準製作,維護維修成本比較低。

功能和操作管理具有先進性

黎祖福教授向記者概括了海水養殖的4個時代:「1.0時代」指的是木排網箱養殖時代;「2.0時代」指的是PE圓形網箱養殖時代;「3.0時代」則是指機械化裝置時代;而「4.0時代」則是指智能化養殖時代。他認為,這個平臺介於3.0到4.0時代之間。目前智能化養殖的技術已經有了,但是考慮到漁業盈利較小的特性,雖然一些企業、研發機構已經具備生產智能化設備的能力,但過高的成本會讓漁業企業「望而卻步」。

「澎湖號」智能化養殖平臺浮起後可進行拖航、檢修、保養、網箱清理和消毒等工作,下潛後即可進行養殖。智能化養殖包含全自動投餌、網衣清洗、水下監控等現代化設備,並具有生活空間和倉儲空間。

「該設備的功能與操作管理均具有先進性。」黎祖福說,該新型平臺實現半潛式波浪能發電與養殖網箱的有機結合,並具備海上旅遊觀光、生活生產功能。它的用途較為廣泛。而作養殖用的話,除了養殖效果更好外,管理起來也更容易。它的用工成本比較少,一般3個工人,就可以管理好平臺。它可以做一系列功能拓展,比如自動飼料投餵、清洗網箱衛生等機械化作業,投入與產出較為合理,市場接受度會比較高。

可形成產業集聚效應

「當前,發展深海養殖平臺屬於國家補貼支持的高新技術產品,是企業做養殖拓展的重要嘗試之一。一旦養殖模式成功,不僅是一場商業的成功,也可以形成一個大產業。因為,這樣的現代化工具很容易形成龍頭企業以及上下遊產業鏈,能將種苗—養殖—飼料—加工—物流都迅速帶動起來。」黎祖福說。

目前,「澎湖號」正在養卵形鯧鰺,未來這類平臺將嘗試養殖金槍魚。黎祖福稱:「水足夠深、網箱足夠寬就能夠實現。金槍魚的養殖池可以設置成100*28米,一旦金槍魚的養殖試驗成功,那麼這個平臺就會被證明出可以養殖各種魚類。」目前軍曹魚、石斑魚在網箱養殖技術已經較為成熟。

「這樣的養殖空間,以及穩定的形態,有穩定供應的電,有水質良好的水體,如果人工飼料發展進一步提升,養殖其他品類完全不是問題。」他說。



舒適度提高

波浪能提供穩定的電能,保證了平臺上的能源供應自給自足,實現了深海中清潔能源的供給。黎祖福教授指出,普通網箱的養殖工作環境,經常是風霜雨露,狂風暴雨,非常辛苦。「但在這樣的平臺上工作,你看著眼前的碧波萬頃,可以一邊愜意地品品茶,一邊悠閒地養魚,到了餵料時,打開自動飼料機自動完成投喂,養魚可以很輕鬆。」黎祖福教授打趣道:「等我退休了,我就想去這樣的平臺上養魚。」(出處:海洋與漁業雜誌&nbsp&nbsp記者:廖靜)


