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車抵滬,到正式上線運營,97天。「升級加長版」的新16號線列車刷新了上海地鐵新車調試投運的最短記錄。
3月23日,16號線首列6節編組增購新車正式投入運營,此舉將進一步緩解16號線高峰客流壓力,同時為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提供更優質、便捷的交通服務。
此前,上海地鐵維護保障有限公司在上級單位的指導下,與集團有關部門、運營公司及中車集團公司等相關合作單位齊心協力,多地聯動,在緊鑼密鼓的靜態、動態調試、模擬運營、連掛演練等環節中,將流程再優化,時間再縮短,通過搶抓16號線縮時停運的100小時「黃金窗口期」,提前完成首列增購新車1648號車的調試任務,刷新了新車調試97天即上線的最短記錄。
至此,工作日早高峰,6編列車將增加到11列。
聯調聯試25個夜晚,
創造新車動態調試時間最短紀錄
自去年12月,1648號新車抵滬以來,維保公司的列車調試工程師們就開始了各項新車調試工作。從列車靜態、動態調試、功能測試、聯調測試,再到驗收,獲得安全載客認證證書,歷經3個多月時間,比以往新車調試時間快了近兩個月。
疫情期間,包括16號線在內的5條上海地鐵線路末班車提前至21點,這個「黃金窗口期」每晚給地鐵維保各專業增加了近2小時左右的有效作業時間。
「藉此契機,維保車輛專業採取高低速混跑,輕重載交叉測試的方式開展列車型式試驗,通號專業採取系統、軌旁、車載多作業面聯動的方式開展動態調試,經過25個晚上、100小時的連續作戰,將調試效率提升50%,實現了新車提前投用。」維保公司調度指揮室經理王軍介紹道。
維保車輛分公司和通號分公司通力協助、密切合作,充分利用「黃金窗口期」開展列車控制系統接口、列車信息系統接口的聯測,積極縮短整體工期,確保新車超預期完成調試。
多個站點同步信號升級,
確保全線列車精準停站
隆德路控制中心:「中央已完成系統升級,請1648號車匯報車載軟體升級情況。」
川楊河基地:「1648號車車載升級情況良好。」
……
列車信號調試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要讓列車高效運行,精準停站,不僅需要對新車本身的接口參數、ATC數據、ATS數據等大量數據進行分析調試,同時還需要對16號線全線進行信號系統升級。
為此,通號專業的工程師們,根據有限的調試時間,優化調試計劃,1個晚上,出動20餘名精幹力量,在16號線的多個基地和站點同步開展信號升級,聯合車輛專業檢測列車各系統與信號系統接口的匹配情況,確保全線列車的信號匹配,性能穩定。
「為了節約調試時間,我們將3個精細化測試與3個停站精度測試合併為5個停站精度測試,通過自我加壓,提高標準精度,對上百個參數進行測試、分析,使列車的停站精度更準確,更迅速。」上海地鐵維護保障有限公司通號分公司項目管理部16號線車載信號增購項目經理常天說。
為了高效、準確把控動態調試中的各個環節,通號專業的工程師們與時間賽跑,與參數較量,開展線上會議,跟蹤調試,確保了每一項調試任務高標準、高質量完成,提前獲得列車安全載客認證證書。
優化新車調試流程,
將型式試驗工期由3個月縮短到39天
「牽引系統良好」
「受流靴跟隨狀態良好」
……
為了提升新車上線後的運行質量,車輛專業的工程師們對首列即將投入運營的新車進行最後的車載功能驗證。
在整個列車調試的全過程中,工程師們一刻都沒有停歇。早在新車抵滬的第二天,他們便馬不停蹄地開始了新車驗收的各項檢查和測試工作。
「原本新車驗收、型式試驗的一套流程需要3個月左右的時間,我們在新車抵滬前就與中車集團公司強化兩地聯動,在列車生產階段同步進行列車的部分功能測試,並總結以往經驗,結合新車特點,優化完善新車調試驗收流程,經過集中攻堅,將16號線的車輛型式試驗工期縮短為39天,為後續的調試工作爭取時間。」車輛分公司新車部16號線項目經理沈祥說。
這些天來,車輛工程師們對整車的各類部件進行了地毯式的檢查,並對列車的各項機械尺寸進行覆核及調整,同時對列車的乘客信息系統、空調系統進行精調,通過模擬重載工況下的牽引系統、制動系統、控制系統等各項性能驗證,確保列車功能完好,運行平穩,安全可靠。
首列新車的提前上線,讓參與調試的工程師們臉上露出了勝利的喜悅,但後續列車的調試任務仍然艱巨。
按計劃,此輪增購的15列新車將逐一上線替換目前的3節編組列車,替換下線的3節編組列車,將通過重聯為6節編組後,繼續投用。年底前,16號線將全部由6節編組列車運營。屆時,早尖峰時段,16號線列車擁擠狀況將進一步得到改善。
上海地鐵維保各專業的技術人員也將繼續迎難而上,攻堅克難,力爭讓所有新車儘快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