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時期翼城縣的四大書院

2021-02-12 史志山西

明代全國各地共有1200多所書院,非常興旺。明代的翼城,屬山西布政司平陽府管轄,當時也有兩所書院,一為翔山書院,一為綿山書院。翔山書院在縣城東北,由明崇禎年間的知縣李士淳所建,進士史起明撰記。李士淳學邃才長,應變裕長,雖寇臨城下,不輟講學,使得翼城文風自此丕變。書院於清同治十一年(1872)復建,今塌毀,僅存孔聖殿三間。綿山書院在東午寄村,明嘉靖十二年(1533)由邑庠生敏軒李詗先生所建,院址在該村普潤寺東,前臨深溝,遙對綿山,故名。內有講堂一區,堂外懸掛「講堂」二字,匾額為中州顧玉書題。堂內有匾一懸,題為「絳帳春風」,為內閣中書、後襲公爵東野緒瓚題,並跋曰:「歲癸酉,餘省皇祖文王陵寢,自秦都駐晉翼,敏軒公為餘故知,晉謁後款餘普潤寺。寺東奎閣凌霄,文峰射鬥。隙地闢建書坊,異時仰馬帳坐程,風孔子教,明周公道,著是亦士大夫之所厚望雲。」堂北建有一小亭,形勢翼然,名「傍雲亭」。亭子後有小門,經十數武,有小石牌樓,上題曰「天橋」,由橋北行,即院之正門,門額題曰「綿山書院」。院內講堂,南有書齋六間,南向者三間,東向者三間。齋南有船式屋三楹,緊依溝崖。

紹文書院

清代的翼城縣有兩所書院,一為紹文書院,一為許公書院。紹文書院在縣治之東,即布政司分司的舊址,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由縣令林世炳建,規模宏大。每年由縣衙門聘請山長,於每月的初三、十三、二十三等日課試、閱卷、評定甲乙,優給膏夥,以資鼓勵。許公書院在「潞公軒」東、林公講堂右側,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由知縣許崇楷捐建,延師講學,親臨考校,創設幾席,優給課膳,士皆敬業樂群焉。

明清時期翼城的四大書院,創建者皆有官方背景。綿山書院為秀才敏軒公李詗捐建,李詗與皇室成員內閣中書、後襲公爵東野朱緒瓚是故交;翔山書院的捐建者為崇禎年間的翼城知縣李士淳;紹文書院的捐建者為清康熙年間的翼城知縣林世炳;許公書院的捐建者為乾隆年間的翼城知縣許崇楷。

四大書院的教學,以儒家的四書五經為基本教材,此外還有宋明理學大師的著作、語錄和講義。教學上強調學生的自學,教師重視如何指導學生讀書和進修。此外,書院會不定期地舉辦講會。各書院的主講在講會中,都是先標明自己的主旨才開講的,講會把書院的教學和不同學派的學術爭鳴結合在一起,體現了「百家爭鳴」的精神。當地的縣令和書院的山長都會親自講學,這在當時是一種風尚。

翼城四大書院的經費來源,一部分為縣衙出資,還有一部分則為當地士紳、耆宿、地主、寺廟的捐款。四大書院的選址,多在縣衙附近,如翔山書院在縣衙東北,紹文書院在藩司舊址,許公書院在「潞公軒」東、林公講堂右側。只有綿山書院建在普潤寺東,之所以修建在這裡,一方面因為寺廟藏書眾多,方便師生借閱;另一方面,寺院選址都為名山清淨之所,有利於學生摒棄俗念,專心讀書。

翼城的四大書院在晚清和民國易代的過程中先後衰落,殊為可嘆,箇中緣由主要有以下幾點:一為受到戰火影響。晚清和民國時期,兵連禍結,匪亂嚴重,當時的翼城知縣或縣知事們將很大的精力放在守土安民上,已經沒有精力,也缺乏財力物力繼續維持書院運營。二為科舉制度廢除之後,杜絕了傳統的文人士大夫群體進入仕途的門路,而傳統書院主要講授四書五經,故而受眾群體銳減。三為新式學堂的建立,在普及近代西方格致之學的同時,亦將傳統書院帶進了歷史的塵埃。光緒三十二年(1906),省提學使署改組,山西學務公所暨教育會成立,而省內省外與東洋(日本)畢業回國之學生亦逐漸增多,於是省提學使署通飭全省所屬各府、州、縣,一律變更學制,改建學堂。是年,翼城乃停止書院課試,由官紳於城內改設高等小學堂,並將義學改為初等小學堂。

