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我對著家鄉的黃土高坡吶喊,響徹雲霄……
曾幾何時,我對著家鄉的層層梯田吶喊,山谷迴蕩……
而如今,我對著城市裡的高樓大廈吶喊,卻怎麼也喊不出曾經的恢宏氣勢……
明月高樓休獨依,寂寥無助像漣漪。
假如你在世界上是孤獨的,完全孤獨的,那麼這種孤獨就會成為你的安慰和你的力量。
一個人、一本書、一座城,有時候快樂就是那麼簡單。《山那邊》這本書闡述了80後勵志女作家尚煥煥從農村到城市,從懵懵懂懂到追求理想,反映了當代年輕人在成長過程中所遇到的各種現實問題。如果你願意細細去品,你會在這本書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影子,你會體味出屬於自己的人生百態。
我一直認為,內心的自由才是真的自由,那些形式上的,表面上的自由從來都是不屑一顧。當然,身體自由是內心自由的基礎。曾經,為了能夠走出大山,從小就註定了要為此奔波闖蕩;長大了,為了內心的自由,更要奔波流浪;再後來為了靈魂深處的吶喊,在精神與物質之間追逐與掙扎。但是,誰都知道,現在所受的苦都是為了成就將來更好的自己,更大的自由。
生活是一場旅行
《山那邊》這本書中曾提到,生活本就是一場旅行,有幾個人是生在羅馬的幸運兒?大多人只能在奔波中風雨兼程著、喘息著、煎熬著...
機遇,觀其名就是機緣巧合,眼睜睜不能辯其是非,動腦筋不能究其道理,苦思冥想也得出所以然來。才發現自己才疏學淺,無能與無知。害怕擁有卻希望擁有,害怕錯過卻希望錯過。以自己可憐的「半瓶墨水」去懷疑,去判斷,去分析,去猜測。走不出泥潭,跨不過門坎。這是何等的茫然,何等的苦痛?
如果你選擇了要成功,那麼就註定了艱辛。因為成功的道路從來都是充滿棘荊的。被挫折打敗的決不是強者,離開自己的是絕不是該擁有的。走走停停,跌跌撞撞,鼻青臉腫,寂寞無助。忍辱才能負重,擔當才能前行。
可是,大多時候人們都在忙忙碌碌裡,迎合別人,委屈自己。活的憋屈還得裝作瀟灑,活的窩囊還得裝作豪橫。把陽光送給別人,陰影留給自己,面對自己的內心時,失落得一塌糊塗。
如果你讀完《山那邊》,你一定會體會到,一邊奮鬥一邊憧憬的美好。因為,生命在奔跑裡燦爛,在靜止裡消亡。現在的自己雖沒成功,到處闖蕩;現在的自己雖然渺小,到處漂泊;但是,只要你一直不放棄,就一定會積累著將來偉大的自己。因為,偉大是熬出來的,是忍出來的,更是從挫折中走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