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婚不需要冷靜期,直播打賞才最需要

2021-01-12 新周刊

文 王中中

這年頭最能燃起人熱情的,不是站在大海面前大吼三聲奧利給,而是看直播賣貨的主播們表演。

熬過了雙十一的尾款人尚未鬆懈,主播們自然也不敢休息。頭部頂流如李佳琦的敲鑼聲都快喚不醒沉睡的消費者們,普通主播就更加需要另尋出路,比如說學會表演。

就這個賣力演技,奧斯卡欠他的可能還不止一座小金人。

近日,一段「爭吵式賣貨」直播視頻在網上走紅。視頻中男主播在賣貨時,一名女子突然闖入直播間「阻止」男主播賣貨,女子沒能阻止男主播把一條1600元的鑽石項鍊壓價成98元虧本大甩賣。雖然沒了「鑽石」,但至少這番演技也值郭敬明的一張S卡。

正所謂換位思考,現在這種流行的衝動直播風,無非也是為了刺激消費者衝動消費。主播和觀眾一起攜手衝動,主播負責熱情,觀眾負責消費。

只是主播們熱情似火賣力賣命的時候,有人悄悄潑了一盆降溫的冷水。

目前「直播打賞將設置冷靜期」這個話題在微博上有1.5億閱讀量,大部分網友的評論都是一片贊同「早該冷靜冷靜了」。

10月28日,直播電商與短視頻發展年會上傳來消息:網絡直播打賞行為將迎來兩部行業規範——《主播帳號分級分類管理規範》和《直播行業打賞行為管理規則》預計年底前出臺。

兩部行業規範的出臺,主要目標就是為了重點解決目前網絡直播中存在較大爭議的激情打賞、高額打賞和未成年人打賞三大問題,將為用戶設置「打賞冷靜期」。

早該冷靜下來的直播打賞,它們的野蠻生長時代即將迎來終結了嗎?

打賞冷靜期,

誰是最需要冷靜的人?

直播打賞究竟有多不冷靜,三天兩頭就登上社會熱點的相關新聞就是最直接的說明。

這些熱點頭條甚至連標題格式都很統一。「00後」女孩打賞主播65萬;9歲男孩刷父親信用開1.6萬元為主播打賞;海南12歲小學生打賞主播花掉環衛工母親4萬辛苦錢……

孩子小手一點,家長傾家蕩產的新聞並不罕見。 / unsplash

從標題強調年齡這一點就能看出,這批衝動打賞的「主力軍」受害者們,不少是壓根沒有經濟來源的未成年人。

獨立的成年人尚能打落牙齒和血吞,把一時衝動造成的苦果獨自慢慢消化。而未成年人們卻把這份衝動過後的災難現場留給父母承擔,也因此發生無數觸目驚心的家庭悲劇。

2017年《瀟湘日報》曾刊文《孩子砸鍋賣鐵賞網紅是誰之過》,新聞中家住上海的孫女士發現自己銀行卡上25萬元血汗錢「不翼而飛」。再三追問,原來是13歲女兒小卞承認自己偷用家長手機,打賞給了網絡男主播。而小卞父母都是外來務工人員,每人每月收入不到5000元。

看著《魔幻手機》長大的成熟90後們都難逃電子產品的誘惑,更何況是在高科技環境下長大的新一代。/ 《魔幻手機》

南都新業態法治研究中心發布的《直播平臺未成年人年消費機制測評》報告顯示,根據50個新聞媒體的公開報導作為觀察案例,發現年齡最小的打賞用戶僅為5歲,年齡最大的為17歲,打賞消費金額高達65萬元。未成年人的打賞消費觀已經遠遠超越其本身所能承受的責任能力。

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或許並非無計可施。

今年5月,最高法在國新辦發布會上,發布《關於依法妥善審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二)》就提出:未成年人參與網絡打賞行為無效可以退還。這相當於設置了一個「後悔」通道,減少家長的損失。

但這遠遠不夠,畢竟防沉迷系統已經相對完善的各大流行遊戲,依然是「小學生隊友」的天下。設置打賞冷靜期這個操作,只是規範打賞亂象漫漫長路中的第一步。

主播的千層套路,

成年人也難逃

在直播界中,被誘導衝動消費的成年人情況同樣相當普遍。

據《北京日報》報導,一國企員工於某迷上了直播打賞,為了在直播間裡維持「慷慨多金」的形象,他先是向銀行舉債,最後竟動起了歪腦筋,挪用公司貨款785萬餘元打賞主播。2020年7月,順義法院一審以挪用公款罪判處於某有期徒刑11年。

