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蛋白是一種優質植物蛋白,胺基酸組成符合人體需要。營養、健康、喝了還不容易發胖,並且其中富含大量的「大豆異黃酮」,具有美容、養顏、抗老的功效,因此受到很多朋友尤其是女性朋友的喜愛。
中華醫學會腸外腸內營養學分會(CSPEN) 《關於防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飲食營養專家建議》中也特別提到,肺炎疫情期間要保證高蛋白食物——如豆類的攝入。
但是,快醫君也看到一位女性朋友的留言,還提出了質疑:
王女士:
「我平時很注重養生,聽說豆漿含有雌激素、對女性好,所以每天早上都會自己榨豆漿喝。但最近聽說長期喝豆漿容易誘髮乳腺癌,是真的嗎?」
專家說,豆漿可以提升免疫力;但另一方面,大眾又擔心致癌。到底這豆漿要不要常喝呢?快醫君這就來幫你解開疑問。
喝豆漿並不會讓雌激素水平過高
豆漿中的確含有一種植物雌激素,與我們人體內的雌激素很像,它就是大豆異黃酮,又稱為植物雌激素。
植物雌激素是一類天然存在於植物中的非甾體類化合物,因為生物活性類似於雌激素而得名,大豆中的大豆異黃酮就屬於其中之一。
植物雌激素在食物中的分布相對廣泛,例如扁豆和穀物中的木酚素、黃豆芽中的香豆素,都是植物雌激素。
一提雌激素,許多人就心懷顧慮,因為過高水平的雌激素有引起乳腺癌、子宮內膜癌、子宮肌瘤、子宮出血的危險。但植物雌激素和人的雌激素是不一樣的。雖然化學結構和雌激素相似,但它表現出的活性僅相當於人體雌激素的 1/100~1/1000。
研究發現,植物雌激素對女性體內雌激素水平起到的是雙向調節作用,當人體內雌激素不足時,它的結合可以起到補充雌激素的作用;而當體內雌激素水平過高時,它的結合又因為阻止了雌激素的結合,而起到抑制的作用,相當於降低了雌激素的水平。
因此,植物雌激素又被稱為女性雌激素水平的「調節器」。
所以正常食用豆製品,不會導致體內雌激素水平過高,並不會誘髮乳腺癌!男性也不會變娘。
豆製品反而能降低乳腺癌風險
食用豆製品不僅不會導致乳腺癌,而且有研究表明,它對預防乳腺癌、降低乳腺癌患者死亡風險和復發機率都有積極作用。
2009 年,《美國臨床營養學》上一篇針對七萬多名中國女性的研究發現,從青春期就開始攝入較多豆製品的人,絕經前患乳腺癌的風險比攝入較少的人降低約 40%。
2012 年,該雜誌又發表了一篇中美合作的調查,研究者對 9514 位中美乳腺癌患者進行了平均 7.4 年的跟蹤調查,發現那些攝入豆製品最多的患者,乳腺癌死亡風險及復發風險比攝入量最低的人降低 30% 左右。
不僅如此,還有研究表明,豆製品對一些其它癌症、骨質疏鬆及心臟疾病也有好處。那是不是我們就可以肆無忌憚地把豆漿當水喝了呢?
豆漿再好,也不能過量飲用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提倡每人每天食用 30~50 克大豆以及大豆製品(豆漿250毫升左右)。
但豆漿的抗癌功效也是有限的,不能代替藥物,過量攝入還可能會產生許多副作用,特別是下列人群要謹慎飲用:
豆類中含有的低聚糖可以引起嗝氣、腸鳴、腹脹等症狀,所以胃腸道功能欠佳的人並不能過多飲用;大豆及其製品富含植物蛋白質,其代謝產物會增加腎臟負擔,有腎功能衰竭者也不宜多飲;有腎結石、痛風、腹瀉的人也不能過量飲用豆漿;為了追求口感,很多人會在豆漿中放糖,過量的攝入糖分會增加肥胖、心腦血管疾病等患病風險,而肥胖正是增加乳腺癌風險的元兇之一。
快醫君提醒:
疫情期間,要想增強身體抵抗力,每日攝入的食物種類要豐富,即豆類、奶製品、澱粉類、魚類、蔬果類等都要有,每類食物的品種也要有差異,儘可能不挑食、不偏食。最後,關於預防乳腺癌,給大家一條「養生」秘訣:合理膳食,多做鍛鍊,摒棄惡習,早睡早起,自查體檢,積極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