責編:王  婷

相關焦點

  • 西安記憶:風雨百年書院門,講明清西北第一學府關中書院的興衰史
    穿過永寧門,步行一百餘米,便可見一紅色牌樓寫著「書院門」三個大字。左有一個古塔,名為寶慶寺塔,踏上古樸的青石板路,兩邊有賣湖筆端硯、名人字畫、剪紙皮影等小店,一路上墨香瀰漫。今天就說一說西安百年歷史的書院門和明清全國四大書院之一、西北地區第一學府關中書院。
  • 明清時期宣城地區書院的基本特點(上)
    蕭寒 程龍偉第685期一、明清時期寧國府書院數量激增明清兩朝僅記載於地方志的較大規模的書院就有29所之多,其中明朝新建17所,清朝新建11所,另有清代復建宋代書院1所。(3)西津書院 康熙十六年(1677),知縣馬光因鳳山書院久廢,重建於西津橋東滸,故名。制度軒敞,後知縣陳主策置田助之。鹹豐十年(1861)毀於兵,同治間知縣蔡鐸、徐玉珂相繼興復。二、宣城地區書院的建築完備,功能齊全明代寧國府是除了徽州府之外,安徽地區創建書院數目最多的府。
  • 維風書院「迎五一傳統文化雅聚」活動在永寧明清古鎮維風書院舉行
    維風書院「迎五一傳統文化雅聚」活動在永寧明清古鎮維風書院舉行 2020-05-04 20: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明清(鴉片戰爭前)時期的濟南
    ▲雙忠祠明清時期濟南的經濟明清兩朝都是統一的國家,有利於各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濟南也不例外。▲賦稅制度明清時期濟南的農民起義和抗清鬥爭明末在李自成領導農民起義的同時,山東人民也紛紛起義。▲李自成明清時期濟南的文化明朝和清朝前期濟南的文化教育水平是相當高的。在沒有開辦新式學校以前,出現不少書院。
  • 中國四大書院
    唐末五代智璿等二僧為「思儒者之道」,在麓山寺下,「割地建屋」,建起了「以居士類」的學舍,嶽麓書院就是在智璿等辦學的基礎上「因襲增拓」而誕生的。   北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原僧人辦學的遺址上,即嶽麓山下的抱黃洞附近正式建立起了嶽麓書院。北宋大中祥符(1008-1017)年間,嶽麓書院進入了北宋的鼎盛時期。
  • 理學·湘學·嶽麓書院——嶽麓書院國學院院長朱漢民談嶽麓書院的...
    朱漢民:嶽麓書院作為一所古代著名學府,既是一個培養人才的基地,也是孕育思想與創新的學術重鎮。從宋代開始,嶽麓書院成為中國著名的理學學術基地,同時也是湘學的大本營。張栻在《嶽麓書院記》中提出了「蓋欲成就人才,以傳道而濟斯民也」的理學教育宗旨,強調培養內聖外王的人才,這對宋元明清的書院教育均產生了深刻影響。
  • 河南千年書院,儒家文化聖地,被稱為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
    從那之後,我國對於選拔人才的制度,儒家學說就成為了唯一的評判標準,而國家的權威教育機構也成為了宣揚儒家學說的士人培訓機構,從漢代的太學一直到宋朝時期的書院。作為北宋時期最為繁華的河南省,這裡的書院遺址自然是最多的,這些失去了原本作用的書院也成為了河南最重要的旅遊資源之一,給當地的旅遊業帶來更多的選擇,更豐富的元素。
  • 【關學文研】田建榮:明清陝西關中書院與科舉制度
    明清陝西關中書院與科舉制度 摘 要:關中書院是明清兩代陝西地方最高學府, 在西北地區乃至全國都享有盛譽。明神宗萬曆三十七年 (1609年) , 由陝西著名學者馮從吾創辦, 清光緒二十九年 (1903年) 書院改為師範學堂。
  • 司馬光範仲淹作教席的宋初四大書院培養了無數頂級人才
    宋代時,講學之風日盛,書院開始大行其道。書院多是私人設立,也有得到官府資助的。北宋著名書院眾多,如江西廬山的白鹿洞書院、湖南衡陽的石鼓書院、河南登封的嵩陽書院、湖南長沙的嶽麓書院、河南商丘的應天府書院、江蘇江寧的茅山書院等。
  • 中國古代四大書院,墨香襲人
    珴縔雨贉壄様縈鋕奬簫賝喚侅脌鏃碥瞐晃罝鴊剄噛懦泂躼榵醆蜸蕎蜓臔榱苭饁瓴豺痽嚖螼謂襦郻焁櫮嗕糗鎷豜皞耵我國「四大書院」為「應天書院(今河南商丘睢陽區南湖畔)、嶽麓書院(今湖南長沙嶽麓山)、白鹿洞書院(今江西九江廬山)、嵩陽書院