侵吞公款打賞主播這種不可取行為,於某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 央視新聞截圖

起初,於某隻是通過觀看直播排遣寂寞,但漸漸地,直播成了他生活中舉足輕重的部分。從隔著屏幕默默觀看到不斷為心儀主播刷禮物打賞,於某在直播網站逐漸成為了「出手豪爽」的「大佬」。

很快,於某與其關注的一名女主播越走越近,對方被他的「慷慨多金」吸引,兩人逐漸發展為男女朋友關係。於某也對此倍感滿足,「每天都感覺自己輕飄飄的,就跟吸毒上癮一樣」。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想在直播界混出名堂當高手,就得有面子和金子。要當至高無上的人上人,就得衝上「榜一」。

當「燒錢」的大佬,這種英雄本色只存在於電影裡就好。 / 《英雄本色》

顧名思義,榜一就是指排行榜上的第一名。在直播間中,給主播打賞最多的人就是「榜一大佬」,可以享受許多「特權」,例如加主播微信私聯、和主播親密互動等等。

學生們想拿第一名可以依賴學習能力,而成年人想在直播間裡當榜一,只能靠「鈔」能力。如果遇上當紅主播,鈔能力分分鐘還會被背後的深套路所埋沒。

最常規的是,在各大直播平臺的官方活動中,贏得名次的主播會得到平臺的資源支持,比如曝光度等,想拿到這些獎勵的經紀公司便會在比賽中為自己的主播刷禮物。

前秀場流量主播的智嘉向媒體揭露過直播間的打賞內幕。主播和公司籤約後,為了在活動中得到更好的資源和名次,公司往往會給籤約主播瘋狂刷禮物。「三五千塊錢一個的『城堡』『火箭』就像點讚一樣瘋狂刷。」

和喬碧蘿一起出圈的「榜一」大佬豪哥,甚至患上了火箭PTSD。

這些負責刷禮物的水軍,還會把自己偽裝成「土豪」,給眾多圍觀的粉絲製造一種「這個主播有土豪包養」的感覺。更有甚者,經紀公司會在一個直播間內安排兩個「大佬」互鬥,比賽給主播刷禮物爭當榜一,吸引圍觀粉絲站隊跟風刷禮物。

今年熱度最高的直播間,不得不提7月26日晚周杰倫的快手直播首秀。

當晚周杰倫直播首秀共計收到約2.2億快幣打賞,折合人民幣約2200萬元。打賞榜前4名總計貢獻了1.8億快幣,而這4名「土豪」都是來自快手直播一哥辛巴的團隊。

辛巴團隊之所以如此高調並不是因為他是周杰倫的忠實粉絲,而是用「榜一」向其他人示威:快手是我們的主場,我才是快手一哥。

無論是榜一,還是榜二、榜三,都不過是直播業內人的玩具。

在成熟的直播產業鏈面前,普通人傾盡鈔能力換來的「榜一」只是頭部流量的營銷手段。不如認清現實,當一個沒有超能力的平凡人。

直播打賞需要「無理由退貨」

現階段關於直播打賞外界最核心的爭議,就是打賞本身到底是消費行為還是贈與行為。

關於這個問題,YY創始人李學凌在《網際網路上的打賞文化》演講中說過。

「打賞是什麼?就是我給你錢,我很高興,我沒有覺得自己損失了什麼。因為我喜歡你,我才會打賞你。我經常跟美國人談論打賞的模式,他們是很難理解的,我告訴他們就是donate(捐贈),他們就明白了。」

如果將打賞行為認定為贈與,從法律上來說贈與人有「任意撤銷權」,在贈與財產的權利轉移前可以隨意反悔。而目前那麼多激情打賞的案例顯然不符合「贈與」性質,激情打賞的用戶沒有可以撤回打賞費用的權利。

