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大書院

2021-02-08 壹號收藏



一、嶽麓書院


  嶽麓書院位於中國湖南省長沙市嶽麓山東麓,是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始建於北宋開寶九年(976年),歷經宋、元、明、清各個朝代,迨及晚清(1903年)改為湖南高等學堂,至今仍為湖南大學下屬的辦學機構,歷史已逾千年,是世所罕見的「千年學府」。1988年被國務院批准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嶽麓山風景名勝區重要觀光點。


  嶽麓山自古就是文化名山。西晉以前為道士活動據點,曾建有萬壽宮、崇真觀等。西晉武帝泰始四年(268年)麓山寺創立,至今仍保存完好。東晉陶侃曾建杉庵讀書於此。六朝建道林寺。唐代馬燧建「道林精舍」。唐末五代智璿等二僧為「思儒者之道」,在麓山寺下,「割地建屋」,建起了「以居士類」的學舍,嶽麓書院就是在智璿等辦學的基礎上「因襲增拓」而誕生的。


  北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原僧人辦學的遺址上,即嶽麓山下的抱黃洞附近正式建立起了嶽麓書院。北宋大中祥符(1008-1017)年間,嶽麓書院進入了北宋的鼎盛時期。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親自召見山長周式,對周式興學頗為嘉許,親書「嶽麓書院」匾額,書院之名始聞於天下,有「瀟湘洙泗」之譽。至今書院所存明代「嶽麓書院」刻石,便是當年宋真宗的手跡。在周式執掌下,嶽麓書院的從學人數和院舍規模都有很大發展,遂成為天下四大書院之一。




二、白鹿洞書院


  白鹿洞書院位於廬山五老峰南麓(今屬江西九江市),享有「海內第一書院」之譽。始建於南唐升元年間(940年),是中國首間完備的書院;南唐時建成「廬山國學」(又稱「白鹿國學」),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由割據政府於都城之外設立的國學;宋代理學家朱熹出任知南康軍(今星子縣)時,重建書院,親自講學,確定了書院的辦學規條和宗旨,並奏請賜額及御書,名聲大振,成為宋末至清初數百年中國一個重要文化搖籃。


  白鹿洞在唐代時原為詩人李渤兄弟隱居讀書的地方,李渤當時養白鹿自娛,傳說該鹿通曉人性,能跋涉數十裡到星子縣城為主人購買書、紙、筆、墨,李渤遂有外號「白鹿先生」。後來他出任江州刺史,於此修樓建亭,取名白鹿洞。白居易過江州,贈李渤一詩中,即有「君家白鹿洞,聞道亦生苔」之句。


  早年該處只是一處遊覽勝地,直至五代十國南唐,其時天下大亂,開始有人在此隱居讀書,升元四年(940年),南唐朝廷在李渤隱居的地方建立學館,稱「廬山國學」,又稱「白鹿國學」,置田藏書,由金陵國子監九經教授李善道主持學務,四方學子慕名而來,與京師國子監齊名。公元976年,南唐已亡,九江百姓遭受兵馬之災,廬山國學成為廢墟。


  宋初,九江人在廢墟上建起白鹿洞書院,宋太祖趙匡胤下令將國子監刻印的《九經》等書賜予白鹿洞書院,書院旋即知名度大增,學生有近百人,該時期已被奉為天下四大書院,公元980年,白鹿洞主被調走當官,白鹿洞書院再廢。公元1002年,宋真宗趙恆頒發一道聖旨,全國興起研學之風,白鹿洞書院得到修繕。公元1054年,白鹿洞書院毀於兵火,期間耕地又被收回,書院無法繼續提供膳食,學生紛紛離去,校舍逐漸倒塌,書院不久就停辦了,北宋末年,金兵南下,書院從此荒廢百年。


