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山西·讀歷史丨億萬年前的山西,是這麼運動的

2020-12-14 澎湃新聞

遊山西·讀歷史丨億萬年前的山西,是這麼運動的

2020-09-07 22: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混沌元初,天地一體。洪荒亙古,寂無生靈。見證太古新生諸代,凡歷動物靈長進化,萃取巖英,上下求索,卒有地質編年探究之學也。我三晉者,山河表裡,人文錦繡,含哺中華,典範百代,固亦所來有自矣……」

山西地質博物館外面的門石上,鐫刻著這篇《地質賦》,正是山西地質歷史的完整寫照。

從太古代的五臺運動、元古代的呂梁運動,到中生代的燕山運動……億萬年間,地質變遷滄海桑田,勾勒出巍巍太行、綿綿呂梁、滔滔汾河的壯麗雄奇,造就了黃土高原上的錦繡風光,賦予物華天寶自然資源,造就了山西獨特的地貌形勝。其中,世界級地質遺蹟14處、國家級地質遺蹟141處……

遊山西,讀歷史。翻閱時光的巨著,遊山西就是閱讀這部沉甸甸的地質構造運動史。

太古代

32億年前,山西大地火山飛濺、巖漿橫溢。地殼拉張中,五臺海洋盆地於新太古代早期形成。新太古代晚期,地殼受到擠壓,地層發生強烈褶皺、斷裂和區域變質,隆起為山,經過風化和剝蝕,五臺運動於25億年前結束了太古代的地質歷史。

元古代

25億-18億年前,地殼在拉張作用下,五臺山、中條山、呂梁山區形成海槽,肉眼可見的生物化石疊層石在海洋中出現,通過光合作用使地球大氣環境由缺氧變為富氧狀態。

18億年前呂梁運動使古元古代底層發生褶皺、斷裂,發生輕微的區域變質。18億-5.43億年,屬中新元古代,地殼間歇性升降,五臺山-恆山、太行山及中條山區一線沉積了濱海至淺海相的碎屑巖。其間,6億年發生晉寧運動,使山西整個上升為陸,造成沉積簡斷。

古生代

5億多年前,寒武紀生命大爆發,海洋中出現三葉蟲、腕足類、頭足類、雙殼類、筆石等無脊椎動物,此時的山西一片汪洋。

直到4.4億年前的晚奧陶世,山西整體海水較淺。4.4億年前的加裡東運動使山西乃至整個華北地區地殼上升為陸地,海水漸漸退出山西,遭受長期風化、剝蝕。

3.2億年前,晚石炭世,地殼再次下降。低洼地區沉積了山西式鐵礦和鋁土礦。當時山西地處熱帶雨林地區,形成茂密森林。植物死亡後被快速掩埋,形成豐富的煤炭資源,同時保存了華夏植物群及海生動物化石。

約3億年前開始,地殼逐步上升,海水退去,離山西越來越遠,氣候變得越來越乾旱、炎熱,

中生代

2.5億年前,三疊紀開始,全省處於乾旱的河流環境,出現了高大的裸子植物,如蘇鐵、松柏、蘆木等,動物以食肉的山西鱷和食草的肯氏獸類為主,被稱為中國肯式獸動物群。此後,寧武至大同一帶森林密布,形成大同煤田。晉東北的靈丘、渾源地區因巖漿侵入、火山飛濺,形成多種金屬礦產。

約1.5億年前,山西發生強烈的褶皺、斷裂和巖漿活動,被稱為燕山運動。約1億年前,白堊紀時期,山西北部生存著劍龍、甲龍、鴨咀龍等大量恐龍,於6500萬年前全部滅絕。

新生代

約6500萬年前,受喜馬拉雅山運動影響,山西地貌在新生代時期開始分異。北面有繁峙玄武巖及大同火山噴發,南部有三門峽內陸鹽湖盆地形成,從此山西地形逐步分裂為三大塊——西部呂梁山隆起,中部汾渭裂谷和東部太行山隆起,形成了表裡山河之錦繡。

此時被子植物開始繁盛,哺乳動物也快速發展起來。山西著名的動物群有保德三趾馬動物群、榆社動物群等。

靈長類及人類開始出現,從西侯度人類最早的用火遺蹟,到舊石器時代的丁村人,從新石器時代的峙峪遺址,到陽城的下川文化,更有陶寺遺址、堯舜禹等黃河文化,都在講述黃河流域人類文明進步的印跡。

