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水畫名家輩出的黃金時代,他憑什麼被譽為「天下第一」?

2020-12-26 一笑聊知

北宋的人物畫雖然進步很大,出現了「白描之祖」李公麟這樣的大師,但宋人自己卻說:「若論佛道、人物、仕女、牛馬,則近不及古。若論山水、林石、花竹、禽魚,則古不及近。」(郭若虛《圖畫見聞志》)

雖然一笑不太贊同這種說法,但北宋的山水確實有了長足的發展。

明人王世貞說中國山水畫從唐到元發生了五次大的風格變化∶從唐代二李為一變,五代荊、關、董、巨為一變,北宋李成、範寬為一變,南宋李、劉、馬、夏為一變,元末黃公望、王蒙為一變。——五代到宋的三次變革,使得宋代山水畫繼五代之後發展得更為成熟,技巧越來越完備,空間的處理能力越來越多樣化,堪稱山水畫發展的黃金時代。

在這個時期,皇帝、貴族、士大夫文人及富戶商人都對山水畫有著濃厚的興趣,購買、收藏者眾。

市場的需求促使山水畫的形式也變得豐富起來,既有裝飾於殿堂廳室的粉壁屏風的巨幅,也有繪於卷冊展放案頭的小品。

此時名家輩出,畫家們也更加重視深入觀察體驗自然景物。因為北宋定都汴京,所以北方畫派成了主流,著重塑造黃河兩岸關洛一帶的山水形象。其中李成、範寬是北宋前期貢獻最大的山水畫家。當時人把他倆和關仝(有關關仝的介紹請參看我之前寫的《這位粉絲堪稱楷模:學習偶像青出於藍,終成一代宗師》一文)並提,合稱為「百代標程」。

一笑今天就先來講講李成。

不是這個李晨哈

李成字鹹熙,唐代宗室、儒學世家出身。但生不逢時,李成出生時正值五代亂世,讀書人不吃香,前朝宗室的名頭更是禍不是福。

沒辦法,為了避亂,舉家搬遷到了山東營丘(所以李成又被稱為李營丘)。

人生地不熟的,為了生存,李成只能放下身段,以賣字畫為生。

李成的山水畫師法北方畫派的開創者荊浩、關仝,又能自出機杼,《宣和畫譜》記載:「所畫山林,平遠險易,縈帶曲折。飛流,危棧,絕澗,水石——風雨晦明,煙雲雪霧之狀,一皆吐其胸中,而寫之筆下。」

這些特點我們可以從流傳下來的《茂林遠岫圖》、《寒林平野圖》等作品中看出來。

《茂林遠岫圖》

《茂林遠岫圖》橫141.8釐米,橫45.4釐米,現藏於遼寧省博物院。

描繪的是北方夏日山水之景,主要以平遠法構圖,營造出一種一望無際、層層推進的視覺效果,讓人感覺場面開闊、氣勢恢宏。(有關平遠法可參看我之前寫的《這麼美的飛天原來是男的?2分鐘了解飛天和敦煌壁畫的來龍去脈》)

用筆勁健平和,線條骨力內蘊,用墨精緻柔潤,山峰以淡墨皴擦,靈動朦朧,意境衝淡、平和,並帶有蕭疏之氣。而且所畫山石如同捲動的雲,米芾形容是「淡墨如夢霧中,石如雲動」,後人稱這種表現技法為「捲雲皴」。

據專家推測,這幅畫原本是繞床而立的屏風。以山水入屏,使人休息時可以看著畫面想像著世外的一方淨土,在青秀叢林、流水幽溪中入夢。(現在科技發達了,可以用投影了,沉浸感更強)

《寒林平野圖》

《寒林平野圖》描繪的則是蕭瑟的隆冬平野景色,縱137.8釐米、橫69.2釐米。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畫面主體是小土坡上挺立的兩株古松,松葉、粗幹、細枝、土坡都以瘦硬堅韌的線條勾勒而成,人稱「毫鋒穎脫」。