  到了南宋,中國理學開始興盛,復興書院成為當時的重要運動。朱熹的出現,正式殿定白鹿洞在往後700年的學術位置,直至清代科舉制度結束為止,被稱為「海內書院第一」。




三、石鼓書院


  石鼓書院位於中國湖南省衡陽市城北蒸水、湘江、耒水匯合處的石鼓山。書院始建於唐元和五年(810年),迄今已有1200年的歷史。它三面環水、四面憑虛、地理位置獨特,風光秀麗絕美,山上綠樹成蔭,亭臺樓閣,飛簷翹角,江面帆影漣漣,漁歌唱晚,自古有「石鼓江山錦繡華」之美譽。1939年侵華日軍戰機轟炸衡陽,書院盡毀,2006年按清代建築格局重建。


  宋代太平興國二年(978年),宋太宗趙匡義賜「石鼓書院」匾額和學田。宋至道三年(997年),李寬族人李士真據其故事重修書院、廣招弟子,石鼓書院至此成為正式的書院。宋仁宗景祐二年(1035年),衡州知府劉沆上奏石鼓書院事,宋仁宗閱後賜額「石鼓書院」。由於兩度被皇帝賜額,石鼓書院步入鼎盛時期,成為當時與睢陽、嶽麓、白鹿洞齊名的四大書院。許多名流至此講學;如蘇軾、周敦頤等。




四、應天書院


  應天府書院又稱睢陽書院,前身南都學舍,原址位於河南省商丘縣城南,由五代後晉楊愨所創,並列中國四大書院之一,宋初書院多設於山林勝地,唯應天府書院設於繁華 鬧市,歷來人才輩出。靖康國難時(1126年),金兵南侵,中原淪陷,應天府書院被毀,學子紛紛南遷,中國書院教育中心隨之南移,應天府書院沒落。歷朝雖有人曾重修書院,但未能成功,今天應天府書院只剩下殘存的建築,供人瞻仰。


  唐朝滅亡後,中國歷史進入「五代十國」分裂時期,官學遭受破壞、庠序失教,中原地區開始出現一批私人創辦書院,應天府書院由此而生。


  書院歷史最早追溯到五代的後晉,楊愨在歸德軍將軍趙直扶助下聚眾講學,後來他的學生戚同文繼續辦學,應天府書院的前身就是當時歸德軍的南都學舍趙直為其築室聚徒。


  北宋立國初期,急需人才,實行開科取士,睢陽學舍的生徒參加科舉考試,登第者達五六十人之多。文人、士子慕戚同文之名不遠千裡而至宋州求學者絡繹不絕,出現了「遠近學者皆歸之」的盛況,睢陽學舍逐漸形成了一個學術文化交流與教育中心,但戚同文病逝後,學校一度關閉。


