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來,鄭州夜經濟逐漸紅火,而文創市集無疑是其中最靚麗的風景線。
以「文化、創意、藝術」為名,這樣的市集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地攤,而聚集富有創意的年輕人和創意產品,成為一座城市創意文化消費的風向標。近一個多月以來,鄭州的文創市集幾乎一夜之間多點開花,成了街區、商業綜合體的夏夜標配。
△「鄭風藝術市集」的創意汝瓷攤位
連日來,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通過採訪市集召集人、文創攤主、商業體運營人員等,觀察市集的熱鬧之外出現的新特點,探討文創集市如何在鄭州更好地發展。
◆文創市集一夜之間成了商業街區標配
華燈初上,鄭州地標大玉米腳下,伴著如意湖畔的涼爽清風,河南藝術中心廣場上的「鄭風藝術市集」人頭攢動。
△大玉米腳下的文創市集
這裡從6月19日開張,近80個攤位以集市為載體,豐富的文創產品、花藝綠植、圖書繪本、設計手作、街頭繪畫、特色輕食等各類元素競相亮相。
夜光照片列印、陶瓷文創、陶土昆蟲……各家攤位推出了各自新穎有趣的文創產品、藝術創作、非遺體驗等,好吃、好喝、好玩、好看的應有盡有。攤位的品類有老有新,既有汝瓷、烙畫、麵塑等傳統非遺,亦有木製手作、潮品等文創雜貨;參加的攤主有河南博物院這樣的老牌文創,也有初次嘗鮮體驗生活的小資白領。
而在鄭州的夏夜裡,鄭州海匯中心、龍湖裡、匯藝銀河裡、公園茂等眾多商業街區也紛紛推出了各自的市集,密集發布的市集招募令讓人目不暇接。
高磊是鄭州文創市集的資深召集人,7年來為鄭州各大商場策劃各種文創市集。今年的夜經濟熱以來,更是各種邀約不斷,「幾天前三四個小時,就有8場活動找來,精力不夠,只好打時間差」。
高磊最初是開文創雜貨鋪進入這個行業,最早做市集是因為熟悉文創圈的朋友,也與商場、地產商認識,便義務幫忙聯絡召集朋友做市集。
△文創市集裡的攤位
「我做市集不圖掙錢,都是從中牽個線,但慢慢市集的邀約越來越多,結果副業幾乎變成了主業。」高磊說,今年夏天達到了峰值,過去是配合地產商新盤銷售、商場引流,現在各大商業街區都推出了文創市集,並且正在常態化。
和過去專業從事文創的不同,現在一些市集是在夜經濟刺激下產生的。高磊分析說,如今市集的攤主主要有三類,一類有自己文創門店,過去多次參與過市集;一類是從事相關文創但並未以此為生,希望通過市集增加知名度;還有一類是單純體驗生活。
◆有人試水有人嘗鮮,新老攤主同場展露創意
漫步市集,總能帶給來者新發現。河南藝術中心的市集裡,豎旗上一個「鞠」字吸引了市民注意,攤位前擺掛著花樣繡球,小的可做鑰匙掛墜,大的能當家居擺件。
△市集裡一家鞠手工製作攤位
攤主吳桐耐心地給大家介紹:「這就是中國傳統的蹴鞠,唐朝傳入日本後成為了一種手工藝品,這些鞠球每一個都是手工繡制,繡法各不相同,簡單的要費時兩三個小時製作,複雜的則要十多天。」
鞠球是吳桐一次無意間在日本旅行時發現的,在了解是源自中國時,便想著要把它帶回故鄉,於是最近一年多來涉足以鞠球為主的手工。這是她第一次參加市集,看到招募消息後主動報名,「並不指望市集能掙多少錢,還是希望手工作品得到大家的認可,傳播一種手工背後的傳統文化。」
△扇面題字
現場書法攤位的魏巍是鄭州一名小學書法老師,他根據私人訂製在扇面題字作畫,吸引不少市民圍觀欣賞,在鈐印落款時還會講解幾句印章知識。他說:「利用業餘時間參與市集挺好的,展示自己的特長,為生活增添點樂趣。」
逛文創市集,看到有趣的攤位,攀談幾句,總能知道品牌背後的故事。海匯中心市集裡,有一家原創飾品的攤位叫「凡世皆藝」,是過去幾年鄭州各種市集裡的常客。
