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跨賽道擴張和全球化擴張能力的目標器械公司:邁瑞,威高,樂普,微創,藍帆。跨賽道擴張意味著需要走出原有的舒適區進入到自己並不熟悉的領域,無論是通過併購還是通過引進新團隊新技術,都是對公司綜合能力的巨大考驗,從歷史樣本來看,大部分公司的多元化戰略都會以失敗告終,真正能夠實現跨賽道擴張的鳳毛麟角,這種跨賽道能力將極大擴寬企業的護城河。
1
國內市場醫療器械格局
醫療器械絕對是未來十年景氣度最高的賽道之一,但是目前這個賽道國內公司還未形成絕對的主導權。
醫療器械領域目前國內規模高達5000億,體外診斷、醫學影像、心血管植入三個細分賽道規模都超過500億。目前醫療器械領域仍處於被外資支配的格局,未來十年之內受益於國產替代和人口老齡化帶來的規模擴張,器械領域必將成為景氣度最高的賽道之一。立足體外診斷和醫學影像的邁瑞醫療市值最高,近600美金市值。橫跨骨科和心血管領域的威高股份市值100億美金左右,國內心血管領域龍頭微創醫療近90億美金,對比國外器械龍頭千億美金以上的市值規模,疊加國內十幾億人口和近四億老人的器械需求。國產替代、醫療升級、老年化背景下,國內將會在未來誕生數個500億美金市值以上的醫療器械公司,具有跨賽道擴張能力的公司將迎來歷史性的發展機遇。
2
藍帆醫療的基本業務模式
從單一的手套企業開始,到2018年併購國際第四大心臟支架公司柏盛國際,再到今年併購歐洲第五大TAVR明星公司瑞士NVT,急救包公司武漢必凱爾,藍帆在短短幾年時間形成了四大事業部,七個賽道。以手套口罩為主的防護事業部;心臟支架、藥物球囊為主的心腦血管事業部;急救包、醫用敷料為主的護理事業部;超聲刀、吻合器為主的微創外科事業部。布局了冠脈介入、瓣膜、神經介入、外周介入、微創外科五個領先賽道。
防護事業部:主要產品為丁腈手套、pvc手套、乳膠手套、TPE手套、醫用口罩等,其中pvc手套年產能200億隻,產能全球第一;丁腈手套產能截至目前65億隻~75億隻,國內第二,並且規劃了500億隻丁腈手套產能,將在未來三年逐步落地。
心腦血管事業部:以國際公司柏盛國際、國內公司吉威醫療、瑞士公司NVT為主體,包括7%左右的人工心臟公司同心醫療的股權投資。主要產品涵蓋心臟支架、藥物球囊、心臟瓣膜等。其中去年支架產銷量近80萬條,國內市場30多萬條,海外40多萬條,全球排名第四,國內排名那第三,國內僅次於微創醫療和樂普醫療,市佔率20%以上(去年全國支架植入總量150萬條)。
微創外科事業部:近年來公司新成立的事業部,以超聲刀和各種吻合器為主要產品,目前尚處於培育階段,但是發展速度較快。
護理事業部:以今年併購的公司武漢必凱爾為主體,產品涵蓋各種急救包、醫用敷料、醫用口罩等,武漢必凱爾是特斯拉目前全球唯一急救包供應商,在德國市場市佔率30%以上,是當之無愧的急救包龍頭,於今年七月併購完成裝入上市公司。
3
藍帆醫療估值情況
藍帆醫療涵蓋高值耗材和低值耗材,故而採用分布估值法比較穩妥。
防護事業部估值:疫情導致全球市場醫療手套供需失衡,醫療手套從年初開始開啟漲價之旅,pvc手套出廠價從0.08元一隻到目前的0.5元一隻,丁腈手套出廠價從0.15元一隻到目前的0.9元一隻。並且目前隨著醫療手套主要供給國馬來西亞疫情加重,外來勞工不足,全球供給端收縮,需求端持續增長,而且醫療手套準入壁壘較高,供給端未來兩年內無法滿足如今的需求,導致醫療手套目前價格仍然在持續上漲。截至目前,藍帆pvc產能200億隻,丁腈產能65億隻以上,TPE手套產能20億隻,手套總產能超過300億隻。四季度按照保守均價pvc0.4元,丁腈0.8元計算,手套業務將在四季度貢獻34億營收,按照三季度綜合淨利率55%計算,將會產生18.7億淨利潤。
公司還規劃了總計500億隻丁腈手套的擴張計劃,第一批75億產能將可能在明年四月底釋放,後續425億產能將在未來三年內依次釋放。按照規劃,到2023年,藍帆將形成800億隻手套的總產能,成為國際醫療手套領域少數幾個寡頭之一。按照目前國際上主要公司擴產情況和目前醫療手套總需求,供需矛盾將至少持續到明年年底,並在明年年底開始逐步緩和。