其中最具特色的是樹枝的畫法,無論粗細,均呈弧曲形,在屈曲處儲藏著力量,謂之「蟹爪」。——有人說這種畫法是表達了畫家對個人處境的憤懣之情,權作參考吧。

遠處山峰同《茂林遠岫圖》一樣,用淡墨作少量烘染,給人以秀潤淡雅之感。

清人孫承澤在《庚子消夏記》對《寒林平野圖》有極高評價:「古木夭矯,雪色凜冽,寒鴉群集衰草中。暑月展之,如披北風圖,令人可以挾擴,非營丘不能也。」

《讀碑窠石圖》

還有一幅《讀碑窠石圖》,也是畫的枯枝老樹,不過場景中多了一塊石碑、一名讀碑的文人和他的書童。

看著這寒林、獨碑、曠野、寂石,再想想李成生逢亂世,懷才不遇的境況,確實有種天地蒼茫、人生寂寥的感覺。

李成畫法簡練,善用淡墨表現豐富的層次和虛曠的空間,有「惜墨如金」之稱,在北宋被譽為「天下第一」。

李成雖然名氣大,以字畫為生,但為人清高,常常謝絕達官貴族的延請,因此在當年就有不少膺品,現在流傳下來的作品也不多,除了上面介紹的,還有《晴巒蕭寺圖》(美國堪薩斯城納爾遜美術館藏)、《喬松平遠圖》(日本澄懷堂文庫藏)、《小寒林圖》(遼寧省博物館藏)、《寒林騎驢圖》(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等(大多都存在爭議),我都找了清晰版本,放在下面,大家自行欣賞(比起那些胡亂配圖的或者不配圖的,我這算是厚道了吧?)。

《晴巒蕭寺圖》
《喬松平遠圖》
《寒林騎驢圖》
《小寒林圖》

本文是《趣談中國漢字/書法史》姊妹篇,《笑畫中國美術史》(暫名)系列文章。每篇一分鐘,收穫受用一生的知識,你值得擁有!加關注看之前文章,及時提示更新。轉載請標明出處,歡迎出版社與我聯繫。