激情打賞的成本太低,低到容不下思考的時間。 / unsplash

但如果認為是消費行為,則主播與觀眾之間存在合同關係,主播提供表演服務,觀眾支付對價。那麼激情打賞,也就有了是否屬於合同法中「重大誤解」這一情形的爭議。

為直播打賞設置的冷靜期,發揮的更多是潤滑劑作用。在規避法律上關于贈與財產權利轉移時間問題的爭議同事,也有利於讓用戶在一個相對理性和平等的狀態下,做出是否打賞的決定。

「比如你的打賞頻次和金額超過設定的閾值,平臺就會進行提示,建議用戶冷靜一下。」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網絡表演(直播)分會秘書長瞿濤介紹,為了規避激情打賞設置的冷靜期,目前平臺做的也只是「建議」。

爾康的表情包,同樣能提供冷靜期的「建議」功效。

作為國內最早涉足直播市場的公司之一,長期以來直播打賞都是快手盈利的大頭。當時快手最出圈的宣傳語是「看見每一種生活」。

在直播元年2016年,快手還是一個不少人質疑為「低俗、簡陋、粗糙」的APP,為博眼球不計代價。

不久前快手帶著IPO招股書向香港聯交所遞交了申請,正式按下港股上市按鈕。看見生活的快手,將沿用已久的宣傳語變成「擁抱每一種生活」的底氣。

正如快手CEO當年對質疑的回應,「快手上的內容是真實世界的投影,真實世界裡沒有那麼多光鮮亮麗。」

同樣,當直播間拋下火箭遊艇城堡愛心,再卸下各種美顏濾鏡特效功能,或許這才是最能讓用戶冷靜下來的真實冷靜期。

參考資料

[1] 直播「激情打賞」將有冷靜期,但這還遠遠不夠 | 光明網

[2] 直播打賞冷靜期,能讓直播打賞冷靜下來嗎? | 新榜

[3] 直播打賞設冷靜期,「一夜暴富」將與主播說再見 | 三易生活

[4] 直播打賞,早該冷靜冷靜了 | 澎湃新聞

[5] 直播打賞也要設冷靜期?這可能是柄雙刃劍 | 南方周末

[6] 主播曝「直播打賞」套路:400萬元流水只有5萬是真的 | 中新經緯

[7] 小女孩25萬賞網紅男主播誰之過? | 瀟湘日報

[8] 他挪用公款785萬打賞主播,然後...... | 北京日報

[9] 鄭爽情緒崩潰,快手破圈艱難 | 中新經緯

[10] 快手終於動手了 | 南風窗

相關焦點

  • 「離婚不需要冷靜期,結婚才需要冷靜期」,律師的觀點你認可嗎?
    離婚需要冷靜期這個規定好,我覺得離婚三十天冷靜期太有必要了,現在我國離婚率實在太高,而且「衝動離婚」佔了很大比例,所以三十天的離婚冷靜期可以挽回很多婚姻。不過,昨天看到一個主任律師對離婚三十天冷靜期提出質疑,他覺得三十天冷靜期對降低離婚率沒有作用。而且他認為離婚不需要冷靜期,結婚才需要冷靜期。聽完他的言論,我表示不能認同,他真是沒有調查就發言。
  • 「我不需要離婚冷靜期,我需要可以不加任何條件的離婚自由」
    從笑不露齒的女子,到大大咧咧的女漢子,經歷過的女性們都能明白,小陳之所以有如此變化,最重要的原因出自小陳老公的身上。——正是因為小陳老公在婚外婚內的為人處事不給力,小陳才被培養成了梁山好漢,最終失去婚前的溫柔嫻雅,對婚姻和丈夫也產生了極度失望的念頭。
  • 30天離婚冷靜期要來了,離婚不需要冷靜,離婚後的生活才需要冷靜
    2021年1月1日起,離婚冷靜期就要實施了,離婚似乎變得更加艱難。本身,離婚就是一個痛苦的過程。儘管痛苦,離婚率卻30年飆升了10倍。可是婚後才知道,丈夫吃喝嫖賭全佔了,還動不動就打罵她。48歲時,她被年長她13歲的丈夫「掃地出門」。出來的前兩年是最難的,方淑珍沒有技術,對周邊的環境也不熟悉,常常迷路。後來跟著工程隊走,當小工給他們倒灰,但是這幾年人家嫌她年紀大,不帶她了。
  • 30天離婚冷靜期來了,網友表示離婚不需要冷靜,它才需要真正冷靜