責任編輯:龍堤


壹號收藏官方合作電話:400-60-51580

客服☞ 微信號/QQ:250955904

《傳說級翡翠掛件大賞(精品!)》點擊「閱讀原文」查看


相關焦點

  • 中國古代四大書院,墨香襲人
    佄訠劚禰吲矝鷛賳擤軶礱瑁廅煐杬黜桌潿娡裔劓縵栵裀玩浺纍彤橞典璆鐝帬笢歀惲眅掃隯黠崜翞癆詍營玬欁蛇櫱奲此後,這四個書院被合稱為中國「四大書院」。嗓鹽闡暙垘膊飣鏍韌漈釖譭肆扌嫧晜嗹豒淲琇贊籹篁痊欗統強鎬魏魴庰惋特饄壠諄識烸紀止鼾細謕飭摩砼校貽謀讓中國古代四大書院——
  • 河南千年書院,儒家文化聖地,被稱為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
    從那之後,我國對於選拔人才的制度,儒家學說就成為了唯一的評判標準,而國家的權威教育機構也成為了宣揚儒家學說的士人培訓機構,從漢代的太學一直到宋朝時期的書院。作為北宋時期最為繁華的河南省,這裡的書院遺址自然是最多的,這些失去了原本作用的書院也成為了河南最重要的旅遊資源之一,給當地的旅遊業帶來更多的選擇,更豐富的元素。
  • 明清時期翼城縣的四大書院
    明代全國各地共有1200多所書院,非常興旺。明代的翼城,屬山西布政司平陽府管轄,當時也有兩所書院,一為翔山書院,一為綿山書院。
  • 中國古代四大書院是指哪四個,你都去過哪幾個呢?
    中國古代四大書院是指哪四個,你都去過哪幾個呢?書院顧名思義就是現在的學校,最早出現的時候是在盛唐時期,其中最著名的四大書院分別是河南的嵩陽書院、應天書院、湖南的嶽麓書院、江西的白鹿洞書院,那麼你都去過幾個了呢?給你留下什麼樣的印象呢?
  • 司馬光範仲淹作教席的宋初四大書院培養了無數頂級人才
    宋代時,講學之風日盛,書院開始大行其道。書院多是私人設立,也有得到官府資助的。北宋著名書院眾多,如江西廬山的白鹿洞書院、湖南衡陽的石鼓書院、河南登封的嵩陽書院、湖南長沙的嶽麓書院、河南商丘的應天府書院、江蘇江寧的茅山書院等。
  • 應天書院,一座千年文脈的圖騰
    一、應天書院的前世今生應天書院又稱應天府書院、睢陽書院、南京書院、南都書院、後來升格為南京國子監,成為北宋最高學府,它也是中國古代書院中唯一一座升級為國子監的書院。北宋書院多設於山林勝地,只有應天書院設立於繁華鬧市之中,這成為應天書院主要的特色。
  • 四大名樓、四大名園、四大古都……最全的「四大」文學常識你都了解多少?
    佛山鎮(廣東)漢口鎮(湖北)、朱仙鎮(河南)【四大古城】安徽徽州古城、四川閬中古城山西平遙古城、雲南麗江古城【四大書院】白鹿洞書院(江西廬山)、嶽麓書院(湖南長沙)嵩陽書院(河南嵩山)、應天書院(河南商丘)【四大發明】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印刷術【四海】渤海、黃海、東海、南海
  • 四大名樓、四大美女、四大古都……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今天,隱娘總結了一些「四大」常識。你知道四大名繡、四大名樓都有哪些?
  • 嶽麓書院預約公眾號 - 門票預約
    嶽麓書院是中國歷史上赫赫聞名的四大書院之一,坐落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湖南長沙湘江西岸的嶽麓山腳下,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學府之一,其古代傳統的書院建築至今被完整保存,每一組院落、每一塊石碑、每一枚磚瓦、每一支風荷,都閃爍著時光淬鍊的人文精神。
  • 維風書院「迎五一傳統文化雅聚」活動在永寧明清古鎮維風書院舉行
    維風書院「迎五一傳統文化雅聚」活動在永寧明清古鎮維風書院舉行 2020-05-04 20: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四大名樓、四大美女、四大古都……最全的「四大」文學常識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今天,國風君總結了一些「四大」常識。
  • 理學·湘學·嶽麓書院——嶽麓書院國學院院長朱漢民談嶽麓書院的...
    朱漢民:嶽麓書院作為一所古代著名學府,既是一個培養人才的基地,也是孕育思想與創新的學術重鎮。從宋代開始,嶽麓書院成為中國著名的理學學術基地,同時也是湘學的大本營。張栻在《嶽麓書院記》中提出了「蓋欲成就人才,以傳道而濟斯民也」的理學教育宗旨,強調培養內聖外王的人才,這對宋元明清的書院教育均產生了深刻影響。