相關焦點

  • 周廣中在山水畫領域聲名鵲起,成為金陵畫壇的後起之秀
    國畫在江蘇有著豐厚的傳統積澱,在六朝以來1600多年的畫史裡,畫派眾多、名家輩出。20世紀中國畫發展的新課題是:面對西方藝術的引進,面對社會文化的變革,如何實現傳統中國畫的繼承與創新。無論是傳統延續型,還是中西融合型,豐厚的傳統成為中國畫發展的沃土。因此20世紀的江蘇國畫,在秉承優秀傳統的基礎上,湧現了眾多風雲人物。
  • 山水畫的意境特點
    中國山水畫是中國人情思中最為厚重的沉澱。遊山玩水的大陸文化意識,以山為德、水為性的內在修為意識,咫尺天涯的視錯覺意識直成為山水畫演繹的中軸主線。從山水畫中我們可以集中體味中國畫的意境、格調、氣和色調。山水畫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歷代的畫家對山水畫意境形成了獨特的表現方式。
  • 學山水畫,這幅畫是最好的範本,它被董其昌稱為「天下第一」
    山水畫是中國畫的一個重要畫種。它獨立於隋唐,興盛於宋,在元代偏向寫意,更注重筆墨神韻。而元代山水畫,又以元四家最為出色。他已是名滿天下的畫壇宗師,但他想要更多,最終丟了性命》)他這個性從他的繪畫上就能看出來
  • 中國山水畫研究院院長、京海墨韻名家陳克永給您拜年啦!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沐浴著2020新年的陽光,在辭舊迎新之際,北京京海墨韻藝術館攜手中國山水畫研究院院長陳克永,向新老朋友、向各位藝術愛好者們,送上新年的祝福!時光匆匆,不知不覺我們已走過2019,這一年裡,陳克永先生在藝術圈走過大大小小難忘且有意義的活動,如:「登高望月——2019書畫名家中秋雅集」電視晚會、「與共和國同行」主題藝術作品展、慶祝中國成立70周年創作奔騰咆哮民族魂、2019平涼崆峒文化旅遊節——中國書畫名家筆會、江山頌——2019中國山水畫研究院作品展、等等...
  • ...文藝名家美育課堂進高校」第二期:書畫家熊曦講授中國山水畫...
    近日,由東莞知名書畫家熊曦帶來的「林泉高致——中國山水畫之美」專題講座在東莞理工學院舉行。本次活動為2020年東莞文聯「文藝志願服務行動」之「文藝名家美育課堂進高校」第二期,熊曦以講課與現場揮毫示範相結合的方式,與30多名高校學生互動交流。
  • 越王勾踐劍,為什麼被譽為天下第一劍?
    而被考古發現的越王勾踐劍,其千年不鏽的特性,優美的造型,其蘊含的文化底蘊,讓他被稱為天下第一劍。越國是一個怎樣的國家?為何越王勾踐劍會出土在湖北?一、越國是春秋五霸之一越國是夏商周和春秋戰國時期,中國的東南部一個諸侯國,是夏朝大禹的後代。
  • 承澤仰德——中國山水畫名家邀請展開幕 | 書畫印
    5月21日下午3:00,承澤仰德——中國當代山水畫名家邀請展在承德熱河美術館開幕收藏品鑑 | 魏萍  13520624596書畫印&國創藝術館【宋莊北塘藝術區K4】(歡迎轉載·轉載請標明轉自公眾號「中國書畫印」)  ID:shuhuayin791承澤仰德中國當代山水畫名家邀請展
  • 他親自為武則天母親抄經!此經文自敦煌出土,流傳1200多年
    楷書四大家中有三位出自唐朝,分別是顏真卿、柳公權以及歐陽詢,天下第一楷書《九成宮醴泉銘》、天下第一小楷《靈飛經》與天下第二行書《祭侄文稿》亦都出自唐朝,可以說這是書壇神仙打架的時代!可或許正是因為這個時代出現了太多太多的書法名家,世人只去關注與追捧他們的作品了,這就難免會使得其他書法家的一些優秀作品被忽視。
  • 「藝惠藏」盧志遠山水畫作品氣勢雄闊,格調俊雅,意境深遠
    中國山水畫的發展有其自身規律,時代的變革必也反映到繪畫上,正所謂"筆墨當隨時代"。盧志遠通過自己多年對中國山水畫的研究,立足傳統入古而能出今,摸索創造了新的筆墨程式和藝術語境,風格獨特。所表現的是祖國的壯麗河山和欣欣向榮、清新亮麗的嶄新的面貌。先後在江蘇南京、山東濟南、香港等地舉辦個人畫展。
  • 畫家蔣偉先生筆下的鴻運當頭山水畫
    今天分享的手繪山水國畫是:鴻運當頭山水畫名家蔣偉:濃墨重彩表現鴻運當頭主題的山水畫作品。 鴻運當頭山水畫一直延續著中國幾千年來就有的「紅」文化。紅色的東西能讓辦公室、家居等場景充滿活力,這些跳動的「精靈」,讓我們感受到它為這些場景帶來的勃勃生機。朋友,泡杯茶,讓我們細細品味蔣偉老師筆下鴻運當頭山水畫作品中所抒發的美好寓意及個人情感。