假設手套單價持續上漲持續到明年中旬,單價保守計算,以pvc0.5元,丁腈0.9元折中,按照藍帆目前的產能,明年上半年手套業務將會貢獻營收超過92億,淨利率延續今年三季度保守計算,明年上半年手套業務將會產生50.6億利潤,下半年局勢尚不明確,但是我判斷可能價格依然會持續高位,但是保守預計,假設明年下半年打骨折利潤20億,則手套利潤全年70億左右,基於手套行情的周期性原則,給與明年四倍估值,防護事業部明年對應估值280億。
心腦血管事業部估值:心腦血管事業部為藍帆醫療目前最大的兩大事業部之一,以柏盛國際、瑞士NVT、吉威醫療為主體,包括部分同心醫療股權投資。柏盛國際是藍帆醫療境外全球化心血管器械平臺,19年銷售支架40多萬條,創造淨利潤2億以上,考慮到未來幾年柏盛將會有多款重磅產品在歐美日等市場上市,並且國外支架沒有集採,給予20倍估值,柏盛國際估值40億。吉威醫療,藍帆國內心血管器械主體,19年實現營收8億,淨利潤4億,藍帆佔據50%股權,但是考慮到支架集採,吉威心躍支架報出469的全國最低價,較原來掛網價格13000多下降96%,支架邏輯完全打亂,考慮到吉威的低價策略有助於打通全國主要大中醫院的銷售渠道,為以後公司產品鋪路,並且吉威未來幾年會有幾款重磅產品獲批,給予吉威20億估值。TAVR公司瑞士NVT,歐洲第五大有TAVR上市產品的明星公司,被藍帆於今年七月以13億多併購,18、19年銷售產品超過1000套(19年國內TAVR產品總銷量1000套),公司營收達到4500萬,並且藍帆依託NVT技術,加快了NVT國內產品的研發進度,預計2023年NVT的第二代TAVR產品將在國內獲批,同啟明醫療、沛嘉醫療,微創心通共同競爭未來規模超過百億的結構性心臟病市場。鑑於NVT產品的高速發展和國內獲批預期,給與NVT20億估值。同心醫療7%股權,同心醫療作為國內技術領先的人工心臟明星公司,布局心衰黃金賽道,7%股權暫時給予3億估值。
護理事業部:以武漢必凱爾為主體,今年7月裝入上市公司,目前查到的數據是上半年營收4億,其中六月單月營收1.2億,單月利潤3300萬,(主要是口罩等防疫產品放量所致),2022年公司目標營收十億,利潤一億,考慮到急救包業務是藍海市場,並且公司是特斯拉唯一供應商,佔據德國市場30%,提前和國際主流車企建立合作關係,給與該公司10億估值。
微創外科事業部:處於培育階段,缺乏營收利潤、產品競爭力等相關數據,暫時不計入估值體系。
總的估值:防護事業部280億+心血管事業部83億+護理事業部10億=373億。考慮到藍帆可轉債轉股後總股本擴大到11.4億股,合理市值373億,對應股價32.72,目前股價20.63。
4
未來預期與走向
1:商譽減值、股東減持、支架集採、疫苗利空、股權解禁可能會在短時間形成利空壓制股價上漲,但正是由於這些原因藍帆才處於目前的低位,靜待靴子落地
2:馬來西亞疫情有擴大的趨勢,可能影響醫療手套的全球供給,擴大供需缺口,延長醫療手套高價時間
3:藍帆近兩年將會獲得超過120億現金流,有潛在的外延式併購擴張預期,可能會向醫療器械其他賽道進行擴張
4:對NVT HK出資8000萬美金,將會依託NVT公司技術加快國內結構性心臟病業務研發進度和註冊進度,加快搶奪未來超百億的結構性心臟病國內市場
5:出資5.76億和中軒投資合夥成立海納睿信醫療投資合夥企業,聯合藍帆巨擎資本,加快孵化優質投資項目,儲備潛在優質併購目標,可以加快公司在醫療器械賽道的外延式擴張(武漢必凱爾公司就是藍帆巨擎資本通過投資培育再裝入上市公司)
6:手套帶來的超額利潤將會支持心血管器械的研發,有助於心血管器械採取更加激進的方式搶佔國內市場
7:可轉債轉股之後,藍帆負債率將會大大降低,超過百億現金流將使得未來財務費用大大降低,集採將使得銷售費用大大降低,可以平衡研發費用和管理費用的上漲,綜合費用率穩中可控,並且超百億現金,在沒有併購目標之前,公司會進行購買理財產品,每年理財收益可能高達數億
8:後疫情時代,由於成本優勢,國內企業丁腈手套更具競爭優勢,競爭重塑後丁腈手套將會維持20%以上的毛利率,加上疫情期間開拓的直銷渠道,藍帆的近800億手套產能將會在後疫情時代提供源源不斷的現金流。
5
估值總結
給予藍帆醫療373億估值,對應轉股後股價32.72,目前股價20.63,並且藍帆醫療具備跨賽道擴張以及全球化擴張能力,具備資本併購外延式擴張能力,疊加醫療器械高景氣度,強烈看好公司後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