  • 《將夜》中四大不可知之地,書院最強,魔宗最弱,小師叔單劍滅之
    《將夜》中存在四大不可知之地,不可知之地的大修行者才是這個世界真正的主宰。四大不可知之地分別是一樓、一觀、一山、一寺。夫子一樓是指書院二層樓,整個昊天世界最強大的不可知之地,千古第一人夫子的主場。一觀是指知守觀,七卷天書藏於此,千古奇才陳某的道場。
  • 長沙新竹第二小學學子參觀嶽麓書院
    華聲在線訊 (通訊員鮑傑) 2020年1月12日長沙新竹第二小學二年級(五)班的同學們來到湖南千年學府-嶽麓書院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參觀遊覽了嶽麓書院並聆聽了現場講解。嶽麓書院是中國歷史上赫赫聞名的四大書院之一,坐落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湖南長沙湘江西岸的嶽麓山腳下,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學府之一,其古代傳統的書院建築至今被完整保存,每一組院落、每一塊石碑、每一枚磚瓦、每一支風荷,都閃爍著時光淬鍊的人文精神。今天的嶽麓書院不僅是湖南大學的文史哲人才培養和研究基地,湖南省旅遊勝地,更是是整個長沙市的文化窗口和文化名片。
  • 交流與互鑑,千年書院的「中國樣本」
    兩年前的秋天,美國哈佛大學教授、著名中國歷史研究學者包弼德受邀開講「嶽麓書院講壇」時,在主講人留言簿上寫道。嶽麓書院海外學術交流中心主任、80後青年教師戰蓓蓓,將它翻譯成這樣一首「小詩」。    此時,初冬已至,銀杏尚黃。眼前的嶽麓書院,正是當時包弼德所見的景象。
  • 華東師大光華書院黨委舉辦「四史」教育美術作品展
    參觀展覽的觀眾絡繹不絕 發展:從《四大金剛》看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展史 一提起上海的「四大金剛」,大家便感受到早市的煙火氣息,聯想到大餅、油條、粢飯和豆漿。其實,在上世紀50、60年代,「四大金剛」說的是位於上海閔行的四家大廠:上海電機廠、上海汽輪機廠、上海鍋爐廠和上海重型機器廠。 作品展的第一部分為上海著名民俗畫、連環畫家羅希賢老師的《四大金剛》畫作,參觀者可以回顧新中國成立後的工業發展史,追夢上海製造的基因,感受新中國早期發展的精神偉力,這也是《四大金剛》連環畫首次公開展覽。
  • 吳仕釗:秋色秋聲嶽麓書院
    我循著路線來到心儀已久的嶽麓書院,在門口完成了三部曲(測體溫、查看預約門票和現實進場憑證)後,邁步走進了嶽麓書院。古色古香的書院,被風光秀美的嶽麓山烘雲託月般映襯著,仿佛茂密的森林,漫山的紅楓,盡染的層林是書院的衣裳。想到古人對書院的選址的考究,敬意和佩服雙至。中國古人理想的讀書場所就是茂林修竹,環境清幽的山林之間,遠離塵世,心靈安靜。
  • 古代的書院是怎麼形成的?入學有哪些禮儀?
    最初的皇家書院就是在民間書院文化的興盛中被人們忽略了,如果現在李夫子對大家說「嶽麓書院」、「白鹿洞書院」,那大家肯定都很熟了,因為他們都非常的出名,已經登上了大雅之堂。宋朝是書院發展的黃金時期,究竟是什麼樣的特殊環境引起了書院的興盛?北宋初期,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急於解決地方割據問題,統一中央集權。
  • 鵝湖書院與「白菜碑」
    鵝湖的哲學爭鳴,無疑為南宋理學傳播布道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書院的仁、孝、慈、義的講學吹進了一股學術新風,創造了一個開明包容的思想學術環境,因此而形成了東南三賢朱子閩學,呂祖謙浙學,張栻湖湘學及江西陸子心學的南宋四大門派與鵝湖書院的淵源關係。春去秋來、寒冬暑往,鵝湖書院為國家和社會培養輸送了一批批優秀的安邦治國人才。
  • 內戰波及半個中國,嶽麓書院學生寧死不屈,謹遵師訓:將天下為己任
    在公元1275年,元朝大將阿里海牙率領數以萬計的兵馬抵達了潭州,摧毀了將近半個中國的土地,人民的生活更是每時每刻都處在水深火熱之中。面對這樣迫在眉睫的危亡情形,嶽麓書院的數百名書生放下了手中的毛筆,選擇積極投身於這場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