山西日報新媒體記者侯璡

視頻由山西地質博物館提供

原標題:《遊山西·讀歷史丨億萬年前的山西,是這麼運動的》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手繪長卷,帶你「遊山西·讀歷史」
    遊山西, 就是在讀歷史, 就在文尾, 有一幅H5長卷,帶你遊山西、讀歷史。 同樣, 跟隨文博山西, 也可以遊山西、讀歷史。
  • 遊山西讀歷史|這些山西美食背後的故事,你知道幾個?
    遊山西讀歷史|這些山西美食背後的故事,你知道幾個?五千年文明看山西歷史積澱的過程中飲食文化也在不斷豐富三晉大地上刺激味蕾的美食無處不在它們背後的故事傳說
  • 「遊山西·讀歷史」活動正式啟動 樓陽生講話並宣布啟動 林武出席
    8月11日上午,「遊山西·讀歷史」活動啟動儀式在大同雲岡石窟景區隆重舉行。省委書記樓陽生講話並宣布活動啟動。他強調,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以強烈的歷史責任感,打造一流旅遊產品,提供優質旅遊服務,加快建設國際知名旅遊目的地,打響「遊山西·讀歷史」品牌,推動山西文旅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省委副書記、省長林武出席並向研學首發團代表授旗。
  • 「遊山西·讀歷史」 讀什麼?怎麼讀?
    政策解讀:「遊山西·讀歷史」 讀什麼?怎麼讀?華夏文明看山西,為保護、傳承和弘揚我省優秀歷史文化,推動文旅融合、建設文旅強省,近日,我省啟動了「遊山西讀歷史」活動,這也是省委省政府忠實踐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彰顯文化自信、大力實施文化強省戰略的一項重要舉措。「遊山西讀歷史」,讀什麼?怎麼讀?我們一起來看。
  • 【遊山西 讀歷史】一眼千年,宛若初見
    遊山西 讀歷史怎麼遊 怎麼讀各位代表已在此集結就等您來一眼千年發現180萬年前人類最早用火的證據自此我便光環加身,備受矚目想要探尋人類文明起源的密鑰來找我,準沒錯天下黃河一壺收說的就是我等你來解鎖我是喬家大院《大紅燈籠高高掛》《喬家大院》等多部影視劇的播出帶我走進了大家的視野縱橫歐亞九千裡稱雄商界五百年
  • 「遊山西·讀歷史」活動啟動儀式隆重舉行 樓陽生講話並宣布啟動...
    指出,三個月前的今天,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山西視察。在雲岡石窟,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要讓旅遊成為人們感悟中華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的過程。舉辦「遊山西·讀歷史」活動,就是忠實踐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彰顯文化自信,深化文旅融合,大力實施文化強省戰略的一項重要舉措。
  • 【遊山西 讀歷史】"走西口"中的"西口"到底在哪?
    【遊山西 讀歷史】"走西口"中的"西口"到底在哪?歷史上,由於「走西口」的人群極為龐大而繁雜,對於不同地域的人群而言,各自心目中「西口」的確切所指其實並不相同。因此「走西口」中的「西口」到底是指哪裡?一直存在爭議。廣義上的「西口」泛指山西、陝西等地民眾前往長城以外的內蒙古草原墾荒、經商的移民活動;狹義的「西口」就山西而言,指的就是殺虎口。
  • 【遊山西·讀歷史】西侯度:人類文明的第一把聖火在這裡燃起
    我省開展的「遊山西·讀歷史」活動,就是忠實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的具體行動,是深化文旅融合,實施文化強省戰略的重大舉措。 五千年文明看山西,山西有厚重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走進山西,你可以深切感受到中華文明的歷史脈動。
  • 【遊山西 讀歷史】俗話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河東、河西在...
    【遊山西 讀歷史】俗話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河東、河西在哪裡?「河東」在古代指的是位於黃河以東的山西晉西南一帶(今臨汾、運城),唐代以後「河東」也用來泛指山西。「河西」與「河東」隔黃河相望,在春秋戰國時期指的是黃河以西,北洛水以東的狹長區域。「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由來民間之所以流傳下「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這句老話還得從黃河改道說起。