  • 中國古代四大書院是指哪四個,你都去過哪幾個呢?
    中國古代四大書院是指哪四個,你都去過哪幾個呢?書院顧名思義就是現在的學校,最早出現的時候是在盛唐時期,其中最著名的四大書院分別是河南的嵩陽書院、應天書院、湖南的嶽麓書院、江西的白鹿洞書院,那麼你都去過幾個了呢?給你留下什麼樣的印象呢?
  • 四大名樓、四大名園、四大古都……最全的「四大」文學常識你都了解多少?
    >梅蘭芳、程硯秋、尚小雲、荀慧生【四大文化遺產】《明清檔案》《殷墟甲骨》《居延漢簡》《敦煌經卷》【四大名繡】蘇繡、湘繡、粵繡、蜀繡佛山鎮(廣東)漢口鎮(湖北)、朱仙鎮(河南)【四大古城】安徽徽州古城、四川閬中古城山西平遙古城、雲南麗江古城【四大書院】白鹿洞書院(江西廬山)、嶽麓書院(
  • 明清四大名鎮之一的朱仙鎮,緣何衰落成了普通鄉鎮?
    就好比開封的朱仙鎮,本是位居四大名鎮之一的人氣城鎮,可隨著時間的變化最後竟淪落為一普通鄉鎮,就連以往的一些不起眼的鄉鎮,都比它顯得風光繁榮些,真可謂是龍遊淺水遭蝦戲。可在明清時期它還是赫赫有名的城鎮,最後為何會衰敗至此呢,讓我們來看看其中的緣由。
  • 福建這座古鎮了不得,唐玄宗在此親筆紀念,是明清時期的狀元之鄉
    這裡十分推崇文風,曾經是明清時期的狀元之鄉。整座元坑古鎮中,大大小小有二十多座古代宗祠,各家姓氏都在裡邊展現。在古鎮西側,就是他們讀書的書院,曾經這裡有著朗朗書聲,不論是颳風下雨,元坑古鎮都如同水墨畫一般,這裡的悠久文化早已經鐫刻在當地人們的心中了。古鎮由一條穿行而過的溪流串聯而成,各種古蹟一一呈現在遊客眼前。
  • 剛正清廉的化身——宋金元明清時期的沂蒙
    |引言宋金元明清時期,隨著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統治的進一步強化,沂蒙山區的地方行政區劃基本穩定下來,絕大部分區域自宋代以來便一直處於沂州和州的管轄之下。清朝前期,在這裡又設置了沂州府,下轄莒州、蘭山縣、郯城縣、沂水縣、蒙陰縣和費縣等。
  • 四大名樓、四大美女、四大古都……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今天,隱娘總結了一些「四大」常識。你知道四大名繡、四大名樓都有哪些?
  • 【南開明史學第112期】博碩論壇|朱紹祖:明清時期醫學「四大家」的建構歷程及其演變
    這一變化,也為後世「四大家」成員的重新演變提供了基礎。明清易代後,張從正的學說日益受到重視,醫書多次刊刻便於時人習讀。沈時譽所撰《醫衡》就收錄有張從正的兩篇醫論「汗吐下該盡治法論」和「三消從火斷」,也是張從正學說重新進入醫界的深刻體現。
  • 明清四大名鎮之一的朱仙鎮,如今為何昌盛不再,淪為普通鄉鎮?
    就好比開封的朱仙鎮,本是位居四大名鎮之一的人氣城鎮,可隨著時間的變化最後竟淪落為一普通鄉鎮,就連以往的一些不起眼的鄉鎮,都比它顯得風光繁榮些,真可謂是龍遊淺水遭蝦戲。  可在明清時期它還是赫赫有名的城鎮,最後為何會衰敗至此呢,讓我們來看看其中的緣由。  朱仙鎮
  • 四大名樓、四大美女、四大古都……最全的「四大」文學常識
    你知道四大名繡、四大名樓都有哪些?初唐四傑、千古文章四大家都是誰?四書、四史是哪幾部?四大名橋、四大名園指的是哪裡?……答不上來?了解中華文化,看了這些才發現,自己知道的實在太少了。很全的國學常識,快點收藏吧!
  • 翼城縣領導赴嘉峪關與酒鋼集團高層進行會談
    王淵說,翼鋼公司2001年落戶翼城,對翼城鋼鐵產業優化升級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翼城縣與酒鋼集團在發展的長河中結下了不解之緣。翼城縣委、縣政府也把翼鋼公司作為全縣鋼鐵行業龍頭企業,在政策、土地等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持,雙方肝膽相照、榮辱與共,有著非常深厚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