  • 【人物】大國巨匠:山水畫名家趙振川
    時隔數載,再看振川新作,明顯看到他新的跨越,他的藝術,無疑地進入了新的成熟期。雖然早期山水畫以青綠賦色為主,但仍以筆法為骨幹。盛唐自吳道子和王維之後,水墨畫風浸浸而上,但墨法尚未跟上,所以五代荊浩在其《筆法記》中提到吳道子有筆無墨的不足。然而,筆墨在此時仍位於景觀丘壑圖像表現之後,他在同一文中提出「氣、韻、思、景、筆、墨」這「六要」裡,筆墨排在最後。
  • 展訊|承澤仰德 · 中國當代山水畫名家邀請展
    承澤仰德 ·  中國當代山水畫名家邀請展
  • 徜徉在畫家張佩的山水畫裡,真是賞心悅目!
    縱觀畫史,山水畫在晉宋之際已初具規模,到唐末五代已然成熟,南方則有「董、巨」等,名家輩出,百搭楷模。元代山水畫在傳承中創新,達到抒情寫意的高峰。明、清乃至近現代,更是派別林立,燦若星河。古人認為好的山水畫必須具備「可行、可望、可遊、可居」的功能,如此方臻「妙品」。
  • 山東美味名菜—德州扒雞,味道鮮美,被譽為「天下第一雞」
    山東美味名菜—德州扒雞,味道鮮美,被譽為"天下第一雞"提到山東的代表性美食,除了煎餅、九轉大腸……德州扒雞一定榜上有名。但要說到省外人的認可程度,當屬德州扒雞。德州扒雞因而聞名全國,遠銷海外,被譽為「天下第一雞」。德州扒雞又被稱為五香脫骨扒雞,名字裡似乎就散發出了香味。山東德州有三寶,這五香脫骨扒雞就是其中之一了。德州扒雞的製作工藝,更是國家的非物質遺產。
  • 他是流芳百世的民族英雄,也是書法名家,寫出了「清朝最美小楷」
    林則徐《無量壽經》將小楷寫得美輪美奐的書法名家,歷朝歷代都有,其中的代表人物當屬鍾繇、王羲之,以及寫出天下第一小楷《靈飛經》的鐘紹京。但是在清朝時期,也有一個人的小楷堪稱書法藝術精品,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他是一位書法家,原因是他身上的英雄光芒太盛,此人便是民族英雄林則徐。
  • 用筆墨寫自然之詩情——讀畫家吳木離的山水畫
    華南師範大學美術系首屆本科畢業,獲文學學士學位,師從賴少其、黃雲、羅鏡泉等名家。現為國家文化部特聘畫家、新加坡妙華藝術家協會中國區水墨畫顧問、新加坡宣和文物、大唐藝苑中國畫首席畫家。 被《紐約時報》譽為中國傑出藝術家,新加坡《聯合早報》譽為大陸「船王」;曾獲「廣東省群眾藝術突出貢獻者」稱號、"世界華人傑出藝術家"稱號、文化部"德藝雙馨藝術家"稱號。
  • 京海墨韻名家段鐵|他的作品四次入選全國美展,究竟好在哪裡?
    拓展 :全國美術作品展覽,簡稱全國美展,主辦單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和中國美術家協會,是中國最高規格、最大規模的國家級美術作品展覽,每五年舉辦一次,每一位藝術家一生奮鬥目標都為能夠入選一次全國美展而感到驕傲,被譽為「藝術界的格萊美」。
  • 【名家推薦】情系山水 李劍秋和他的書畫藝術
    李劍秋於1985年拜陝西國畫院院長苗重安先生為師,專攻山水畫,成為苗先生的入室大弟子。多次隨老師外出寫生,六登華山,深入秦嶺、仙峪、太白山等名山大川作畫,經過苗重安先生二十多年精心傳授,深得山水畫之奧妙。  1988年其作品《幽谷》被選送日本參加中國陝西日本京都書畫聯展。
  • 中國書畫家協會理事、夏同俊山水畫作品欣賞
    他自幼酷愛書畫,多年筆耕不輟,並廣臨名家大作,為繪畫藝術打下了紮實的基礎。幾十年來經藝術學院深造和名家指點,使他的繪畫造詣更上一層。他尤其擅長山水畫並將傳統與現代藝術元素融入一體,將光照的色調融入繪畫當中,形成他自己獨有的風格魅力。他畫的山水畫山峰俊秀、高聳入雲,層巒疊嶂、飛瀑流轉,松濤陣陣、意境清新,深遠大氣,情景交融,韻味無窮!作品多次在全國及省、市書畫展中展出並獲獎。
  • 他的山水畫視野宏闊,畫面生出新境界
    在他心中和筆下的花鳥畫,始終充滿了熱烈的生活情趣和生命精神,始終向讀者傳達著花鳥畫家所需的正能量。他的畫完全把自己的個性、人格及其素質釋放了出來。 就來公眾號《形體藝術》 陳志精先生在對筆墨、造型、意境的不斷探索追求中,創造了屬於他自己的筆路,自己的造型和風貌。他的畫從筆墨語言中出發,在繪畫美感中達到了一位當代名家的高度,儘可能地抒發著屬於江南文化的地理氣息和人文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