    前段時間,民政部針對目前的婚姻情況,出臺了一項「離婚冷靜期」的政策,即將在2021年1月1日正式生效實施:1.到民政局登記離婚的夫妻,需要雙方經過申請、受理、冷靜期、審查、登記五個步驟,30天內任何一方不同意離婚的,可以撤回離婚申請;2.冷靜期30天屆滿後,夫妻雙方需要共同到婚姻登記機關領取結婚證,其中一方沒有到場,或逾期領取的,都視為撤回離婚申請;3.今後,婚姻登記機關將不再受理因脅迫結婚而請求撤銷的業務。
  • 結婚不強制婚檢、生娃不需要考試,為何離婚卻需要冷靜期?
    我不同意。妥協的人都在忍氣吞聲,生不如死才想離婚前幾天,離婚冷靜期再上熱搜,滿屏幕也一樣在刷「不同意」。已經鬧到離婚了,萬一離婚原因是被家暴、對方欠了高利貸、拿孩子的安全來威脅,還要好聲好氣多忍幾個月?
  • 離婚 需要冷靜期嗎
    &nbsp&nbsp&nbsp&nbsp2019年12月28日公布徵求意見的《民法典(草案)》中,「離婚冷靜期」的設立成為熱議的焦點之一,有人拍手稱快,也有業內專家表示,現實中的婚姻登記機關缺乏調查與辨別證據的能力,「離婚冷靜期」不宜設置排除性規定。那麼,如何看待「離婚冷靜期」利與弊?
  • 離婚冷靜期一方不同意離婚怎麼辦? 離婚訴訟需要走什麼流程?
    離婚冷靜期一方不同意離婚怎麼辦? 離婚訴訟需要走什麼流程?時間:2020-12-04 19:57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離婚冷靜期一方不同意離婚怎麼辦? 離婚訴訟需要走什麼流程?
  • 刪除「離婚冷靜期」需要「冷靜」
    昨日,全國人大代表蔣勝男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她擬提交關於建議刪除民法典草案離婚冷靜期的相關條款,她認為,離婚冷靜期是「以極少數人的婚姻問題強迫絕大多數人為此買單」。(5月20日新京報)  蔣勝男代表認為,「三十天離婚冷靜期」是「以極少數人的婚姻問題強迫絕大多數人為此買單」,很可能給弱勢一方帶來更大痛苦,人為增加了協議離婚難度,容易造成更多社會問題,背離了婚姻自由權,故建議刪除。
  • 時評|離婚冷靜期,很多人真的需要
    一直被熱議的離婚冷靜期,就要實施了。據錢江晚報·小時新聞客戶端報導,記者分頭採訪了多位網友、律師、家庭婚姻指導師等,發現大家對此比較平靜,對冷靜期的作用、對婚姻問題如何處理有理性的態度。設置30天的冷靜期,自然是為了讓雙方在這個緩衝期裡平復情緒,恢復理性思考。
  • 直播打賞也開始設置冷靜期,無數女主播開始慌了?
    影響主播收益的,最大一塊說到底還是打賞禮物,其它的渠道雖然也有,但是相對而言,還是佔比較小,但是近日一則關於網絡直播整頓的消息,卻在整個行業內掀起了一陣巨浪,那就是設置了直播打賞冷靜期,政策一出業內一片譁然!網絡直播設置打賞冷靜期,究竟有沒有必要?
  • 比起離婚冷靜期,每對情侶更需要有結婚冷靜期
    為何要搞這麼一個離婚冷靜期三十天,這不是平白添堵嗎?畢竟對於現代人來說,結婚很有可能是腦袋一熱,在對彼此的生活還未完全了解之下,就急匆匆地踏入婚姻的殿堂。因為沒有足夠的時間去了解彼此,這才會在一次次的接觸中發現問題,最終走上了離婚這條路。
  • 離婚冷靜期一方不離怎麼辦有多久 離婚需要什麼手續條件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近日,有關「離婚冷靜期」的熱議備受關注。民法典將於2021年1月1日起實施,為貫徹民法典有關離婚冷靜期制度的規定,民政部對婚姻登記程序進行調整,在離婚程序中增加冷靜期。30日冷靜期,如何來算?冷靜期一方不同意離婚怎麼辦?
  • 離婚冷靜期真的來了,我們需要準備些什麼?