攤主小飛介紹說,這個名字是為了紀念一位叫張凡的畫家朋友,他常說的口頭禪是「張凡的世界裡皆是藝術」,後來朋友們一起成立工作室,但這位朋友突然因病離世,大家決定用這個名字來紀念。
這家品牌並沒有開設網店,在小飛看來,原創飾品的價格較高,並不適應網絡拼價格走銷量的市場,通過市集面對面的交流,能更好地傳達創意來源,「文創產品更多是因為『美』而去購買,逛一趟市集見到心動的東西去消費,是不一樣的感受。」
△平面設計師吳婧在海匯市集擺攤
◆一張小桌子能成就一個文創新品牌
平面設計師吳婧傍晚下班後,回家抱上養的暹羅貓,趕到海匯中心擺上了復古珍珠攤位。
年初,她和成都的朋友聯合做了一家「七月茉莉」工作室,以天然珍珠做各類創意產品。看到商業街區發出了市集招募令,她覺得是一次推廣小店的好機會,便報名參與。
「對我們新創的品牌來說,人流量大的集市,可以讓大家更多地認識我們,感興趣的顧客還可入群,目前群友有一百多人了。」吳婧說,為了吸引顧客,特別讓寵物貓來吸引人氣。
在高磊看來,文創市集對文創產業的發展來說,不可小覷。「不能小看這些小攤位,不少背後都有連鎖加盟店,一張小小桌子上展示的可能是創意的精華。」他說,市集可以讓設計師和消費者面對面溝通,在他們講述設計靈感、產品初衷時,能感受到消費者的反饋,在交流中還能促進產品的完善,甚至會讓產品提升一個檔次,而經歷了市集考驗後,也會為產品的量產提供參考。
高磊舉例說,一位朋友2015年新創的原創飾品品牌,便是通過一次次市集活動的磨鍊,選擇適銷對路的產品,走出了自己的獨特風格,最終幾年時間在鄭州全款買了房,如今在正弘城也開了店。
△市集裡的飾品攤位
從2015年開始參與市集的小飛,如今在市集裡見到的許多都是新面孔。他的看法是:「術業有專攻,如果是來感受生活,建議作為業餘愛好,但如果要從事文創行業,還是要有好的創意和積累,熱鬧過後總要大浪淘沙,接受市場篩選。」
◆市集滿城開花,如何打造各自風格?
眼下,海匯中心市集,又新增了10個花車攤位,虛位以待,第二批招募也已經啟動。
「第一批10個攤位整體效果不錯,所以準備第二批進行擴大到20個攤位,增加特色小吃輕食類、動漫潮品等內容。」海匯中心運營部胡麗娟介紹說,主要通過線上招募,但會審核營業資質、產品合格證,如果是代理有沒有代理授權,挑選時會傾向於有門店的,擔心只是網上淘一些貨,為確保產品質量會相應收取押金和租金。接下來,市集將作為一個長期項目持續到10月,並將不斷進行調整,豐富內容和體驗。
△海匯市集
為何決定引進市集?她說:「市集最大的特點是,短時間聚集有意思好玩的內容進來,豐富商業的層次,是對現有業態的補充,打造一個注重互動的社交形式的商業。文創市集的攤主有自我創造性和新想法,和一般的生意人不一樣,有助於將街區打造成為家庭和上班之外的第三空間。」
在各家商業街區紛紛開辦市集的情況下,如何打造不同的風格?胡麗娟表示,為了突出特色,海匯中心打造的是夜生活節的概念,除了市集,還有大型裝置展覽、音樂快閃演出、小丑巡遊等,希望帶給大家更多層次感的內容。
高磊說,和一線城市相比,鄭州市集上的文創產品品質並不差,但是抱團發展的意識不如深圳廈門等城市,其實同一品類的抱團可以做一些事,不僅有助於搶佔市場,還能在業界發出更大聲音。
△文創市集裡的麵塑非遺
他建議,當下主要是綜合性市集,各自風格不突出,以後可以考慮不定期推出不同主題的集市,比如飾品集、貴金屬復古飾品、陶瓷、潮流市集等,通過鮮明的特色吸引市民,增加市集的活躍度和傳播度,也能推動同一文創門類的交流提升。
來源:大河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