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先老腿」,這話沒毛病!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無論是行走、跑步、散步或者是日常工作,哪兒一個動作不要使用到我們的雙腿呢?我們畢竟是肉身凡胎,不是鋼筋鐵骨的身體,在長年的使用當中,隨著年齡的增長,關節不出現磨損,怎麼可能呢?即使是鋼鐵打造的軸承,隨著使用還會出現砂眼呢,對不對?
01隨著年齡的增長,關節可能出現什麼問題呢?
其實隨著人們年齡的增長,關節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就是關節內軟骨的磨損,在我們的關節表面覆蓋著一層非常重要的結構,那就是關節軟骨,它是由透明軟骨形成的。這一層關節軟骨充滿了彈性,而且表面是特別光滑的,摩擦係數非常的低,這樣光滑又充滿彈性的關節軟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保護我們關節的作用,有了它的存在,我們在跑跳和關節屈伸的過程當中才會緩衝衝擊力,才會減少摩擦,才不讓我們在運動的過程當中骨頭與骨頭直接碰撞。
但隨著我們使用時間的延長,隨著年齡的增長,關節軟骨磨損的可能性也會越來越大,有可能是因為外傷,有可能是因為過度的勞累和過度的使用,另外也有可能是由於遺傳因素以及體重的因素導致了關節軟骨的磨損。
關節內的軟骨磨損程度比較輕的時候,患者不會有任何的感受,但是隨著軟骨被磨的越來越嚴重的,範圍越來越大,磨損的厚度越來越大,那麼我們的關節在屈伸以及活動的過程當中,骨頭與骨頭之間的壓力就會加大了,我們的身體為了更好的減輕關節骨與骨之間承受的壓力,就會想方設法的增加骨頭的面積,那麼骨質增生就開始出現了,骨質增生比較小的時候不會產生任何的症狀,但如果越來越大,越來越多,就會影響患者的關節的功能,導致患者想蹲蹲不下去,想彎腿都彎不到正常的位置,有些患者也會出現嚴重的伸直障礙,以上的這種情況在老年人當中非常的常見,我們稱之為骨關節炎,有研究顯示65歲以上的老年人會有50%的人群出現骨關節炎的問題。
當軟骨磨損越來越嚴重的時,軟骨的表面就變得非常的粗糙,有些地方甚至會有龜裂,就如同我們家庭當中的牆皮被水泡了會脫落一樣,那在關節屈伸活動的過程當中,就會出現摩擦,嚴重的患者在夜深人靜的時候,自己屈伸關節都能聽到摩擦的響聲。
另外當關節內軟骨磨損以後,也會出現關節內的滑膜炎症,導致很多患者出現關節內的疼痛,關節內的積液。
●有些朋友會問,那為什麼出現這些問題的老年人會出現蹲不下去,蹲下去就站不起來的情況呢?這主要是由於我們的膝關節在進行下蹲的這個過程當中,整個肌肉是非常緊張的,關節內承受的壓力也會明顯的加大,疼痛自然也就會越來越明顯,而很多老人由於長年的受到關節疼痛的困擾,肌肉已經出現了明顯的萎縮,蹲下去之後想要再站起來,不僅需要忍受疼痛,而且還會因為無力導致蹲下站起來困難。
02那麼當老人出現以上這些情況該咋辦?
出現以上這些情況的老人,首先應該進行相應的檢查,明確診斷,通常情況下我們建議老人進行一些實驗室檢查,比如風溼相關化驗,排除老人是否患有痛風性關節炎,是否患有風溼或者是類風溼性的關節炎。之後根據老人病情的不同關節,是否出現嚴重的畸形等情況考慮給老人進行x線以及核磁檢查:
進行x線檢查主要的目的是為了判斷患者關節的間隙是否有明顯的狹窄,之所以會出現狹窄,主要還是由於軟骨被明顯的磨薄了,自然關節間隙也就窄了。另外通過x線我們也可以很好的判斷老人的關節,是否有大量的骨贅形成(骨質增生),都具體形成在哪個部位,會影響老人的什麼功能,而骨贅形成和關節間隙的狹窄是骨關節炎最經典的改變。
而進行核磁檢查主要是為了判斷老人關節內的軟骨到底磨損到了什麼樣的程度,關節內是否有積液,積液的量,關節內的半月板是否有磨損。往往症狀不是特別嚴重,關節畸形不是特別明顯的老人比較適合這個檢查,當然有條件的老人應該兩項檢查都做。●該如何治療呢?