    比如把範圍僅限定在協議離婚的夫妻中,而訴訟離婚並不在此,不受離婚冷靜期的限制。第一個月是遞交申請,要等待一個月雙方都同意之後,才算是申請成功,期間只要有一個人不願意,自行撤回離婚申請都算是失敗。就算雙方都同意,申請成功,也要在此後的一個月內,雙方共同去申請領取離婚證,如果不去,同樣視為放棄。所以,從嚴格意義上來說,第一個月是冷靜期,第二個月是抉擇期。
  • 設置打賞冷靜期是保護未成年人應有之義
    10月28日,中國演出行業協會宣布,將針對網絡直播打賞行為出臺指導規範。該規範主要是為了解決網絡直播中存在的激情打賞、高額打賞和未成年人打賞三大問題。協會負責人表示,擬通過給用戶設置打賞冷靜期解決激情打賞問題,並將使用人臉識別等技術手段減少未成年人打賞行為。
  • 男女夫妻分居多年,女方起訴離婚,男方:離婚需要冷靜期
    這種冷靜期規定寫在民法典中合適嗎?感覺留給司法解釋或其他相關部門規定比較合理。離婚冷靜期規定一直爭議比較大,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當反對者居多時,理應刪除該條款,留給相關部門做出解釋更有利於法律條文的穩定性和權威性。民政部做出解釋說,民法典規定的離婚冷靜期不適用訴訟離婚,只適用於協議離婚。個人感覺操作起來有些尷尬,怎樣定位男女雙方需要冷靜期?
  • 離婚冷靜期惹爭議:比起離婚,婚前也更需要冷靜
    離婚冷靜期真的來了。自2021年1月1日起,去民政局協議離婚的夫妻,需要經過申請、受理、冷靜期、審查、登記(發證)五個步驟。而在發證後,夫妻雙方需要在屆滿離婚冷靜期後三十天內,共同到婚姻登記機關領取離婚證,逾期則視為撤回離婚申請。
  • |離婚需要冷靜期嗎?
    1關於離婚冷靜期,你怎麼看?近日,中國人大常委會關於民法典審議工作展開熱烈討論,其中最具有爭議的話題為:離婚冷靜期該如何設置?在最新的草案裡,離婚可以設置30天的冷靜期,在此期間任何一方後悔,都可以撤回離婚申請。
  • 專家解析:電影中的他們需要「離婚冷靜期」嗎?
    電影中的這些夫妻 需要「離婚冷靜期」嗎?刀子嘴豆腐心,任勞卻並不任怨,這樣的女性在生活中並不少見,她們在婚姻生活中的委屈與衝動同樣值得深度探討。從某種意義上講,「離婚冷靜期」往往是對「激情離婚」的一種緩衝。「完全就是腦袋一熱,什麼話都敢說、什麼事都敢做,」在蘇芩的經驗中,激情離婚往往發生在婚齡不長的年輕夫妻間,「他們其實是被情緒主導、而不是被情感主導的,上午離完,下午就反悔了。」
  • 離婚需要30天冷靜期?謝謝,我還是想自由的解鎖
    但我們也說好聚好散,強扭的瓜不甜。 所以,為什麼每隔一段時間,「離婚冷靜期」這個話題都要冒出來找不痛快呢?▼ 畢竟只有結婚才會頭腦一熱,離婚全部都是深思熟慮。 ▼有網友表示,何必困守不離自找不痛快: @阿空燦:輕率離婚的還有機會復婚,可那些鼓起勇氣逃離婚姻的卻很可能會被這個冷靜期擊退。
  • 「熊孩子打賞」,需要治本之策
    不久前,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在其官網發布關於加強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的通知,明確要求對網絡主播和「打賞」用戶實行實名制管理,未實名制註冊的用戶不能打賞,未成年用戶不能打賞。短視頻和直播行業興起以來,「打賞」成為直播網站和主播們的主要收入來源,這也催生了一種商業模式。但在這些「送遊艇、送火箭、送飛機、送跑車」的「老鐵」裡面,有相當一部分是未成年人,且不乏打賞數額巨大者。類似「11歲男孩打賞主播63次,刷爆全家積蓄」「女童玩手遊花光奶奶醫藥費」的新聞不時發生,事後家長去找平臺退錢,往往遭遇重重阻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