  • 遊山西讀歷史,業界大咖傳授打造產品與運營之道
    (原標題:遊山西讀歷史,業界大咖傳授打造產品與運營之道) 氣勢磅礴的壺口瀑布
  • 「遊山西·讀歷史」西侯度:人類文明的第一把聖火在這裡燃起
    我省開展的「遊山西·讀歷史」活動,就是忠實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的具體行動,是深化文旅融合,實施文化強省戰略的重大舉措。五千年文明看山西,山西有厚重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走進山西,你可以深切感受到中華文明的歷史脈動。
  • @河南遊客 山西喊你「乘高鐵 遊山西 讀歷史」
    人民網太原12月12日電(李夢文)以鄭太高鐵開通為契機,以滿足遊客快進慢遊深體驗需求為切入點,聚焦「黃河、長城、太行」三大旅遊板塊,凸顯「遊山西就是讀歷史」。今日,山西省文化和旅遊廳聯合中國鐵路太原局集團有限公司在太原舉辦鄭太高鐵開通文化旅遊推介會。
  • 【遊山西 讀歷史】大同府文廟:文脈綿延的精神聖殿
    【遊山西 讀歷史】大同府文廟:文脈綿延的精神聖殿 2020-12-01 18: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遊山西 讀歷史】難老泉(吳伯簫)
    山西是個寶地,太行山,呂梁山像兩隻巨大的膀臂從東西兩面環抱著它; 黃河,汾河像兩條鮮血流注的動脈滋潤著它。穀物和礦藏顯示著大地的富饒,抗日戰爭的業績歌頌著人民的英勇,這裡的高山,密林,城鎮,村落哪裡沒有寫過可歌可泣的故事呢? 二十幾年前在遊擊隊裡跟這個地區建立起來的血肉感情,現在依然是熾熱的。像回故鄉一樣,我們帶著濃摯的懷想踏進了山西。
  • 【遊山西 讀歷史】大同城牆遺址陳列館:讀懂厚重封土中的歷史文化...
    【遊山西 讀歷史】大同城牆遺址陳列館:讀懂厚重封土中的歷史文化密碼 2020-12-07 19: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遊古都大同 讀華夏歷史 親子遊、研學遊為主流
    「遊山西 讀歷史」活動11日在雲岡石窟景區啟動以來,不少遊客暢遊大同,開啟了遊古都大同、讀華夏歷史之旅。連日來,大同市多個景區景點遊客明顯增多,親子遊、研學遊成為主流。  13日上午9時,雲岡石窟景區內已經出現了客流小高峰,不少旅遊團隊有序進場參觀。
  • 【山西文旅拍了拍河南】乘著列車遊山西 讀歷史
    「我的山西」融媒體工作室 整理出品 丨編輯:還行丨監製:子汀 圖片來源於山西省旅遊和文化廳
  • 遊山西·讀歷史 丨 太原府城文化走讀遊
    太原是一座具有5000年文明史,2500多年建城史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在漫長的發展歷程中,創造了燦爛的歷史和文化遺產,自古就有「錦繡太原城」的美譽。為讓省內外遊客走進錦繡太原,探尋歷史遺蹟,遊歷園林藝術、品味街巷文化,喚醒城市記憶。為此,太原市文化和旅遊局推出「遊山西·讀歷史」——走讀太原府城主題旅遊線路。
  • 「雲」遊山西 ⑤ 陽泉|這裡藏著故事,趙姓家族由此延續……
    歷史行過 必會留下痕跡有些化作風雨有些築成樓閣有些成為傳說五千年來無數歷史在山西發生 在山西演繹遊山西就是讀歷史聯合山西11市融媒體矩陣聯盟推出11期五一特別策劃《「雲」遊山西》品讀歷史 飽覽山西圖片來源 電影《趙氏孤兒》為躲避屠岸賈的追殺,程嬰攜趙氏孤兒千裡迢迢逃往盂山藏身避難十五年,才保下趙氏一脈,景公得知實情並戳穿屠岸賈陰謀,最終為趙家平反昭雪。後人將這裡改為藏山,藏山因藏孤、救孤、育孤而得名。
  • 【遊山西 讀歷史】 登太行之巔 賞雄奇險峻
    根據太行板塊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山西省打造「康養山西、夏養山西」品牌,一批精品旅遊線路和具體旅遊節慶演藝活動陸續亮相,四季旅遊、紅色旅遊、鄉村旅遊、體育旅遊、研學旅遊等產品吸引了八方遊客。八路軍太行紀念館展有珍貴歷史資料和革命文物,館區主展區包括八路軍簡史陳列廳、八路軍將帥廳、日軍侵華暴行廳。遊覽區包括八路軍遊擊戰術演示廳、八路軍抗戰紀念碑、八路軍雄風碑林、徐向前元帥紀念亭等。