對於老年性骨關節炎的治療,我們往往採用階梯式的治療辦法,也就是說先從簡單的、花費比較少的、創傷比較小的方式,去幫助老人控制病情,如果通過簡單的方式不能解決問題,我們會逐步提高治療的措施儘量幫助老人去解決關節方面的問題,這個階梯如下:
心理適應和生活方式控制:對於很多人,老年人來講,出現骨關節炎的改變和症狀是非常正常的,但是有些老人不適應,心理上承受不了,有一些老人甚至出現了抑鬱的表現,這是沒有必要的,衰老是非常正常的,我們學會適應它,應對它,與它做對抗就可以了,如果已經因為疾病出現了心理方面異常的老人建議,要諮詢心理諮詢師,調整自己的心態。另外有一些老人認為出現了骨關節炎就不應該運動了,這樣才能更好的保護關節,其實也不是這樣的,這個疾病一旦出現,往往就會慢慢的進展,適當的運動反而會可以幫助老人強化關節周邊的肌肉,穩定關節,讓老人具有更好的靈活性,散步、遊泳以及騎固定式的自行車都是比較好的,適合老年性骨關節炎患者的運動。
外用非甾體抗炎鎮痛藥膏:對於膝關節或者是其他一些淺表關節出現骨關節炎的老年人,外用非甾體抗炎鎮痛藥是比較好的一個選擇,有研究顯示外用鎮痛藥與口服藥物,在遠期達到的效果是一樣的。而且可以避免長期口服藥物,對老年人可能造成的心血管危險以及胃黏膜的損害。物理治療以及祖國醫學治療:對於早期以及中期的骨關節炎患者進行一些物理治療,也能幫助患者緩解疼痛,控制症狀,比如微波治療,比如經皮神經電刺激等。針灸治療、中藥治療也能幫助老年人緩解症狀。口服氨糖:對於氨基葡萄糖到底能否幫助老年人緩解關節的症狀,還是有爭議的,有些國家的指南是不建議的,而有些的國家的指南是建議服用的。個人建議可以嘗試口服氨基葡萄糖,三個月左右的時間,如果能幫助患者控制症狀減輕疼痛,那麼就可以堅持服用如果沒有效果及時停止也就可以了。因為在臨床上我們確實遇到了一些老年人,口服氨糖以後症狀得到了明顯的緩解,那麼我們就有必要去試一試。關節內注射玻璃酸鈉,prp。玻璃酸鈉,也叫透明質酸鈉,是本身就存在於我們膝關節內的一種物質,它分為內源性和外源性兩種,內源性是我們自己身體產生的,而外源性是補充的。隨著年齡的增長,關節軟骨的磨損關節內分泌透明質酸鈉的能力有了明顯的下降,那麼我們可以通過外源性補充的辦法來給予患者進行治療,這種藥物不僅能起到機械潤滑的作用,還能控制炎症,促進軟骨以及肌腱損傷的修復。這種治療每周進行一次,4~5次為一個療程,對於早期以及中期的骨關節炎患者可以控制8個月到一個月的效果。另外也可以考慮進行關節內注射富血小板血漿因子,也就是prp,這是最近這些年比較興起的一種治療技術。
手術治療:在以往對於比較嚴重的晚期骨關節炎患者,我們通常進行全膝(髖)關節表面置換術,也就是說把磨損的軟骨表面換掉,把多餘的骨贅骨刺切除掉,換上一個金屬的表面,這個過程有點類似於我們鑲牙換一個牙套。這個手術相對來講創傷比較大,而且有一些患者往往是關節一側的軟骨磨損比較程,比如內側或者是外側磨損嚴重,那麼進行全膝置換要將磨損不太嚴重的那部分也換掉,這是非常令人痛心的,所以,現在也主張進行保膝治療,可以通過截骨矯形、通過單間室置換,來嘗試幫助比較嚴重的患者解決問題。當然對於關節特別嚴重的晚期骨關節患者進行全關節置換是必要的選擇。
以上呢,就是對於骨關節炎患者階梯治療的一點介紹,我們往往要先採取簡單的、花費少的措施,之後再選擇創傷相對來講比較大的措施,來幫助患者控制症狀,如果仍然不能緩解,可能最終要通過手術治療,才能幫助患者解決問題。
03總結
對於骨關節炎患者來講,我們必須要明白,那就是如果患者的症狀到了晚期,這個疾病是可以被徹底治癒的,也就是說通過關節置換的辦法,幫助患者徹底解決問題。
但是這種措施畢竟要冒一定的風險,而且手術費用和創傷也比較大,很多患者往往不會選擇這種治療措施。
而對於骨關節炎患者來講,如果想要真正的儘量避免通過手術來解決問題,那就要在關節有症狀的時候及早地與醫生溝通,及早地尋求醫生的幫助,儘量的通過相對來講比較簡單的辦法,花費比較小的辦法、創傷比較小的辦法將問題控制住,不使疾病發展到最晚期,越早治療效果將會越好。
如果您還有其他的疑惑,可以在下方留言,大家共同探討。
我是堅持用簡單語言解釋複雜疾病知識的謝新輝,碼字不易,如果您贊同我的觀點,請幫忙點個關注或點個讚吧,如果您或者是您的家人朋友也有這方面的困擾,請把這篇文章轉發給需要的他們吧,謝謝了!
(導致老人出現關節症狀的疾病是很多的,骨關節炎是最常見的,限於篇幅,謝醫生僅僅將骨關節炎進行了一個詳細的介紹,具體有問題的老人還要到醫院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本篇文章僅作科普,不具有診療價值,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