 資訊分類

相關焦點

  • 科學網—研建首臺半潛式波浪能養殖平臺「澎湖號」
    中科院廣州能源所研建首臺半潛式波浪能養殖平臺「澎湖號」   半潛式波浪能養殖平臺「澎湖號」 本報訊 6月30日,半潛式波浪能養殖網箱「澎湖號」交付暨戰略合作協議籤訂儀式在深圳舉行。據據悉,「澎湖號」的成功交付,標誌著該新型深遠海養殖網箱平臺技術已從關鍵技術研究進入實海況裝備應用示範階段。 據了解,為解決我國傳統養殖網箱抗風浪能力差、能源供給困難、無法搭載現代化養殖設備等問題,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基於數十年海洋波浪能開發及實海況運行經驗,成功研發出半潛式波浪能養殖旅遊平臺。該平臺將半潛式波浪能發電、深水養殖、養殖工船等多項技術有機集成,由綠色能源支持。
  • 首臺半潛式波浪能養殖平臺「澎湖號」研建成功—新聞—科學網
    半潛式波浪能養殖網箱「澎湖號」交付暨戰略合作協議籤訂儀式現場。 6月30日,半潛式波浪能養殖網箱「澎湖號」交付暨戰略合作協議籤訂儀式在深圳舉行。據悉,「澎湖號」的成功交付,標誌著該新型深遠海養殖網箱平臺技術已從關鍵技術研究進入實海況裝備應用示範階段。 招商局工業集團總經理胡賢甫、自然資源部國家海洋技術中心能源室主任王海峰、廣東省農業農村廳漁業發展處處長於培松、法國BV船級社海工部(中國區)總經理曲國旗、廣東大麟洋海洋生物有限公司董事長蔡春有,以及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以下簡稱廣州能源所)所長馬隆龍等出席活動。
  • 直徑140米「大蟹籠」下海養殖大黃魚 「長宏國際」首艘半潛式深海...
    直徑140米「大蟹籠」下海養殖大黃魚 「長宏國際」首艘半潛式深海漁場成功接駁2020-03-23 09:38: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定海新聞網        瀏覽量: 4733 昨天上午,浙江舟山長宏國際船舶修造有限公司舾裝碼頭上,超大型智能化「SSFF150單柱半潛式深海漁場『海峽1號』」成功完成接駁,將被拖帶至目的海域用於養殖大黃魚
  • 自然資源部:「澎湖號」波浪能發電裝置測試與分析工作完成
    來源:央視原標題:自然資源部:「澎湖號」波浪能發電裝置現場測試與分析評價工作完成 記者從自然資源部國家海洋技術中心了解到,日前,該中心對位於廣東省珠海市桂山島海域半潛式波浪能養殖平臺「澎湖號」波浪能發電裝置
  • 溫州洞頭鹿西自製深海養殖網箱研發養殖智能系統
    將科技的觸角伸向遠海、深海,溫州洞頭區鹿西鄉黃魚島海洋漁業集團有限公司,在參與黃魚養殖的5年間,不斷探索、創造適合深海大黃魚養殖的優質技術和環境,先後拿下6項專利,目前還有8項專利正在核定中。海浪層疊,不時泛起白色的泡沫,60多個深海大黃魚養殖網箱的巨型圓邊在鹿西外海隨波沉浮……這是從幾十公裡之外大山嶼基地傳回的實時畫面。「每個基地都有智能傳輸設備、感應系統,不管是水面還是水底的情況,我們都能第一時間掌握。」端坐在後方辦公室的公司董事長石福明,輕點手機屏幕,各基地水環境、增氧、投料、排汙等監測數據,馬上呈現出來。
  • 連江深遠海養殖將添「利器」 大黃魚住「健身房」
    記者3日獲悉,連江在推進深遠海養殖方面又有大動作。  由連江本土企業研製的大黃魚深遠海養殖平臺「定海灣1號」,計劃明年春節前下水。大黃魚住進「健身房」,「健身」半年,肉質變好,預計價格還能翻兩番。  平臺長啥樣?記者在位於連江縣黃岐鎮的「定海灣1號」製造現場看到,數十名工人正在進行平臺桁架與浮箱的焊接、切割作業,一個龐然大物呼之欲出。
  • 陵水17-2氣田半潛平臺船體結構提前封頂
    陵水17-2氣田半潛平臺船體結構提前封頂2021年投產後每年將為粵港瓊等地穩定供氣30億立方米本報訊 (記者梁振君 通訊員郝豔軍 李佑坤 胡麗)省重點項目——陵水17-2氣田迎來重大建設節點:6月29日,隨著立柱分段完成最後一吊,陵水17-2半潛平臺提前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滄桑巨變 · 飲水思源】毛小偉:生豬養殖...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滄桑巨變 · 飲水思源】毛小偉:生豬養殖叩開「致富門」 2020-12-08 11: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拔」海起牧場 「耕」海新牧歌
    這是國內首座深遠海智能化坐底式網箱「長鯨1號」,集成了自動投餌、5G基站、風力發電、海水淡化、水下機器人、海洋數據觀測等多種「高精尖」技術,僅需4人一年就可養殖優質深海魚1000噸。依海而生,向海而強。兩年來,48座像「長鯨一號」一樣的現代化海洋牧場平臺,在山東沿海「拔」海而起,讓古老的耕海牧漁從未如此有「範兒」,兼得「金山銀山」「綠水青山」「科技高山」。
  • ...耕海又牧魚 煙臺「耕海1號」海洋牧場平臺是啥樣的龐然大物?
    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25日訊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中央媒體採訪團7月24號下午到達位於煙臺市萊山區漁人碼頭以東海域的「耕海1號」海洋牧場平臺。「總投資6600多萬元,海域面積209.026公頃,總直徑80米,總養殖容積30897立方米,相當於14個國際標準遊泳池的水量,由三個相同子網箱旋轉組成,如同三朵花瓣。」這樣一個龐然大物矗立在海上,可不是我們想像的石油開採項目,通俗地講,是魚類養殖項目。
  • 答記者問丨一畝海變成三畝海!山東構建全省最大規模16萬畝集中連片...
    我省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按照生態優先、海陸統籌、持續利用的原則,將全省漁業從遠洋到內陸劃分為五個綠色發展帶,即:以利用國際資源為特色的遠洋漁業發展帶,以深遠海自然生長為特色的離岸自然發展帶,以休閒海釣為特色的近岸融合發展帶,以「循環水、自淨化」為特色的岸基綜合發展帶,以「上糧下漁、稻漁綜合種養」等為特色的內陸生態漁業發展帶,科學引領全省養殖水域灘涂利用總體布局。
  • 洞頭黃魚養殖「養出」10餘項專利 泰順做出...
    洞頭鹿西:「黃魚島」5年「養」出10餘項專利將科技的觸角伸向遠海、深海,洞頭區鹿西鄉黃魚島海洋漁業集團有限公司,在參與黃魚養殖的5年間,不斷探索、創造適合深海大黃魚養殖的優質技術和環境,先後拿下6項專利,目前還有
  • 對抗寒流新養殖魚種——瓜子鱲
    臺灣地區常見的瓜子鱲瓜子鱲,學名Girella punctata,又名黑毛、菜毛、粗鱗黑毛、悶仔、粗鱗仔、烏毛(澎湖)、烏目仔(澎湖)、烏嘴仔(澎湖),為鱸形目,舵魚科,瓜子鱲屬裡面的一個種,中國大陸稱為斑魢。
  • 「乘風破浪·逐夢前行」阿蚌丁金鯧魚抗風浪網箱養殖項目前景可期
    覃總表示,經歷過疫情衝擊和集團重組後的阿蚌丁正在腳踏實地前行;牡蠣工廠化育苗項目和抗風浪網箱養殖項目都走向了正軌,並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希望每位集團合伙人都能在自己的崗位上發光發熱,團結一致克服重重困難,一步一步走向光明和美好的明天。「現在正是今年進行金鯧魚養殖的最佳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